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力入主關中的諸多叛軍中,李密有洛陽阻隔,薛舉、樑師都因剛攻佔了許多地盤,尚需時間消化,所以都暫時抽不出身來,而竇建德等人又因距離太遠,根本沒有可能入主關中。
所以在這時,天下間唯一能進軍關中的,便是河東李家了,這或許就是所謂的天命所歸吧!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初一,李淵任命李元吉爲太原太守,留守晉陽宮,將一切後方事務,都委託李元吉處理。
五月初二,李淵杖白旗,在軍營門前誓師,並向各郡縣發佈檄文,宣佈尊立在長安的代王楊侑爲帝,尊楊廣爲太上皇,然後統帥甲士五萬人從晉陽出發,正式進軍關中。
李淵進軍關中的時間,比原本的歷史要早了兩個月,而且在原本的歷史上,李淵進軍關中的時候只有三萬盔甲不整的士兵。
而這時的李淵卻有兵五萬,而且其中左領軍府中的的一萬五千士兵,要麼是隨李隱四處征戰多年的老兵,要麼是從礦工中招來的精銳府兵,戰鬥力極強,李淵其餘的人馬,也因爲準備充足,所以雖無多少戰鬥經驗,但至少軍容整肅,兵甲整齊,與原本歷史上的李淵軍有着天差地別。
李淵軍入關中的最終目標,自然是西京長安了,進軍路線主要是一直沿着汾水,走汾水河谷,往西南而行,期間需要經過的要地,有西河郡、雀鼠谷、賈胡堡(今靈石縣南,疑爲今韓候嶺與南關之間)、霍邑(今霍縣)、絳郡(今新絳縣)、黃河渡口中的龍門、蒲津渡、風陵渡,以及河東郡。
以上所述要地,還只是入關之前的部分,入關之後,要想到長安,還另有其他要地,由此可知,李家要想入主關中,實在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
李淵剛率軍從晉陽出發不久,西突厥卻派了個叫阿史那大柰的人率其部衆跟隨李淵出征,人到來的人數雖不多,但卻大壯了李淵軍的聲勢。
初六這人,李隱向李淵提議,派他左領軍府中的司馬李靖,率三千五百兵去離石郡攻略其地的稽胡部落,以穩定大軍行進時的側翼。
李淵原本就有打算派通議大夫張綸帶大軍前去平定離石郡的,所以這時聽了李隱的建議後,便也同意了,不過有些不放心的問:“離石民風彪悍,這李靖帶只帶三千五百人去,會不會太少了?”
李隱對此表示他十分相信李靖有這個能力,只憑三千五百人便能平定離石郡,李淵便沒再說什麼。
初八,李淵到達西河城,這時李家三兄弟剛攻佔不久的城池,此時城中的秩序卻一片正常,毫無混亂之像。
李淵慰勞西河的官吏百姓,賑濟貧民。凡年紀在七十歲以上的人,都授予散官的職務,其餘的豪強俊傑,都根據才能授予職務。
李淵一邊詢問來人的功勞、才能,一邊註冊授予的官職等級。一天就任命官員一千餘人。接受官職的人都不拿任命狀,他們各自拿着李淵所寫的官名狀離去。
李淵之所以大肆封官,自是爲了做給其他各郡的官員看的,讓別人知道,只要歸降他,他肯定會不吝封賞,希望能以此減輕入關之路的障礙,李隱對李淵的這一手政治策略,還是相當佩服的,心中暗歎李淵不愧爲混跡官場多年的老油條。
慰勞完西河郡的官吏百姓後,李淵繼續率軍出發,進入了雀鼠谷。
這時,代王楊侑已派遣虎牙郎將宋老生率領精兵兩萬人在霍邑駐防,派左武侯大將軍屈突通駐軍河東,呼應宋老生,以抵禦李淵。
五月十四日,李淵在賈胡堡駐軍,賈胡堡距霍邑五十餘里。
賈胡堡是從西河郡的靈石縣至霍邑縣的必經之地,亦爲霍邑縣的屏障,但宋老生卻不派任何士兵駐守,以致李淵軍將之輕鬆佔據,由此李淵等人斷定宋老生是個有勇無謀之輩,於是頓時多了幾分將宋老生擊敗的信心。
但這時,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連續的大雨,李淵無法進軍,派遣府佐沈叔安等人率領老弱病兵返回太原,並運一個月的糧食來,不過到十七日的時候,卻有一個好消息傳來,李靖攻克了離石郡,俘虜了太守楊子崇。
雖然離石郡無關進軍關中的大局,但總能振奮一下因連續雨天而稍微有些低沉的士氣,同時也因爲這次戰役,衆人都記住了李隱手下這個叫做李靖的人。
李隱這時在帳中看着外面的滂沱大雨,心中感到十分的鬱悶。
在原本的歷史上,李淵起兵入關中到了霍邑縣附近的時候,也是遇到了連綿大雨,以致無法進軍,弄得十分狼狽,李隱之所以極力主張儘快起事,便是爲了要避開那場大雨,怎知道此時也是下起了同樣的大雨,真是想不鬱悶都不行。
這時宋正本也在李隱的帳中坐着,他忽然開口道:“靈武公可是有意將來在你父唐公得天下後,與諸子爭帝位嗎?”
靈武公是李隱現在的爵位,現在李隱的手下都以爵位來尊稱他,李淵分封五子的爵位,靈武、隴西、敦煌等都是潼關以西的地方,李淵這是以此來顯示他入關的決心。
能得到靈武公的爵位,又得到左領軍大都督的官位,統轄左三統軍,李隱還是很滿意的。
李隱能得到李淵如此的封賞,自然是與他的實力分不開的,若是沒有他這些年生裡來死裡去的打拼,他此時能得到的東西,肯定是連李智雲也比不上的
李隱這時聽了宋正本之言後,沉默了許久,最後看着宋正本道:“如果我說是的話,先生可有什麼教我?”
宋正本聽後眼神一陣放光,李隱這回答,已基本算是默認了他的問題了。
宋正本沉吟一會後答道:“若靈武公有意與諸子爭位,最好現在就開始着手準備,收攬戰功以建威望,內結大將軍身邊的近臣、外結鎮守在外諸將以爲援,收攏人才,積蓄實力,數年之後,便有機會與實力成就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