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所謂冗官

進行行政編制,創立他的盧齊(如同趙宋)政權時,T7了一個大問題,那就是冗官。他仿照後世,初步擬定了行政編制計劃,想在政務院下面設立了二三十個部mén,然後在各地方衙mén分別設立了一二十個行政機構。他的行政編制命令到達政務院時,就被首相張叔夜駁回,而且措辭嚴厲地指出“主公yù亡義軍不成,設此縱容冗官之法。”

盧俊義嚇了一跳,忙請張叔夜詢問冗官之事。等細細問過之後,盧俊義才明白,原來他認爲合理的事情在這北宋年間一點都不合理,而且頻頻被人講起,視之爲苛政。

什麼叫冗官,就是當官的人特別多,尤其是當官又不做事的人特別多。

“冗官”一直是困擾宋朝吏治最嚴重的問題。北宋大臣王禹偁向宋真宗上疏:“臣本魯人,佔籍濟上,未及第時,一州止有刺史一人、司戶一人,當時未嘗闕事。自後有團練推官一人,太平興國中,增置通判、副使、判官、推官,而監酒、榷稅算又增四員。曹官之外,更益司理。問其租稅,減於日也;問其人民,逃於昔時也。一州既爾,天下可知”。意思是,濟州以前只有一個刺史一個司戶管理,未曾有政事荒廢,但後來增加了衆多官職,按說辦事應該更有效率,但是稅收反而比以前減少了,逃難的老百姓反而比以前更多了。龐大的官員隊伍增加負擔卻降低效率,冗官已經影響宋朝政fǔ機構的正常工作。

盧俊義納悶地問張叔夜道:“爲何宋朝一代會有冗官?”

張叔夜道:“首先是因爲宋朝制度變更導致機構衆多,太祖皇帝爲削弱宰相權力,增設樞密院、參知政事、三司使等機構。宋以前的地方政fǔ是州府和縣二級,宋在州府之上新增一個‘路’的機構,另外還有獨立於路府之外的叫‘軍’的行政機構。宋經濟發達,專mén派人管理茶、鹽、酒稅收,還有派人管理負責海上貿易的市舶司,這些多出來的機構都要有人去補缺,官員就多出來了。宋祁曾向皇帝上疏中說:‘州縣不廣於前,而官五倍於舊’,州縣面積沒有比以前擴大,但州縣的官員數量是以前的五倍。其次是趙宋朝的科舉取士數量非常多,唐代取士最多不足百人,宋朝禮部規定四百人,實際常常有超額,擴招的進士都得安排官職。然後趙宋朝廷還有個‘蔭補’的官職制度,官員的親屬享有不經科舉直接做官的特權,蔭補的允許範圍非常寬泛,子孫基本都能享受蔭補,高級官員的異姓親屬也可以蔭補,甚至mén客醫人這些非親屬也可以。一個官員有很多個蔭補名額,宋朝蔭補做官的人遠比科舉做官的人多。jiān相王有很多侍妾,其中得到封官的達十八人。王的兒子十四歲便任待制,被稱爲‘猢猻待制’。趙宋朝廷對官員優待,俸祿相對其它朝代都要優厚,法律約束寬鬆,太祖皇帝曾密令子孫不得殺士大夫,所以很多人擠破腦袋都去做官。”

盧俊義點點頭:“機構是不能增設太多,科舉取士亦不能太過繁多,更不能搞什麼蔭補制度。只是我疑惑的是,如果每個人都勤於政事,官多了也沒啥太大害處。”

張叔夜搖搖頭:“主公此言差矣,這麼多的官職除了少部分必需,多數都不管實際事務,多數都是佔着位子混飯吃的,老病、昏聵、平庸、不理政事的官到處都有。歐陽修在慶曆三年給皇帝上的《再論置兵御賊》札子中說,郢州知州王昌運年老病重,腰腿不能行動,每天要兩個人擡到衙mén辦公,三年之內,州政大壞;後來有一個叫劉依的人來替換老病的王昌運,劉依也是個七十多歲腦子糊塗的老頭,歐陽修任滑州通判時劉依正寄居在那,三四次來找歐陽修,每次都問:‘中書省有一個王參政,叫什麼名字?’作爲一州的最高長官,竟然不知道中央高級領導的名字,告訴他幾次都記不住。歐陽修就對皇帝說:‘陛下試思如此等人,能爲國家置兵御賊乎?’”

盧俊義疑惑道:“那朝廷難道沒有什麼舉措去裁汰冗員?”

張叔夜苦笑道:“朝廷當然也想jīng兵減政,裁汰冗員,但是裁到誰誰都不願意。

世上庸人往往是哪裡有利就往哪裡走,世上官場這塊地盤最有利,於是趙宋朝堂上的官員越來越多。冗官雖然屬於多餘,只消耗俸祿無益政事,但是這些已經坐穩位子的冗官,多數都難以動搖他們的地位。誰在什麼位置,誰能動誰不能動,這不是由當事人的意志或才能決定,而是由相關的利益決定,世上大大xiǎoxiǎo的山頭衙mén都是這樣。范仲淹曾嘗試推行‘慶曆新政’,新政內容之一就是裁剪冗員。

仲淹在考覈名單上把不合格地官員名字勾掉。富弼勸T‘你一筆下去輕鬆。被勾地一家人可要哭了。’范仲淹說:‘一家人哭總比一路人哭好。’但是那些冗官地利益不是這麼容易被觸犯地。范仲淹雖然豪情萬丈。被他勾掉名字或將要被勾掉名字地人不甘心已有地利益受損。便從中鬧事。慶曆新政實施了一年多。冗官沒裁掉幾個。范仲淹卻被裁掉了參知政事地烏紗。以後朝廷雖然繼續嘗試裁剪冗官。但對盤根錯節地官場羣體無從下手。冗官現象終歸因襲既久。難於驟革。一直爛至此時。”

盧俊義遂問道:“趙宋朝廷究竟養了多少官員。便稱冗官?”

張叔夜答道:“真宗時。文武百官有九千七百多。仁宗皇祐年間。增至一萬七千多。而現如今因朝廷jiān臣貪官當道。蔭補之官甚爲氾濫。官員多達五萬人。”

盧俊義聽了這個數字。不禁笑問道:“趙宋治下戶多少?人口幾多?”

張叔夜不明白盧俊義爲何這麼問。便答道:“政和元年。全國總戶數達到了2100萬戶。口總數可以達到億以上。如果再加上部分隱藏人口。當在一億一千萬左右。”盧俊義哈哈大笑道:“這官民比例只有1:2000。便稱之爲冗官?”

張叔夜不明白盧俊義爲何發笑,便搬出歷史上的數據:“西漢年間,官民比例爲1:8000,唐朝時爲1:4000,比起強漢盛唐,趙宋時期的官民比例自然是高多了。”

盧俊義抑制不住開始大笑起來,只不過他的笑容中帶有幾分苦澀和絕望:“如果有一個朝代,他的官民比例爲1:30你覺得這個朝代怎麼樣?”

張叔夜張大嘴巴,一副不敢相信的模樣:“天底下竟然有這樣的朝廷?”

盧俊義沉痛地點點頭:“這個朝廷冗官之風愈演愈烈,它屢次搞jīng兵簡政,結果下面的官員是越jīng簡越多,變相的蔭補鋪天蓋地,而且尋常家庭的孩子通過科舉常考不中,官宦子弟往往一路順風,仕途平順。”張叔夜聽了大驚:“竟然有這樣的朝廷,真讓趙宋朝廷刮目相看。我真佩服那個朝廷治下的百姓,他們真的能忍受。”

盧俊義哭笑不得道:“我也很佩服他們,他們真的是逆來順受,任人欺凌剝削的順民。”

張叔夜問道:“主公乃天神下凡,自然知曉世間有這樣的國度,下官對這個國度有個疑問。既然有那個國家的順民們餵養了這麼多官吏,百姓們到衙mén辦事應該很順利。另外這麼龐大的官僚系統應該很講究分工、分權、制衡,他們的官吏辦事效率應該很高,官員應該各盡其職、自守清廉,社會秩序應該有條不紊纔是。”

盧俊義yù哭無淚:“實際恰恰相反!那個朝廷的每一級的衙mén都有二三十個,老百姓們跑去辦事非要求爺爺告nǎinǎi、請客送禮,而且還要跑上十幾個部mén才能把事情辦好。如果是上司jiāo代的事情,他們就能第一時間辦好,如果是老百姓過來辦事,十天半個月是最少期限。至於他們的貪污**、行賄受賄、瀆職、不學無術,您可以看看如今朝廷內的蔡京、王、高俅等人,那幫官吏比蔡京之流有過之而無不及。最可惡的是他們縱容子nv經商,已經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權貴官僚資產,全國最富的一幫人裡面,大部分都是衙內。他們的監察系統是自糾自查,互相包庇,有將金礦和鐵礦販賣給異邦的官僚竟不受處分。不用多說,亦不用再舉例,那個朝廷裡大部分官員們做出的事情,是一堆勉強可以糊上牆的糞土,那個官僚系統是最可笑、最可怕的豆腐渣。想想普通百姓爲了生存而起早貪黑、櫛風沐雨,而有些人的工作類似於遲到早退卻避免了四季的風吹雨打嚴寒酷暑!窮人們看不起病、讀不起書,而有些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依賴納稅的子民!良民爲了打拼出一片天地費盡心血,而自己的錢財卻被另一羣養尊處優者耗盡!不瞞你說,我整頓吏治的決心就是受了這些蛀蟲的影響。”

張叔夜嘆息道:“如果讓齊國吏治墮落到那個國度的田地,我這個首相願自刎謝罪。”

盧俊義收起自己又無奈又悲哀又絕望的情緒,強笑道:“我這是一時心血來cháo,你無須介懷,我相信在你我攜手同力之下,必不會落到那步田地。”隨後跟張叔夜反覆修改擬定了新的官制,力爭不出現一個散官也不出現一個閒官,蔭補衙內半個都欠奉。(未完待續,如yù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第三十九章 高麗盧氏第四十八章 拐帶回家第二十一章 收服樊瑞第六十九章 初定六部第一百一五章 鋼城萊蕪第三十四章 征服金蓮第四十三章 伐遼慘敗第三十章 處置高俅第二十二章 農商並重第五十七章 後宮編制第六十三章 少壯崛起第八十七章 宋亡安逸第六十一章 攻破開城第二章 到了水滸時空第九十四章 初定皇位第二章 巧取流求第六十九章 金平河北第三十八章 喬道清敗第十章 殺破狼第一百一四章 英烈陵園第三十一章 紅幫第三十九章 秦明擺宴第五十一章 蕭幹投奔第二十七章 破假招安第一百零七章 麒麟神力第六十六章 不能勤王第二十二章 佔領浙東第一章 緩取流求第七十五章 金圍汴京第四章 編排明教第一百二二章 又見清照第六十六章 不能勤王第十三章 收兩美婢第七十三章 所謂歷史第八十五章 截生辰綱第九十四章 初定皇位第三十四章 鎮壓鹽商第十三章 王慶敗亡第三十六章 楊家復興第十七章 破曾頭市第四十四章 劉高之妻第八十五章 反官本位第九十四章 初定皇位第三十七章 名將之瑕第二章 拼命三郎石秀第六十二章 吞併高麗第八十七章 梁山匯英第六十二章 確定根據地第五十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一百二三章 安置清照第六十一章 東窗事發第四十一章 田虎敗亡第四十六章 惑扈三娘對盧俊義的一些考究(常歡樂)第四十九章 宋贖燕京第七章 入雲龍歸順第六十五章 轟天雷第十二章 過元宵第十七章 破曾頭市第二十六章 二敗高俅第六十九章 所謂階級第五章 經營山東第八十四章 靖康之恥第四十八章 未娶妻先納妾第八十六章 娘子軍第七十二章 宋失黃河第二章 方臘殘部第二十三章 人口制勝第七十五章 必當復仇第九章 關勝之計第三十六章 楊家復興第六十三章 不能守株待兔第二十六章 岳飛拜師第五十三章 天壽公主第六十八章 愚蠢文人第四十五章 現世蔣瑤第四十四章 遼國內亂第六十七章 倭兵惡行第八十四章 青州三山第十章 過年第七章 佛教愚華第二十三章 趙明誠第一百二三章 安置清照第三十一章 大興馬政第十二章 過元宵第四章 侵擾日本第四十二章 童貫攻遼第九十四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七十四章 愚蠢人道第八十九章 通臂猿侯健第九十四章 初定皇位第五十四章 衙內高強第七章 入雲龍歸順第五十六章 方臘謝我第二章 方臘殘部第六十三章 少壯崛起常歡樂很喜歡的一首歌第十五章 晁蓋中箭第六十四章 倭國內亂第四十三章 伐遼慘敗
第三十九章 高麗盧氏第四十八章 拐帶回家第二十一章 收服樊瑞第六十九章 初定六部第一百一五章 鋼城萊蕪第三十四章 征服金蓮第四十三章 伐遼慘敗第三十章 處置高俅第二十二章 農商並重第五十七章 後宮編制第六十三章 少壯崛起第八十七章 宋亡安逸第六十一章 攻破開城第二章 到了水滸時空第九十四章 初定皇位第二章 巧取流求第六十九章 金平河北第三十八章 喬道清敗第十章 殺破狼第一百一四章 英烈陵園第三十一章 紅幫第三十九章 秦明擺宴第五十一章 蕭幹投奔第二十七章 破假招安第一百零七章 麒麟神力第六十六章 不能勤王第二十二章 佔領浙東第一章 緩取流求第七十五章 金圍汴京第四章 編排明教第一百二二章 又見清照第六十六章 不能勤王第十三章 收兩美婢第七十三章 所謂歷史第八十五章 截生辰綱第九十四章 初定皇位第三十四章 鎮壓鹽商第十三章 王慶敗亡第三十六章 楊家復興第十七章 破曾頭市第四十四章 劉高之妻第八十五章 反官本位第九十四章 初定皇位第三十七章 名將之瑕第二章 拼命三郎石秀第六十二章 吞併高麗第八十七章 梁山匯英第六十二章 確定根據地第五十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一百二三章 安置清照第六十一章 東窗事發第四十一章 田虎敗亡第四十六章 惑扈三娘對盧俊義的一些考究(常歡樂)第四十九章 宋贖燕京第七章 入雲龍歸順第六十五章 轟天雷第十二章 過元宵第十七章 破曾頭市第二十六章 二敗高俅第六十九章 所謂階級第五章 經營山東第八十四章 靖康之恥第四十八章 未娶妻先納妾第八十六章 娘子軍第七十二章 宋失黃河第二章 方臘殘部第二十三章 人口制勝第七十五章 必當復仇第九章 關勝之計第三十六章 楊家復興第六十三章 不能守株待兔第二十六章 岳飛拜師第五十三章 天壽公主第六十八章 愚蠢文人第四十五章 現世蔣瑤第四十四章 遼國內亂第六十七章 倭兵惡行第八十四章 青州三山第十章 過年第七章 佛教愚華第二十三章 趙明誠第一百二三章 安置清照第三十一章 大興馬政第十二章 過元宵第四章 侵擾日本第四十二章 童貫攻遼第九十四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七十四章 愚蠢人道第八十九章 通臂猿侯健第九十四章 初定皇位第五十四章 衙內高強第七章 入雲龍歸順第五十六章 方臘謝我第二章 方臘殘部第六十三章 少壯崛起常歡樂很喜歡的一首歌第十五章 晁蓋中箭第六十四章 倭國內亂第四十三章 伐遼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