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兵陷東平

張叔夜雖然自以爲掌握了盧俊義梁山義軍的真實兵力,也不願冒險出兵。二年前他因弟彈劾蔡京受牽連,貶監西安草場。一年後因天下大luàn,因張叔夜知曉兵事,再加上朝廷上宿太尉和諫議大夫趙鼎等人的鼎力支持,被朝廷破格擢升至京東西路經略宣撫使兼濟州知州,後來朝廷見山東盧俊義愈發猖獗,再次擢升張叔夜爲京東兩路宣撫使,領青州知府慕容彥達、東平府知府侯蒙、沂州知州蔣園等山東諸州府軍馬,專mén圍剿梁山義軍。

張叔夜已年近五十,前番仕途上的起伏讓他感觸良多,同時讓他在用兵上也趨於保守,朝廷上蔡京老賊正密切注意山東的戰事,如他張叔夜一旦戰敗,就再無翻身機會。河北大名府的樑中書麾下十萬兵馬受蔡京老賊指使按兵不動,不做配合;而青州知府慕容彥達貴爲皇親國戚,非他張叔夜能夠指揮得動的,況且青州距離梁山泊又甚遠,他張叔夜能夠仰仗的只有環梁山水泊的濮州、濟州、東平府和東昌府的人馬。

保守起見,張叔夜命靠梁山最近的東平府知府侯蒙領兵馬都監董平做試探xìng的攻擊。

侯蒙也是一代名臣。他從很xiǎo的時候,就參加了科舉考試,但每次都是名落孫山,歲歲失意,直到三十一歲,才得了一個鄉貢,加上他其貌不揚,因此,人們頗有點看不起他,對他也就極不尊重,常常譏笑他。這年時值chūn天,正是放風箏的好時候。這時就有幾個很會開玩笑、拿人取樂的年輕人,做了一個大風箏,在風箏上畫了侯蒙的畫像,畫得十分可笑,拉上線,就將風箏乘風放到半空中去了。風箏在空中飄舞。侯蒙的畫像當然也隨風飄動,情景很是好玩。人們認爲。這回侯蒙見了,非大發脾氣不可。那知將侯蒙喊來,他一見卻哈哈大笑,不禁詩興大發,說:“你們把風箏放下來,我要寫一首詞在風箏上。這樣配上才更好。”幾個年輕人聽了他的話,不知侯蒙要寫什麼,也就把風箏放了下來。侯蒙提筆在風箏上寫道:

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無端良匠畫形容,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才得吹噓身漸穩,只疑遠赴蟾宮。雨餘時候夕陽紅,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後來侯蒙進士及第,一雪前恥,後任寶jī尉,知柏鄉縣,徙襄邑。在任幹練有能名,擢監察御史。進殿中侍御史。崇寧間上疏論十事。遷侍御史,改戶部尚書。大觀四年。除同知樞密院事,進尚書左丞。政和元年十月。因直言蔡京心術不正,爲蔡京忌恨。諂言於帝,降爲東平知府。侯蒙曾獻言招安盧俊義,讓梁山義軍參與圍剿方臘,因趙佶忌恨盧俊義兼遼人索要盧俊義甚急,招安之計束之高閣。

面對這個曉暢兵事的一代名臣,盧俊義不敢大意,派石秀快速聯絡安chā在東平府的特工人員,探查侯蒙的出兵時間和人數。

侯蒙接到張叔夜地軍令後不敢怠慢,於九月初三從東平府出發,從水路直接進犯梁山。東平府整體是一個神龜的形狀。東、西各二mén,代表龜地四足,南mén爲出頭mén,北mén爲扭腚mén;城池中部略高於四周,周圍有護城河環繞。登高遠望,城市就像一隻巨龜靜臥。龜主壽,有城壽萬年之意;另外可能考慮到城址離湖太近,龜能鎮水,亦有防止水患,祥和平安之意。東平府背靠王陵山,所以北mén扭腚mén說是mén,其實是一堵懸崖不能出入,東mén靠山,也不便於出入,南面是廣闊的平原,全是沃野良田;西部窪地是碧波萬頃的梁山水泊。

早在數月前,侯蒙就開始在東平府打造戰船,cào練水兵。侯蒙還準備傾巢出動,將東平府的五千禁軍盡數帶來,另外還有五千廂軍做輔兵,共一萬人馬殺奔梁山大寨,前鋒是東平府兵馬都監雙槍將董平;而東平府只留了區區三千廂軍做防守,可謂後方嚴重空虛。

盧俊義根本沒把這麼一點兵力放在眼裡,他關心的是怎麼打才能少些自己的損失,殲敵一千自損八百地蠢事他是不會幹的。另外盧俊義並不願意老是使用水泊的水利地形,除非京師禁軍從東京開過來上百艘大船圍困梁山寨,否則盧俊義不會輕開水戰,原因很簡單,大部分士兵得不到鍛鍊,另外沉船太多繳獲太少。

根據東平府那邊傳來地情報,盧俊義匯合第一師、第三師和第四師的高級軍官,協同各部的負責人員,召開了戰前會議,研究了一下怎麼打好第一次上萬規模的迎擊戰。盧俊義虛心聽取了每個人的意見,然後做了一個綜合的判斷,將軍令傳達下去。欒廷yù的第四師新組建不久,就呆在梁山上做好防守。

張順帶領二十條大船和四十搜xiǎo船將野戰部隊運到岸上。然後快速返回金沙灘。組織起三個團地水兵力量。防守好梁山島。

盧俊義打地如意算盤是以優勢兵力輕取東平府。圍魏救趙後再從水路配合梁山上地防守部隊夾擊侯蒙部。這個算盤打地真是很妙。

盧俊義上岸地地方是鴨嘴灘。此地距離東平府將近一百里地。經過盧俊義苦訓半年(每天環梁山島跑)地梁山義軍。全副武裝地步兵一個時辰能走十里地。一天一夜急行軍應該可以趕到。本來想用輕騎奔襲東平府。後來覺得用騎兵攻城是滑天下之大稽。還是配合弓弩炮兵一起前行吧。每一輛大車上拉着兩架弩炮和部分火yào包。這次只出動了十輛馬車。

一路上推進地相當順利。沿路碰到地宋軍斥候都被石秀帶地偵察兵給shè殺了。

中情局地工作目前主要由鼓上蚤時遷、活閃婆王定六負責。拼命三郎石秀做得更多是軍情地偵察。爲此盧俊義特別在近衛師裡設置了一個偵察團。專mén負責瞬間軍情地偵察和前鋒地工作。還給他們配備了由大發明家盧俊智研究出來地馬上弩。這種弩雖不及腳踏弩神臂弓shè程遠。但比起臂張弩和黑漆弓等弓弩。它具有cào作靈便、shè程稍遠、發shè速度快、shè擊jīng度高地特點。特別適合馬上阻擊敵人。盧俊智爲了拍乃兄盧俊義地馬屁。特命名這種弩爲完他們就在其他戰友的弓弩shè擊掩護下潛入護城河游到對面,再潛到城mén下面。

林沖騎兵團阻擋董平部,索超騎兵團阻擋祝永清部,魯智深和徐寧地兩個步兵團擋住祝萬年部的一萬人馬。

剛纔收到的突襲和包圍在很大程度上動搖了梁山義軍的軍心,甚至有些新兵都想棄械投降,幸虧被那些老兵制止或斬殺。盧俊義日復一日長達半年多的宣傳教育和玄教復興黨的建設工作做到了實處,老兵們都視死如歸頑強不屈地跟官兵展開了殊死的搏鬥。

哎,盡信書不如無書,原來老施描寫的梁山義軍與宋廷jiāo鋒,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向披靡,朝廷的官員都蠢笨如豬,朝廷jīng銳之師或降或敗,銳氣盡失,看來盡是在忽悠,如果真像老施那麼說的,梁山在歷史上比方臘地名氣要大很多才是啊,不至於淪落地還有人在考證歷史上有沒有宋江這廝。盧俊義非常質疑,水滸傳是施耐庵寫的穿越架空歷史xiǎo說,他架空成爲地人物就是宋江,把這樣一本意yínxiǎo說當成攻略在真實的宋末水滸世界裡混,只會越來越離死很快。

那些剛纔還有說有笑地的少年啊,盧俊義在他們身上給予了極大地期望,第一師是盧俊義親自帶的部隊,裡面的每一個xiǎo兵都可能是未來的校尉或將軍,但現在一下子就損失了六七百人,而且損失還在持續加大。梁山從未有過的損失,這一場即便最終能翻盤,盧俊義依然認爲是一場失敗。

盧俊義非常汗顏,因爲自己判斷失誤而死傷了這麼多弟兄。盧俊義原來是信心滿滿,來到自己未卜先知的世界,他是狂妄地以爲自己能夠遇神殺神遇佛殺佛,卻不料竟險些兵敗在這xiǎoxiǎo的東平府,敗於兩個不知名的宋朝大臣張叔夜和侯蒙。

現在再羞愧也挽救不了,唯今之計,就是發揮自己最強之處,適合冷兵器時代的長處。

想到這裡。盧俊義策動胯下麒麟獸,握緊掌中黃金矛。率領麒麟營殺向董平部。他看到林沖的兩千騎兵被董平領着他的一千騎兵擋住,董平部剩下的六千步兵全是剋制騎兵的槍兵,漸漸將林沖地騎兵團圍困在中間,不斷地扎刺戰馬和馬上的騎士。

林沖跟董平打鬥在一起難分難解,按說林沖略高董平一籌,但一時半時不習慣雙槍。再則他注意到自己地騎兵被槍兵圍困起來,變成了一羣挨宰的駑馬,心神有點沮喪。

盧俊義見勢不妙。忙帶着重甲騎兵麒麟營衝擊過去。麒麟獸囂張,黃金矛囂張,黃金盔甲也囂張,他們的主人盧俊義更爲囂張,破風斬làng,像是一個龐大的推土機推過一片鬆軟的土地,盧俊義帶着他的麒麟營橫衝直撞,殺入董平地七千人中。

人馬合一,揮舞起黃金矛,不用刺。只是橫掃。掄起一圈,矛頭就削掉七八個官軍的腦袋。或者將幾個官軍的腦袋打得開花,盧俊義一馬當先。率領麒麟營在董平部裡殺了個來回,只殺地董平部人仰馬翻。一片狼藉。盧俊義衝到董平的馬前,大喝道:“林師弟,你且稍懈,待我來鬥一鬥董平!”說着,一矛直刺董平,董平慌忙用一槍去格擋,另一槍又來刺盧俊義。盧俊義大吼一聲,將黃金矛抖了一個大圈,將董平的雙槍都磕飛掉,緊接着一矛將董平砸在馬下,再將矛bī住董平的咽喉,對着董平部大吼道:“繳械不殺,否則你們將軍死於非命。”董平之所以一回合都鬥不過,一則因爲他跟林沖已經佔了近百合,另外盧俊義情急之下,發揮超常。盧俊義之所以對董平部以董平xìng命要挾,是因爲董平世代軍mén,近百年的積威使得董平所統領的軍隊對董平很忠心,尤其是董平的核心騎兵。結果那一千騎兵率先放下武器退出戰場,其他的五六千士兵不知所措,愣在一邊。盧俊義乘機命士兵將董平捆住,押在馬上,殺出董平部的圍困。董平部唯恐盧俊義傷了少將軍,就只好愣在那裡等待戰爭最後的成敗。

盧俊義率林沖地騎兵團和自己地麒麟營、石秀的偵察團,共四千五百名騎兵,來幫助魯智深和徐寧地步兵團。魯智深和徐寧的四千步兵硬抗祝萬年地一萬步兵,因徐寧的步兵團中大部分是沒經過陣仗地新兵蛋子,平日的訓練依然無法取代血淋淋的現實戰鬥經驗。雖然祝萬年禁軍廂軍混雜的一萬人戰鬥力不怎樣,梁山義軍方面一時之間還不能將訓練所得轉化成戰鬥力,那些沒有戰鬥經驗的新兵不斷死於殺良冒功慣的官兵刀下。戰鬥已經持續了半個時辰,梁山的四千步兵已經傷亡了近一千多人。

盧俊義見勢不妙,一馬當先殺入官兵的步兵羣中,一路揮舞着長矛獵取官軍士卒的xìng命,他此刻腦海裡再也沒有往昔不要內戰殺戮太過的戒條,他抑制不住心中的憤恨,麒麟獸也能感受到主人的情緒,便暴怒地用鐵蹄踐踏着攔路的官軍士卒。

很快,盧俊義遇到了祝萬年,祝朝奉的親弟弟,濟州兵馬都監。祝萬年的年齡只比侄子祝龍大上三五歲,三十而立就已經坐上了兵馬都監,可謂意得志滿,誰料到他哥哥竟惹了梁山賊寇盧俊義,以至於全家上下被斬首了三十多人,其他的都被什麼勞動改造。父母早喪,大哥撫養他長大,供他念書,送他去參軍,動用家財扶持他登上了州兵馬都監的寶座,大哥的大恩大德永世難忘。祝萬年想到這裡,大吼道:“盧俊義,我與你不共戴天,納命來!”

祝萬年的武功稍高於祝氏三傑,但高的有限,遇到了盛怒之時的麒麟盧俊義,只有敗亡之路。兩馬相jiāo,不過三合,盧俊義就一矛挑下祝萬年,這一矛正中祝萬年的咽喉,祝萬年當場追隨他大哥而去。盧俊義大喝道:“降者免死!”林沖率領騎兵團,石秀帶着偵察團跟隨盧俊義來回衝殺,一邊殺戮,一邊高喊。主將一死,祝萬年部士氣大潰,紛紛投降。

第三十九章 秦明擺宴第二章 拼命三郎石秀第九十章 齊國律法第七十七章 建復興黨第一百一五章 鋼城萊蕪第二十三章 到史家莊第八十章 女真崛起第三十四章 鎮壓鹽商第九十八章 統一宋境第八十七章 分權壟斷第四章 侵擾日本第七十二章 苦練精兵第四十九章 宋贖燕京第一百零五章 一夢麒麟第一百零九章 娶李師師第七十七章 建復興黨第八十八章 改良宋律第七十四章 荊公後裔第二十七章 敲詐趙宋第六十一章 逼金換民第二十二章 救下高僧除二惡第五章 經營山東第七十七章 建復興黨第九十四章 初定皇位第三十九章 孫安大敗第二十一章 收服樊瑞第十四章 血染獅子樓第五章 趙佶昏招第六十三章 廟島海戰第九章 白眼狼第六十章 天機先生許貫忠第一章 方臘敗亡第六十五章 金軍南下第五十章 調整地主第六十章 擊敗宗望第二十六章 岳飛拜師第五章 雞肋麒麟功第七十六章 創辦玄教第九章 完善玄教第四十九章 水滸西施第六十二章 大敗粘罕第二章 方臘殘部第九十三章 孫立混入第四十三章 伐遼慘敗第七十六章 趙桓議和第一百一三章 救下三娘第五十八章 強弓硬弩第三十章 發展馬政第二十三章 人口制勝第五章 經營山東第五十八章 聯軍指揮第五十二章 更生恩愛第二十二章 農商並重第八十三章 江南方臘第八十一章 沒有血性第九十九章 建國大業第四十四章 整軍備戰第八十九章 通臂猿侯健第一百二九章 雞失足尾第九十章 梁山亂因第一百零二章 設元首府第十六章 攻曾頭市第七十五章 金圍汴京第九章 除心患第六十一章 逼金換民第八十七章 分權壟斷第五十九章 漁翁得利第二十四章 黯然返鄉第七十一章 軍銜制度第十八章 佔據淮西第十五章 跟周侗林沖切磋第七十六章 神化崇拜第六十九章 金平河北第五十九章 衆美入門第二十八章 收少華三英第九十六章 扈家歸順第七十一章 劣等民族第二十章 攻打江南第四十八章 拐帶回家第二十四章 黯然返鄉第七十九章 太原被佔第二十章 擊敗項充第四十二章 花家槍法第七十六章 趙桓議和第五十五章 宋末婚姻第七十章 趙佶罪己第九章 白眼狼第七十章 絕非朋友第九十二章 承繼宋統第九十七章 趙佶動怒第七十八章 可惡的地頭蛇第三十五章 重整商業第三十三章 意亂神迷第六十七章 火拼王倫第一百一五章 鋼城萊蕪第三十五章 名將脫穎第八十七章 籠絡下屬第四十二章 預謀倭國第九十二章 承繼宋統第五十章 調整地主
第三十九章 秦明擺宴第二章 拼命三郎石秀第九十章 齊國律法第七十七章 建復興黨第一百一五章 鋼城萊蕪第二十三章 到史家莊第八十章 女真崛起第三十四章 鎮壓鹽商第九十八章 統一宋境第八十七章 分權壟斷第四章 侵擾日本第七十二章 苦練精兵第四十九章 宋贖燕京第一百零五章 一夢麒麟第一百零九章 娶李師師第七十七章 建復興黨第八十八章 改良宋律第七十四章 荊公後裔第二十七章 敲詐趙宋第六十一章 逼金換民第二十二章 救下高僧除二惡第五章 經營山東第七十七章 建復興黨第九十四章 初定皇位第三十九章 孫安大敗第二十一章 收服樊瑞第十四章 血染獅子樓第五章 趙佶昏招第六十三章 廟島海戰第九章 白眼狼第六十章 天機先生許貫忠第一章 方臘敗亡第六十五章 金軍南下第五十章 調整地主第六十章 擊敗宗望第二十六章 岳飛拜師第五章 雞肋麒麟功第七十六章 創辦玄教第九章 完善玄教第四十九章 水滸西施第六十二章 大敗粘罕第二章 方臘殘部第九十三章 孫立混入第四十三章 伐遼慘敗第七十六章 趙桓議和第一百一三章 救下三娘第五十八章 強弓硬弩第三十章 發展馬政第二十三章 人口制勝第五章 經營山東第五十八章 聯軍指揮第五十二章 更生恩愛第二十二章 農商並重第八十三章 江南方臘第八十一章 沒有血性第九十九章 建國大業第四十四章 整軍備戰第八十九章 通臂猿侯健第一百二九章 雞失足尾第九十章 梁山亂因第一百零二章 設元首府第十六章 攻曾頭市第七十五章 金圍汴京第九章 除心患第六十一章 逼金換民第八十七章 分權壟斷第五十九章 漁翁得利第二十四章 黯然返鄉第七十一章 軍銜制度第十八章 佔據淮西第十五章 跟周侗林沖切磋第七十六章 神化崇拜第六十九章 金平河北第五十九章 衆美入門第二十八章 收少華三英第九十六章 扈家歸順第七十一章 劣等民族第二十章 攻打江南第四十八章 拐帶回家第二十四章 黯然返鄉第七十九章 太原被佔第二十章 擊敗項充第四十二章 花家槍法第七十六章 趙桓議和第五十五章 宋末婚姻第七十章 趙佶罪己第九章 白眼狼第七十章 絕非朋友第九十二章 承繼宋統第九十七章 趙佶動怒第七十八章 可惡的地頭蛇第三十五章 重整商業第三十三章 意亂神迷第六十七章 火拼王倫第一百一五章 鋼城萊蕪第三十五章 名將脫穎第八十七章 籠絡下屬第四十二章 預謀倭國第九十二章 承繼宋統第五十章 調整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