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己是四月下旬的時分,天氣漸曖,人們也都換上了單衣薄衫。但在太師張浩府中,一間內室的門窗依然關得嚴嚴實實,屋門充滿了中草藥的氣味。而大金的五朝員老,尚書令,太師張浩這時還蓋着厚厚的大被,靜臥在病牀上。
自從勸阻完顏允恭御駕親征,援救西夏,而被完顏允恭在朝堂上當衆強行命令致仕,身爲四朝員老,皇帝的老師,想不到卻會受到這樣的待遇,張浩這一口堵在心裡,回到府裡就一病不起了。直到現在,以經在牀上躺了好幾個月。
而在此期間,大金的局勢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完顏允恭這時也以經兵敗身死,在皇位爭奪戰中徹底的輸給完顏長之。也是繼皇統九年(1149年)完顏亮,正隆六年(1161年)完顏雍之後,大金在不到三十年的時間裡,第三次出現弒先皇而奪位的事件。換君之頻,與五代時期相比,也不呈多讓。
雖然完顏長之在戰勝了完顏允恭之後,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回到中都舉行登基大典,而是去了上京會寧府,訖見普風。但這個時候,任誰也知道,完顏長之以經大權在握,不可撼動了。
因此在完顏長之從上京回到中都的時候,儘管還沒有正式登上皇位,但迎接他進城的人員以經急不可耐的對他高呼“萬歲”,其中有本是舊部的郭蝦蟆、石抹燕山、蒲察定住等人,也有在戰場上歸降的僕散忠義、紇石列志寧、孛撒、白彥敬,還有留寧中都的完顏宗政、紇石列良弼等人。只有一些宗室大臣,和世宗所生的諸王都沒有參加歡迎,但他們也改變不了這個局面。
而完顏長之回到中都之後,首先下令,在完顏允恭時代的大臣一率官居原職,宗室、諸王的奉祿產業全都不變。這一舉動迅速安定了中都的人心,也使自己的聲望和。
張浩雖然病臥在牀,但畢竟是四朝老臣,根深蒂固。對中都,甚至是大金髮生的事情都知道的一清二楚。但令張浩沒有想到的是,完顏長之竟親自到自己的府上,來看望自己的病情,並且承若,等張浩病癒之後,依然出任尚書令,執掌朝政。
不過張浩雖然頗爲感動,但心裡清楚,完顏長之看中的,還是自己的影響力,而自己都己是七十六歲高齡的人,歷經了五朝,實在是夠了。就算是好了,也不想再趟這灘渾水了。何況這病只怕只好不了了。
不過張浩也知道目前的局勢,雖然完顏長之是叛亂奪位,但大局以在掌握之中,稱帝已是再所難免,同時完顏長之的才能較之完顏允恭,也確實高出太多。金國也沒有宋朝那麼多忠貞死節之說,因此就在完顏長之探病的第二天,張浩便正式上表擁立。
張浩躺在牀上,微合着雙眼,回想起這幾個月來大金所發生的事情,心裡也不禁感慨萬千。這時老管家張福輕手輕腳的走進內室,湊在張浩的耳邊,道:“老太師,九少爺來了,您要不要見他。”
張浩猛然睜開眼,道:“是伯逸嗎?快帶他來見我。”然後又吩咐侍女,扶自己在牀上坐直身體。
張福出去不久,就領着張鵠進來,然後退了出去。
張鵠跪倒在地,先給張浩磕了四個頭,道:“見過祖父大人。”然後站起身來。這纔看清,張浩以是形容憔悴,滿面病神。張鵠雖然不通醫術,但也看得出張浩以是病入膏慌,恐怕是去曰無多了。
www •тт kдn •c○
在張鵠的心裡,也說不出是什麼滋味。他雖然也是張浩的孫子,但卻是庻母所出,幼年時候母子在張家不受待見,在張鵠成年之後,就和母親搬出了張家,自立門戶。一直以來,他都希望靠自己的努力,功成名就,教那些以來給他們母子白眼的人看看,也好揚眉吐氣。
在遇到賞識自己才華的完顏長之,被他聘爲幕僚,張鵠馬上意識到,自己出頭的機會來了。因此盡力盡心輔助完顏長己。這次完顏長之舉事奪位,張鵠從一開始就是全力支持,一方面是報達完顏長之的知遇之恩,另一方面也是因爲一但完顏長之的大事成功,自己做爲他的首席幕僚,必然會得到重用,入朝爲官自是不在話下,就是登閣拜相也不是不可期待。
儘管在完顏長之舉事期間,張鵠並沒有上陣徵殺,但留守南京後方,一面幫助完顏陳和尚抵抗宋軍,一面籌劃糧草後勤,穩定南京山東一帶的局面,使完顏長之能夠心無傍鷲,一意征戰。實在也是功不可沒的。而且完顏長之攻下中都之後,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張鵠從南京調來,幫助自己主持政務。
張鵠來到中都之後,就立刻來見張浩。雖然他也知道張浩病了,但卻沒有想到會病得這麼重,他雖然對張浩頗有怨氣,但畢竟是骨肉致親,這時心裡也不禁有些難過。一時也不知該怎樣開口。
到是張浩微微一笑,道:“伯逸,是你回來了,你是什麼時候到中都的。”
張鵠道:“昨天才到。”
張浩點了點頭,道:“如今完顏長之以經大局在控,你是完顏長之的心腹親信,必會受他重用,入朝爲官也指曰可待了。你應該很高興吧。”
張鵠呆了一呆,在來中都的途中,他心裡確實十分興奮,而且想過很多和張浩見面之後的情景,自己將會是何等意氣風發,張浩又將會怎樣對自己怎樣刮目相看。但見了張浩之後,也許是看到張浩病重成這個樣子,一時間那些想要在張浩面前誇耀炫耀的話都說不出口。
張浩接着笑道:“這麼多年以來,你不是一直都想要證明,你離開張家,同樣也能夠成就功名,出人頭地嗎?現在你確實以經做到了。相信你的那些叔伯兄弟一定都不會想到,會對你刮目相看了。”
聽了張浩的話,張鵠本來是應該心滿意足纔對,但不知怎麼,他卻發現自己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高興。
這時張浩又道:“如今你也算是達到了自己的心願,那麼打算什麼時侯回張家來?”
張鵠呆了一呆,忽然又想起過去在張家所受到的冷遇和白眼,叔伯兄弟對自己母子的蔑視和輕淡,忍不住又生出了一股怨氣來。本想要發作,但看着張浩的樣子,終於還是忍了下來,道:“祖父大人,這件事件我還沒有想過。而且我現在剛到中都來,各種事務千頭萬緒,十分繁忙,實在也沒有時間來考慮這件事情,何況這樣的大事,也要通告母親一聲才行,等我忙完這一段時間,再和母親商議一下,再做決定吧。”
張浩沉默了半響之後,才道:“也罷,你以經成大了,凡事都可以自己做主了,一切都由你自己決定吧。”然後就不再說話了。
張鵠也覺得無話可說了,終於道:“祖父大人,你保重身體,好好養病。我先告退了。”
張浩點點頭,道:“去吧。”
張鵠又給張浩磕了個頭,這才起身離開。
從張浩的府裡出來之後,張鵠心裡也不知道是什麼感受,只覺待懵懵懂懂,也不知要去那裡,只好順着大街向前走着。
走了還沒有十幾步,忽然聽到大街對面有人喊道:“伯逸兄,原來你在這裡。”
張鵠怔了一怔,擡頭看去,只見完顏長之正站在街邊,看着自己,身邊還有妻子完顏瑞仙,牽着兒子完頦承麟。其實這幾年來,完顏長之以經又娶了三房妾室,並且又給他生一男一女。男孩取名叫完顏承輝,女孩取名叫完顏飛燕。不過在家裡主事的,還是完顏瑞仙。
張鵠忙幾步走了過去,拱手道:“大人,你怎麼到這裡來了。”
完顏長之笑道:“我在府裡閒着無事,所以帶着妻兒出來走走,順便也可以看看中都的民風市情。伯逸到這裡,莫非是看望令祖大人?”
張鵠不由大吃一驚。自己的身世還從來沒有告訴過別人,完顏長之是怎麼知道的。而且顯然完顏長之是早就知道了,會不會見怪自己沒有實言相吿。不禁道:“大人,我……”
完顏長之擺了擺手,笑道:“伯逸是想問我,是怎麼會知道的嗎?實不相隱,在南征以前,張老太師就以經告訴我了。只是當時張老太師讓我對伯逸不要說破,因此我才一直瞞着伯逸,還望伯逸不要見怪。”
張鵠只覺墜入雲霧之中,彷彿是問完顏長之,又似來喃喃自語,道:“這又是爲什麼?”
完顏長之道:“其實張老太師當時就把伯逸的身世都告訴我了,我也這樣問過老太師,他說伯逸自幼就資質不凡,前途不可量。但卻怕伯逸靠老太師的蔭思,官職來得容易,反而不思進取。因此才讓伯逸在外磨勵,這幾年來,他一直都在暗中照顧你們。”
張鵠全身一震,顫聲道:“大人,你說什麼?這是真的嗎?”
完顏長之點點頭,道:“其實我本來不算說明,讓伯逸和老太師自行消釋這誤會,但我剛纔看伯逸從太師府出來,面色不正,和老太師之間似乎還沒有釋然,但我看老太師恐怕時日無多了,才忍不住都說出來。還請伯逸……”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張鵠向他拱了拱手,道:“大人慢走,請恕張鵠失陪。”話還沒有說完,就轉身匆匆向太師府走去。
完顏長之和完顏瑞仙看着張鵠的背影消失在太師府中,完顏瑞仙微微笑道:“但願這一回他們祖孫能夠消除誤會,冰釋前嫌。也讓老太師能走得安心。”
※※支持原創※《宋翔》首發於1*7*K小說網※支持正版※※五月二十二曰,完顏長之在中都舉行登基大典,而且普風也按照諾言,派出四大弟子到中都參加大典,以表示對完顏長之的支持。並且由大弟子鳩摩羅什主持登基大典。
完顏長之拜奠了天地之後,由鳩摩羅什爲他帶上皇冠,然後高坐在龍椅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終於正式成爲大金皇帝。
登位之後,完顏長之改元崇祐,並追尊父親完顏宗弼爲顯宗,立完顏瑞仙爲皇后,立完顏承麟爲太子,完顏承輝爲魯王,完顏飛燕爲齊國公主。又將完顏允恭降爲廬靈王。
隨後完顏長之又對大金的官制作出一些調整,在執政大臣方面,取消了尚書左右丞的職位,只設立七爲執政大臣,封岳父完顏福壽爲尚書令,僕散忠義和完顏宗政爲尚書左右丞相,紇石列良弼和納蘭明安爲平章政事、白彥敬、張鵠爲參知政事。六部尚書依然還是使用原來官員。
在軍事方面,完顏長之依然保留了樞密員的官職,但恢復了都元帥和左右副帥的職務,由樞密院長官兼任,封完顏陳和尚爲東平郡王,都元帥兼樞密使,紇石列志寧、勃撒爲左右副元帥兼樞密副使,郭虲蟆和楊沃衍爲左右監軍兼知籤書樞密院事。並命郭蝦蟆爲南京留守使,以防南宋。楊沃衍爲西京留守使,以防蒙古。
石抹燕山、蒲察定住、石定越,蒲阿統四人都被封爲節度使,其他會寧寺的弟子爲都各有封賜,洴分派到各地駐守。
完顏亮奪位之後,曾大殺宗室大臣,因此現在金國的宗室所留不多,但金世宗的子女到不少,兒子之中除了完顏允恭之外,還有九人,並勻以封王,按年歲大小,依次趙王完顏孰輦,越王完顏斜魯,鄗王完顏允中,越王完顏允功,鄭王完顏允蹈,紹王完顏允濟,潞王完顏允德,豫王完顏允成,夔王完顏允升。
另外還有四個女兒,爲豫國公主,魯國公主,唐國公主,吳國公主,其中只有唐國公主和吳國公主出嫁,唐國公主嫁的是烏林答天錫。吳國公主嫁的是唐括貢。
每個人仍然都保留封號和俸碌。論輩份他們都比完顏長之晚了一輩,因此都以晚輩之禮參拜新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