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看向李如坤,冷哼了一聲,“李如坤,你可知誣陷朝中大臣,該當何罪?”
李如坤這時已是驚慌失措,口中喃喃道:“不可能的,我明明親眼見他將東西搬了進去的!”
隨後,李如坤似乎明悟了什麼,大聲道:“陛下,一定是長孫順德提前將那些宮中之物,都運到別處去了,又或者……又或者他早已收買了大理寺卿裴鴻正,裴鴻正所報不實!”
李如坤說到最後,已是有些歇斯底里,狀若瘋狂。
大理寺卿裴鴻正在隋時便以爲官清正聞名於世,且向來不與朝中其他的官員有私下往來,是真正的孤臣,要說他這樣的人與長孫順德有所勾結,誰都是不信的。
至於李如坤說的長孫順德提前將那些宮中之物,都運到別處去了,空口無憑的又能說服誰?
“來人啊,將李如坤暫且關入大牢,交由大理寺審理此案,務必給朕查清楚了!”隨着李淵的一聲令下,已有甲士向李如坤走去。
李如坤已是臉色煞白,腿腳發顫,他這時一臉哀求之色的看向了百官之中,位於前列的禮部尚書李綱,但李綱卻目不斜視的看着正前方,並沒有理會李如坤的求助。
長孫順德這時臉上雖是憤恨不已,但內心卻是一陣暗爽。
其實李如坤剛纔的猜測並沒有錯,長孫順德已在今天清晨,偷偷的將昨晚接受的那些宮中器物,全都搬回到了皇宮倉庫之中。
別人要做這事或許有些難度,但對於掌管皇宮禁衛的左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來說,卻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了,這才讓大理寺卿裴鴻正搜了個空。
十數日後,李如坤誣告長孫順德一案審理結果被公佈,李如坤因沒有一點憑據證明長孫順德偷盜宮中之物,誣告之罪坐實,被判罷免將作少匠之職,併發配榆林。
榆林地處偏遠荒蕪之地,歷來爲犯事官員流配之地,現在仍是處於郭子和的掌控之中,只是名義上歸順大唐罷了,李如坤被髮配榆林,可謂是重判了。
李如坤在被押送榆林的前一夜,有人透過獄卒之口,向他傳遞了一句話:“緊守牙關,天變之時,便是你重返中樞之日!”
李如坤聽到這句話後,連連苦笑,恨不該當初爲了高官與爵位鋌而走險,一旦失利,自己便這樣成了棄子。
而當那個傳話的獄卒走後,走來了一個送飯的獄卒,這個送飯的獄卒,以極細微的聲音說道:“背後指使你的人要在半道上截殺你,有人能保你性命,但你需將你背後之人供出來,成交否?”
李如坤聽後,額頭上頓時冷汗直冒,他的背後之人便是禮部尚書兼太子詹事李綱,而站在李綱背後的,無疑便是東宮太子了,“我都守口如瓶的被流放榆林了,難道他們這樣都還不放心我?”
“你們既然如此不仁,就別怪我不義!”李如坤咬牙切齒的道,說了這話後,他便想要答應那送飯的獄卒,但轉念之間,又似乎想到了其他的什麼事,頓時變得無比的頹然。
李如坤泄氣的道:“你是晉王的人吧,你幫我轉告他,他的好意我心領了,但我還有其他的顧慮,是不能與他合作的了。”
送飯的獄卒聽後,沒再多言,立即轉身離開,消失在了昏暗的牢獄之中。
最後促使李如坤沒有答應那送飯獄卒的,是他深知背叛的後果,如果他一直沒做任何對不起東宮的事情最多也就自己一人死去罷了,但若是背叛東宮了,只怕全族都要遭殃。
“當初我入仕途之時,祖父曾極力反對,那時我還笑他太過愚昧,現在才知愚昧的是我啊!”李如坤的心中一陣感慨。
翌日,李如坤開始被押往榆林。既然知道此次自己會被人在半道上截殺,李如坤每一刻過得都是膽戰心驚,備受恐懼的折磨與煎熬。
然而,當李如坤被押着一路北上,離京畿、入坊州、渡洛水……最後一直平安無事的到了榆林,也沒遇到什麼人來截殺他。
這時,李如坤才恍然明白過來,“那個送飯的獄卒是在說謊,東宮根本就沒有要殺我的意思!”
“好你個晉王,若不是害怕連累家族之人,我那時就真的着了你的道了!枉我還讓那獄卒想你表示感謝之意。”李如坤的心中這時一陣後怕,這時的他也才真正的認識到了權謀鬥爭的兇險性,這真的是一個不留神,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時間已漸漸的快到武德元年的年末了,李如坤之案雖開始漸漸的被人遺忘,然而只要是有心之人,都能通過這件事知道,大唐的皇子之爭,已然拉開了序幕,此後的大唐,註定不會再像以前那麼平靜咯。
李淵對此也是感到有些心煩,不過讓的心煩的事可不止這一件,近日有八百里急報傳來,大唐的南陽等地,竟被迦樓羅王朱粲給攻陷了!
荊襄地區,又被稱爲是山南之地,當初,李淵派馬元規宣慰安撫山南,許多郡縣都獻城投降,唯有山南人口最多、地理位置最重要的南陽郡丞呂子臧據郡不歸順,馬元規派好幾個人前往勸喻,都被呂子臧殺了。
直到楊廣遇弒的消息傳來,呂子臧發喪完成禮數,這才向大唐請求投降,李淵任命他爲鄧州刺史、封爵南陽郡公。
迦樓羅王朱粲自起事以來,便在荊襄、巴蜀等地流竄劫掠,期間還向李密投稱臣過,雖被馬元規出兵打敗過幾次,但總體混得還算不差,在李密敗逃河內郡後,他通過派使者投降東都,還被皇泰主封爲了楚王,朱粲對此也是感到頗爲滿意。
然而在上個月,朱粲卻知道被東都封爲楚王的,除了他之外,竟還有另外一人!
原來當宇文化及從江都出發時,曾拜江淮的杜伏威爲歷陽太守,想以此招攬他,但杜伏威卻沒有接受宇文化及的任命,轉而向東都上表稱臣,皇泰主於是便拜杜伏威爲江南東道大總管,封楚王,不過後來東都方面不知是將這事忘了還是怎麼,又封了朱粲爲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