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九章

張浚滿懷落寞地離開了行朝,啓程回河東。儘管皇帝並沒有因爲他“出格”的言行而加以處分,但是他此行並沒有收到自己的預期效果。趙謹雖然沒有處分他,但對秦檜等人也沒有任何表示,甚至也沒有改善徐衛處境的意思。

而最重要的是,皇帝也沒有采納他的意見,對聯金制遼一事並無重新考慮。不過,張德遠倒也沒有心灰意冷,他心裡明白,女真人遲早是要動手的。既然朝廷不採納自己的意見,那麼退而求其次,只能趕緊回到河東積極準備,戰爭。

他剛走,出使金國的鄭仲熊就回到了杭州。此人欣喜地向皇帝和宰執大臣報告,此行收穫極大!金帝完顏亮親口答應與宋聯盟,共同討伐契丹,並約定九月舉事,由宋軍先行宣戰,只要西軍跟遼軍交上手,大金軍隊立即渡過黃河響應。

除此之外,鄭仲熊還極力言說女真人之誠意,和金軍之雄壯,稱在金國西線大同府一帶,已經集結了數十萬精兵,便是大宋不去聯合,大金國也要自行討伐遼國。

趙謹聞訊大喜,但他立即想到了幾天前張浚所言。心裡頭不禁有些猶豫,只因鄭仲熊報告的,跟張浚所預料的,幾乎沒有絲毫差別。女真人果然答應,果然要讓宋軍先動手,又果然“表現”出極大誠意,甚至於你大宋不動手,我也要動手!這到底是巧合,還是真如張浚所言,是女真人的陰謀?

秦檜在此時竭力鼓動趙謹,稱張浚之言不足採信。他與徐衛是一堂,而徐衛正是當初聯遼的積極策劃者和有力推動者。現在宋金聯手攻遼,便是正式宣告徐衛策略的破產,他當然着急,所以爲替徐衛打掩護,不惜誇大其辭,語出驚人。

趙謹雖然缺乏魄力,但也不是個傻子,他又單獨召見了首相折彥質,問其意見。折彥質其實與張浚意見一致,而且他早就向皇帝陳述過這其中的利害關係。但是,皇帝最終還是聽信秦檜等人,向女真派出了使節。如果說現在自己頂風而上,再次向皇帝進言,建議擱置此事。最終,能否成功是個未知數,畢竟,皇帝耳根子太軟。

就算成功了,也將引起極大的風潮。到時與秦檜徹底決裂,勢同水火,自己的處境將更加艱難。更何況,秦檜背後的勢力也是極其龐大的。思之再三,折彥質沒有作到“敢言直諫”。

就在這種猶豫中,趙謹下達了詔命。秦檜立即飛馬傳令權川陝宣撫使劉光世擬定作戰計劃,並集結軍隊,只等朝廷批覆,即行開戰!

省札送抵興元府,已經是八月十一,距離與金國約定的九月發兵,時間所剩無幾。劉宣撫沒料到如此緊迫,這時如果他召集諸路大帥到興元府參加軍事會議,顯然是來不及的。朝廷還等着作戰計劃,沒奈何,他只能召集宣撫司一班幕僚,以及神武右副軍的主要將領,商討作戰計劃。

宣撫司的幕僚裡,參議軍事張慶,一直扮演着徐衛“大管家”的角色,軍事造詣有限;馬擴倒是武舉出身,也帶過兵,但是長期在分管“外交”工作,也缺乏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劉子羽更是多年在抓財政工作,對軍事不甚熟悉;到於吳拱,倒是名將之後,但畢竟還年輕,也缺乏實戰經驗。

剩下的神武右副軍諸將,劉錡李彥仙都皆有良將之才,但是一直以來任職於環慶帥司,沒有開闊的視野。至於神武事副軍的都統制王彥,他倒是軍中宿將,但自打被劉太尉並軍之後,就一直心存不滿,對開戰也持反對態度。

這麼一搞,整個作戰計劃的擬定,主要就得靠劉光世自己了。不過還好,劉光世再怎麼不濟,他也是出身西軍將門,幾十年戎馬生涯也不是白過的,他非常明智地選擇遼軍蕭合達所部佔據的地區作爲進攻方向。

當年蕭合達反夏,形勢岌岌可危,是徐衛拉他一把。西軍的介入使得夏軍沒能平定這個禍害。後來,徐衛把夏、石、銀三州借給他作爲立足之地。這三州,距離西軍控制的橫山地區都較近,可以猝然襲之!

劉光世遂擬定作戰方略,以鄜延軍爲主力,進攻距離最近的銀州,以其下的麟府安撫司所部進攻金肅、河清、東勝,爲金軍渡河掃清障礙。再出動涇原帥司的主力部隊,進攻夏州,並防備蕭朵魯不的遼軍主力南下增援。而楊彥執掌的永興軍,以及張憲統率的秦鳳軍則作爲戰略預備部隊,集結待命。

這個作戰計劃,看起來還是很全面穩妥的。宣撫司無人反對,劉光世自己也比較滿意,在作了一些細節上的修改之後,即火速呈報江南。從接到命令,到擬出作戰計劃,一共用了,三天。

八月十五,中秋佳節,劉光世的作戰計劃一份送往杭州,一份送往大同府。金軍副元帥,成王,僕散忠義很快回復,只要西軍攻下金肅、河清、東勝三處,使金軍無半渡遇襲的危險,他的部隊就將開過黃河,配合西軍作戰。到時,西軍從南往北,在掃清蕭合達之後,往興慶府方向推進,金軍則由東北向西南進攻,直撲賀蘭山。

劉光世不知道的是,他的作戰計劃,還有一份,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四川梓州,射洪縣,擺在了徐衛的案頭。

而徐衛的批覆,竟比皇帝還要快。他給徐洪、徐成、楊彥、張憲的命令是,完全配合劉光世的作戰計劃,按他這個計劃進軍。

徐衛爲什麼如此指示?因爲他知道,現在宋遼之間的矛盾,已經無法調和了。打從當初朝廷與女真人單方面議和,摒棄宋遼同盟開始,這個禍根就已經埋下。不打一仗,解不開這個死結。至於打完以後怎麼辦,那以後再說。

此外,他吃定女真人決不會出兵相助,所以,只要西軍全力進攻,纔會讓急躁的蕭朵魯不不顧一切反撲。事情,當在開戰三兩月內見分曉。

劉光世的作戰計劃送抵杭州,趙謹肯定是不知兵的,秦檜也是個門外漢,朝中宰執大臣裡知兵的,只有一個人。皇帝就劉光世擬定之計劃,詢問折彥質意見,麟王的回答是,若我統兵,也是這般。

作戰計劃,只是一個設想,而且是一個比較理想的設想。你隨便拉一個指揮過戰役級別的將領,他都擬出一個漂亮的作戰方案來。但具體執行是另外一回事,隨意戰事的演變而及時修正,更是另外一回事情。

既然功蓋當代,戰功赫赫的麟王都認可了,那想必是妥當的。趙謹大筆一揮,同意。秦檜則立即將開戰的命令,發往川陝。

劉光世自己擬定計劃之後,便已命令鄜延、涇原、永興、秦鳳四大帥司準備。鄜延軍處在與遼軍衝突的最前線,鄜延將士求戰之心較之他人尤切,所以當接到命令之後,將士們還是非常積極和踊躍的。徐洪隨即在綏德以北,橫山地區集結軍隊,共發動馬步軍四萬餘,鄉勇番兵弓箭手近兩萬,又命令其子,麟府安撫使徐勇集兵,準備切斷金肅、河清、東勝遼軍回援蕭合達的退路。

而涇原帥徐成也集結數萬人馬,隨時準備進攻夏州。

這叔侄倆的行動都非常迅速,短短時間,所有部隊到達指定地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但是,朝廷的批覆拿到劉光世手上時,已經是九月上旬。如此之大的作戰計劃,作爲西軍主帥,劉光世應該親赴前線坐鎮指揮。而不知何故,可能是不放心後院,劉宣撫並沒有這個打算。接到朝廷批覆之後,他即傳令鄜延涇原兩司,發動進攻。只命總領劉子羽,作爲宣撫司的代表前往延安,一方面是充任“隨軍轉運使”,措置糧草後勤,一方面也作爲上司派員,監督作戰。

綏德以北,鄜延軍大營。

徐洪的六萬人馬已經在此處集結完畢,所須軍械物資也已經全部到達,間人細作和探子更是不停地往來於橫山之間,密切注意遼軍動向。

劉子羽帶着衛隊進入大營時,只看到綿延不絕的軍帳和無數行走其間的將士。鄜延軍已經作好了裝備!

還未到帥帳,劉子羽就下了馬,改步行往前。徐洪聽聞他到來,親自率諸將出迎。

劉彥修應在陝西轉運使任上多年,與徐洪較少交集,只是久聞其名而已。今見一戎裝大將,身段不高卻極壯實,如半截鐵塔。皮如鐵鑄,目若星火,尤其是頜下鬍鬚中那一縷赤色已經分明地彰顯出了身份,這不正是軍中號爲“赤髯虎”的麼?

“下官劉子羽,見過經略相公。”劉子羽上前便執禮道。

徐洪一把扶住他,道:“劉總領不過客氣,等你多時了。宣撫司怎麼說?”

劉子羽正色道:“進攻!”

此言一出,徐洪背後的鄜延諸將齊聲叫好!早就等這一天了!徐五更是目光一閃,執着劉子羽手往裡扯:“走,裡頭說話!”

大帥升帳,文武官員齊聚帳下!劉子羽作爲上司派員,坐在徐洪傾下。衛兵放了簾子,閒雜人等嚴禁靠近!

“衆將官!命令下來了!這段時間,遼軍不斷挑釁!今番,該我們出手了!”徐洪洪聲道。

諸將都點頭,只見經略相公轉向劉子羽:“總領是上司派員,今鄜延帥司文武皆在,可有什麼訓斥?”

劉子羽掃了一眼,客氣道:“訓示不敢當,來時,劉宣撫囑咐,務必按照作戰計劃行事,萬不可有違背節制,擅自作主的行爲,否則,軍法從事。”

諸將聽了這話,心頭大多不屑。劉光世算個甚麼東西?西軍裡頭,怕是輪不到他指手劃腳!劉子羽當然猜得到諸將的心思,所以他自己都沒太把這話當回事,說完即繼續道:“且不說這個,經略相公,我見大軍已經集結完畢,如今命令已下,卻不知我鄜延軍如何行動?”

徐洪指着旁邊地圖架道:“總領請看,此去銀州,不過一百三十里路。可以說距離是極近的。但從此往北,全是山區,道路崎嶇狹窄,最是難行。據探子回報,銀州並沒有兵馬出入跡象,蕭合達想是不防。我意,大軍即刻出發!由我親率前軍,連夜趕往銀州,最遲明天上午就要有一萬以上的部隊兵臨城下,切斷內外交通,把住各處道路。最遲明天下午,部隊應該基本集結,發動進攻。銀州守軍兵力並不多,只要沒有援兵趕到,控制局勢沒有問題。”

劉子羽聽罷,點頭表示贊同。

“但是,爲了爭取時間,所有的糧草輜重,乃至大型的攻城器械,都在丟在後頭。所以,要有勞總領。本帥會派員協助你,隨後將這些運送過來。在此之前,我會作試探進攻,倘若行,便一鼓作氣拿下,若受挫,那就只能等你了。”徐洪又道。

劉子羽當即表態道:“這大帥放心,下官一定以最快的速度將所須物資送抵前線!”

“好!既如此,我便不多說了。傳我將令,全軍埋鍋造飯,士卒飽餐後,前部一萬隨我北上!直撲銀州!”

命令一下,如同山倒。文官武將各司其職,劉子羽與鄜延帥司的參議一道,點檢鄉勇和軍械物資。而徐洪則前往軍中,與士卒同吃,這頭劉子羽方纔檢視完畢,要去尋徐洪彙報時,卻得知,徐大帥已經率領前部出發了,真可謂,兵貴神速!

銀州,大概位於後世陝西佳縣以西,處在山區之內,交通極不便利,地貌那叫一個支離破碎,縱橫交錯。所以,徐洪纔會率領先頭部隊,拋棄一切輜重,連夜趕往。因爲若是大軍行進,一旦行蹤泄露,人家把住所有道路,那事情就麻煩了。

徐洪選的這一萬精兵,並不是他的嫡系部隊。而是在滅夏之後,新編的步軍。老西軍都知道,當年跟夏軍作戰,党項人最精銳的部隊有三種。一是拱衛夏都的夏王親軍,無論裝備和人員素質都是上上之選,精銳中的精銳;二是平夏鐵鷂子,這是一支重騎兵,數量並不多,但其戰力和威懾力無與倫比,衝鋒起來地動山搖;但是前兩種,畢竟屬於“另類”,真正支撐起夏軍的,則是第三種部隊。那就是從橫山地區擇健壯勇猛的男子,加以嚴格訓練,所編成的精銳步軍,號稱“橫山步跋子”。這些步軍,翻山越嶺如履平地,耐力極好,且作戰勇猛,服從性強,是夏軍的基石。

西軍控制橫山以後,徐衛以夷制夷,贏得邊境諸夷的擁戴和敬畏。徐洪則裁汰軍中老弱,廣選健壯,編成這新軍。在歷次對金作戰,攻城拔寨中,簡直是無堅不摧!這次,他親率新軍,顯然是極爲看重的。

一萬人,若在平原地區,那是小菜。可是在這純山區,算是大軍了。但他們的速度確實非常之快,在道路崎嶇狹窄,且多險阻的情況下,這一萬步兵還沒有入夜,就已經行進了八十多裡。如果不出意外,最快明天日上三竿時,就能到達指定地點。

前頭部隊跑得快,後面的主力也沒有閒着,就拉開幾十裡距離,全速前進。爲了搶時間,所有輜重和大型器械都在後頭。西軍依賴的威遠巨砲以及火器等,都在劉子羽指揮調動和運送中。

是夜,堅韌的“步跋子”們仍舊不知疲倦,埋頭趕路。他們都是輕裝上陣,所有不必要的裝備都沒有帶。徐洪率領的銃騎在夜裡已經沒法再自如行走了,自他以下,全都牽馬步行。

“大帥,你坐上馬去,卑職牽你走一程。”部將聽得徐五喘息,關切道。畢竟年近花甲,比不得那些年輕壯實的漢子,休力肯定不濟,再說上陣一生,戰創累累,這連着趕路,怕他吃不消。

“無妨。”徐五沉聲道。部將知他話不多,但說一不二,只能伸手奪了他手中繮繩,讓他少些負擔。

“你看看,這道路何等艱險?若非事先探明,只怕夜裡根本無法前進一步。一不留神,便有迷路墜崖的危險。”徐洪道。“讓弟兄們加把勁,拿下銀州,問劉宣撫要賞銀!”

漆黑夜幕下,在多條道路處蜿蜒前行的部隊,如一條條黑蛇,悄無聲息,緩緩地逼進敵人。

當晨曦初露,天地漸漸歸於清白時,徐洪率領的部隊已經連續趕路超過七個時辰。但他們的辛苦並沒有白費,且得到了豐厚的回答,因爲據探,此刻他們已經踏入銀州地界。距離城池,已經不遠!

銀州,在宋夏戰爭時,曾是夏軍的一個據點。後來蕭合達佔據此地,也加以經營。但是,蕭合達雖是遼軍將領,但他當初反夏時,靠的是自己統率的夏軍,以及逃亡於此的契丹人和奚人。所以,現在銀州城裡的守軍,大多都是党項人。其中便有當初徐勇縱逃的金國降軍。

這一夜,徐洪率領的部隊隱蔽開進,銀州一無所知。但是,當天色漸明,前頭部隊踏入銀州地界之後,行蹤泄露也就再所難免了。

銀州統軍,是蕭合達的一名舊將,契丹人,名喚耶律骨。當他接獲警報後,立即命令部隊上城準備禦敵。銀州城裡一時沸騰起來,百姓從睡夢中驚醒,打開門窗一看,外頭全是飛奔的軍漢。

雖然事發突然,但守軍還算有序。這都是因爲,蕭朵魯不既敢挑起衝突,那自然是下令前線戰備的。銀州雖然地處偏遠,但也不可能高枕無憂。只有一點,銀州兵力不足。蕭合達倒有幾萬人馬,但大多駐紮在夏州。之前,又調了兵配合遼軍主力進攻河清東勝等地。因此,銀州城裡,守軍只有四千多人,加上分到這裡的那股金軍降兵,也不滿五千。

不過駐夏境的遼軍中,蕭合達自成一系,所以他的裝備大多是沿襲自夏軍。雖然缺少騎兵,但是步軍素質不錯,且裝備有勁矢強弩,防守城池還是有把握的。

動員一下,將士上城,整頓器械,準備應戰。耶律骨派出爲數不多的騎兵出城,刺探軍情,這支馬軍剛往南奔了不到十地裡就掉頭跑回。向他報告稱,敵軍漫野而出,不知幾萬!

耶律骨一聽,心知這回必有惡戰!來的是誰,根本不用去猜,鐵定是西軍中的鄜延軍!大宋向大遼開戰還擊了!事態緊急,他立即寫下報告,以蠟丸封住,趁敵軍還未圍城,派兵飛馬報往夏州!

太陽初升!敵軍已至城前!城上的遼軍士卒遠望過去,只見宋軍如潮而來,聲勢浩大!但是對方似乎並不急於進攻,馬軍繞城窺探,步軍在後頭則列陣歇息。不過他們都知道,此時不打,乃是在蓄力,一旦敵軍站穩腳根,惡仗就來了!

耶律骨曾經追隨蕭合達反夏,也算是身經百戰的將領。他在城頭上窺見鄜延軍俱是輕裝而來,且以步軍爲主,馬軍極少。便猜測着他們肯定是前頭連夜趕路,從綏德方向過來的。走了一夜,此時必定滴水未進,粒米不沾,人困馬乏!趁其立足未穩,我先擊之!

說幹就幹!

他當即將城中馬軍兩百餘騎集中起來,又派出一千精銳步兵接應。放了吊橋,開了城門,馬軍疾馳而出!

轟鳴的蹄聲驚動了正在原地歇息的鄜延將士們,士卒紛紛大呼“敵騎來襲!”

這些有着豐富實戰經驗的步兵們見到騎兵奔來,並不逃竄!他們已經初初結成陣,所以不必再考慮,取了背上長弓,搭箭上弦,便準備射殺!

時徐江正率百十銃騎繞城窺視城防,聽得士卒呼喊,急急回馬。剛繞過城角,便瞧見一夥馬軍往步軍大陣衝去!

“找死!”徐五一聲怒吼,拍馬往前。他這一百餘騎,雖是銃騎,但此時五眼銃還掛在鞍上,也未曾填藥裝彈,倉促之間也不容你準備。騎兵們紛紛拔了馬刀,揮舞着朝敵騎衝去!

那出城的遼軍騎兵見旁刺裡殺出敵騎,逼得繞道轉向,遠遠離開西軍步兵陣,跑出大段距離之後,才重新回頭列陣。此時,徐洪率領的銃騎正以全速殺來!遼騎也不懼,執刀在手,左右一望,聽得軍官發令,即催動戰馬,一往無前!

那些“步跋子”解除了警情之後,都伸長脖子眺望騎兵,眼見兩軍對衝,紛紛高聲吶喊助威!一時之間,聲如雷動,直衝雲霄!

徐洪雙眼圓瞪,呼嘯的風聲在耳邊作響,他在馬背上俯下身子,緊攥着刀柄,眼前人影一晃,他手中戰刀猛力撩起!也不管這一刀是否砍倒,馬上轉身又一刀劈下!眨眼之間,兩軍已分!鋼鐵的碰撞,血肉的交織!

遼騎一合之後,正待要回,忽聞城上號角作響,乃是收兵信號。原來,耶律骨見敵騎迅速回援,敵軍步兵又初初成陣,知道已失先機,戰下去,徒勞無功,因此下令收兵。遼騎回歸,徐洪也不去追趕。看着他們衝進城,步軍隨後壓着,退入城門,拉起吊橋。

“大帥!我軍雖來得突然,但敵軍並不見亂象,這城上守備井然有序,卑職愚見,還是等主力趕到,再行攻城。”一統制官提着帶血的戰刀說道。

徐洪使勁喘了幾口,將刀身上的血在鎧甲上兩面一擦,還刀入鞘道:“嗯,確實如此。”

當下,傳了命令,分兵去把各處設置障礙,禁絕交通,部隊原地休整,保持警戒。等主力趕到,再行紮營。

他們在準備,遼軍也沒有閒着。巨弩搬了上城頭,箭矢堆積如山,不但所有將士出動,連城中的男丁也被徵調起來,協助軍隊搬動物資,作後勤保障。耶律骨也緊急召諸將相商,都認爲,宋軍此來,必然是有備。唯今之計,只能是堅守待援。夏州有蕭部署的主力,石州也有兩萬兵馬,最遲,明天也能趕來增援,問題應該不大。而且,此時,守軍也發現,來犯的西軍兵力並不是想像的那麼多,以城中兵力,足以應付。

但這種想法,在晌午之後,被徹底改變了!

鄜延軍的主力在這天晌午時,便源源不斷地開到銀州城外。原本還保持陣形原地休整的前頭部隊,已經撤離,動手安營。

徐洪詢問後頭劉子羽負責押運的物資和軍械,得知,就在主力後面不遠。但是,因爲道路難走,再加上裝備巨大,其行進速度非常遲緩,再快,也得是前天上午的事了。

徐洪聽了,也只好下令全部安營休整,養精蓄銳。是夜,爲防遼軍摸營,徐洪親自佈置巡視,一直忙到深夜才睡。

可躺在牀上,這位戰功顯赫的大將卻怎麼也睡不着。只好披衣起來,出了帳,在營區閒走。頭頂一彎殘月,也不見幾顆星星,將士們勞累多時,已然睡熟。

堂弟來的命令,說是完全配合劉光世的作戰計劃。這徐洪倒也是願意的,畢竟契丹人太過囂張,在他防區之內弄出血案,不報這仇,如何對得起死去的弟兄?以後如何統兵?但是,旁的不敢說,以鄜延軍的兵力和戰力,掃蕩蕭合達足以!更何況,還有向來在西軍中執牛耳的涇原帥司配合作戰!這兩路夾擊,蕭合達註定完蛋!

劉光世選擇蕭合達爲目標,也是避重就輕之意。如此一來,我們把仗打了,堂弟只怕還是回不來啊!他說是金軍必定食言,且不說此議存在變數,就算金軍真不來,以西軍的實力,抗擊遼軍怕是也沒有問題!

這麼一搞,我們打下的軍功,也有劉光世一份。戰後,他在朝中只怕更得信任,老九要幾時才能重返軍中?聽說王彥的部隊已經被劉光世吞併了,如果老九再不回來,這西軍怕是要被劉光世禍害個夠!

左思右想,不得要領,想着明天還要攻城,徐洪便強撐着去睡下了。

次日一早,他醒來便問劉子羽是否到達,探子回報,說是還有二十多里路。這麼一算,要開戰,也得是下午的事了。

徐洪知道急也急不得,便去關注遼軍有否來援。其實,耶律骨送出的消息,已經到了夏銀之間的石州。石州有兩萬駐軍,可惜不得蕭合達命令,未敢來援。

半上午時,劉子羽終於到了。因道路實在難行,一些險要的地段,鄉勇士卒們不得不單純靠人力來運送裝備,所以一百多裡的距離,才走了這麼久。徐洪也不責怪,立即下令準備攻城!

驚聞此刻的耶律骨奔上城頭時,已經看到西軍在架設砲車。當年宋遼兩軍伐夏,他也是參與者,知道西軍器械精良,遂不敢大意,一直在城頭坐鎮。只見敵軍行動十分迅速,未至晌午,城外已經架起巨砲數十座。再看宋軍營區,已經有瞥見那高聳的鵝車等器械。

“頂住就是勝利。”耶律骨對自己的部將們說道。

就在此時,有一俾將突然手指宋營方向道:“統軍你看!徐字旗!”

耶律骨順勢望去,果見宋軍營中升起了帥旗,他雖然不識得漢字,但聽“徐”這個姓,眼皮也不禁跳動了幾下。來的,怕是鄜延大帥,徐洪。聽說他是徐衛的堂兄,以善戰聞名,尤其是攻堅!這幾年,他幾次深入女真腹地,一度打到大同府周邊,威名赫赫啊!

“便是徐洪來又怎地?銀州城池雖小,卻極其堅固!再說,我們還有巨弩強弓!我倒要看看,他徐洪會填多少人命進來!”這話,既是在鼓舞自己,也是在鼓舞部下。

話音方落,忽見前方騰起一個黑點,而後,迅速落下來!

“統軍小心!”部將們紛紛喝道。耶律骨坐於城上,不爲把動,眼睜睜看着那黑點呼嘯而來!結果,這顆石彈落城護城壕前十多步遠的地方,硬生生砸出一個大坑!這是敵軍在試砲!一旦調整了射程,估計就要開始砲轟了!

“統軍,敵砲擊在即,還是下去吧。”部將們都勸道。

耶律骨深深吸了一口氣,這才站起身來,吩咐道:“敵軍若發砲,城上士卒只管避於女牆之下。聽說西軍每每攻堅之前,必施砲擊,有時甚至砲擊數日!我們要有這準備!知會城中軍民,避敵砲擊!”

第449章 西軍奮起第403章 爲何冒險第818章 三國演義第120章 爛招第546章 出奇制勝第808章 弒君篡位第9章 王八蛋縣尉第89章 勸降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592章 銳意進取第704章 絕望的金軍第201章 洞房花燭第216章 重組陣形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660章 公道在人心第261章 炮車互射第431章 調虎離山第27章 黃知縣有請第77章 韓世忠第181章 耗子鑽風箱第七百四十四章第506章 西軍總帥第25章 酒後好辦事第281章 重返陝西第149章 佈局第380章 張浚追來第377章 全軍狂怒第197章 傻了吧第97章 進京第307章 楊猛將兄第178章 德高望重第712章 凱旋而歸第530章 雙喜臨門第793章 角力第615章 養寇第592章 銳意進取第399章 喜事一樁第497章 陰雲密佈第797章 意料之外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250章 齊集定戎第637章 翻手爲雲第151章 一窩蛇鼠第286章 千鈞一髮第761章 發大財了第88章 漢奸第295章 馬擴獻鄜延第779章 意在兩河第131章 人氣第554章 班師凱旋第358章 黃雀在後第53章 梟首第294章 新配方新火藥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678章 中樞派員第303章 捲土重來第403章 爲何冒險第279章 耀州告捷第581章 張俊伏誅第269章 堅如磐石第56章 論邊事第785章 徐州之戰第378章 突進!突進!第580章 攻克西城第566章 夏軍突來第172章 岳飛再興第538章 第五位大帥第218章 虎捷威武第765章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第153章 虛虛實實第638章 宗弼求和第762章 淮西軍第292章 痛哭的人第213章 大戰在即第八百四十六章第767章 噩耗傳來第285章 輕騎突進第463章 步軍大戰第347章 承壇拜將第758章 目標!大名府!第四百一十三章第828章 白鐵無辜鑄侫臣第492章 試炮第208章 威震河東第12章 徐家莊的二愣子們第509章 殺入敵境第五百一十一章第26章 三個月能幹什麼第374章 种師中的囑託第54章 兩軍對陣第403章 爲何冒險第203章 徐衛前途第172章 岳飛再興第144章 小小縣城 固若金湯第454章 太上趙佶第71章 整編第724章 西部王第66章 長輩第647章 瓜分西夏
第449章 西軍奮起第403章 爲何冒險第818章 三國演義第120章 爛招第546章 出奇制勝第808章 弒君篡位第9章 王八蛋縣尉第89章 勸降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592章 銳意進取第704章 絕望的金軍第201章 洞房花燭第216章 重組陣形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660章 公道在人心第261章 炮車互射第431章 調虎離山第27章 黃知縣有請第77章 韓世忠第181章 耗子鑽風箱第七百四十四章第506章 西軍總帥第25章 酒後好辦事第281章 重返陝西第149章 佈局第380章 張浚追來第377章 全軍狂怒第197章 傻了吧第97章 進京第307章 楊猛將兄第178章 德高望重第712章 凱旋而歸第530章 雙喜臨門第793章 角力第615章 養寇第592章 銳意進取第399章 喜事一樁第497章 陰雲密佈第797章 意料之外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250章 齊集定戎第637章 翻手爲雲第151章 一窩蛇鼠第286章 千鈞一髮第761章 發大財了第88章 漢奸第295章 馬擴獻鄜延第779章 意在兩河第131章 人氣第554章 班師凱旋第358章 黃雀在後第53章 梟首第294章 新配方新火藥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678章 中樞派員第303章 捲土重來第403章 爲何冒險第279章 耀州告捷第581章 張俊伏誅第269章 堅如磐石第56章 論邊事第785章 徐州之戰第378章 突進!突進!第580章 攻克西城第566章 夏軍突來第172章 岳飛再興第538章 第五位大帥第218章 虎捷威武第765章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第153章 虛虛實實第638章 宗弼求和第762章 淮西軍第292章 痛哭的人第213章 大戰在即第八百四十六章第767章 噩耗傳來第285章 輕騎突進第463章 步軍大戰第347章 承壇拜將第758章 目標!大名府!第四百一十三章第828章 白鐵無辜鑄侫臣第492章 試炮第208章 威震河東第12章 徐家莊的二愣子們第509章 殺入敵境第五百一十一章第26章 三個月能幹什麼第374章 种師中的囑託第54章 兩軍對陣第403章 爲何冒險第203章 徐衛前途第172章 岳飛再興第144章 小小縣城 固若金湯第454章 太上趙佶第71章 整編第724章 西部王第66章 長輩第647章 瓜分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