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徐衛的轉折點

二延失陷的消息很快傳到了中原,徐紹在東京接獲懈示以後。深感局勢艱難,關中平原可能不保。他是帶兵出身,也在陝西任過職,自然知道种師中的策略是對是錯。可是憑良心講,他也不敢冒這天大的風險,批准棄守關中。李綱向他請示,不過就是想把這燙手的山芋扔給東京留守司。不過他並不記恨李伯紀,陝西情況那麼複雜。李綱也不容易。

在給陝西宣撫司的覆函中,徐紹含糊地指示“相機而動”另外又說,既然种師中病重。無法理事,則由涇原經略安撫使徐原暫掌陝西軍務。同時,他又向鎮江行在金牌快馬報告此事,並請求行在儘快確定陝西制置使的人選。

這一來,局面更加撲朔迷離,陝西自己作不了主,要請示千里之外的東京。東京也不敢頂這個雷,又請示遠在江南的鎮江行在。可一個江南,一個秦隴,皇帝就算想管陝西的事,他也是鞭長莫及。趙扭以及行在的文武大臣這個時候只知道陝西在打仗,至於打成什麼樣了,誰也不清楚。若是等到鎮江行在批覆此事,別說黃花菜,回鍋肉也涼了。

大宋這邊沒個主張,女真人可沒閒着。打下延安之後,粘罕雖然在嘟州集結兵馬,其實不過就是想逼迫徐家兄弟和曲端罷兵。

曲師尹迴環慶,徐家兄弟撤回耀州之後,粘罕立即佈置奪取廊延全境的軍事行動。

保安,絡德兩個軍,轄區都很大,是從前爲了對抗夏國而設立的。這兩咋,軍兵力雖然不多,但難就難在,其防區內,不僅有兩座堅城。堡壘軍寨更是遍地開花。這個當年宋軍“壁壘推進策略”的產物,讓粘罕很頭疼。打吧。逐步推進,得輕到什麼時候?不打吧,又怕後院起火。與部下商議之後,決定用攻撫兩手。一面進攻,一面招降。延安都失守了,保安接德兩軍的將佐人心不穩,投降女真者甚多。

到七月初,保安知軍開城投降,綏德軍孤懸於陝北。按說綏德投降那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但就在這個地方,金軍碰了釘子。佞德知軍也姓徐。名喚徽言,這咋。人是武舉出身,而且是“武舉絕倫及第”說簡單點也就是武狀元。性情耿直,忠義,他的老婆是折可求的外甥女。因此一聽到延安淪陷。他就聯絡背後麟府路的折家軍,準備以死,抗戰。

金將撒離喝挾破延安之餘威前來扣城,沒想到被徐徽言當頭一棒。連攻三日,折了上千兵馬。此地素爲宋夏前線,莫說正軍,就是鄉兵,甚至只要上了十三四歲的男女,都會舞槍弄棒,金軍一夜被襲擾兩次。逼不得已只能退回延安。粘罕聞訊大怒,延安城堅兵廣我都拿下來小小的佞德怎能擋住我女真大軍?遂改換遼東漢軍大將韓常往攻。可行的策略來。東京留守司的覆函基本上沒什麼實質內容,說了等於沒說,李綱萬般無奈之下,只能把“權制置副使”徐原召回來,又聚集宣撫司一干佐官,以及陝西的監司長官們商議種太尉提出的棄守關中,退保秦隴的建議。

這個議題一拋出來,立即引起軒然大波。以宣撫判官王庶,提點小刑獄万俟商爲代表的官員激烈反對,認爲應該固守長安以保全關中。並說种師中老朽昏聵,病得着了魔。居然敢提出放棄關中!

權制置副使徐原自然是極力贊成。首先,他認爲這個策略是正確的,不如此,則陝西必失。其次,涇原是他的根本,從妾宿入侵開始,他就帶兵前往陝華,與兩個堂弟並肩作戰。現在廊延丟了,局勢惡化,他也想盡早回去守住家門。

再則,如果要堅守長安,保全關中,徐宣撫能依靠誰?還不是我們徐家兄弟?把我們的部隊拉到關中平原跟金軍血戰?我吃飽了撐的?前些日子在同州跟妾宿對陣,打得我五癆七傷。若不是種太尉及時增援,我他孃的險些潰敗了。反正現在我就認清一個道理,在平原跟金軍打大會戰,不是瘋了就是傻了。

結果徐原這話觸怒了人,朝廷以武臣掌軍,文官們心裡本就不以爲然。你現在還蹦得這麼高?這事你說了算麼?最終還得宣撫相公點頭才成!

馬擴因爲幫腔,被万俟離一頓狠毛!你算哪根蔥?一個有歷史問題的犯官,不是宣相提拔,你現在還在深山裡當流寇呢,有你說話的份麼?不是你馬家父子矇蔽聖聽,促成海上之盟,能有今天女真南侵?你現在就該以死報君王社稷,怎麼還極力鼓吹棄守關中?你是什麼居心?

李綱一瞧大多數人都反對。當時也沒表態,散了之後,將徐原單獨留下。

盯着万俟商等人離開大堂,徐原仍舊忿忿不平。這幫東西,站着說話腰不疼,打仗是你上還是我上?書生意義,空談誤事,孃的!

李綱這幾日茶飯不下,也睡不安穩,臉上似乎都泛着黑色。尤其令人注目的是,兩邊鬢角竟在不知不覺之間全白了。官員們走後,他步下堂來。隨便尋了個位置坐下,又對徐原道:“義德坐下說。”

徐原要說跟李綱有什麼交情談不上,但知道他對徐家老九極是器重,又是鐵桿的抗戰派,因此對他比旁人多敬幾分。抱拳一禮後,方纔落座。

“方纔你也看見了,大多力主堅守關中

話網開了個頭,徐原性急。不耐道:“宣相,堅守堅守,至少也得可守吧?這關中一馬平川,怎麼守?不是長金賊志氣,女真大軍一過黃河,關中就等於是淪陷了。所幸。完顏類宿中了種太尉的計,被引到定戎去。現在粘罕捲土重來,壓根不靠近渭水。廊延一失陷??關中就已經袒露!”

李綱沒有打斷他,耐心地聽完之後,問道:“若守長安,你有把握麼?”這話其實根本不用問,徐原的態度已經是

後者似乎不想把重複過多次的主張再說一遍,略一思索後,反問道:“宣相,若要堅守關中,兵馬自何處來?”要跟金軍在關中大戰,不說多了,至少得十萬八萬兵力吧。

李綱沉吟道:“陝華、涇原、秦鳳三個帥司的兵力加起來,就已經超過十萬人,況且還有都統制曲端手裡的部隊,應該足夠吧?”

這話如果是旁人說的,徐原早火冒三丈了,打仗不是比人多!但李綱爲文官,不懂軍事也正常,況且人家是陝西最高長官。因此,詳細解釋道:“宣撫相公,首先曲端會不會來是個未知之數。其次,就算把種太尉、徐衛、趙點和卑職的兵力加起來,也無法保證戰勝金人。自古以來,征戰首重地利,騎兵利曠野,步軍利險阻,在關中和金人決戰,誠爲不智。此外。宣相試想,如果我等在關中戰敗,後果是什麼?。

這一點李綱倒是十分清楚。如果集結幾大經略安撫司的兵力,萬一戰敗,也就等於宣告陝西淪陷。因爲你把部隊都集結到關中來,打敗之後,金軍接收城池也就不費吹灰之力了。

“照義德的意思,關中是必棄不可?。李綱沉聲問道。

徐原也嘆一聲:“卑職世受國恩,若宣相執意於關中會戰,我必身先於士卒,蹈死不悔!只是倘若戰敗,則全陝盡失。”這就有點違心了。其實他早就打定主意,如果上頭不聽勸,非要在關中平原與金軍決戰,他哪怕背咋,違節的罪名,也堅決不從!

說完之後,他去看李綱反應,只見後者雙手平放在椅子扶手上,低着頭。看着地面良久,最後才點點頭:“本相知道,自宣和之變始,你們徐家三代人馳騁沙場爲國征戰,忠貫日月,世所共知,罷,容我細想。

徐原站起身來,俯首拜道:“盼宣相早作決斷。”語畢,倒退着到門口,方纔轉身而去。

留下李綱一人獨坐堂上,越顯孤寂。若退守秦隴。放棄關中。天下必然震動,朝中言官不會放過自己,至少也是奪官去職,安置某處。如果堅持於關中決戰,敗了自然也是丟官,但至少還有一線希望。

爲自己考慮,當然要集結西軍主力與金軍血戰到底,或許能僥倖得勝。只是萬一落敗,就不只是丟官。連帶着陝西六路也盡入女真之手。兩們比較,敦輕敦重?

耀帥,富平。

徐原走後,徐衛統率四萬陝華涇原軍,並數萬義軍駐紮在此。營救延安以失敗告終,嘟延淪陷。軍中士氣不免低落,徐衛命各級統兵官安撫士卒,不在話下。在大軍進駐耀州之初,他已經派人東進華州。密令留守的張慶等官員作好準備向西轉移。

延安的淪陷,確實大出徐衛意料,張深一投降,與廊延接壤的陝華路跟着遭殃,隨時處在金軍打擊範圍之內。不過這一點,徐衛倒不擔心,有東京三叔的背景,他無論如何也會有落腳的地方。

他現在憂慮的,反倒是李宣撫。徐大去長安已經兩日,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去商議售後的戰略走向。不管李宣撫怎麼決定,只要不在關中跟金軍會戰就好。這一次金軍精銳齊出,粘罕大有不是你死,就是我傷的架勢,如果在關中跟女真人血戰,當真沒有幾分勝算。

首先曲端絕不會出兵,其次,就連他的大哥徐原恐怕也不會遵從宣撫司的命令。這麼一算,就剩下他和种師中兩支部隊。地勢已經不利於我了,更何況兵力也相差這麼大?哪怕就是他突然施展什麼鬼神莫測之計。把粘罕十幾萬大軍全滅了,也不能改變一個現實。

這些年,他時常衝鋒陷陣。也算贏得了一個帥位,拉起了幾萬人的部隊。但如果李綱決定在關中決戰,一切就變得不可預知了。會不會如同歷史上的“富平之戰”一樣小誰也說不清楚。

延安淪陷以後,徐衛常常在想一個問題。從穿越到大宋,正逢金國南侵之前,受家族背景的限制。他選擇了“武人”這一條路。最初。沒兵沒錢沒糧,依靠朝廷來出位,這是必須的。現在,手底下馬步軍五萬餘。官也做到了四品。預備節度使。無論聲望,實力。都到達一定高度了。

但到了這個時期,曾經對他非常有利的因素,“朝廷背景”也開始制約他了。打個比方,如果他只是一名純粹的西軍將領,那麼宣撫司的命令,想聽就聽,不想聽就陽奉陰違。可有了“東京背景。”他就不能這麼幹。他是朝廷派來的,他的靠山就是李綱,所以他必須嚴格招待李綱的命令。哪怕這一次李宣撫決定在關中會戰,他也沒得選擇,就算明知是條死路也不能違抗。

這一點讓徐九覺得很不好。尤其是張深投降之後,這種感覺尤爲強烈。同樣是西軍,同樣拿朝廷的糧餉俸祿,曲端等輩可以不把李綱當回事,張深之流甚至連所謂的民族大義也不顧了,直接投降叛國。憑什麼我就要一步一腳印,勤勤懇懇,踏踏實實?

我穿越到大宋來,是爲了給趙家當忠臣麼?歷史上,岳飛嶽武穆,就是忠直之臣,戰績顯赫,名動天下,可除了在後世的歷史教科書上留下“民族英雄”四個字外,他一生爲之奮鬥的“直搗黃龍,迎還二聖。”永遠也沒有實現。好像後來的教科書,還不稱他爲“民族英雄”只是介。“抗金英雄

當然,如果趙官家有漢武帝,唐太宗那樣的本事和胸襟,西軍這些將領個頂個都跟衛霍,李靖一樣,那我也情願和大家一道同心抗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我也認了。可問題是,這差得不是一點半點。

有鑑於此,徐衛這些天以來一直在思考,他的出路在哪裡。,

第532章 最年輕的節度使第684章 打回家鄉第211章 重大發現第62章 熟人特別多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446章 偶遇佳人第483章 軍閥第八百七十七章第641 兀朮的哀嘆第645章 大胖小子第284章 種家軍第八百三十二章第248章 河東危急第八百七十四章第247章 詔書飛傳第596章 再見何書瑩第七百四十四章第174章 初露鋒芒第八百四十六章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290章 爲了勝利,歡呼吧!第479章 恥而後勇第679章 劃分地盤第281章 重返陝西第137章 轉機第303章 捲土重來第四百一十二章第706章 城破在即第546章 出奇制勝第114章 行伍世家第807章 就是今天第379章 萬年圍殲第八百六十六章第226章 河東變故第363章 屹立不倒第335章 離奇事件第707章 兀朮第513章 突來之戰第234章 討價還價第470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512章 生財之道第433章 棋逢對手第82章 出逃第367章 坐堂問政第212章 又見馬擴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92章 又見援兵第303章 捲土重來第四百零九章第732章 成都之行2第八百三十四章第616章 進攻第561章 東進壺口第375章 急追馬擴第239章 搶佔先機第252章 爭相請戰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811章 雞飛狗跳第519章 韓軍反水第259章 戰前誓師第318章 大鬧節堂第453章 總管諸軍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64章 官油子第八百三十五章第482章 激烈爭奪第八百四十六章第579章 裡應外合第158章 激戰正酣第83章 驚變第579章 裡應外合第795章 檯面下的事第702章 直撲燕雲?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640章 一頓臭罵第331章 見風轉舵第708章 絕處逢生第666章 人心向背第808章 弒君篡位第75章 阻擊第236章 議升官第604章 邊境衝突第579章 裡應外合第571章 摧枯拉朽第798章 麟王回京第52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66章 長輩第八百七十六章第393章 雷厲風行第427章 手足之情第73章 小種經略第27章 黃知縣有請第476章 馬軍驍將第240章 挖祖墳第471章 哀兵必勝第113章 擴編第165章 捷報飛傳第146章 升官
第532章 最年輕的節度使第684章 打回家鄉第211章 重大發現第62章 熟人特別多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446章 偶遇佳人第483章 軍閥第八百七十七章第641 兀朮的哀嘆第645章 大胖小子第284章 種家軍第八百三十二章第248章 河東危急第八百七十四章第247章 詔書飛傳第596章 再見何書瑩第七百四十四章第174章 初露鋒芒第八百四十六章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290章 爲了勝利,歡呼吧!第479章 恥而後勇第679章 劃分地盤第281章 重返陝西第137章 轉機第303章 捲土重來第四百一十二章第706章 城破在即第546章 出奇制勝第114章 行伍世家第807章 就是今天第379章 萬年圍殲第八百六十六章第226章 河東變故第363章 屹立不倒第335章 離奇事件第707章 兀朮第513章 突來之戰第234章 討價還價第470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512章 生財之道第433章 棋逢對手第82章 出逃第367章 坐堂問政第212章 又見馬擴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92章 又見援兵第303章 捲土重來第四百零九章第732章 成都之行2第八百三十四章第616章 進攻第561章 東進壺口第375章 急追馬擴第239章 搶佔先機第252章 爭相請戰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811章 雞飛狗跳第519章 韓軍反水第259章 戰前誓師第318章 大鬧節堂第453章 總管諸軍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64章 官油子第八百三十五章第482章 激烈爭奪第八百四十六章第579章 裡應外合第158章 激戰正酣第83章 驚變第579章 裡應外合第795章 檯面下的事第702章 直撲燕雲?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640章 一頓臭罵第331章 見風轉舵第708章 絕處逢生第666章 人心向背第808章 弒君篡位第75章 阻擊第236章 議升官第604章 邊境衝突第579章 裡應外合第571章 摧枯拉朽第798章 麟王回京第52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66章 長輩第八百七十六章第393章 雷厲風行第427章 手足之情第73章 小種經略第27章 黃知縣有請第476章 馬軍驍將第240章 挖祖墳第471章 哀兵必勝第113章 擴編第165章 捷報飛傳第146章 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