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進軍關中

有能力入主關中的諸多叛軍中,李密有洛陽阻隔,薛舉、樑師都因剛攻佔了許多地盤,尚需時間消化,所以都暫時抽不出身來,而竇建德等人又因距離太遠,根本沒有可能入主關中。

所以在這時,天下間唯一能進軍關中的,便是河東李家了,這或許就是所謂的天命所歸吧!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初一,李淵任命李元吉爲太原太守,留守晉陽宮,將一切後方事務,都委託李元吉處理。

五月初二,李淵杖白旗,在軍營門前誓師,並向各郡縣發佈檄文,宣佈尊立在長安的代王楊侑爲帝,尊楊廣爲太上皇,然後統帥甲士五萬人從晉陽出發,正式進軍關中。

李淵進軍關中的時間,比原本的歷史要早了兩個月,而且在原本的歷史上,李淵進軍關中的時候只有三萬盔甲不整的士兵。

而這時的李淵卻有兵五萬,而且其中左領軍府中的的一萬五千士兵,要麼是隨李隱四處征戰多年的老兵,要麼是從礦工中招來的精銳府兵,戰鬥力極強,李淵其餘的人馬,也因爲準備充足,所以雖無多少戰鬥經驗,但至少軍容整肅,兵甲整齊,與原本歷史上的李淵軍有着天差地別。

李淵軍入關中的最終目標,自然是西京長安了,進軍路線主要是一直沿着汾水,走汾水河谷,往西南而行,期間需要經過的要地,有西河郡、雀鼠谷、賈胡堡(今靈石縣南,疑爲今韓候嶺與南關之間)、霍邑(今霍縣)、絳郡(今新絳縣)、黃河渡口中的龍門、蒲津渡、風陵渡,以及河東郡。

以上所述要地,還只是入關之前的部分,入關之後,要想到長安,還另有其他要地,由此可知,李家要想入主關中,實在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

李淵剛率軍從晉陽出發不久,西突厥卻派了個叫阿史那大柰的人率其部衆跟隨李淵出征,人到來的人數雖不多,但卻大壯了李淵軍的聲勢。

初六這人,李隱向李淵提議,派他左領軍府中的司馬李靖,率三千五百兵去離石郡攻略其地的稽胡部落,以穩定大軍行進時的側翼。

李淵原本就有打算派通議大夫張綸帶大軍前去平定離石郡的,所以這時聽了李隱的建議後,便也同意了,不過有些不放心的問:“離石民風彪悍,這李靖帶只帶三千五百人去,會不會太少了?”

李隱對此表示他十分相信李靖有這個能力,只憑三千五百人便能平定離石郡,李淵便沒再說什麼。

初八,李淵到達西河城,這時李家三兄弟剛攻佔不久的城池,此時城中的秩序卻一片正常,毫無混亂之像。

李淵慰勞西河的官吏百姓,賑濟貧民。凡年紀在七十歲以上的人,都授予散官的職務,其餘的豪強俊傑,都根據才能授予職務。

李淵一邊詢問來人的功勞、才能,一邊註冊授予的官職等級。一天就任命官員一千餘人。接受官職的人都不拿任命狀,他們各自拿着李淵所寫的官名狀離去。

李淵之所以大肆封官,自是爲了做給其他各郡的官員看的,讓別人知道,只要歸降他,他肯定會不吝封賞,希望能以此減輕入關之路的障礙,李隱對李淵的這一手政治策略,還是相當佩服的,心中暗歎李淵不愧爲混跡官場多年的老油條。

慰勞完西河郡的官吏百姓後,李淵繼續率軍出發,進入了雀鼠谷。

這時,代王楊侑已派遣虎牙郎將宋老生率領精兵兩萬人在霍邑駐防,派左武侯大將軍屈突通駐軍河東,呼應宋老生,以抵禦李淵。

五月十四日,李淵在賈胡堡駐軍,賈胡堡距霍邑五十餘里。

賈胡堡是從西河郡的靈石縣至霍邑縣的必經之地,亦爲霍邑縣的屏障,但宋老生卻不派任何士兵駐守,以致李淵軍將之輕鬆佔據,由此李淵等人斷定宋老生是個有勇無謀之輩,於是頓時多了幾分將宋老生擊敗的信心。

但這時,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連續的大雨,李淵無法進軍,派遣府佐沈叔安等人率領老弱病兵返回太原,並運一個月的糧食來,不過到十七日的時候,卻有一個好消息傳來,李靖攻克了離石郡,俘虜了太守楊子崇。

雖然離石郡無關進軍關中的大局,但總能振奮一下因連續雨天而稍微有些低沉的士氣,同時也因爲這次戰役,衆人都記住了李隱手下這個叫做李靖的人。

李隱這時在帳中看着外面的滂沱大雨,心中感到十分的鬱悶。

在原本的歷史上,李淵起兵入關中到了霍邑縣附近的時候,也是遇到了連綿大雨,以致無法進軍,弄得十分狼狽,李隱之所以極力主張儘快起事,便是爲了要避開那場大雨,怎知道此時也是下起了同樣的大雨,真是想不鬱悶都不行。

這時宋正本也在李隱的帳中坐着,他忽然開口道:“靈武公可是有意將來在你父唐公得天下後,與諸子爭帝位嗎?”

靈武公是李隱現在的爵位,現在李隱的手下都以爵位來尊稱他,李淵分封五子的爵位,靈武、隴西、敦煌等都是潼關以西的地方,李淵這是以此來顯示他入關的決心。

能得到靈武公的爵位,又得到左領軍大都督的官位,統轄左三統軍,李隱還是很滿意的。

李隱能得到李淵如此的封賞,自然是與他的實力分不開的,若是沒有他這些年生裡來死裡去的打拼,他此時能得到的東西,肯定是連李智雲也比不上的

李隱這時聽了宋正本之言後,沉默了許久,最後看着宋正本道:“如果我說是的話,先生可有什麼教我?”

宋正本聽後眼神一陣放光,李隱這回答,已基本算是默認了他的問題了。

宋正本沉吟一會後答道:“若靈武公有意與諸子爭位,最好現在就開始着手準備,收攬戰功以建威望,內結大將軍身邊的近臣、外結鎮守在外諸將以爲援,收攏人才,積蓄實力,數年之後,便有機會與實力成就大事了!”

第二十六章 採蓮第220章黃蛇嶺第144章 進軍關中第145章 戰略吹捧第101章 樓煩郡第253章 突遇敵襲第五十一章 結拜第210章 偶遇玄奘第273章 暴風雨前夕第112章 定河東第119章 齊聚第156章 入主關中第179章 江都之亂(下)第118章 江淮二雄第180章 殺戮繼續第269章 漢東王第137章 家書傳建成第八十七章 挾太守以令雁門第253章 突遇敵襲第六十三章 交鋒第128章 國柱坍塌第244章 戰後第192章 王世充血染東都第133章 大敗突厥第二十一章 周法尚第247章 尉遲恭VS李元吉第八十章 河東第九章 都城洛陽第二十四章 奪城第二十四章 奪城第七十一章 兵敗第242章 援軍第153章 房謀杜斷第252章 草原上的陰謀第221章 劉武周兵圍晉陽,王世充篡隋稱帝第三十四章 公主找第263章天策上將第六十五章 洛陽城外第106章 劉文靜之言第207章 再施算計第一百章 楊廣三徵高麗第211章 武德二年第215章 玄甲軍第264章江南攻伐第212章 河西攻略第161章 屈突通歸降第四十四章 戰後第147章 霍邑之戰(下)第五十九章 知己知彼第112章 定河東第四十七章 宇文智及第199章 再次受賞第五十一章 結拜第225章 棄城而逃第三十章 你賣,還是不賣?高麗與高句麗第131章 天下崩壞第四章 唐國公府第八十五章 殺心第258章凌敬建言第八十四章 傅鷹之所見第三十二章 大業八年第八十七章 挾太守以令雁門第172章元旦大朝會第四十九章 酸棗被圍第172章元旦大朝會第169章 魅雪第153章 房謀杜斷第133章 大敗突厥第222章 兵敗雀鼠谷第197章 軍中貪墨第六章 初見觀音婢第195章 李密兵敗北邙山第147章 霍邑之戰(下)第109章 尉遲恭第241章 決戰介休第十一章 俏書生第146章霍邑之戰(上)第238章 先發制人第143章 李密的難處第250章 回河內第240章 追擊第102章 井陘關第131章 天下崩壞第188章 大婚第八十一章 盂縣第四十五章 進宮面聖第四十二章 薩水慘敗第261章 進洛陽第164章 瓦崗寨之變(上)【求首訂!】第四十八章 打!第201章 河北戰局第144章 進軍關中第一百章 楊廣三徵高麗第二十六章 採蓮第273章 暴風雨前夕第七十九章虎將第234章 獨孤懷恩第二十四章 奪城第118章 江淮二雄
第二十六章 採蓮第220章黃蛇嶺第144章 進軍關中第145章 戰略吹捧第101章 樓煩郡第253章 突遇敵襲第五十一章 結拜第210章 偶遇玄奘第273章 暴風雨前夕第112章 定河東第119章 齊聚第156章 入主關中第179章 江都之亂(下)第118章 江淮二雄第180章 殺戮繼續第269章 漢東王第137章 家書傳建成第八十七章 挾太守以令雁門第253章 突遇敵襲第六十三章 交鋒第128章 國柱坍塌第244章 戰後第192章 王世充血染東都第133章 大敗突厥第二十一章 周法尚第247章 尉遲恭VS李元吉第八十章 河東第九章 都城洛陽第二十四章 奪城第二十四章 奪城第七十一章 兵敗第242章 援軍第153章 房謀杜斷第252章 草原上的陰謀第221章 劉武周兵圍晉陽,王世充篡隋稱帝第三十四章 公主找第263章天策上將第六十五章 洛陽城外第106章 劉文靜之言第207章 再施算計第一百章 楊廣三徵高麗第211章 武德二年第215章 玄甲軍第264章江南攻伐第212章 河西攻略第161章 屈突通歸降第四十四章 戰後第147章 霍邑之戰(下)第五十九章 知己知彼第112章 定河東第四十七章 宇文智及第199章 再次受賞第五十一章 結拜第225章 棄城而逃第三十章 你賣,還是不賣?高麗與高句麗第131章 天下崩壞第四章 唐國公府第八十五章 殺心第258章凌敬建言第八十四章 傅鷹之所見第三十二章 大業八年第八十七章 挾太守以令雁門第172章元旦大朝會第四十九章 酸棗被圍第172章元旦大朝會第169章 魅雪第153章 房謀杜斷第133章 大敗突厥第222章 兵敗雀鼠谷第197章 軍中貪墨第六章 初見觀音婢第195章 李密兵敗北邙山第147章 霍邑之戰(下)第109章 尉遲恭第241章 決戰介休第十一章 俏書生第146章霍邑之戰(上)第238章 先發制人第143章 李密的難處第250章 回河內第240章 追擊第102章 井陘關第131章 天下崩壞第188章 大婚第八十一章 盂縣第四十五章 進宮面聖第四十二章 薩水慘敗第261章 進洛陽第164章 瓦崗寨之變(上)【求首訂!】第四十八章 打!第201章 河北戰局第144章 進軍關中第一百章 楊廣三徵高麗第二十六章 採蓮第273章 暴風雨前夕第七十九章虎將第234章 獨孤懷恩第二十四章 奪城第118章 江淮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