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六章

三月十三,宋神武左軍在器械抵達之後,發動了對徐州城的猛攻。仗打得比劉家兄弟預想的要‘激’烈得多,孫和以區區數千之衆,對抗神武左軍數萬之師,且在兵力不如人,器械不如人的情況下,硬生生頂了將近十天。

神武左軍於三月二十四日中午時分殺進徐州城,劉光國對於守軍的頑抗十分惱火,再次重申之前的命令,不接受投降於是乎,宋軍官兵進城之後,但凡禿頂結辮,敢執器械者就地格殺哪怕就是你棄械投降,照樣一刀砍將過去各級軍官傳達着上峰的命令,務必執住兩個人。一個是徐州知州,一個就是徐州守將,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結果,徐州知州死在衙‘門’後堂的走廊裡,他自知宋軍進城定然饒不過他,遂自己掛條繩子掛了。而徐州守將孫和,卻有些出人意料。按說,他是馬五麾下悍將一員,之前抵抗態度又是如此堅決,怎麼着也得力戰而死,才符合情況吧?

哪料,孫和在宋軍進城之後,仍在親兵護衛下拼死一搏,且戰且退。最後拼得只剩下他一個人,被宋軍士卒團團圍住。因看他穿戴就知不是常人,宋軍官兵們都想搶功,逮活的肯定不行,一來對方要反抗,二來你想逮活的,要是旁邊來個弟兄一刀結果了他,割了人頭去,你不白忙活一場。

眼看着黑壓壓的人‘潮’‘逼’上來,孫和將手中的斷刀一扔,一口流利的漢話“願執我見劉宣撫”,當兵的哪管你這個,只想着上來一刀,摘去首級。好在有曉事的軍官,急忙制止部下,押着孫和往見宣撫相公。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劉光國一旦得知此人便是徐州守將,那一通破口大罵,最後扔出一句:“如今栽在我手裡,想怎麼個死法?”

孫和麪不改‘色’,不急不徐道:“宣撫相公受命復山東,今只下徐州一城,就要屠戮壯士?”

劉光國那是老油條,立馬從這話裡聽出音來,問道:“你要怎樣?”

孫和一番話,聽得劉光國雲山霧罩。“此前奮力抵抗,是盡我武人本分,一報金廷,二報長官。我盡全力戰至最後,自問良心平安,可告無愧。我本北國臣民,又非‘女’真渤海,爲何要以身殉金?劉宣撫若要留我,就網開一面,若不然,一刀結果,孫某也斷然不懼。”

他這種心態似乎很難理解,但細想一下,也不是沒有道理。他說的“北國”,乃是指契丹遼國,再加上他本身是漢人,當然沒有理由爲大金國赴死。

劉光國可不好忽悠,我留你?憑什麼留你?你要對我有用才行,當下便要孫和將山東金軍虛實以告。誰知這孫和是個怪脾氣,他投降可以,但卻不肯與老長官耶律馬五敵對。劉光國是威‘逼’利‘誘’皆不奏效,最後沒了耐‘性’,將手一揮,拉出去砍了。

徐州這“北國鎖鑰,南國‘門’戶”一下,神武左軍馬不停蹄繼續推進。此番,劉家兄弟確實打了馬五一個措手不及,若真拖到三月之後才進兵,徐州的防備力量斷然不會如此空虛。現在徐州丟失,‘門’戶已開,宋軍長驅直入馬五收到消息以後十分頭疼,本來他的打算是以防守爲主,禦敵於境外。但現在的情況已經不容許他這麼做,說不得,只能將從燕雲帶出來的‘精’兵賭上,跟劉光國來個正面對決了。

拿下了徐州,劉光國劉光遠兩兄弟迫不及待地向杭州報捷。老實說,徐州戰略位置重要,破了徐州,也確實算大功一件,向朝廷邀功無可厚非。但劉家兄弟此舉還有另外一個意思,就是向徐良示威,給官家和皇后長臉。

行在,禁中,中書政事堂。

四月的江南已經開始熱了,當年跟隨朝廷南遷的大臣們很多都是北方人,初來南方很不習慣溼熱的氣候。但到現在,不習慣也都習慣了,甚至習慣了之後,覺得還‘挺’好的。

作爲手握大權的宰相,徐良似乎也習慣了江南,此刻他正坐在自己的辦公堂裡。並沒有如從前那般忙得不可開‘交’,他背靠在椅上,頭就枕在椅背,仰着面,閉着眼睛,好似在打盹。

這個中年發福異常明顯的男人,如今可以說是權傾天下。獨相就不必說了,朝中重臣,要麼是他的盟友,要麼就是他的親信,從前那些追隨太上皇的,主和的,基本上清洗乾淨了。當然,清洗不是指‘肉’體消滅,在宋代對付政敵一般來說也不存在這麼極端的作法。那些人,有的在嶺南吃荔枝,有的在海南島釣魚,境況好一點的,也是貶到地方上的窮鄉僻壤作官。在這種情況下,再加上天子年輕,又無心於朝政,徐六儼然大權獨攬。

現在北伐大捷,神武左軍又在進攻山東,可謂諸事皆順,也難得徐六這麼從容愜意地在這裡打盹。

秦檜的身影出現在‘門’口,他見徐六如此模樣,一時有些猶豫,思量了片刻,終究還是伸手敲了敲‘門’。徐六緩緩睜開眼睛,見是他,坐直了身子道:“會之啊,進來。”

因爲天氣熱,又是在本衙的原因,秦檜沒有戴襆頭,梳得整整齊齊的頭髮裡,已經‘露’出了銀絲。他手裡拿着幾個本子,估計是來彙報的,但他並沒有急於將本子‘交’上去,而是道:“徐相,劉宣撫的捷報看過了麼?”

徐六點點頭:“看了,好一通自誇啊,官家爲這事還專‘門’召我前去,頗有些自得。”

聽他話中的不屑之意,秦檜心知肚明,作難道:“下官正爲此事而來。”

“嗯?怎地?來,坐下說。”徐良招呼道。

秦檜落座以後,正‘色’道:“徐相,爲這拿下徐州,官家正在欣喜之中,可是……這裡有一樁事,可添堵得很。”

徐良的目光落在他手裡拿着的本子上:“何事?”

“劉宣撫在攻徐州之役中,因守軍抵抗頑強,很是惱怒。破城之後,守將願降,結果他還是斬首示衆。”秦檜道。

徐良聽了,這不是什麼大事,劉光國是宣撫使,帶兵在外,有一定的權宜之權。縱使對方願降而他給殺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秦檜似乎知道徐良心裡在想什麼,又道:“這且不提,關鍵在於。在攻破徐州之前,劉宣撫就下了命令,破城之後,不接受投降。有此一令,官軍攻進徐州之後,將守城金軍全部誅殺包括已經棄械投降的”

徐良眉頭一挑,殺降?這處死投降的敵人,一是不祥,二來也爲法不容。劉光國這是搞什麼東西?

秦檜仍舊沒有停止,繼續道:“這也罷了,最讓人頭疼的是,他命令一下倒是輕鬆。可底下的將士爲了邀功,進城之後,不分青紅皁白,不光殺了金軍,連城中那些被迫剃髮易服的百姓也給當成金軍殺了不少。現在事情捅上來了,這幾本,都是臺諫彈劾劉宣撫的。”語畢,將本子遞了過去。

徐良先沒看,眉心擰成了圈。這處決降將好說,屠殺俘虜也暫且不提,殺良冒功可不是小事劉光國這是不是有點太膨脹了?太得意忘形了?他要是這麼搞,等他把山東全境收復,估計人也給殺得差不多了,這股風得給他剎住了。

這麼想着,徐六翻看起了臺諫言官的本子。無一例外,都是措辭嚴厲,指責劉光國御兵無方,軍紀敗壞,要求皇帝和朝廷追查此事。

“這事怎麼我們還不知道,臺諫的官員卻先知情了?”徐六問道。

“這也是遇上了,御史臺察院裡一個監察御史正好是徐州人氏。事情出了之後,徐州地方上的人在鬧,先就捅到了他那裡。據說,他的親屬也有被冤殺的,這不就……”秦檜道。

徐六聞言,半晌無語,良久,方纔道:“這事壓下去,前線正打仗,朝中這時候喊查喊罪的不好。你親自見一下這個監察御史,告訴他,要顧大局。”

秦檜應下,道:“這倒是好辦,問題在於,劉宣撫這麼下去不是辦法。想山東百姓,盼望光復日久,望眼‘玉’穿等來的卻是這般行徑。這往小了說,恐引民衆憤恨,往大了說,軍失民心,怎麼打仗?”

徐良嘆了一聲:“會之此言正中要害,這樣吧,發個省札給劉光國,警告他一下。”

“省札?怕是要請官家發個御札才行吧?”秦檜道。

徐六搖了搖頭:“不必,這事報到聖上跟前,也是徒增他煩惱,還招後宮忌恨,何必?”

見他這麼說,秦檜不好再多言。又從懷裡取出一本,臉上有了笑容:“徐相,這是川陝徐宣撫的本子。”現在中書省裡實行的是“分治省事”,也就是說幾個參知政事,有具體分工,分別負責一方面國家事務,這內政,秦檜就幫徐六分擔得比較多。因此,本子上來了,先到他那裡,再報徐六定奪。

徐良立馬來了‘精’神,一邊接過,一邊問道:“哦?徐九說什麼?”

秦檜笑道:“這徐郡王,確實是上馬能管軍,下馬得管民。這不,北伐一結束,西軍一撤兵,徐郡王體察川陝百姓艱苦,正籌劃着減稅,免糧,屯田諸般事宜,特上奏報備朝廷。”

徐六聽到這裡,還沒怎麼地,可當他仔細看了堂弟的本子以後,心裡就有些疑‘惑’了。減稅,這是爲了照顧工商,免糧,這是爲了照顧農民。在條件許河的情況下,這是恢復生產,與民休養的好事,沒什麼說的。

屯田這事之前川陝一直在搞,但這回徐九動靜‘挺’大。他擬將川陝兩地,除正軍以外,所有廂軍、鄉勇、弓箭手都放去屯田,甚至是作戰任務不多的兩興安撫司也在此列。外人不知道,可徐良知道,西軍之所以能打。

一是西軍本就有善戰的傳統,一是關隴之地民風剽悍,士卒勇不懼死。還有一個原因,就在於西軍兵力強大,除了正規軍以外,番兵、弓手、鄉兵那都不是泛泛之輩。老九這一下子把這麼多部隊放去屯田,是怎麼個情況?

再聯繫到前面減稅免糧,徐良前後這麼一合計,不對頭。堂弟這是要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吶他這是吹的什麼風?他一直以來,都是堅定的主戰派,這北伐雖說勝利了,山東光復也指日可待,但河北燕雲還在金賊手裡,你就想高枕無憂了?這也不是他的風格啊。再說了,你一個在外帶兵的,若不是收到朝中的風聲,怎麼會這麼搞?可朝裡沒這個苗頭啊

“這廝,怎麼想的?”徐六納悶道。川陝一來因爲距離中央遠,二來因爲抗金的需要,一直以來其實是處於一種事實上的自治狀態。因此,徐九這個本子,他不是請示,而是決定之後,向朝廷報備。所以,徐六也不好直接出言否決。但回去以後,肯定是要寫封家書,好好跟堂弟說道說道的。

當日散值之後,徐良打道回府。作爲朝廷的“平章軍國重事”,獨相,他的相府那自然是富麗堂皇。本來嘛,人到中年,大業已成,享受享受並不爲過。眼下正四月,徐六這相府處處生機盎然,那中庭裡,迴廊外,百‘花’爭‘豔’,美不勝收。

一天勞累之後,行走在這種環境裡,當然身心舒暢。不過,徐六卻沒有閒心去欣賞美景,他急匆匆地直奔後堂。來到一處院落前,正碰上一個僕‘婦’端着盤子出來,立馬問道:“太夫人今日飲食如何?”

那僕‘婦’將手中盤子往前一伸:“太夫人胃口好了些,下午喝了半碗粥,剛纔又吃半碗。”

聽到這話,徐六心裡舒坦了些,徑直步入院裡,踏進母親的房間。徐母年事既高,再加上前些年受徐紹去世的打擊,身體大不如前,尤其去年年末,病情十分沉重,當時徐六一直懸着一顆心。好在,老人家總算是撐過了寒冬。

“娘啊,兒回來了。”到母親塌前,徐六輕聲呼喊道。

老夫人似乎睡着了,徐六探過頭去看了看,不敢再作聲,轉身輕手輕腳地往外走,哪知剛走幾步,背後響起母親的聲音:“六哥回來了?”

徐六轉過頭,笑道:“還以爲娘睡着了呢。”

徐母頭髮全白,臉不僅是皺了,準確地說更是萎縮了,牙齒也沒剩幾顆,一張乾癟的嘴蠕動着道:“你扶娘一把,我躺半日渾身疼,起來坐坐。”

徐良趕緊上前,將母親扶將起來,又拿枕頭墊在後面,忙活間,只聽母親嘆道:“方纔我作個夢,夢見你父了。”

到底是幾十年的夫妻,徐紹去世多年,老夫人還是念念不忘。徐六怕勾起她傷心,不敢搭腔,只搬把椅子坐在‘牀’前。

徐太夫人見兒子不作聲,也沒什麼反應,仍舊絮叨道:“哎呀,我就夢見你父立在家‘門’口,也不進來,就那麼站着。我喚他,他也不應,拉他,他也不動。你說這夢,該應着什麼?”

徐六小心地勸道:“娘是太過思念父親大人,纔有此夢,能應什麼?”

“不對,娘看吶,這是應着我快和你父相聚了。”老夫人平靜地說道。

徐六嘴裡一嘖:“娘說哪裡話來,這冬天也過了,近日娘飲食也多了,定然長命百歲。”

徐太夫人聞言呵呵笑了幾聲,道:“想着,當年與人父成婚,我還大他三歲,倒走在他後頭。我的病我曉得,你也不用寬孃的心。老六。”

“哎,娘說,兒聽着呢。”徐六恭恭敬敬的模樣,與在朝中叱吒風雲判若兩人。

“我死了倒也沒什麼不放心的,你們這一輩,兒郎們都成家立業,香火有續,丫頭們也都有自己的歸宿。娘就是想着啊,我在一天吧,徐家還有個老的,能籠住你們這班小輩。我要是兩眼一閉,怕你們就散了。”

老夫人這話說得倒沒錯,你看,徐茂是早年就去世了,然後是徐彰,最後徐紹也走了。徐家就只剩下她這麼一個長輩。這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徐太夫人在,小輩們不管天南海北,總還念着有個長輩在杭州。她怕若一走,徐家這下一輩估計就少走動了。

“我們兄弟姊妹,向來親近。”徐六道。

“老六,你們這一輩,你大伯家的大哥二哥已經走了,往下數,就是徐四,可他是個老好人。再往下,就是你五哥,知子莫若娘,你五哥只知道埋頭幹事,人情世故全然不懂。所以,娘要是不在了,你就得好生照看這些兄弟姊妹,不能散了。”聽徐太夫人這口氣,好像在‘交’待後事一般,這讓徐六心裡很不是味。

“哦,對了,今天收到小九的信。‘摸’着心口說啊,你二伯當年跟你父有些恩恩怨怨的,但他家兩個兒子對三叔三嬸確實沒說的。像小九,隔三差五總來信,還送東西。年前聽說我病得厲害,幾乎月月來信,也沒說甚緊要的,就是問問三嬸吃了多少,喝了多少,睡了多久。話雖然瑣碎,可暖人心吶。”

第733章 成都之行3第264章 軍閥規劃第719章 詭異的禁中第46章 死戰第359章 研討戰術第456章 捨近求遠第604章 邊境衝突第505章 火冒三丈第555章 鎩羽而還第475章 擔起責任第498章 政變(上)第40章 如花似玉的弟媳沒了第八百七十六章第555章 鎩羽而還第229章 三司派員第480章 女人的撫慰第160章 望眼欲穿第719章 詭異的禁中第402章 鐵浮屠重現第732章 成都之行2第472章 洛水盡赤第八百七十八章第478章 炮彈橫飛第497章 陰雲密佈第八百七十一章第651章 政變苗頭第七百五十章第620章 留子爲質第389章 劉子羽第566章 夏軍突來第637章 翻手爲雲第336章 謠言?事實?第557章 雄心勃勃第541章 徐大病危第220章 靖康和議第807章 就是今天第502章 陝西制置第559章 十三萬步騎!反攻!第610章 馬擴歸來第732章 成都之行2第322章 進軍鄜州第439章 鎮江來人第36章 手下留情 我等投降第235章 煤老闆第168章 斬盡殺絕第八百五十三章第八百三十六章第八百三十三章第71章 整編第125章 契丹人第114章 行伍世家第七百八十七章第241章 策反李植第八百四十五章第216章 重組陣形第69章 密謀第718章 高燒會死人麼第546章 出奇制勝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八百七十七章第700章 表示無壓力第141章 定情第八百四十九章第768章 絕路第793章 角力第429章 兄弟聯手第10章 牛逼老爹第200章 嚴肅點 拜堂呢第377章 全軍狂怒第557章 雄心勃勃第342章 又一個秦檜第七百五十章第130章 虎捷鄉軍第八百七十九章第369章 謀劃襲擊第196章 託媒說親第164章 惺惺相惜第489章 驚變第277章 紫金虎來了第809章 驚動川陝第553章 全線反撲第八百三十一章第716章 歸還東京第608章 四個女人第312章 鬥神不死第39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733章 成都之行3第256章 八方支援第52章 摸營第496章 湖上密謀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197章 傻了吧第30章 當兵光榮 逃兵可恥第479章 恥而後勇第477章 天授之地第332章 撤得詭異第376章 逆天而行宋遼威武第159章 熊熊大火
第733章 成都之行3第264章 軍閥規劃第719章 詭異的禁中第46章 死戰第359章 研討戰術第456章 捨近求遠第604章 邊境衝突第505章 火冒三丈第555章 鎩羽而還第475章 擔起責任第498章 政變(上)第40章 如花似玉的弟媳沒了第八百七十六章第555章 鎩羽而還第229章 三司派員第480章 女人的撫慰第160章 望眼欲穿第719章 詭異的禁中第402章 鐵浮屠重現第732章 成都之行2第472章 洛水盡赤第八百七十八章第478章 炮彈橫飛第497章 陰雲密佈第八百七十一章第651章 政變苗頭第七百五十章第620章 留子爲質第389章 劉子羽第566章 夏軍突來第637章 翻手爲雲第336章 謠言?事實?第557章 雄心勃勃第541章 徐大病危第220章 靖康和議第807章 就是今天第502章 陝西制置第559章 十三萬步騎!反攻!第610章 馬擴歸來第732章 成都之行2第322章 進軍鄜州第439章 鎮江來人第36章 手下留情 我等投降第235章 煤老闆第168章 斬盡殺絕第八百五十三章第八百三十六章第八百三十三章第71章 整編第125章 契丹人第114章 行伍世家第七百八十七章第241章 策反李植第八百四十五章第216章 重組陣形第69章 密謀第718章 高燒會死人麼第546章 出奇制勝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八百七十七章第700章 表示無壓力第141章 定情第八百四十九章第768章 絕路第793章 角力第429章 兄弟聯手第10章 牛逼老爹第200章 嚴肅點 拜堂呢第377章 全軍狂怒第557章 雄心勃勃第342章 又一個秦檜第七百五十章第130章 虎捷鄉軍第八百七十九章第369章 謀劃襲擊第196章 託媒說親第164章 惺惺相惜第489章 驚變第277章 紫金虎來了第809章 驚動川陝第553章 全線反撲第八百三十一章第716章 歸還東京第608章 四個女人第312章 鬥神不死第39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733章 成都之行3第256章 八方支援第52章 摸營第496章 湖上密謀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197章 傻了吧第30章 當兵光榮 逃兵可恥第479章 恥而後勇第477章 天授之地第332章 撤得詭異第376章 逆天而行宋遼威武第159章 熊熊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