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八章 議事

第七百九十八章議事

趙頊點頭,開始閱讀奏章。

“臣兩浙路轉運安撫使蘇油泣血奏聞:

熙寧四年,臣叔緘爲皇城使知邕州,伺得交趾謀宋其實,書抵知桂州沈起,起不以爲意。

及劉彝代起,亦致書於彝,請罷所行事。

彝不聽,反移文責緘沮議,令勿得輒言。

兵者天下至兇,然起、彝者,文字,利水之臣,未明虛實之理,詭道之謀,處置乖錯,至生此難。

八年十一月,交趾集兵八萬,號十五萬,水陸並進。

都指揮使宗亶領象兵,先後破邕屬四寨,殺土丁八千,進逼邕州;

校檢太保李常傑領舟師,由永安渡海,於十一月甲申,庚子,分陷欽,廉,與亶合圍。

緘聞其至,閱州兵得二千八百,召僚吏與郡人之材者,授以方略,勒部隊,使分地自守。

民驚震四出,緘悉出官帑及私藏示之曰:‘吾兵械既具,蓄聚不乏,今賊已薄城,宜固守以遲外援。若一人舉足,則羣心搖矣,幸聽吾言,敢越佚則孥戮汝。’

有大校翟績潛出,斬以徇,由是上下脅息。

緘子子元爲桂州司戶,因公事攜妻子來省,欲還而寇至。

緘念人不可戶曉,必以郡守家出城,乃獨遣子元,留其妻子。

選勇士拿舟逆戰,斬蠻酋二。

邕既受圍,緘晝夜行勞士卒,發神臂弓射賊,所殪甚衆。

緘初求救於劉彝,彝遣張守節救之,守節逗遛不進。

緘又以蠟書告急於提點刑獄宋球,球得書驚泣,督守節。

守節皇恐,遽移屯大夾嶺,以賊勢衆,回保崑崙關,猝遇而不及陣,舉軍皆覆。

蠻獲北軍,知其善攻城,啖以利,使爲雲梯,又爲攻濠洞子,蒙以華布,緘悉焚之。

蠻計已窮,將引去,而知斷外援,且有教賊囊土傅城者,頃刻高數丈,蟻附而登,城遂陷。

緘猶領傷卒馳騎戰愈厲,而力不敵,乃曰:‘吾義不死賊手。’

亟還州治,殺其家三十六人,藏於坎,縱火自焚。

蠻至,求屍不得,屠郡民五萬餘人,率百人爲一積,凡五百八十餘積,隤三州城以填江。

邕被圍四十二日,糧盡泉涸,人吸漚麻水以濟渴,多病下痢,相枕藉以死,然訖無一叛者。

緘憤沈起、劉彝致寇,又不救患,欲上疏論之。屬道梗不通,乃榜其罪於市,冀朝廷得聞焉。

臣得蕃舶來告,念血脈宗親,遣使飛舟,希圖僥倖一二。

然無補甌缺,只得族兄子元,乃知局面,並李朝露布,族兄遺書榜表,代陳。

每思臣叔之勇烈,邕民之忠愍,上幹天表,下徹泉臺,舉筆慘怛,痛摧肝腸。

然臣蒙陛下擢理兩浙,雖中心哀毀,亦不暇仇痛。

唯念起、彝輩乖誤國事,廣南之兵必無堪使者。

已遣狄詠,王中正戒嚴衣錦新軍,以候效用。

籌兩浙路糧秣五十萬石,罐頭,衣裝,彈銃,成藥無計,以待需時。

另計平蠻之策,別奏以聞。

臣蘇油,伏泣執筆。”

趙頊看完狂怒,舉起桌上的沉香筆筒狠狠砸在偏殿金磚之上,筆筒碎裂,各式毛筆飛了一地:“李常傑,宗亶!毀我干城,屠我子民,不擒而剮之,難消吾恨!”

王安石,王珪俯身:“臣等請罪!”

反而是吳充勸道:“陛下,怒不興兵,還請收攝雷霆。而今之計,定策,選將,調兵,籌糧而已。”

趙頊一屁股坐到椅子上,臉色鐵青:“給我宣李憲,孫能!朕要平滅此僚!”

吳充再次阻止:“陛下,守內虛外,乃祖宗成制。今兩浙,陝西各有新軍數千,汴京新軍之數,必得與之相儕。因此不調爲上。”

趙頊說道:“那就調舅公高遵裕。”

吳充面有難色:“遵裕撫岷蠻,其下趙思忠三十萬蕃部,輕離不得。”

王安石也皺眉:“西軍乃北方人,萬里南征,只怕水土不服,漢代伏波將軍的成例,不可不戒。”

王珪想起一事:“說起西軍裡,倒是有兩支可以南征的隊伍。”

吳充說道:“相公想說囤安控鶴?此二軍扼控石門咽喉,威懾天都山李文釗部,將他們撤走,涇原五將去其二,怕是種詁那裡壓力會很大。”

王珪說道:“那就留其將而使其兵。”

吳充對王珪鄙夷至極,此舉分明有陷害二軍之意,翻着白眼:“朝廷置將之法,正爲此弊,相公這是要走回老路?”

王安石制止了兩人爭議,說道:“陛下,就按照樞密使說的,一步步來。我們先定策。此戰,打還是不打?”

趙頊說道:“打!必須打!”

王安石說道:“我們先不說兵力何來,先說說,多少兵力纔夠?”

吳充說道:“朝廷對交趾的判斷明顯失誤,李乾德初立之時,交趾久戰於真臘,一敗於占城,當其時也,兩萬精兵足平。”

“如今短短几年,交趾兵鋒復盛,四戰之軍,悍勇無當。且李常傑頗具帥才,因此臣估計,得出兵十萬以上,且需要能臣統帥方可。”

王珪立刻拱手:“天章閣侍制,提點陝西刑獄,知延州趙禼,近年來招誘亡戶蕃民,檢括境內公私閒田,得七千五百餘頃,募騎兵萬七千,訓練以時,精銳過於正兵。臣舉薦其人。”

這個有些私心了,陝西永興青唐,蘇油影響力不小,隨便抓一個出來都與他有瓜葛,王珪實在是不想蘇油再立功了。

原因跟蘇油一毛錢關係沒有,是蘇軾那娃得罪人家得罪得太狠了。

按道理說王珪和蘇軾同爲歐陽修的提攜,王珪還是錄取蘇軾進舉的“坐師”,雖然大宋如今不準講這個,但是總該關係不錯纔對。

結果這兩個人一輩子八字不合,王珪只要逮着機會就會打壓蘇軾。

時人都認爲王珪是嫉妒蘇軾的才華,因爲王珪自己就是以文字博君主青睞的典型,士大夫中傳揚他的文章是“至寶丹”。

至寶丹就是當年蘇油在眉山救溫症的藥,用料都是金銀珍珠麝香等名貴藥材,時人以此打趣王珪的文章華麗無比。

而大蘇的神格已經凝聚了一半,《江城子·密州出獵》今秋出來了,奠定了豪放派的格局。

蘇軾自己都得意無比,在寫給蘇油的信中顯擺:“近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數日前獵於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闕,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爲節,頗壯觀也,寫呈取笑。”

呵呵你個頭呵呵!這是赤條條的顯擺自己開宗立派,然而蘇油還不得不回信大喊佩服。

直到蘇油到了杭州,才知道真相,王珪爲何對蘇軾那麼反感。

原來大蘇在當通判的時候,反對新法,抵制青苗貸,曾將欠貸的農戶們都給放了。

朝廷派出使臣糾察各路青苗貸發放情形的時候,到杭州檢查的,正是王珪的侄子輩。

大蘇釋放農戶是有正當理由的,這些農戶本來就是被人以青苗貸爲由高利盤剝,杭州轉運司爲了完成朝廷課額,手續不完善,收息遠高於朝廷規定。

可惜王珪的侄兒不這麼認爲,在抓不到蘇軾把柄的情況下,竟然想出了一個昏招,派自己的僕人去造假證,試圖陷害蘇軾。

不料竟然破天荒地精細了一把,反過來逮着了那個僕人,拿住了他們做假證的把柄。

於是王珪的侄兒只好命那僕人自盡獄中,才得意自保,然後灰溜溜地離開了杭州。

此事在士林中引起公憤,王珪那侄子的仕途就此終結。

蘇油這娃做官實在是太穩了,他的仕途誰都知道幾乎無法阻擋。

等到他起來後,蘇軾和蘇轍肯定會跟着沾光,於是王珪將蘇油也列入了背鍋對象。

如今放眼陝西路,和蘇油沒有瓜葛的,好像真就還只有一個趙禼。

王安石並不知道這裡邊這麼多的彎彎繞,不過趙禼只是籠絡蕃人,編練部卒有一套,卻並沒有實際打過大戰,這讓王安石心生警惕。

拿起奏報又看了一遍:“陛下,蘇明潤的奏章裡說‘另計平蠻之策,別奏以聞。’在哪裡?不妨看過再說?”

吳充翻了一陣奏章感到納悶:“沒看到啊?此等大事我怎麼敢遺漏?”

趙頊反應過來了:“那肯定是密摺!你們等等!”

第一百九十八章 套小張第一百八十七章 代價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跑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湖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李清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大學堂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鬼章的謀略第二百四十九章 措施第九百九十七章 摸螺螄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化石第三百七十五章 董氈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不難第一百二十章 代差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抵進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漕船第五百七十一章 你們越線了第七百零四章 求退第一百三十四章 綠茶第九百九十四章 乒乓球第五百五十章 論《青苗法》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親政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誕生第五百五十三章 講解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一手長刀,一手寶鈔第三百三十章 王文鬱第六百五十章 調研第五章 血旺第一百二十三章 薛忠第三百五十章 再見蘇軾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賀蘭石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夢中詩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美食第二百一十六章 例題第八百三十六章 章法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大學堂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絕計第七百一十章 爲君之道第一千七百七十章 大敗第三十九章 棄兒第七百二十九章 禰衡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居延海第九百九十二章 當家長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真定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後生可畏第七百一十八章 遊說各方第九百二十八章 巡視第四百零四章 家粱的判斷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肅州第二百八十一章 強作解人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培養第九百七十七章 思想問題纔是大問題第一百九十八章 套小張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第五百六十九章 蘇元貞的去向第二百三十一章 孩子第二百八十一章 強作解人第三百八十三章 震天雷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戰略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交流第三百六十六章 火邊子第二百五十五章 織錦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毒計第六百二十二章 公事公辦第二百二十四章 詩會第四百八十六章 鐵腕計相第三十五章 產業佈局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改線第四百五十九章 蘇洵去世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真道理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文釗投誠第四百五十九章 蘇洵去世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獐子島第五百八十三章 士德第六百八十一章 收網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價值窪地第七百一十三章 重會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風波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妖師叔祖第三百九十九章 擡槓之旅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金大忠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官第六百九十一章 吐蕃智將第一百九十八章 套小張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搶人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支持第二百五十三章 控鶴軍(爲本書第一位盟主幸福前行加更)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雅事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驗收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體罰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徒弟第五百零八章 新宮殿第三百三十一章 密謀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發展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橐駝口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勝利第七百三十一章 手實法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寶鈔顯靈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兵制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文明之始
第一百九十八章 套小張第一百八十七章 代價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跑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湖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李清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大學堂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鬼章的謀略第二百四十九章 措施第九百九十七章 摸螺螄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化石第三百七十五章 董氈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不難第一百二十章 代差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抵進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漕船第五百七十一章 你們越線了第七百零四章 求退第一百三十四章 綠茶第九百九十四章 乒乓球第五百五十章 論《青苗法》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親政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誕生第五百五十三章 講解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一手長刀,一手寶鈔第三百三十章 王文鬱第六百五十章 調研第五章 血旺第一百二十三章 薛忠第三百五十章 再見蘇軾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賀蘭石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夢中詩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美食第二百一十六章 例題第八百三十六章 章法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大學堂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絕計第七百一十章 爲君之道第一千七百七十章 大敗第三十九章 棄兒第七百二十九章 禰衡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居延海第九百九十二章 當家長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真定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後生可畏第七百一十八章 遊說各方第九百二十八章 巡視第四百零四章 家粱的判斷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肅州第二百八十一章 強作解人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培養第九百七十七章 思想問題纔是大問題第一百九十八章 套小張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第五百六十九章 蘇元貞的去向第二百三十一章 孩子第二百八十一章 強作解人第三百八十三章 震天雷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戰略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交流第三百六十六章 火邊子第二百五十五章 織錦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毒計第六百二十二章 公事公辦第二百二十四章 詩會第四百八十六章 鐵腕計相第三十五章 產業佈局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改線第四百五十九章 蘇洵去世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真道理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文釗投誠第四百五十九章 蘇洵去世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獐子島第五百八十三章 士德第六百八十一章 收網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價值窪地第七百一十三章 重會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風波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妖師叔祖第三百九十九章 擡槓之旅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金大忠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官第六百九十一章 吐蕃智將第一百九十八章 套小張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搶人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支持第二百五十三章 控鶴軍(爲本書第一位盟主幸福前行加更)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雅事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驗收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體罰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徒弟第五百零八章 新宮殿第三百三十一章 密謀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發展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橐駝口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勝利第七百三十一章 手實法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寶鈔顯靈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兵制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文明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