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心情複雜

bookmark

早在貞觀十八年的休整流求島北莊園時候,蘇常世族就發現,一個兩百人規模的莊園,一年維持的成本其實不高,大頭在前期投入上。

只論吃喝,養活兩百個奴工,其實一年所需大概一百貫不到。而奴工本身,一個成年倭奴的價錢一度飆升到一百貫兩百貫過。

所以蘇常世族跟着張德在流求島北開闢莊園,並沒有像對待自家工場中的僱工那樣往死裡壓榨。正相反,作爲價錢不菲的“牲口”,作爲莊園主的私有財產,它們得到了很優質的照顧。

這就出現了一個相當奇葩的現象,某些江南世族,是“莊園主”和“工場主”雙重身份。但不同身份之下,本該自由一些的僱工,除了自由一點,日子過的遠不如奴工。

若非蘇常嚴查私自蓄奴,否則甘願“賣身爲奴”者,不知多少。

死一個奴工,“莊園主”會心痛肉痛各種痛,痛不欲生。死一個僱工……掉一滴眼淚下來算“工場主”輸。

維持一個兩百人規模的莊園,硬件投入大頭就是如何改造環境上。基本上開荒翻地選擇作物都是需要大量實踐的,加上水利設施屋宅房舍,各種農業工具以及大牲口。運輸工具以及道路橋樑……雜七雜八加起來,一萬貫,就是開發一座臨近水路交通的兩百人莊園的門檻。

萬貫家財,從來不是說說的。

這個准入門檻,基本上把大多數“寒門”排擠了出去,玩家除了新老勳貴,就只有衣服各種地方集團而崛起的新興商人階層。

自貞觀十八年以來,伴隨着各地造船廠的興起,加上武漢對外輸出了大量“先進”技術。貿易交流、商品交換的地理空間距離範圍,都得到大大的延伸。

而朝廷的“威儀”,以杜正倫“宣慰”南海爲標誌,正式宣告深入到了海洋,千里石塘之外,鄉音依舊。

“京城這幫人,那是東海南海無從下嘴。”

“也莫要小瞧了去,北天竺那地界,着實不差。東西兩河,便是信度河……侯氏在信度河,我記得掌控兩國?”

“是有這麼一個事情,有兩個小邦,如今是侯氏私產。”

“那地界原本是荒蕪了,本來以爲,是甚天災人禍。結果侯氏從磧西借了農工過去,你猜怎地?”

“怎地?”

“那二國之人,居然連個像樣的河堤都沒有休整,更不要說灌溉溝渠。磧西農工到了信度河以西,這幾年就是打井,然後從勃律借了奴工,修了兩條溝渠,引水信度河。如今有中田四萬畝。”

“這……”

辦公室裡正在閒聊的官吏陡然聽到這奇葩故事,當時就愣住了。反應過來之後,纔不可思議地問道:“這怎可能?聽聞那地界,乃是舊時佛國,不至於連個河堤也不知道休整吧?便是不修河堤,河岸種些樹,有甚難的?”

“你有所不知,那裡土王治下,因水草豐沛,氣候適宜,倘使種地,多是在河灘布種,也不消如何伺候,三四月之後,自有收成。說出來還氣人,玄奘法師遊歷彼處,幾經打聽,才知曉當年那裡這般種地,居然折算下來,一畝地也有三石。”

“這……”

聽到這裡,辦公室裡一幫官吏一副日了狗的模樣,半晌,纔有個小吏幽幽地來了一句:“要是如此,換做是我,想來也是胡亂布種就算忙活過的。老天賞飯……如之奈何啊。”

“當真是老天賞飯。”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正是這等靠天吃飯,不曾自律,乃至天災一至,連自救都不知從何下手。此地浮屠大國,聽聞舊時人口數萬,如今不過一二千,可見教訓!”

對中國之人來說,每一條河都是“危機”並存的。發大水自然是危險重重,可有水就能灌溉,有灌溉就有產出,有產出就能養活人……這是一個周而復始的道理。

於是中國之人,可以理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不能理解這種猶如動物一般全靠老天的想法。

當年李道興爲何去交州一副死了全家準備當場自殺?就因爲交州連個像樣的河堤都沒有,更不要說海堤,至於塘壩之類,想也不要想。

如今交州居然開始媲美廣州,“交州米”每年都要出口到蘇常、淮揚、登萊甚至是遼東,怎麼來的?這是十年如一日,長期不斷地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大量興修水利,改造環境,才換來的穩定高產。

倘若按照早先交州的行情,固然也能出口稻米,但作爲一個下州,出口量可想而知。但如今的交州,即便“雄州”夠不上,但“上州”是綽綽有餘。

李道興鹹魚翻身陡然變成一地“諸侯”,付出多少,也只有自己最清楚。

《河中書》及玄奘手札中的描述,着實讓不少武漢內部的官吏感覺渾身不爽。要知道他們爲了增加糧食產量,什麼旱地陵稻,什麼梯田塘壩,什麼圍湖造田,什麼圍圩造田,能用的法子都用上了,平了老命就是爲了保證那口吃的。

結果扭頭一看,隔壁“天竺控股”他媽的簡直是有錢任性……

“若是效仿朝鮮道及流求故事,京城的人在天竺,未必不能成事啊。”

“倘若天竺成了糧倉,西域、河中,還可以增設一二十個軍府。”

“皇帝有意設置‘宣政總制院’,統御四夷,佈政域外。配合京城那幫人所圖……豈不是很有可能成功?”

“也不止京城,長安舊勳何嘗不會欣喜若狂?若依皇帝計算,怕不是隻要在域外混一個‘宣政總制院’的差使,這就是把那點家當變成了傳家寶。諸君也是知道的,如今的行市,中原田產想要傳宗,怕不是一二代就被權貴撕了乾淨。”

“便是‘東風’、‘民兵’、‘白楊’……怕不是也會樂見其成。畢竟,搖身一變,也算是合乎體制。”

“誰說不是呢!”

一時間,辦公室裡官吏們的心情,居然有點小複雜。

來張月票吧。

第五十八章 爲了孔聖(第一更)第六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五十七章 何來不妥第六十五章 認真做事第十五章 幫襯第八章 接風第六十七章 鬥法第三十六章 是熟人第九十四章 過時第九十七章 方向問題第四十三章 和平保證第三十二章 蠢貨第八十二章 損招第四十三章 進階版本第八章 拿下(我只是想要點票)第六章 兩事徐王第十五章 功業第十章 乾坤莫測第五十九章 有跡可循第九十章 太年輕(第一更)第十九章 冷靜一下第二章 浪裡白條第七十五章 浴血奮戰第六十八章 現實和想象第六十五章 我狂犬也第十章 乾坤莫測第三十七章 批判和武器第五十幾章 叫爸爸第三十二章 暗鬥第五十六章 深意第八十七章 絕非偶然第七十四章 珍珠弘忽(票!)第四十三章 放大的誤會第七十三章 變化無常第九十六章 內海第五十章 改名第九十三章 光明正大第八十三章 憋悶第六章 用能第二十九章 朕有點乏了(求推薦票)第九十三章 耿直的尬聊第二十五章 籌謀第二十七章 狐朋狗友第四十六章 胡人出身第五十幾章 杜斷第八十六章 一驚一乍第九十五章 放屁馬第六十五章 從未見過第三十五章 春耕第五十六章 萌芽第七十六章 目瞪狗呆第十八章 既然捨得死第四十三章 放大的誤會第七十六章 值多少錢第八十一章 興許是大智慧第二十二章 躁動的鬧劇第三十四章 日上三竿第四十六章 娶對老婆第九十一章 罷了第二十四章 無奈第九十九章 老鐵幫個忙第七十三章 時機第六十四章 癖好第九章 不順第十七章 唱歌的程處粥第四十三章 紛紛請戰第六十六章 進步第十五章 影響力第九十八章 不平衡第二十八章 感慨第一章 氣象萬千第七十八章 取名第九十四章 二次問對第三章 海闊第九十二章 馬相公求援第三十九章 一時無言第四十七章 大臣很忙(推薦票)第四十八章 此間節操第四章 招降納叛第九十章 演技第二十八章 當年朱雀街第三十二章 自立第六十九章 乾貨第八十三章 深藏功與名第九十四章 賣到遼東第四十章 開搞第九十七章 積德種樹第六十二章 提督第七十三章 楊六郎的差事第九章 禮尚往來第九十六章 產業興盛第八十一章 簡在帝心(求票)第六十一章 命好第六十九章 張公來啦第九十八章 喜歡第六十九章 淡水蝦富含DHA第六十三章 拜訪第十六章 大禮第七十一章 要做雞頭第五十八章 時來
第五十八章 爲了孔聖(第一更)第六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五十七章 何來不妥第六十五章 認真做事第十五章 幫襯第八章 接風第六十七章 鬥法第三十六章 是熟人第九十四章 過時第九十七章 方向問題第四十三章 和平保證第三十二章 蠢貨第八十二章 損招第四十三章 進階版本第八章 拿下(我只是想要點票)第六章 兩事徐王第十五章 功業第十章 乾坤莫測第五十九章 有跡可循第九十章 太年輕(第一更)第十九章 冷靜一下第二章 浪裡白條第七十五章 浴血奮戰第六十八章 現實和想象第六十五章 我狂犬也第十章 乾坤莫測第三十七章 批判和武器第五十幾章 叫爸爸第三十二章 暗鬥第五十六章 深意第八十七章 絕非偶然第七十四章 珍珠弘忽(票!)第四十三章 放大的誤會第七十三章 變化無常第九十六章 內海第五十章 改名第九十三章 光明正大第八十三章 憋悶第六章 用能第二十九章 朕有點乏了(求推薦票)第九十三章 耿直的尬聊第二十五章 籌謀第二十七章 狐朋狗友第四十六章 胡人出身第五十幾章 杜斷第八十六章 一驚一乍第九十五章 放屁馬第六十五章 從未見過第三十五章 春耕第五十六章 萌芽第七十六章 目瞪狗呆第十八章 既然捨得死第四十三章 放大的誤會第七十六章 值多少錢第八十一章 興許是大智慧第二十二章 躁動的鬧劇第三十四章 日上三竿第四十六章 娶對老婆第九十一章 罷了第二十四章 無奈第九十九章 老鐵幫個忙第七十三章 時機第六十四章 癖好第九章 不順第十七章 唱歌的程處粥第四十三章 紛紛請戰第六十六章 進步第十五章 影響力第九十八章 不平衡第二十八章 感慨第一章 氣象萬千第七十八章 取名第九十四章 二次問對第三章 海闊第九十二章 馬相公求援第三十九章 一時無言第四十七章 大臣很忙(推薦票)第四十八章 此間節操第四章 招降納叛第九十章 演技第二十八章 當年朱雀街第三十二章 自立第六十九章 乾貨第八十三章 深藏功與名第九十四章 賣到遼東第四十章 開搞第九十七章 積德種樹第六十二章 提督第七十三章 楊六郎的差事第九章 禮尚往來第九十六章 產業興盛第八十一章 簡在帝心(求票)第六十一章 命好第六十九章 張公來啦第九十八章 喜歡第六十九章 淡水蝦富含DHA第六十三章 拜訪第十六章 大禮第七十一章 要做雞頭第五十八章 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