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五百零七章 法律精神

bookmark

第五百零七章法律精神

石薇從福田院回來,見到蘇油桌上堆得高高的《宋刑統》,以及一邊比《宋刑統》還高的《疏注》,說道:“那麼可憐的女孩子,朝堂諸公就不能放過她?”

蘇油耐心地解釋道:“薇兒也太小瞧人了,放過她,那也得有法律依據。司馬王公爭持不下,御史中丞滕甫仍要請求再推選官吏評議決定,御史錢愷並奏請罷免許遵判大理的官職。陛下又下詔將案件送交翰林學士呂公著、韓維、知制誥錢公輔重行審定。”

“呂公等人的議論與介甫公一致,可是法官齊恢、王師元、蔡冠卿等又持異議,於是官家又命大家共同討論,反覆研究這一難案。”

“從案件管轄上看,該案經過了州府、三司、兩制、兩府等衆多司法機構和官員的大範圍反覆討論辯駁,恰恰體現了我朝在處理疑難案件時,體制上的完善與觀念上的重視。”

“人命至重,怎麼謹慎都不爲過。至少到目前,大家討論具體問題的時候,在內容上都緊扣律文,在程序上也是按照法司等級逐級上升,完全是就事論事,這也恰恰體現了這些大家對於朝廷律法的尊重與遵守。”

“這說明了我朝法制,已經發展到了比較規範完善和系統的程度,這是大好事,這樣的討論,只嫌少,不嫌多。”

說到這裡蘇油突然傻了,他想到了濮議。

自己熱切參與到這件事情的討論當中,和當年濮議中的司馬光,歐陽修等人有何區別?

後人只看到濮議時雙方形成朝爭,懈怠國事,只認爲是荒謬無稽的事情,殊不知在宋人眼裡,禮法之重,遠大於阿雲一案,熱烈討論爭執,比阿雲案還要理所當然。

想到這裡蘇油不由得啞然失笑,連濮議都開始予以理解,自己是真的越來越像當今宋人了。

石薇撇嘴道:“我不懂這些,但是俗話說得好,律法不外人情。阿雲案中,難道就沒有可原之處?”

蘇油頓時醒悟,一下子跳了起來:“對呀!介甫公與君實公,在對律文明確規定的條文,關於阿雲是否自首,是否符合所因之罪,是否可免的討論中,也都是從各自論爭的立場出發,未跳出就事論事的框子!大家都忘了,法律背後的精神!”

“其實在判案實踐中,將非盜殺類的‘謀殺已傷’適用自首,並將自首作爲量刑時減輕刑罰的情節,這無疑符合自首制度的本意的!是符合謹慎用刑的司法精神的!”

“哈哈哈哈,薇兒真不愧栩衛仙卿,妙道天成,這是一語點醒夢中人啊!我知道奏章該怎麼寫了!”

當晚,蘇油起草了自己關於此案看法的奏章。

首先,阿雲這件案子,有無可減罪情節?很明顯,有的。

其次,司馬公,大理寺,所引法律是不是對的?很明顯,對的。

而安石公的解釋,很明顯屬於曲解條令,當然是有瑕疵的。

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就支持司馬公反對介甫公。

此案之所以引來這麼大的爭議,原因就在於用現有法律條例來正確審判,對阿雲來說,明顯有失公允!

所以問題在哪裡?很明顯,問題的本質,在於目前的法律條文本身存在瑕疵!

瑕疵在哪裡?

首先是司馬公引用的“於人有損傷,不在自首之例”這一條,明顯不適用於阿雲案!

韋大躺在那裡讓她殺,十幾刀都沒有殺死,不管是人的問題,還是兇器的問題,這說明因當事人在當時不存在殺人的行爲能力!

其次,是“違律爲婚”這條罪狀,犯罪主體不明確。

阿雲一介孤女,懵懂無知,這條罪狀真正的罪魁禍首,應該是替她訂婚的叔叔,而不該是阿雲自己!

就算是阿雲之前答應,反悔的目的也僅僅是“嫌其貌陋”,但是至少說明了當事人的態度,她對於這樁婚姻,是牴觸的!即使不能不作爲“違律爲婚”的犯罪主體,至少也不是主要的犯罪主體!這項罪名,不該油她來承擔,或者說,不該全部由她承擔!

第三,就是“謀殺已傷”後的自首是否符合減刑條件!

盜殺後自首,其所因之罪——盜竊罪,都能夠赦免,雖然沒有法律明確規定阿雲這種情況,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比較,得到結論。

阿雲案中,阿雲不願意與韋大成婚,尤其在這婚姻還是不合法的情況下,其犯罪動機,明顯輕於偷盜,其犯罪實施的結果,又是如此輕微。

因而縱然法律沒有明文規定,也應該認爲,阿雲的自首,相較於盜殺後自首,是符合免其“所因之罪”的條件的!

這些其實都是法律條文的瑕疵,在阿雲案這個用現有律令不能維繫公平的特例裡,該如何判決?

臣以爲,這時候最重要的,是判決結果必須體現法律背後的精神,能夠維護和引領法律的權威和公正,而不能傷害它。

法律精神是什麼?是保護所有人的法定權利,倡導公平,是維護社會穩定有序,是引導所有人從善棄惡的行爲準則——無論如何,絕不是爲懲治而懲治。

換個說法,法律不外人情。

在斷案依據明晰的時候,可以援引法律判定的時候,需要堅定執行。

但是在律例無法做出判定,引起如此大爭議的情況下,唯一的辦法,就是根據人性中的共善,做出大多數人認爲公允的判決。

這正是陛下的敕命存在的最根本意義,也是皇命可以干預法律的唯一之理由!

陛下的意志,平時不應當干預司法,只有在這種時候,才能發揮積極的作用!

因此請陛下維持大理寺根據現有法令的做出的判決,以維護皇宋法律的權威性,但是同時下達敕命,給阿雲減罪,兼顧判決的合理性。

最重要的,事後定當根據此次案件,調整相關律令,明確其中的含糊之處,以使後來法司有所依憑,今後遇到此類案件,無需陛下的敕命即可做出正確判斷。

這封奏章完全符合蘇油的風格,實事求是,合情合理,且眼界高過了司馬光和王安石,巧妙地將法律條文和法律精神進行了區分和對立,以解決爭議問題。

看似與政治立場毫不相關的討論,但是朝中不少人精,立刻看出了司馬王蘇三人的不同。

這篇奏章,其實就是蘇油的政治立場的宣言,如果說司馬光是保守派,王安石是激進派,他蘇油,則不依附任何一方,是溫和改良派!

四月,趙頊下詔,勉慰大理寺諸人堅持原則的同時,也手詔許遵,對其堅持維護法律精神的作爲予以肯定。

宣佈大理寺判決有效,但同時敕命給阿雲降罪二等,從絞刑減爲編管。

要說蘇油這封奏章有什麼瑕疵瑕疵,就在於他說了這麼一大通,最後竟然莫名其妙地和趙頊站在了一起!

隱晦地指責王安石阿附聖意,其實他自己纔是最大的阿附聖意好不好!

不過與王安石糾結在法律條文中尋找理由相比,蘇油的方式明顯高出一籌。

如今臺諫本身關於這件案子就分作了兩派,加上唐鐵頭在臺諫的巨大影響力,還有另一個臺諫大佬司馬光,沒有從蘇油的奏章裡感覺到傷害,甚至隱隱覺得蘇油說出了自己的心聲,駁斥了王安石和許遵的荒謬無稽,維護了法律的尊嚴。

加上這奏章給皇帝的操作賦予了一個高大上的解釋。因此臺諫這次竟然沒有發出一點聲音。

以理服人,大致便是如此了。

其實王安石本人也沒覺得這封奏章有什麼問題,因爲蘇油最後提到了他內心深處的企圖——變法!

不過王雱就非常氣憤了,認定了蘇油是奸滑之輩,陷其父於不義被動,搶了皇帝的好印象,在家中摔棋砸碗,表示此仇不共戴天。

蘇油哪裡在意這個,直接上了第二份奏章,趁熱打鐵,要求將此案判決寫入宋刑統的《疏注》和皇帝的《敕編》,作爲法律解釋確定下來。

蘇油還提議,在《疏注》中記錄下此次討論的來龍去脈,並且強調這是三司、兩制、兩府,臺諫集體智慧的共同結晶,是大宋律法的可喜進步。

大佬們都覺得這個不居功自傲的小子很會來事兒,很謙虛,全不知蘇油這是爲了防止後患採取的措施。

野史裡邊,司馬光後來當了宰相之後,可是將阿雲案翻案了的,說是多年以後,還將早已重新嫁人的阿雲重新抓起來斬了首。

蘇油雖然不信這個——一罪兩罰,在大宋法理上本身就是說不通的,司馬光作爲保守派,既定條文的堅定擁躉,按理說不會如此行事。

但是既然有這個傳說,後患就不得不防。

一通稀泥好歹糊弄了過去。

然而事情又來了,有詔:“諸路帥臣、監司及兩制、知雜御史已上,各舉武勇謀略三班使臣二人。”

在蘇油這裡想都不用想,如今他夾袋裡的武人多的是,不過因爲都太年輕,所以他一個沒有推舉。

只選了兩個與他關係一點都不密切的人——劉昌祚,高永能。

劉昌祚與蘇油有一面之緣,其人氣雄貌偉,精通兵法,尤善騎射,有百步穿楊之能。

父親劉賀在定川之戰中犧牲,劉昌祚得以父勳被朝廷錄爲右班殿直主,後遷爲西路都巡檢,如今已經四十六了,正在族兄蘇頌的使遼團隊裡邊帶警衛連。

高永能蘇油更是見都沒有見過,此人都已經五十五了,還是種諤的手下,毫不知名。

種諤保衛綏州之戰,高永能帶軍六千爲前鋒,五戰五勝,事後不但沒有得到一絲獎賞,還差點被陸轉運使砍頭。

種諤被編管的時候也跟着倒黴下獄,還是蘇油去信韓琦,一力保住的。

種諤就算再高傲,如今也終於老實了,或者說,對別的文官不知道,但是對於種家幾兄弟都有大恩的蘇油,算是徹底服氣了。

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探討第七百五十六章 上報中央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豐年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清淨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復官第七百五十七章 筆名第二百九十九章 衣錦還鄉第二百五十九章 學區房第一千零九十章 和蚨祥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省費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複雜性第五百章 女騎第二十一章 求字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心理疏導第五百三十七章 唐介病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織錦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巫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祭奠第八百七十一章 平爐和高爐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範鎮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議政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狗日的章狀元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打魚摸蝦第四百八十章 貨物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王爵酬之第五百七十二章 利益交換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李夔第八百六十五章 蒲珊第八百九十一章 玩翡翠第九百五十八章 善諫第六百二十七章 逼婚第八十三章 開城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胡辣湯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歸來第一百八十九章 養屁股第一百一十四章 商議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阻擊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沒想到第四百一十二章 老張與王二第七十五章 工具第四十三章 張象中第五百零四章 何爲先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敵友難分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脊樑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大蘇的傳聞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文釗第九百七十章 御史清流第九百五十一章 烏臺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文物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君臣對話第九百九十三章 論教育第二百一十七章 橋的題第八百三十二章 送行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敢成大事第五十七章 瓷碼第六百七十三章 好消息不斷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麪粉廠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綱要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反叛第五百八十七章 夢想第三百四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二十五章 紙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新眉山第二百六十四章 兩道菜做六天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蘭交會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問題第五百一十九章 河害第八百七十五章 海戰第七百一十二章 詩人第八百二十四章 條件第三十五章 產業佈局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術第三十章 縣令第六百二十三章 瑤族第七百零五章 小人之心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國力的衰漲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種珍第六百八十九章 國家預算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 晉王少保第五百四十五章 軍工和三產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困難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張方平走了第七百八十二章 漏勺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遊說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對皇帝的要求第五百九十五章 改革和叛亂第六百三十二章 瘋狗第五百四十九章 再見章惇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總得講道理吧第三百八十六章 嵬名浪遇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密諜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攻勢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吳家莊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聖地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我們該打什麼戰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歸來第八百四十四章 李舜舉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下最窮處第一百八十六章 酥油
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探討第七百五十六章 上報中央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豐年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清淨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復官第七百五十七章 筆名第二百九十九章 衣錦還鄉第二百五十九章 學區房第一千零九十章 和蚨祥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省費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複雜性第五百章 女騎第二十一章 求字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心理疏導第五百三十七章 唐介病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織錦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巫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祭奠第八百七十一章 平爐和高爐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範鎮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議政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狗日的章狀元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打魚摸蝦第四百八十章 貨物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王爵酬之第五百七十二章 利益交換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李夔第八百六十五章 蒲珊第八百九十一章 玩翡翠第九百五十八章 善諫第六百二十七章 逼婚第八十三章 開城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胡辣湯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歸來第一百八十九章 養屁股第一百一十四章 商議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阻擊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沒想到第四百一十二章 老張與王二第七十五章 工具第四十三章 張象中第五百零四章 何爲先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敵友難分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脊樑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大蘇的傳聞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文釗第九百七十章 御史清流第九百五十一章 烏臺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文物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君臣對話第九百九十三章 論教育第二百一十七章 橋的題第八百三十二章 送行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敢成大事第五十七章 瓷碼第六百七十三章 好消息不斷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麪粉廠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綱要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反叛第五百八十七章 夢想第三百四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二十五章 紙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新眉山第二百六十四章 兩道菜做六天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蘭交會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問題第五百一十九章 河害第八百七十五章 海戰第七百一十二章 詩人第八百二十四章 條件第三十五章 產業佈局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術第三十章 縣令第六百二十三章 瑤族第七百零五章 小人之心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國力的衰漲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種珍第六百八十九章 國家預算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 晉王少保第五百四十五章 軍工和三產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困難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張方平走了第七百八十二章 漏勺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遊說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對皇帝的要求第五百九十五章 改革和叛亂第六百三十二章 瘋狗第五百四十九章 再見章惇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總得講道理吧第三百八十六章 嵬名浪遇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密諜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攻勢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吳家莊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聖地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我們該打什麼戰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歸來第八百四十四章 李舜舉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下最窮處第一百八十六章 酥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