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趙宋敗因

欽二帝被俘北上,要從東京汴梁趕往冰天雪地的上就是後世黑龍江的阿城。兩位皇帝和大臣們分乘八百多輛牛車,一路飽受磨難。這些牛車都是敝篷的,當時又是冬天,皇帝這個時候也顧不上自己的潔癬了,本來是身着錦衣,腰繫yù帶,現在就裹着一件髒得看不出顏sè的羊皮祅,還沒有襯裡,腰上系的也換成麻繩了。

金軍一路上不供應飲食,宋朝俘虜是餓琈滿地,走一路死一路,連趙的一個兒子都被活活餓死了。金國人隨便找了個馬槽子,就把這位王爺裝在裡面給埋了。趙看到兒子下葬的時候腳還露在外面,覺得非常可憐,就給兒子祝福說,孩子啊,你好歹是死在祖國的土地上,我可要去遙遠的異國他鄉了。趙這麼一說,聞者無不落淚。

有一次趙看到路邊的桑樹上有桑,趕忙摘來充飢,結果吃得太急,差點被噎死,侍從趕緊給他拍打。趙說:“我當年做端王的時候,在王府裡看見rǔ娘吃這個東西,我也跟着吃,剛吃了幾顆,就被rǔ娘劈手搶了過去,她說這東西不是王爺吃的。這麼多年,我早忘了它是什麼味道,沒想到今天吃起來竟如此鮮美。”說罷然淚下,侍臣也都跟着痛哭起來。

趙宋興盛時人人皆道其盛世大宋,而其敗亡時卻又是何等落寞悽慘,靖康之恥在中國歷史上絕對是空前絕後地恥辱,那個朝廷能讓異族一下子掠去兩位皇帝和近萬名宗室、后妃、大臣,五胡luàn華時期西晉也沒有這麼悽慘。

盧俊義跟金兵jiāo過手,雖然每次都是使用計策,但多多少少在戰場上相互廝殺過,知道nv真人的德xìng,那是一股血勇,悍勇無匹,打勝戰時一鼓作氣勢如虎,打敗戰時比起其他軍隊也好不了哪裡去,只要頂住nv真人的前幾番進攻,讓其“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沒了銳氣的nv真人跟其他遊牧民族沒啥兩樣,都是騎shè二字,用拒馬車陣擋住nv真騎兵地衝擊,用特製盔甲擋住nv真騎兵的shè箭或在nv真騎兵弓箭shè程外就用齊軍的強弓硬弩和火炮轟死,nv真騎兵畢竟是漁獵民族,跟真正的遊牧民族蒙古人相比還差了一點兒,雖然它們能兩立朝代,那都是得了狗屎運或老天爺瞎了眼,尤其是滿清那一次。

既然金兵強的有限,那麼在金兵面前不堪一擊、一潰千里的宋軍豈不是弱到極點了。

但盧俊義深切地明白,宋軍地虛弱並不是漢人的虛弱,而是趙宋朝廷的虛弱,是既得利益集團趙宋皇室和他們籠絡地官僚階層的虛弱無能,是幾隻羊領着一羣獅子跟幾隻獅子領頭的一羣羊的鬥爭。

趙宋地軍隊數量不少,可以說幾倍於遼、金,裝備的質量也不差,並且也率先應用了很多的先進技術。但是,單項的優勢並不能在戰場上整合爲勝勢,戰鬥力衰弱,對外屈膝,這個王朝在歷史上給後人留下了一個窩囊的背影。宋朝後來被稱爲“史上最不爭氣”的朝代,卻是中國歷史上生產力最發達、社會最繁榮地朝代。趙宋的國民生產總值是所謂地“康乾盛世”的兩倍多,都城汴梁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地城市,普通老百姓的衣着都比原來地朝代的士大夫們穿得好。“四大發明”中宋朝佔了三項(印刷術、指南針、火yào),並得到了廣泛應用。趙宋也是歷史長河中文星璀璨的年代,蘇洵、蘇轍、蘇東坡、歐陽修、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柳永、李清照等,文豪出現的密集程度在中國曆朝歷代中首屈一指。

針對宋朝的貶往往是由視角差異決定的,貶者關注的是軍事實力虛弱和民族利益受損,褒者關注的是綜合國力很強,尤其是文化成就十分輝煌。國家富強,但是軍事實力很弱,這一切都是起源於“兵變”起家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

宋太祖趙匡胤原本是五代時期後周的大將,在後周世宗柴榮剛剛去世的時候被部下所擁戴,借出徵契丹之際在京師汴梁城外的陳橋驛發動兵變,繼而頂替了後周柴家孤兒寡婦的皇位。

由於自己不光彩地“篡位”經歷。出於做賊心虛地心理。宋太祖對於將軍擁有軍隊地實際控制力這一點非常忌憚。如果說“杯酒釋兵權”是趙匡胤爲避免再次發生“黃袍加身”而做出消除隱患地“措施保險”。那麼後來宋朝政治體制地高度僵化。則是宋太祖爲了後世子孫不再面對下一個趙匡胤而設計地“制度保險”。用來徹底結束五代十人頻頻政變控制政治地局面。客觀

這些制度確實防止了軍閥割據地局面。整個宋朝沒有末期地軍閥割據。但是也播下了宋朝軍事失敗地種子。

爲了防範武將擁兵自重進而威脅其政權。宋朝統治者過分崇文抑武。從而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使朝在軍事上長期積弱。

宋朝定都東京汴梁後。由於此地無險可守。宋太祖只能通過強化兵力駐守來形成一個人爲地武力堡壘。那就是大量在都城駐紮禁軍。但如果在都城駐紮太多。一旦都城不幸被人控制。外地地勤王軍隊無法打勝。那同樣會是個災難。

爲了防備這種局面。宋朝統治者又暗中留了一手。那就是保持都城地兵力和其他各地地兵力大體上各佔一半地比例。

同時。爲了防範其他武將重演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那一幕。統治者實行地是兵將分離制度。使“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對行軍打仗、用兵多方限制。多處分兵。這雖然可以有效地防範武將擁兵自重進而圖謀不軌。但這是與軍事原則相違背地。大大削弱了宋軍地戰鬥力。

軍事體制的設使得軍隊沒有戰鬥力,作爲士兵個體也是很弱的,可以說是一羣“老爺兵”。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堅持募兵制的王朝,這在歷史上是個創舉。宋朝以前和以後,中國一直到後世還實行的是強制xìng徵兵政策。

募兵制就是國家不強制當兵,你當不當兵靠自願。說得直白一些,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支職業軍隊。宋朝的僱用士兵都有非常豐厚的薪金,國家爲此所付的軍費是驚人的。(一路看xiǎo說網,手機站wap.16k.cn)

宋王朝最核的軍隊是“禁軍”,宋太祖趙匡胤時爲了防止地方軍隊的強大,選拔地方軍隊的jīng壯編成的,最初的時候十幾萬人,首都東京和地方各駐紮一半,這樣就互相牽制,誰也不能做大。後來禁軍的數量越來越多,在宋真宗時期已經到達了三十幾萬人,到了趙時期更達到了接近一百萬人。如果再加上廂軍,真正吃軍費的恐不下一百五十萬。

北宋時期還有一個奇怪的政策,是發生大自然災害的時候,政fǔ在救災的同時,要招募災民中的jīng壯男士當兵。從某種層面上看,這樣可以避免出現農民起義。但是這樣囤下來的不是木頭疙瘩,是一個個活生生要飯吃要錢玩的人,政fǔ再龐大的財政收入都會有入不敷出的問題。

公元1C65年(治平二年)國家入爲一億一千萬貫,支出爲一億二千萬貫,財政赤字爲一千萬貫,支出部分的百分之六十左右用於軍費開支,這在和平年代實在是太高了。

宋朝軍隊數量龐大,每年~銷幾乎到國餉的三分之二。

其實數量相對於一億多百姓,軍民之比不過七十比一,比昔日秦國的六比一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而秦國並沒有冗兵之說,跟秦國相比就知道所謂“”不過是一個僞命題。

其實是軍費開支太高的緣故,這一百多萬軍隊大部分都是擺設,大部分士兵一輩子都沒有怎麼打過戰,卻受領那麼高的薪俸,這是極其不合理的。無功不受祿方纔是正理。

另外,因爲宋朝施行的是戶籍兵,就是國家專mén養着特定的人家,世世代代、祖祖輩輩都只能當兵,不能種田經商。老子強壯是士兵,等到老子死了,兒子是個病秧子,也繼續做士兵、領軍餉,這是制度。這樣一代一代以後,因爲生活有保障,漸漸就懶散了,好逸惡勞,訓練只是裝裝樣子而已,戰鬥力是很差的,一代不如一代。

到了趙時代就更差了,基層將領不會嚴格訓練管理士兵,因爲幹得再好,武將的晉升空間也有限,吃力不討好;如果要求嚴格,激起了兵變,將領的前途可就完了,說不準還要掉腦袋,所以大家都是得過且過。最重要的是上司都是文官,還經常換,你在張三手下幹了一年,剛剛混得一個臉兒熟,他第二年就調走了,換李四來接任,你又要重新討好李四了,以前的努力就白費了。

朝廷經常換崗高級大將也許有好處,可以防止有人培植自己的勢力以後造反。壞處是大將連自己手下的基本情況都不瞭解:哪個軍隊善於硬攻,哪個軍隊善於防守,哪個軍隊善於奔襲。這就叫“將不知兵”,打起仗來,人事安排混luàn,拍腦袋決策,士兵的戰鬥力又差,自然一潰千里了。

第六十三章 快速轉移第六十一章 逼金換民第二十三章 趙明誠第一百零六章 再夢麒麟第二十五章 兩大護法第九十六章 扈家歸順第十八章 佔據淮西第八章 實情第九十一章 梁山擴軍第二十五章 一敗高俅第五十八章 強弓硬弩第四十九章 所謂地主第一百零九章 娶李師師推薦讓宋江玩弄於股掌上的盧俊義第四十九章 所謂地主第四十四章 劉高之妻第九十一章 誅殺劉豫第七十九章 梁山軍校第三十章 處置高俅第十章 殺破狼第二十三章 人口制勝第一百二四章 清照煥發第四十章 山東羣雄第一百二九章 雞失足尾第五章 雞肋麒麟功第五十三章 宋末鴉片戰爭第二十九章 軍事優先第三十二章 遇梁紅玉第五十二章 遼國殘部第十三章 見到清明上河第三十一章 紅幫第一百零六章 再夢麒麟第七章 佛教愚華第四十二章 預謀倭國第八十七章 宋亡安逸第五十三章 林沖蒙冤第一百一五章 鋼城萊蕪第四十二章 童貫攻遼第十一章 全民信仰第六十六章 未來的炮兵大將第五章 誘惑難擋第十一章 潘金蓮第六十四章 迎擊索超第二章 巧取流求第五十九章 衆美入門第七十八章 太原被圍第一百二四章 清照煥發第二十五章 武松拜師第十三章 王慶敗亡第六十九章 金平河北第八十五章 截生辰綱第二十六章 二敗高俅第五十五章 議攻高麗第六十三章 少壯崛起第一百二三章 安置清照第一百一四章 英烈陵園第五十九章 衆美入門第八十六章 弱化官僚第八十八章 改良宋律第二章 方臘殘部第四十四章 遼國內亂第三十三章 魔鬼訓練第二十九章 軍事優先第一百零一章 宋江慘敗第一百一二章 降服凌振第五十四章 稅制改革第二十二章 攜美同歸第八十八章 金軍北歸第八十九章 通臂猿侯健第二十三章 人口制勝第八章 實情第十章 玄教三界第五十一章 坦誠相見第八十三章 江南方臘第九十四章 破祝家莊第二十九章 高俅慘敗第八十九章 齊國憲法第八十三章 開發倭地第六十四章 迎擊索超第六十四章 迎擊索超第十一章 拜訪樑中書第三章 風韻寡婦潘巧雲第三十五章 大刀關勝第七十一章 軍銜制度第九十三章 孫立混入第七十八章 太原被圍第四十八章 娶扈三娘第七十章 趙佶罪己第三章 經營流求第四十五章 現世蔣瑤第三十四章 鎮壓鹽商第二十三章 攻佔浙西第六十六章 謀奪梁山第五十四章 衙內高強第九十八章 兵陷東平第九十九章 攻下東平第六十三章 廟島海戰第八十四章 整頓吏治第五十三章 天壽公主第一百一四章 英烈陵園
第六十三章 快速轉移第六十一章 逼金換民第二十三章 趙明誠第一百零六章 再夢麒麟第二十五章 兩大護法第九十六章 扈家歸順第十八章 佔據淮西第八章 實情第九十一章 梁山擴軍第二十五章 一敗高俅第五十八章 強弓硬弩第四十九章 所謂地主第一百零九章 娶李師師推薦讓宋江玩弄於股掌上的盧俊義第四十九章 所謂地主第四十四章 劉高之妻第九十一章 誅殺劉豫第七十九章 梁山軍校第三十章 處置高俅第十章 殺破狼第二十三章 人口制勝第一百二四章 清照煥發第四十章 山東羣雄第一百二九章 雞失足尾第五章 雞肋麒麟功第五十三章 宋末鴉片戰爭第二十九章 軍事優先第三十二章 遇梁紅玉第五十二章 遼國殘部第十三章 見到清明上河第三十一章 紅幫第一百零六章 再夢麒麟第七章 佛教愚華第四十二章 預謀倭國第八十七章 宋亡安逸第五十三章 林沖蒙冤第一百一五章 鋼城萊蕪第四十二章 童貫攻遼第十一章 全民信仰第六十六章 未來的炮兵大將第五章 誘惑難擋第十一章 潘金蓮第六十四章 迎擊索超第二章 巧取流求第五十九章 衆美入門第七十八章 太原被圍第一百二四章 清照煥發第二十五章 武松拜師第十三章 王慶敗亡第六十九章 金平河北第八十五章 截生辰綱第二十六章 二敗高俅第五十五章 議攻高麗第六十三章 少壯崛起第一百二三章 安置清照第一百一四章 英烈陵園第五十九章 衆美入門第八十六章 弱化官僚第八十八章 改良宋律第二章 方臘殘部第四十四章 遼國內亂第三十三章 魔鬼訓練第二十九章 軍事優先第一百零一章 宋江慘敗第一百一二章 降服凌振第五十四章 稅制改革第二十二章 攜美同歸第八十八章 金軍北歸第八十九章 通臂猿侯健第二十三章 人口制勝第八章 實情第十章 玄教三界第五十一章 坦誠相見第八十三章 江南方臘第九十四章 破祝家莊第二十九章 高俅慘敗第八十九章 齊國憲法第八十三章 開發倭地第六十四章 迎擊索超第六十四章 迎擊索超第十一章 拜訪樑中書第三章 風韻寡婦潘巧雲第三十五章 大刀關勝第七十一章 軍銜制度第九十三章 孫立混入第七十八章 太原被圍第四十八章 娶扈三娘第七十章 趙佶罪己第三章 經營流求第四十五章 現世蔣瑤第三十四章 鎮壓鹽商第二十三章 攻佔浙西第六十六章 謀奪梁山第五十四章 衙內高強第九十八章 兵陷東平第九十九章 攻下東平第六十三章 廟島海戰第八十四章 整頓吏治第五十三章 天壽公主第一百一四章 英烈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