第650章 北伐中原

沈擇聽得也是大感意外,除了趙氏宗族以外,近幾十年來冊封的異姓王只有四個人。廣陽郡王童貫,錄奪王爵梟首了:清河郡王徐紹,去世了;在世的就汾陽郡王折彥質,以及天水郡王徐衛。他怎麼會拒絕接詔?

接過詔書後,他看向趙官家,也是一副不可思議的模樣,問道:“什麼原因?”

“有徐衛奏章一本,請官家過目。”內侍取出徐衛的本子,雙手呈上。趙諶臉上陰晴不定,接過奏本後,轉身走到堂中角落裡,他這個動作,使得沈擇也不好意思跟過去看。他揮了揮手,示意傳詔內侍出去,而後便安安靜靜地等着。

在趙諶看奏本時,沈澤不時注意皇帝的反應,起初,只見小趙官家那前額扭曲成一團,漸漸地,眉頭舒展開來,最後歸於一片平和。

“你猜猜徐衛是怎麼說的?”趙諶轉過身來問道,神情不見任何異樣。

“該不是嫌爵輕吧?”沈擇猜測道。朝中是有人議論,說單以軍功論,無人可及徐衛,再加上他對摺彥質封王也有些眼氣,會不會不願和折彥質並列郡王?所以,這是在賭氣?

趙諶聞言一笑:“那你也太小看他了,徐衛是個明白人。”說話間,他將徐衛的本子放在了案頭。

“他本子裡倒都是些官樣文章,諸如才德淺薄,不敢領受,願以身作則,反對攀比云云。但他這道上奏透露出來的意思,其實只有一個。”趙諶道。

“恕小奴愚鈍。”沈擇躬身道。

“那就是擔心盈滿之患。”趙諶十分有把握地說道。

沈擇點了點頭:“言者論徐衛,都說其征伐勇猛,但行事謹慎,看來此言非虛。”

“這樣很好,他懼怕盈滿之禍,就是敬畏朝廷。武臣知道敬畏朝廷”而不是擁兵自重,飛揚跋扈,這是社稷之福。”趙諶道。“再有,他本子裡有幾句話讓朕覺得他是個明白人。他說,他受天子之命”坐鎮地方,就並不需要高官顯爵來彰顯威儀。這話說起來簡單,真正能明白的又有幾人?”

沈擇笑着接口道:“徐衛雖是太上皇一手拔擢的,但倒是明白是非曲直。居功不自傲,侍寵而不驕,頗有些風範吶。”

也不知道這句話哪裡觸動了趙諶,他聽了之後,又把折彥質的本子拿起來看了看”沉吟道:“徐衛拒絕郡王爵,國鼻與郡王併爲從一品,估計他也不會接受。但有功不酬,卻也不合道理,“只沈擇想了想,建議道:“官家,樞密使許翰以年老去職,劉延慶也年過七十,平常連樞密院也不去了。樞府的職權近來又常歸中書,不如罷了樞密使,副使,改以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將,知樞密院事,的頭銜賜給徐衛,以示〖中〗央派出。”

在宋代”樞密院的長官,稱“樞密使”時,副手就叫“樞密副使”;長官爲“知樞密院事”時”副手就叫“同知樞密院”。區別在於視任職官員的資歷地位而定,德高望重者,自然便是樞密使,相對資淺,便是知樞密院事。

趙諶聽了,倒也合心意。其實自宋金開戰以來,樞密院的職權一直被弱化。政府和樞府並設”原本是爲了文武相制,但戰事一起”需要一個集權的〖中〗央機構來作出決策。於是,中書的宰相們作出的決定”往往直接就被前線將帥們貫徹了,樞密院空有全國最高軍事機構之名,現在已經淪落爲安置榮臣的所在。

“也好,就這麼定了。”

徐衛拒封郡王的消息在杭州行朝傳開,頗得各方讚譽。因爲他如果接受了“天水郡王”的封號,就等於是以武臣的身份而首封王爵之人,折彥質封王人家是文階,正經的進士出身。而且一旦徐衛封王,那徐氏一門,可就出了兩個郡王,這讓一衆朝臣們心裡多少有點不痛快。現在他“曉事”,主動拒絕,最好不過了。

但這些人在滿足了心裡那一點貓膩之後,又萌生了惜才之心,覺得人家確實有功,不封賞也說不過去,當聽聞徐衛被授以“知樞密院事”的頭銜時,紛紛稱合適,也沒人像當年稱呼狄青那樣,叫徐衛“赤樞”。

秋青從前由小兵作到樞密使,但還是被人瞧不起,尤其是文官們。開封一帶方言,稱士兵爲“赤老”,所以樞密院派去迎接狄青的官員在久等不至的情況下,大罵說“迎一赤老,屢日不來!”,他到任後,政府樞府的同僚,私下裡都呼他“赤樞”,以示鄙夷和不屑爲伍。

建武八年七月,荊湖宣撫使,太保何灌,在上奏請求致仕被挽留後,仍舊堅持,皇帝遂批准他的請求。何灌起於行伍,屢立戰功,更以保太上皇趙桓登位而受到重用,但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也正是因爲他這一光榮事蹟,讓如今的皇帝有些介意。再加上他本身年過七旬,又被兀朮打得大敗,於是皇帝趁機迫使他退休,也是無可奈何。

但何灌畢竟是軍中元老級別的帥臣,在致仕之前,已經是太保,封爵國公,趙諶遂下詔,封其爲“鹹安郡王”賞賜頗豐。何灌,便成爲武臣封王的第一人。他的長子何薊,除繼續擔任荊湖宣撫司都統制以外,又被加兩鎮節度使,以示朝廷對何家的榮寵。

何灌一離開荊湖,趙諶馬上下詔,開大都督府,命汾陽郡王折彥質,都督荊湖、江西、淮西諸路兵馬,大小文武悉聽節制。他這個舉動,幾乎等於挑明瞭要幹什麼,於是乎,上到首相朱勝非,下到御史臺普通的言官,紛紛上奏表示反對。

反對什麼呢?因爲皇帝沒明說是要反攻北伐,於是大臣們就反對如此重用折彥質,反對他集大權於一身,反對他手握三司重兵。大臣們反彈的力度很強,這讓趙諶倍感壓力。有一天,一個右言正在他跟前侃侃而談,通篇都是反對。趙諶有些惱怒說了這麼一句:“徐衛也節制二十萬西軍,怎麼不見你們反對?”,於是,這個右言正先是說徐衛素忠勇,性謙和,一貫得體云云而後才道出了心中〖真〗實想法:“如折郡王,擁重兵,管三司,扼行朝之噤喉,不可不防!”

也就是說,徐衛雖然也帶甲二十萬,但他遠在川陝西部,對〖中〗央的潛在威脅不大。可折郡王不同他一人節制着淮西、荊湖、江西三處,杭州行朝在他面前根本就是不設防的。假設說,他有異志,行在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

趙諶態度堅決,又說了一句:“折彥質是忠臣。”

這位右言正立馬反駁一句,讓趙諶噎得說不出話來:“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宋太祖當年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前,同樣是以後周忠臣的面貌示人。

儘管趙諶無法反駁文官們的意見但他心如鐵石,非要重用折彥質不可。於是不理會朝臣們的激烈反對,乾脆繞過宰相,自己親筆草詔,直接發給折彥質命他出兵北伐!

自宋金開戰以來,宋軍雖然一直處於守勢,但也不是說就完全沒有主動出擊。比如徐衛就率西軍反攻收復了全陝。但他那畢竟是侷限於陝西一隅,而折彥質此番,卻是由皇帝親自下詔的,並且挑明瞭是“北伐中原”“收復故都”,因此其政治意義尤爲重大。

折郡王收到詔命的時候,人在淮西的壽州,所以他不可能跟荊湖諸將面授機宜。於是他向節制神武后軍的何薊發去了命令讓他在七月底,八月初之間出兵往攻邦唐二州。又命淮西安撫使劉光國,統制李顯忠等率淮西軍進攻淮東。他自己則率折家軍,進攻蔡州,打算跟神武后羊一道,對開封形成夾擊之勢,以圖一舉收復中原。

這一切,都是在朝臣們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因此,當七月底,折彥質率大軍出征時,地方官員尖速將消息捅到行在,滿朝文武才知道,皇帝直接撇下了他們。

感覺受到委曲,受到愚弄,受到矇蔽的朝臣,其反應可想而知。上奏,已經解決不了問題,皇帝聽不進去。於是大臣們紛紛跑進宮,要求面聖,把政事堂都包圍起來。不說清楚不許走!在激烈的爭論中,大臣們的唾沫星子都濺了趙諶一臉!可這年輕皇帝還真有些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氣概,你們隨便吵,隨便嚎,口水濺到朕臉上,朕自己擦了就是。反正主意是不會改的,朕就是要北伐中原,中興大宋!

大臣們一見皇帝整個就是油鹽不進,於是祭出了朝臣們慣用的撤手銅,辭職!不幹了!

上一回,因爲皇帝不肯過宮探望太上皇,那些對趙桓還念念不忘的大臣曾經這麼搞過一次,三十幾名官員同日求去。但這一回,陣仗大了許多,除了坐中書理政的正副宰相以外,其他各司各衙的大臣,全都衆口一詞,上奏請求罷黜,然後也不去上班,全部居家待罪,一統計,不得了,九十幾個人!

趙諶也硬氣,統統下詔不準!這麼僵持了幾天,大臣們見皇帝態度堅決,不可動搖,而他們也不可能一直窩在家裡,於是私下裡一合計,不成,官家聽不進去逆耳忠言,遲早要成昏君。咱們得搬出來人來治治他。

搬誰呢?現在有資格教訓皇帝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他祖父,一個是他父親。道君跟官家的關係倒是不錯,但他老人家在每嶺上清修,不過問世事,而且最近身體也不好,去驚動他不合適。這麼下來,就只剩下太上皇了。

但如果去搬太上皇出來,朝中主和派大臣沒有意見,對太上皇有希望的人也沒有意見,但從前追隨徐紹的主戰派們心裡就有些拿不準了。自從太上皇禪位以後,他並沒有放棄對朝政的干預,朝中也有人時常遊走於德壽宮,如果去請他出來,如果只是勸勸字家還好,萬一整出事來不可收拾,那可就…………

此時,德高望重的許翰發話了,他雖然已經去職,但當年發動政變他是主要人物之一,後來又擔任了樞密使,早年還有言官的經歷,以剛直不阿著稱,朝中威望比較高。他告訴那些追隨他激進主戰派大臣官家這事雖然做得不對,不應該繞過朝臣,但我們盡到自己的本分就行了,該勸諫就勸諫,沒有必要去驚動德壽宮,以免是非。徐良也出面,代表中書,跟幾位“居家待罪”的重臣溝通說大家不要這樣搞,〖中〗央機構搞癱瘓了沒有好處,現在事情已經這樣了,覆水難收,還能怎麼辦?

他是徐紹的兒子,又官拜參政,主戰派大臣們,雖然很多都是他的前輩但卻對他寄予厚望。於是,經許翰和徐良兩人調解,部分主戰派的人放棄了請德壽宮出面干預的想法。但剩下的朝臣仍舊在私底下串聯,誓言非要皇帝服軟不可!就在朝中激烈爭鋒的同時,前線卻已經開打了。首先立功的不是折家軍,也不是荊湖軍,而是剛剛組建不久的淮西軍。

淮西軍統制李顯忠,奉淮西安撫使劉光國之命,進攻淮東的重鎮宿州。李顯忠先攻宿州治下的虹縣,只半天,攻破縣城,守卒兩千餘人皆降。隨後,李顯忠轉兵往西攻靈壁縣,靈壁守將從前是宋軍軍官後投僞韓,僞韓滅後事金。他見李顯忠統兵來犯,且兵馬不多,估計是沒聽過李顯忠的名號,竟然率數千人出城接戰。結果可想而知,在淮西軍猛攻下,金軍很快就抵擋不住,李顯忠又率百來騎貫陣而衝,金軍由是大潰!

等到劉光國率淮西主力部隊跟進時,李顯忠已經等着他去攻宿州城了。李顯忠是西軍出身,還在西夏幫党項人打過仗,這些臭雞蛋爛黃瓜根本不放在眼裡。

淮西軍進展順利,折家軍也不慢,折彥野從光州引軍偷渡淮河,搶佔新息縣,然後架起浮橋,保護大軍通過。很快,折家軍就掃平新蔡真陽等縣,開始向蔡州城進逼。折彥質估計也明白,何灌是因爲他的原因才被迫致仕,駐防襄漢的神武后軍估計多多少少會有些情緒。

爲免出現將帥不合,諸軍離心的境況,他在進軍蔡州的同時,派人往襄陽傳令。當然不免吹捧何灌一番,然後向荊湖的戰將們再次表明此次出兵的重大意義,希望諸將以國事爲重。

他擔心的沒有錯,就有折家軍和淮西軍都發動反攻的同時,神武后軍除了駐防襄漢前線的韓世忠和岳飛兩部以外,主力都還在長江以南的江陵府休整。何薊一早就收到了折彥質的命令,但直到淮西軍和折家軍已經開戰之時,他還沒有動。

主持荊湖宣撫司日常事務的參議官幾次詢問他進兵事宜,何薊都推說部隊損失大,需要休整。駐在鄭州的岳飛,一聽說皇帝下詔北伐,就立馬組織兵力,曉諭將士,積極地作着戰前動員。可左等右等,不見何都統的軍令。於是,這位耿直的漢子派人去問。得到的答覆是說,不該你管的事別管。

宋軍大舉北伐,很快就驚動了金軍大將赤盞暉。赤盞暉雖然在歧山一役中,敗給了楊彥,但他仍然受到兀朮的信任和重用。兀朮北歸以前,特意留他坐鎮蔡唐二州,防備宋軍反攻。當折家軍往蔡州城進逼時,他人在唐州。聽聞折家軍連破數縣,進逼州城,一面向東京的烏延蒲盧渾報告,一面率兩萬馬步軍往蔡州增援。

八月初,折家軍攻蔡州城。金軍憑城堅守,連攻兩日不破,到第三天,赤盞暉援兵從唐州趕過來。折彥質雖然奇怪唐州怎麼沒事,但此時容不得他多想,遂遣折彥文,折彥野兩兄弟迎戰。

彥文彥野率馬步軍一萬一幹人,在蔡州城西南方向的確山”與金軍驟遇!此時,兩軍都未佈陣,赤盞暉爲搶先機,便令馬軍四千騎猛衝。蔽于軍前的折彥野再次發揮他悍將的本色,帶着僅有的一千餘騎風馳接戰!折彥文趁着空檔,急令士兵擡拒馬於前護住。

赤孟暉沒能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兩軍匆忙佈陣,陣成,金軍搶先進攻。漢籤軍步卒蜂擁而來!打到中午時分,赤盞暉見折家軍側翼鬆動,親率精騎衝擊。但他顯然小看了折家的人馬,儘管陣被衝散,但敵騎一走,士兵們馬上重組,並未出現他希望的潰逃跡象。

晌午過後,折彥質又派五千援兵趕到,與彥文彥若合力並擊,赤盞暉不敵敗走。宗弼引軍北歸,留在河南的部隊有多少?十萬大軍!但是這十萬人馬裡,女真本軍和渤海軍,基本上十無一二,絕大部分都是河北漢籤軍,其戰鬥力自然無法跟此前兀朮親自領軍時相提並論。

第90章 狗血淋頭第802章 我的地盤我作主第606章 納妾記第128章 又見九月第781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709章 雙方罷兵第481章 八牛弩第444章 皇帝召見第520章 投奔西軍第107章 怪事第402章 鐵浮屠重現第637章 翻手爲雲第824章 也別惹我第818章 三國演義第380章 張浚追來第121章 大捷第779章 意在兩河第12章 徐家莊的二愣子們第125章 契丹人第441章 徐九當爹了第390章 同意進攻第830章 調走張浚第792章 攤牌第152章 東京來客第715章 韓昉入蜀第85章 箭雨第455章 激戰江北第703章 巨炮轟城第319章 震天雷第288章 黃雀在後第675章 徐郡王第563章 神兵天降第380章 張浚追來第737章 遼國國喪第70章 陰招第173章 殺馬充飢第310章 冰釋前嫌第八百六十七章第七百四十九章第八百七十八章第441章 徐九當爹了第54章 兩軍對陣第806章 協商起事第385章 真相大白第477章 天授之地第729章 三路伐夏第532章 最年輕的節度使第238章 圖謀河東第644章 徐九又當爹第八百零三章第598章 姐妹較勁第97章 進京第681章 三國同盟第137章 轉機第535章 百花齊放第四百四十五章第520章 投奔西軍第658章 生死關頭第713章 遍植黨羽第682章 捕風捉影第709章 雙方罷兵第444章 皇帝召見第123章 意外收穫第340章 徐衛的轉折點第109章 威望第11章 什麼叫畜生第388章 有本事使出來第608章 四個女人第637章 翻手爲雲第七百四十三章第150章 入夥第614章 河西走廊第400章 堵新郎第778章 無限榮耀第217章 咬牙堅持第七百八十六章第161章 三路強援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433章 棋逢對手第460章 棄城逃跑第302章 粘罕第57章 饅頭第370章 趁夜突進第758章 目標!大名府!第223章 這潭水很渾第664章 迫退千軍第783章 折家攪屎棍第653章 宰相救火第106章 大動作第236章 議升官第133章 川陝第八百六十二章第555章 鎩羽而還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180章 擾敵軍心第56章 論邊事第428章 矢志復仇第449章 西軍奮起第638章 宗弼求和第569章 引軍歸國
第90章 狗血淋頭第802章 我的地盤我作主第606章 納妾記第128章 又見九月第781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709章 雙方罷兵第481章 八牛弩第444章 皇帝召見第520章 投奔西軍第107章 怪事第402章 鐵浮屠重現第637章 翻手爲雲第824章 也別惹我第818章 三國演義第380章 張浚追來第121章 大捷第779章 意在兩河第12章 徐家莊的二愣子們第125章 契丹人第441章 徐九當爹了第390章 同意進攻第830章 調走張浚第792章 攤牌第152章 東京來客第715章 韓昉入蜀第85章 箭雨第455章 激戰江北第703章 巨炮轟城第319章 震天雷第288章 黃雀在後第675章 徐郡王第563章 神兵天降第380章 張浚追來第737章 遼國國喪第70章 陰招第173章 殺馬充飢第310章 冰釋前嫌第八百六十七章第七百四十九章第八百七十八章第441章 徐九當爹了第54章 兩軍對陣第806章 協商起事第385章 真相大白第477章 天授之地第729章 三路伐夏第532章 最年輕的節度使第238章 圖謀河東第644章 徐九又當爹第八百零三章第598章 姐妹較勁第97章 進京第681章 三國同盟第137章 轉機第535章 百花齊放第四百四十五章第520章 投奔西軍第658章 生死關頭第713章 遍植黨羽第682章 捕風捉影第709章 雙方罷兵第444章 皇帝召見第123章 意外收穫第340章 徐衛的轉折點第109章 威望第11章 什麼叫畜生第388章 有本事使出來第608章 四個女人第637章 翻手爲雲第七百四十三章第150章 入夥第614章 河西走廊第400章 堵新郎第778章 無限榮耀第217章 咬牙堅持第七百八十六章第161章 三路強援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433章 棋逢對手第460章 棄城逃跑第302章 粘罕第57章 饅頭第370章 趁夜突進第758章 目標!大名府!第223章 這潭水很渾第664章 迫退千軍第783章 折家攪屎棍第653章 宰相救火第106章 大動作第236章 議升官第133章 川陝第八百六十二章第555章 鎩羽而還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180章 擾敵軍心第56章 論邊事第428章 矢志復仇第449章 西軍奮起第638章 宗弼求和第569章 引軍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