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班師凱旋

建武三年十月中旬,沉寂一時的襄漢戰區狼煙再起。大宋江南西路宣撫使折彥質親自指揮折家軍以及荊湖宣撫司何薊所部,進攻襄陽,唐州岳飛也與主力約期出發,進攻鄧州,拉開了反撲襄陽的序幕。

這一仗,不但折彥質和何灌高度重視,便連中央也認爲不容有失。徐紹除了竭力保證大軍的後勤供應之外,又力排衆議,堅決請求朝廷授予前線的帥臣以臨機專斷,軍政一體的大權

也就是說,折彥質和何灌兩人,遇重大緊急事務,不需要向朝廷報告請示,可以自己裁奪。此外,這兩位宣撫使不但管軍,還要管民,對防區內的文官武將都有處置之權這跟大宋的祖宗家法簡直可以說是背道而馳。

趙宋立國以後,吸引前朝藩鎮割據,武人專政的教訓,極力限制帶兵將領的權力。而現在,折彥質和何灌兩個人的權力,與唐至五代以來的藩鎮節度使有何區別?可爲什麼能在朝廷裡通過?不是因爲徐紹威望太高,權力太大。你威望再高,能高過皇帝麼?權力再大,要收回去不也是官家一句話?

趙桓趙諶父子,以及朝廷文臣們能答應,就是因爲襄陽太重要了。只要是有利於奪回襄陽的事情,都可以商量,都可以妥協。換言之,這是形勢所迫。

而折何二位攬此大權,自然是如魚得水,有了充分發揮的空間。同時,他們也清楚,朝廷授以如此之大的權柄,如果事情搞砸了,很難交代。因此,兩人都是殫精竭慮,絲毫不敢大意。

襄陽殺聲四起,而在九百多裡外的東京,也是陰雲密佈,悶雷滾滾。

自西軍屯兵牟駝崗,賽裡就封城戒嚴,嚴禁出入。而徐衛似乎也沒有太大的動作,只是偶爾派出一支遊騎,到東京城郊轉一轉,似乎沒有要動手攻城的意思。此時,兀朮正親率七萬步騎,馬不停蹄,人不歇腳地往東京趕。

留守東京的金軍兵不滿萬,守住這座首屈一指的大城池實在困難。兀朮憂心如焚,他最怕的就是自己還沒趕到,東京就被徐衛攻破。希望先行一步的蒲察石家奴能夠不負所望纔好。

十月中旬,石家奴兵抵東京,進城以後,當得知西軍並沒有大舉扣城時,他才鬆了口氣。因爲兀朮有言在先,如果西軍沒有攻城,他也不可輕舉妄勸,石家奴遂只派遊騎偵察,並沒有前去迎敵。

而徐衛也偵察到了金軍援兵開抵東京,他與衆將商議,普遍認爲這是金軍的前鋒,主力應該隨後就到。徐衛下令全軍,作好準備。

十月二十一,天氣寒冷,徐衛置酒肉於帳內,請堂兄徐洪並兩興軍主要將領,以及秦鳳軍五大將痛飲。

紫金虎在成軍之前就深明一個道理,古往今來,歷代名將攻必克,伐必取,其軍隊無一例外都是“紀律嚴明”。所以,從靖綏營,到虎捷軍,再到如今的秦鳳軍,他的部隊都一脈相承,令行禁止,絲毫不含糊。這其中,作戰在外,官兵嚴禁飲酒,這是鐵律。觸犯這條軍法,無論是官是兵,都處杖二十的處罰,如果造成後果的,甚至可以處極刑。

可今天,他卻破了一回例,而且是在金國大軍馬上就要回援東京之際,不知何故?

帳裡烤着一隻全羊,隨着滋滋聲,那肥羊上的油不住地往下滴。兩名士兵正拿尖刀分割熟肉,依次送到長官們面前。

徐衛面色紅潤,看來已經喝了幾碗,羊肉送上來,他拈了一塊送進嘴裡大嚼。

下面,衆將都吃得歡喜,吳璘彈去鬍鬚上的一點肉渣,大聲道:“注意到沒有,此次我軍入河南,打到現在爲止,根本就沒有能撐上一整天的對手。”

“不錯,從洛陽到鄭州,凡遇戰,大多半天就解決掉,我軍從來也沒有打得如此順暢過。看來,女真人是不行了”李成衛大笑。

“嗯,從前作戰,儘管有勝有敗,但金軍之頑強剽悍,着實讓人印象深刻。但這一回,實在有些不堪,不痛快這纔多少年,就走下坡了”一名兩興安撫司統制官道。

徐洪掃視衆將一眼,喝一了口酒,駁斥道:“你們看到的都是表象。”

“哦?徐都統有何高見?”張憲端起酒碗笑問道。你說這帶兵打仗的將領,哪個不是粗獷豪放的鐵漢?又有哪個不喜歡喝上兩口?只是平日裡軍法森嚴,沒有機會,難得大帥今天破一例,肯定要多喝兩碗。

“張宗本,我問你,從洛陽開始,一直到這東京,跟我軍交手的,是金軍麼?”徐洪問了一個沒頭沒腦的問題。

“我說徐都統,這話……”張憲哭笑不得。“不是金軍,那又該是什麼?”

徐洪面色不改,搖頭道:“我看不是。儘管,被我軍擊敗的人,很多都是禿頭左祍的模樣,但那並不是女真人,而是漢人。這一點,你在降兵那裡一問便知。據我看,十幾年打下來,女真人是有些吃不消了,因此這才驅使漢人作爲馬前之卒。但這並不表示,女真本軍就不行了。”

徐衛一拍帥案:“來,五哥,就憑這話,喝一個。”

兩兄弟喝了一碗,紫金虎告誡衆將道:“徐都統所言不差,這一次我軍勢如破竹,主要是因爲對手太次。金人所籍之兵,大多都是從前高世由留下的烏合之衆。我們萬不可掉以輕心,鄜州之事,可相去不遠”

衆將都應下,又說一陣,杜飛虎提出一個問題:“諸位,倘若此次,我們出動西軍一半,留一半守陝西,能否收復東京,平定中原?”

這雖然是個假設,卻引了將領們極大的興趣。不錯,現在牟駝岡只有不到三萬兵力,不說多了,如果我們出動六萬正軍,再佐以一定數量的義勇鄉兵,能不能狠狠震動南北一把?

“這兵貴精,而不貴兵,打仗不是比兵力,難說。”楊再興搖頭道。

杜飛虎瞄他一眼:“這不是假設麼?還難說,又沒讓你說。”

張憲是個多面手,野戰,攻防,都不在話下,沉思一陣,開口道:“真是難說。假如我們出動大軍,那肯定洛陽、虎牢、鄭州打得極容易。但要攻東京,恐怕不是易事。且不說東京之雄偉堅固,只說金軍在中原一帶,少說十幾二十萬步騎跑不了,又有宗弼親自坐鎮,難。”

“不一定。”徐洪一開口,衆人都投目光投向他。

“如果朝廷能有統一的部署,謀東京不是難事。西軍出潼關,取洛陽,趨鄭州。荊湖江西之兵出襄漢,佔鄧唐潁昌,而後會師於城下。莫說取東京,便是逐北夷過黃河也不無可能。當然,如果金人又扔大兵來反撲,另當別論。”

他這話題一展開,衆將紛紛發表意見,藉着酒勁,爭得面紅耳赤,獨徐衛不發一語。因爲這個話題在他看來,也就是閒着沒事,胡吹海侃而已,沒有實際意義。

首先,就如同徐五所說,這必須要中央在全國範圍內作出佈局。但是,真到了那份上,也就意味着大宋開始了戰略反攻,現在有這條件麼?哪怕是我們這些帶兵的準備好了,朝廷呢?

其次,真要收復中原,那也是折彥質、何灌、趙鼎這些人的事,輪不到西軍管。我這次兵出潼關,征戰河南,那是被逼得沒辦法,必須幫襄漢減輕壓力。如果真要是反攻,西軍當然是收復全陝,然後渡過黃河,進擊河東。惟有如此,才能解除金人對陝西的威脅。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縱觀歷史,兩國之間,實力的此消彼漲,都有一個過程。從最開始的壓倒性優勢,到勢均力敵,再到逆轉。宋金開戰之初的宣和年間,金人是佔據壓倒性優勢的,十多年過去了,金人開始有往下的苗頭,現在基本上可以說進入相持階段。金人滅不了我們,我們也搞不掉它。但要逆轉,恐怕還有一段時間。

“繼嗣來了,正好,替你父喝上一碗吧”張憲瞥見楊再興之子楊繼嗣入帳,笑道。

楊繼嗣衝他行個禮,而後匆匆至帳中,向徐衛道:“大帥,金軍主力,已進潁昌”

帳中諸將都停止吃喝,望向主帥。徐衛也放下酒碗,神色平靜,片刻之後,他吸了口氣,緩緩起身,傳下了一道軍令。

十月二十二,兀朮的前軍抵達開封府境內。等兀朮來到東京時,完顏賽裡向他報告了一件事情,讓四太子暴跳如雷

昨天,就在昨天,本來駐紮在牟駝岡多日的西軍突然拔營撤走,往鄭州而去。兀朮聞訊後察覺到,徐衛這是在跟他戲耍當即下令蒲察石家奴引精騎急追並自率主力尾,誓要跟徐衛照上一面

可當金軍追到鄭州時,赫然發現此地已經沒有西軍的蹤影非但如此,鄭州內外,戶口大爲減少,一查才知。在西軍攻下鄭州以後,就着手招撫百姓,許多人都在軍隊安排下西遷,去了洛陽所在的河南府。

兀朮大怒,再揮師西追,發現滎陽等縣的百姓,也都十室空其五六。等他追到虎牢關下,總算是追上了西軍。然而此時,這座雄關在極短的時間內,防務得到了很大幅度地加強。從陝西運來的各色器械已經陳列關上,剽悍的士卒屹立關城,在飄揚的紫虎軍旗下藐視着漫野而來的敵人。

當金軍的遊騎逼近關城窺探軍情時,守城士兵引發飛火炮,以驚天動地的怒吼來警告金軍勿再靠前。

至此,完顏宗弼徹底明白了徐衛的企圖。此次出動偏師,只是爲了緩解襄漢戰區的壓力,並沒有收復中原的打算。否則,徐衛不會一旦得知金軍主力趕回,就立即西撤,讓金軍疲於奔命。

其實一開始,大家都知道這一點。可問題就在於西軍攻勢太猛,竟直抵東京城下逼得金軍不得不回防。如果撒離喝爭氣一點,哪怕把徐虎兒擋在鄭州,兀朮也不用親自帶七萬步騎回來。現在不用猜都知道,襄漢戰區的宋軍鐵定展開了反撲徐衛的目的,已經完全達到了,甚至捎帶着,還得了一個河南府。他現在據着虎牢關,又遷移百姓西進,很明顯,就是要把洛陽盆地吞下。

現在,兀朮完全可以趁其立足未穩,猛攻虎牢關,再把河南府奪回來。以他現在手裡的兵力,並非沒有可能。但兀朮會這麼幹嗎?當然不會兩線用兵是兵家大忌,他現在只能顧着襄漢,如果兼顧河南,那麼結果將是撿芝麻,丟西瓜,最後芝麻西瓜一樣也得不到。

兀朮堅決果敢並非虛傳,他雖然氣得七竅生煙,恨不得跟徐衛死戰一場但是,他在進抵虎牢關的第二天,就下令撤兵,因爲他必須馬上趕回襄陽去臨走之前,兀朮行在全軍最後,盯着虎牢關上徐衛的軍旗看了半晌,帶着滿面怨毒之色,調轉馬頭東進。

其實,在兀朮盯着關城上看的時候,徐衛就立在那杆軍旗之下,目送他離開。只是,這兩位統帥都不知道對方的所在。否則,真該見上一面。

金軍撤走後,徐衛留部將楊從義守虎牢關,也就是岐山大戰時,率部堅守東塬,並最終擊退韓軍,使他們衝亂自家陣腳的那位。

因爲徐衛沒有權力兼管地方行政,因此他不可能任命一個河南知府,遂留軍中的幹辦公事協助楊從義,初步恢復河南府的秩序,安置百姓,恢復生產,因爲馬上就是小麥播種的時節了。

安排完畢以後,徐衛下令班師回陝,完成了此次東征。至於襄漢戰局如何發展,那就要看折彥質何灌的本事,他無法再多幫忙了。

此次西軍兵出潼關,戰果輝煌。先後攻破洛陽,虎牢關,鄭州,兵鋒直抵東京極大地震動了金國在中原的統治儘管,因爲戰略佈置的原因,西軍最後放棄了打下的鄭州一帶,退守虎牢關,但這一回,西軍着實讓金軍傷得不輕。

從洛陽到鄭州一線,金軍本有六萬步騎。然而在徐衛統率的秦鳳軍和徐洪統率的兩興軍,兩支西軍精銳暴風驟雨般的猛烈打擊下,六萬金軍除了跟隨撒離喝逃回東京的數千女真本軍以外,或逃匿,或陣亡,或投降,幾乎蕩然無存而西軍的收穫遠不只此

此役,西軍殺敵近三萬,俘虜金軍一萬多人,雖然絕大部分都是從前的韓軍。奪得武器、鎧甲、糧草無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從金河南府尹孟邦雄處收繳的鉅額財物和從牟駝岡金人馬監那裡奪得的六千餘匹良馬勢必極大充實西軍的力量西軍糧餉充足,萬騎突進的場面,在不遠的將來,必然出現

更重要的是,河南府的光復,完全打通了陝西和中原的聯繫。西軍將時刻威脅着中原,雖然徐衛並不打算讓西軍來承擔收復中原的責任。

十月底,西軍經陝州,入潼關,回到了長安。戰勝的捷報就已經在川陝傳開,西軍一入潼關,就受到了陝西軍民接待英雄似的歡迎。權永興軍帥楊彥,親自到潼關迎接徐衛,當聽到此役戰果輝煌的時候,楊大羨慕得眼睛都紅了。在一路陪同徐衛到長安的途中,他軟磨硬泡,最終使得徐衛點頭,答應撥給他兩千匹馬。

而楊彥也報告徐衛一個消息,川陝宣撫處置司派出宣撫判官徐良代表本司,已經等在秦州,準備給西軍慶功。

徐衛關心陝西局勢,卻意外地得知,在他和徐洪兵出潼關以後,陝西金軍絲毫不敢輕舉妄動,除了斥候遊騎前來偵察明顯增多以外,並沒有其他任何動作。看來,韓常是鐵了心只守不攻。

徐九徐五並沒有在長安停留,在進入鳳翔府以後,徐洪自引部隊回鳳州,鳳翔兵馬總管張憲率部駐鳳翔,徐衛則打道回府,奔往秦州。

十一月初六,秦州城。

從早上開始,陝西制置司,秦鳳經略安撫司的官員就忙碌着,因爲宣撫判官徐良將率領三司文武到城外迎接徐衛。

日上三竿之際,自徐六以下,數十位官員列隊在秦州城東門外。老百姓或爲看熱鬧,或爲襄盛舉,不期而至者,數以千計,都是喜氣洋洋,一派歡騰。

徐六一身紫袍,腰裡亮閃閃的金帶,手搭涼棚望了望日頭,對身旁的劉子羽道:“制置相公怎地還不到?消息準確麼?”

“千真萬確上午必到”劉子羽不容置疑地回答道。

徐六嗯了一聲,沒多餘的話。其實,以他的身份,或者說以川陝宣撫司的立場,不需要搞這麼大的排場來迎接徐衛。只不過,徐處仁認爲,紫金虎本來不太情願在這個時候用兵,他還想多休養幾年。但在自己的堅持下,還是出了兵,如今他打了勝仗,宣撫處置司應該表示對他的禮遇,所以他才命徐九的堂兄徐六來秦州,專門就是替西軍慶功。更何況,此番出兵,斬獲實在是太大了,當趙彬向徐處仁報告那筆鉅額財物時,正爲缺錢而苦惱的徐處仁大喜過望

第381章 意外之喜第497章 陰雲密佈第625章 以退爲進第96章 教誨第247章 詔書飛傳第280章 紫金虎來了第564章 萬軍雲集第768章 絕路第八百七十二章第624章 文武爭權第424章 鋼鐵雄師第571章 摧枯拉朽第八百六十八章第83章 驚變第774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175章 老將出馬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708章 絕處逢生第七百四十八章第153章 虛虛實實第385章 真相大白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626章 扶正還是分治第八百七十五章第435章 整合西軍第375章 急追馬擴第236章 議升官第144章 小小縣城 固若金湯第277章 紫金虎來了第174章 初露鋒芒第374章 种師中的囑託第437章 大刀闊斧第622章 莫望西軍第202章 蠶食河北第八百三十一章第598章 姐妹較勁第698章 初生之犢不畏虎第508章 我來助剿第704章 絕望的金軍第376章 逆天而行第375章 急追馬擴第388章 有本事使出來第738章 兩相相爭第820章 邊境大逃亡第77章 韓世忠第798章 麟王回京第579章 裡應外合第四百一十七章第338章 託付種家軍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725章 弄走万俟卨第99章 金腰帶第775章 勝利了第283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349章 定戎大撤退第163章 勝利在望第809章 驚動川陝第八百六十章第777章 馬泰之子第825章 梨渦美人第42章 小螞蚱第590章 威震狄夷第540章 早渡黃河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40章 如花似玉的弟媳沒了第308章 仁至義盡第734章 西夏完了第八百六十四章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752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688章 船堅炮利第473章 大難不死第129章 秘密抓捕第八百八十三章第730章 謎一樣的男人第764章 徐家莊第354章 準備大幹第340章 徐衛的轉折點第45章 遇襲第4章 打砸黑店 併肩子上第439章 鎮江來人第231章 中秋故人來第44章 棋子第774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189章 生擒藥師第186章 滑州事變第606章 納妾記第772章 恢復中原第130章 虎捷鄉軍第102章 張九月第781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329章 收麥忙第八百六十一章第772章 恢復中原第110章 衝突第658章 生死關頭第488章 復出?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606章 納妾記第八百八十三章
第381章 意外之喜第497章 陰雲密佈第625章 以退爲進第96章 教誨第247章 詔書飛傳第280章 紫金虎來了第564章 萬軍雲集第768章 絕路第八百七十二章第624章 文武爭權第424章 鋼鐵雄師第571章 摧枯拉朽第八百六十八章第83章 驚變第774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175章 老將出馬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708章 絕處逢生第七百四十八章第153章 虛虛實實第385章 真相大白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626章 扶正還是分治第八百七十五章第435章 整合西軍第375章 急追馬擴第236章 議升官第144章 小小縣城 固若金湯第277章 紫金虎來了第174章 初露鋒芒第374章 种師中的囑託第437章 大刀闊斧第622章 莫望西軍第202章 蠶食河北第八百三十一章第598章 姐妹較勁第698章 初生之犢不畏虎第508章 我來助剿第704章 絕望的金軍第376章 逆天而行第375章 急追馬擴第388章 有本事使出來第738章 兩相相爭第820章 邊境大逃亡第77章 韓世忠第798章 麟王回京第579章 裡應外合第四百一十七章第338章 託付種家軍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725章 弄走万俟卨第99章 金腰帶第775章 勝利了第283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349章 定戎大撤退第163章 勝利在望第809章 驚動川陝第八百六十章第777章 馬泰之子第825章 梨渦美人第42章 小螞蚱第590章 威震狄夷第540章 早渡黃河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40章 如花似玉的弟媳沒了第308章 仁至義盡第734章 西夏完了第八百六十四章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752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688章 船堅炮利第473章 大難不死第129章 秘密抓捕第八百八十三章第730章 謎一樣的男人第764章 徐家莊第354章 準備大幹第340章 徐衛的轉折點第45章 遇襲第4章 打砸黑店 併肩子上第439章 鎮江來人第231章 中秋故人來第44章 棋子第774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189章 生擒藥師第186章 滑州事變第606章 納妾記第772章 恢復中原第130章 虎捷鄉軍第102章 張九月第781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329章 收麥忙第八百六十一章第772章 恢復中原第110章 衝突第658章 生死關頭第488章 復出?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606章 納妾記第八百八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