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太原被圍

另外一件事情是盧俊義讓賽蘇方蘇定在太行山一帶策應太原城那邊的抗金活動,但要求蘇定的一萬人馬只是遊擊,並讓其派出人潛伏在太原城裡伺機救援兩個人出城。而盧俊義先在東京安排了一千人潛伏,現在趁着金軍撤退後再次派出一千人潛伏進去,這兩千人是爲了日後金軍進入汴京不至於爲惡太甚甚至後怕早早撤退做準備的。

而對於宋國,經過汴京軍民的衆志城,暫時地保得趙宋xiǎo朝廷逃過一劫。

但是,金兵退走後,作爲河東重鎮~太原被金兵包圍已經幾個月了,危在旦夕,當權者卻無暇顧及;金兵剛剛解圍退去,朝廷就開始追究京城“暴luàn”的責任,忙着收拾那些爲王棣和种師道上書的太學生,甚至把爲首的陳東開除出了太學。

金兵準備在秋天河水少時進行第二次入侵,朝廷不做任何的準備工作,卻下詔書要求繼續學習《chūn秋》,還根據祭酒楊時的奏章把抗擊金兵失敗、割地賠款的責任全部加到了神宗時期的改革家王安石的頭上,說王安石的改革導致了宋朝地內政**、軍備鬆弛,但是對於在金營爲人質的肅王趙樞,卻不想辦法進行外jiāo斡旋爭取回歸。爲了將王安石歪曲成替罪羊,趙桓還將王安石的孫子王棣,這個趙宋末年最後一根擎天巨柱給撥拉到外地做了xiǎo官。

趙宋朝廷不管於金兵直接威脅之下的河北地區百姓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卻在如何改革科舉制度、如何選拔人才方面爭論不休。朝廷不管江山社稷的安危,不考慮完顏宗望是否秋天繼續前來入侵,卻爲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把趙地寵臣蔡京、童貫之流趕盡殺絕,又匆忙地立自己的兒子爲東宮太子。

正當趙宋朝廷上下處於一種鉤心鬥角的狀態的時候,北方戰場金兵的進然沒有停止,河西重鎮太原府仍然處於金兵的圍困之下。

宣和七年十月,國兵分兩路進攻宋朝,西路軍以粘罕(完顏宗翰)爲首。西路金兵分兩路對河東宋軍發動了進攻,一路進攻山後的武、朔兩州,主力沿應州——代州——州方向進犯太原。由於義勝軍反叛以及漢jiān的主動投降,太原以北mén戶武、朔、代、四州在幾天之內,全部丟失。金軍乘勢進bī最後一道關口石嶺關,太原岌岌可危。

十二月八日,個河東最高軍事指揮官太尉童貫帶領自己的勝捷軍逃離前線。

童貫強行離開太原,河各軍失去統一節制,面臨金軍進攻,互不同屬,已成一盤散沙。石嶺關守將歸朝人(從金國歸來的宋朝人)耿守忠將石嶺關拱手讓與金人,金兵一路如入無人之境,所向披靡。粘罕大軍於十二月十八日直抵太原城下安營紮寨。

太原知府孝純見金軍兵臨城下。緊急傳檄山西諸郡前來解圍。此時地河東諸軍早是驚弓之鳥。自顧不暇。此時折可求已經回到西北。便跟將mén之子劉光世率六萬人馬增援太原。折可求準備越過天mén關。但是粘罕早已經派兵守關。他只好改走jiāo城準備與劉光世合兵一處。由於折可求地軍隊長途跋涉。士兵早就疲憊不堪。正要準備休整一下。而金兵卻是以逸待勞。宋軍與金軍激戰於汾河以北。

劉光世是劉延:地兒子。遺傳了他老爸“善於撤退”地家傳絕學。得知金國大軍已經開始攻擊地消息後。劉光世身先士卒。率領麾下四萬jīng兵。如一陣風般跑回了自己縱深大後方。把自己兄弟部隊地側翼全部送給了金兵。劉光世大軍不發一矢一箭。不動一刀一槍。甚

敵人打上一個照面。就全師而退。折可求苦戰崩潰。宋軍解圍失利。太原從此也就成爲了一座孤城。

知府張孝純聽說各路援軍相繼受挫。無法來援。並沒有灰心喪氣。一降了之。與大將王稟帶領軍民連日激戰。死守太原。

金兵bī至太原城下。知府張孝純爲了安撫人心。告諭全城軍民:“太原自古爲軍事重鎮。城堅糧足。兵士勇敢。金人雖然兵臨城下。對於我們無可奈;我們要等到金兵地糧草用完。鬥志衰竭。援兵一到。裡應外合。消滅金賊。上報國家。下報父母。”這一文告鼓舞也喚起了全城軍民堅守下去地信念。

太原城內居民不過兩萬餘人。在張孝純、王稟地率領。在太原土城之內。築起重城。土城之外。挖掘戰壕。百姓十五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皆發給武器。分派地段。晝夜守城。城中存糧實行軍事管制。不分貧富。均按人頭每日供應。張孝純坐鎮府中。王稟每日在城牆上督率守城。王稟身先士卒。在城牆上每日往來馳驅。凡是告急之處。王稟均親臨支援。太原父老甚至城外金兵。都知道王總管英名。

粘罕率領金兵輪番攻城,當時攻城的雲梯、偏橋、拋石車等武器,被金兵全部用遍,汾河邊稍大點地石頭都被金兵用完,但都被太原軍民擊退。粘罕無可奈何,只好將太原城團團圍困,城外構築工事,用鹿角連營,把太原城圍得鐵桶一般,斷絕了太原城對外的所有通道。宗翰大軍用這種“鎖城法”攻打了兩個月,也沒有把太原攻下來。

按照金軍的戰部署,西路軍不僅要與東路軍會師開封發起總攻,爲了阻擊唯一可與金軍抗衡的宋朝西北軍,防止趙宋朝廷從西路奔蜀,粘罕還負有攻取洛陽這個戰略要地的重任。太原久攻不下,粘罕卻不能貽誤戰機,只得留下部將銀術可繼續圍困,自己則率軍疾馳南下。

就在孤軍深入地金國東軍等待西路僚軍的時候,懦弱無能、優柔寡斷地宋欽宗趙桓仍然在戰與和之間徘徊不定,最後竟然接受了完顏宗望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的退兵條件。

靖康元年二,宋欽宗派大臣路允迪到太原宣諭太原割讓給金國。路允迪到太原城後,粘罕讓其到城下,王稟派人用吊籃將路允迪吊入城中。在太原城南地開遠mén上,路允迪對張孝純、王稟及守城軍民宣讀聖旨,王即仗劍而言:“國君應保國愛民,臣民應忠君守義,現太原軍民以大宋國爲重,寧死而不作金鬼,朝廷竟如此棄子民於不顧,何顏見天下臣民,太原軍民堅不受命,以死固守。”城上軍民皆握兵器,怒視路允迪及隨從,路允迪羞愧滿面,城而下。

出師已近半年的金國路軍此時已是日益疲弊、糧草不濟,宗翰在城外宋軍地弓箭shè不到的地方,修建可以佈置兵士的堡壘,使太原城內外不能相聯繫,構築重重工事將太原團團包圍,留下大將銀術可繼續圍城,自己則領主力撤回雲中休整。

粘罕北歸,金國猛將銀術可掃平了太原外圍州縣,以偏師先後奪取文水、西都谷、祁縣、太谷、盂縣,並擊敗了救援太原的宋軍地方部隊。

圍困東京的完;宗望軍隊撤退以後,宋朝二十幾萬勤王的軍隊在京附近駐紮,趙桓的底氣又開始足了,再加上在請戰派與輿論的壓力下,宋欽宗認識到太原保衛戰的戰略意義與三鎮“國之屏蔽”的重要地位,于靖康元年三月十六日下詔重新確保三鎮,誓死保衛趙家的祖墳,加封三鎮官員職位,褒獎他們守城之功。

宋欽宗任命主戰的老將种師道爲河南、河北宣撫使,不計前嫌地任命姚平仲的伯父姚古爲河東制置使,率兵八萬馳援太原,又任命种師道的弟弟种師中爲河東制置副使,率兵十萬追擊宗望軍隊,增援中山府、河間府。接着,趙桓又罷免了主和的李邦彥等人,任命主張抗戰的徐處仁爲太宰,任命許翰爲同知樞密院事。五月,宋朝第二次組織中央禁軍救援太原。由於完顏宗望的軍隊回燕京休整,大將种師中在河北收復了許多失地,軍心大振,由河北井|穿越太行山西進。另外兩員大將姚古和張孝純的兒子張|分別從隆德府和汾州北上,三軍互爲犄角,共解太原之圍。(未完待續,如yù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idian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首發

常歡樂很喜歡的一首歌第四章 侵擾日本第十章 公孫來救第一百二五章 橫掃山東第八十三章 開發倭地第五十九章 漁翁得利第二十六章 二敗高俅第六十三章 不能守株待兔第六十四章 金預謀宋第四十二章 童貫攻遼第十七章 利用童貫第五十九章 漁翁得利第九十二章 承繼宋統第八十八章 金軍北歸第十一章 全民信仰第八十五章 截生辰綱第八十一章 倭國滅亡第十七章 矮腳虎王英第四十二章 預謀倭國第四十三章 海上之盟第五十八章 強弓硬弩第十六章 見到宗澤和李綱第七十一章 李師師第九十四章 初定皇位第十五章 晁蓋中箭第三十四章 鎮壓鹽商第二十八章 三敗高俅第八十八章 金軍北歸第十九章 王進被高俅逼走第三十章 發展馬政第一百一二章 降服凌振第一章 病關索楊雄第二十五章 一敗高俅第六十七章 倭兵惡行第八十六章 弱化官僚第七十六章 神化崇拜第七十二章 苦練精兵第四十五章 軍政編制第二十四章 高俅來犯第七十七章 倭國忍者第十一章 鬥敗高廉第十四章 見到師父和師弟寫此書的終極目標第四十四章 整軍備戰第五章 經營山東第五十八章 強弓硬弩第五十章 結盟方臘第十一章 拜訪樑中書第六十章 思想劣根第二十八章 白虎幫第四十五章 現世蔣瑤第十九章 一統江淮第五十四章 百花公主第七十一章 趙佶禪位第十七章 利用童貫第五章 經營山東第一章 病關索楊雄第二十六章 少華山第八十六章 晁蓋來投第九十三章 女真族滅第一百零二章 設元首府第七十四章 荊公後裔第一百零二章 設元首府第二十六章 二敗高俅第八章 佛教真相第四十五章 北遼滅亡第七十八章 復興架構第十五章 鄆哥第八十三章 江南方臘第七章 關勝來犯第一百二四章 清照煥發第十四章 血染獅子樓第五十一章 蕭幹投奔第三十二章 遇梁紅玉第三十八章 喬道清敗第一百零六章 再夢麒麟第三十七章 名將之瑕第二十六章 二敗高俅第五十七章 後宮編制第五十九章 反盜版第四十二章 花家槍法第八十五章 地道退金第七十五章 滅親自罰第五十七章 後顧無憂第六十一章 忽悠許貫忠第五十一章 坦誠相見第五十九章 衆美入門第十五章 鄆哥第六十章 掃北高麗第十四章 血染獅子樓第六十六章 不能勤王第二十章 擊敗項充第六十一章 忽悠許貫忠第一百二二章 又見清照第三十四章 鎮壓鹽商第五十章 調整地主第十三章 收兩美婢第七十六章 創辦玄教第三十八章 混血特工第四十五章 軍政編制
常歡樂很喜歡的一首歌第四章 侵擾日本第十章 公孫來救第一百二五章 橫掃山東第八十三章 開發倭地第五十九章 漁翁得利第二十六章 二敗高俅第六十三章 不能守株待兔第六十四章 金預謀宋第四十二章 童貫攻遼第十七章 利用童貫第五十九章 漁翁得利第九十二章 承繼宋統第八十八章 金軍北歸第十一章 全民信仰第八十五章 截生辰綱第八十一章 倭國滅亡第十七章 矮腳虎王英第四十二章 預謀倭國第四十三章 海上之盟第五十八章 強弓硬弩第十六章 見到宗澤和李綱第七十一章 李師師第九十四章 初定皇位第十五章 晁蓋中箭第三十四章 鎮壓鹽商第二十八章 三敗高俅第八十八章 金軍北歸第十九章 王進被高俅逼走第三十章 發展馬政第一百一二章 降服凌振第一章 病關索楊雄第二十五章 一敗高俅第六十七章 倭兵惡行第八十六章 弱化官僚第七十六章 神化崇拜第七十二章 苦練精兵第四十五章 軍政編制第二十四章 高俅來犯第七十七章 倭國忍者第十一章 鬥敗高廉第十四章 見到師父和師弟寫此書的終極目標第四十四章 整軍備戰第五章 經營山東第五十八章 強弓硬弩第五十章 結盟方臘第十一章 拜訪樑中書第六十章 思想劣根第二十八章 白虎幫第四十五章 現世蔣瑤第十九章 一統江淮第五十四章 百花公主第七十一章 趙佶禪位第十七章 利用童貫第五章 經營山東第一章 病關索楊雄第二十六章 少華山第八十六章 晁蓋來投第九十三章 女真族滅第一百零二章 設元首府第七十四章 荊公後裔第一百零二章 設元首府第二十六章 二敗高俅第八章 佛教真相第四十五章 北遼滅亡第七十八章 復興架構第十五章 鄆哥第八十三章 江南方臘第七章 關勝來犯第一百二四章 清照煥發第十四章 血染獅子樓第五十一章 蕭幹投奔第三十二章 遇梁紅玉第三十八章 喬道清敗第一百零六章 再夢麒麟第三十七章 名將之瑕第二十六章 二敗高俅第五十七章 後宮編制第五十九章 反盜版第四十二章 花家槍法第八十五章 地道退金第七十五章 滅親自罰第五十七章 後顧無憂第六十一章 忽悠許貫忠第五十一章 坦誠相見第五十九章 衆美入門第十五章 鄆哥第六十章 掃北高麗第十四章 血染獅子樓第六十六章 不能勤王第二十章 擊敗項充第六十一章 忽悠許貫忠第一百二二章 又見清照第三十四章 鎮壓鹽商第五十章 調整地主第十三章 收兩美婢第七十六章 創辦玄教第三十八章 混血特工第四十五章 軍政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