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做文章

bookmark

投降唐軍的高句麗弓手把能交代的全交代了,至於不能交代的,靠着一點點有的沒的零散記憶,馬周帶人重新拼了一些“猜想”出來。

主要就是爲了推斷淵氏等高句麗餘孽的老巢位置,至於高句麗還剩下多少家當人馬,別說老闆不關心,馬周都懶得理會。

這已經超過需要“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程度,體量差距太大,原本就不該是帝國宰相應該去琢磨的地方“治安”問題。

“淵氏緝拿歸案還是要緊的。”

在工地的一處工棚中,馬周帶人開了個會,“高句麗餘孽盡數鎮殺,於中國震懾東胡大有裨益,今年修建弛道,人力多在蠻夷,威勢威風不可輕減。”

“是。”

幕僚及屬官紛紛表示贊同,這光景修“渤遼高速”就是個大工程。一舉數得的工程,爲官一輩子,只要參與一個大項目,就足夠了。

好些當官的,一輩子就跟柴米油鹽醬醋茶打交道,那算個屁的當官?純粹就是個當家的。

而且參與這個大工程,油水好處都是要靠後去計較的,金光閃閃的履歷,纔是不可估量的本錢。

有了這麼一個履歷,六部隨便哪個衙門,天下十道邊陲二府,有什麼位子都可以隨便挑。

“徵發民夫所用旅團,一應貼補命有司嚴肅督查,侵吞此間貼補者,一律嚴懲不貸。”

“相公所言甚是,只是,此間操持,不拘旅團府兵,蠻夷處亦有風險。相公亦當有所提防。”

作爲中央直屬官僚,哪怕再年輕,考慮問題都和地方官僚不一樣。

馬周聽完之後,點點頭道:“各部豪帥封賞,鴻臚寺會同禮部吏部,具由內府內侍持聖旨鼓纛,同往各部據點。”

“今年蠻夷封賞,比照西域還是吐谷渾?”

“降等。”

“是。”

不僅僅是皇帝,朝廷本身也是相當的“傲慢”,當然傲慢也是有傲慢的本錢,契丹十部當年直接被弄死兩部,幾萬契丹奴婢的產生,就是因爲一場叛亂。

至於契丹部最強的大賀部,張公謹李蔻夫婦駐紮大洛泊打的他全家生活不能自理後,已然是拎起屠刀砍向自己的族人。

賣族求榮或許有點過,但賣族求存還是可以接受的。

不過大賀窟哥也不是白做契丹小人,李皇帝還是發給他一套相當不錯的儀仗,而且大賀部如今效仿鐵勒斛薛部,基本都完成了改姓。斛薛部如今都是姓薛,還糊弄了一個“靈州薛氏”出來,族長薛不棄也非白癡,並沒有縮在老家真去經營什麼狗屁“靈州薛氏”,反而跑去京城,給老闆看門。

薛不棄就是個樣板,大賀窟哥有樣學樣,整個大賀部,都是改姓賀。本來也想叫個“河北賀氏”啥的,怕被李客師帶着人勒索,於是就自稱“遼西賀氏”。自稱之前,先請了個紹興先生寫了個自請內附表。然後又上疏,表示自己對於京城的門房崗位,有若干點個人意見和建議。

隨後麼,李董就特批大賀窟哥爲洛陽建春門保安處處長。

特批的時候,還給大賀窟哥改了名,從此就叫賀窟賀處長,在洛陽,是個很會花錢很會做人的老哥……

“東北諸地,憂患最大者,非是各部蠻夷或是朝鮮道各國餘孽。乃是入冬之後,酷寒天氣。”

“今年遼陽煤場,應能供給遼西。至於遼東及朝鮮道,還需調撥船隻,從石城轉運原本遼西所需之煤。”

“石城煤球廠產量可觀,只要民夫集中,工房大通鋪有了煤爐,禦寒倒也不難。下走所慮之處,乃是民夫集中數月,難保心生義氣。還需隔日調動,方能禁絕民夫勾通。”

馬周擔心的正是進入寒冬之後的變數,以現在的國立財力人力物力,整個遼河流域,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且不說軍心士氣,就說最基本的裝備,有些東西,放前隋,可能積攢要數年十數年。然而如今,或許就是一個月的產量,搞不好就是十幾天的產量。

尤爲明顯的,就是箭矢。

唐軍庫存的飛鳧箭,已經讓工部不再自行生產,然而外包出去的箭矢合同,截止到現在,足夠唐軍發動二十次滅突厥戰爭。

這種規模,根本不是以前的馬周可以想象的形式,他自己都忘了,自己是什麼時候開始適應這種“異常”數字和數量級的。

至於刀劍產量,馬周在思考的那一瞬間,唐朝又新增了最少一把橫刀……

“入冬之前,老夫以爲可以在此新闢船廠。如此一來,入冬之後,在此聚集民夫,亦能派上用場。”

“相公,若是修建廠房、配件廠,倒也無妨,若是用之爲船工,怕是不妥。這些民夫多是蠻夷諸部所出,幾無本事,遑論手藝。若是強行用之造船,怕是事倍功半。”

馬周點點頭:“老夫並非是要用來做船工,依舊不過是拿來做腳力役夫。”

“相公已有計較?”

“也是爲陛下謀。”

“相公辛苦。”

幾人微微拱手,馬周頷首,然後道:“老夫查閱高句麗所錄水經,鴨綠水入冬冰封雖有,卻非遼水那般嚴實。若是今年河心仍能通航,當可作文章。”

之所以這麼說,那是因爲鴨綠水中段,曾經是扶余人的核心大本營,也就是高句麗以“國”的形式,在這裡經營數百年的“別都”。

遠在萬里之外的老張,稱呼它爲搖滾之城……當然這是不可能的。華潤號在遼東地區的山貨,其中人蔘的主要“渠道”,就是從鴨綠水溯流向東,直撲高句麗“別都”國內城。

這個曾經的高句麗都城,恰到好處地安放在了山嶺南麓,水陸二路,都是相對發達,所以,哪怕高句麗的主力“尚在”,國內城也情不自禁地發展成了太白山山貨集散地。

頗有點鴨綠水散貨中心的意思,只是規模和遼西沒法比。

馬周的意思麼,諸幕僚和屬官都清楚,一個高句麗故都,拿來做農林水產交易市場,很傷自尊噠。

第三章 閃了腰第七十七章 願景第六十九章 做事第十七章 又到河北第八十九章 思路第三十章 何落於人後第八十四章 一覺醒來第五十八章 不急不躁第五十七章 切入點第四十五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第二十二章 萬萬沒想到第九十七章 父母官第三十九章 真愛成本第八十二章 成就第二十三章 深藏功與名(第一更)第五十五章 不一般第三十一章 烘爐第七十九章 徐德升官第九十三章 自摸第五十五章 不平靜第九十五章 再議第八十四章 混成了大反派第六十二章 情何以堪第五十四章 基業長久第十四章 另外一個孩子第三十四章 新部門第七十章 京城風華第一章 王師第三十幾章 純潔的友誼第十五章 上山行第七章 羞愧第十三章 舊年福地第三十九章 做媒第七十二章 套路上的默契第七十一章 穩第八十章 吳王要來第二十二章 躁動的鬧劇第一章 一隻唐朝的工科狗第八章 孺子可教第十一章 不合理第三十四章 要負責第七十九章 狂熱第三十三章 耍心機第九十二章 信息反饋第三十二章 抉擇第三十六章 利益交換第十四章 雞湯有毒第三十四章 要負責第五十七章 官不聊生第三十章 “作死”的未來第六十二章 心情跌宕第三十八章 功勞第八十九章 殘暴第二十章 小白師兄有進步第四十一章 苦逼一家第二十七章 關愛老年人第三十六章 登場第九十九章 微變第六十九章 殺豬看時機(第一更)第十章 提督第九十五章 雄風第三十章 大新聞的背後第四十九章 一舉成名第八十六章 進京三件事第二十八章 和煙花無關第六十九章 乾貨第三十六章 高句麗君臣第六十九章 進取第六十一章 命好第六十七章 老幹部(第四更)第八十八章 “歪打正着”第九十九章 草原風物大不同第七十五章 另類孤臣第四十二章 蹲草叢第四十章 探底第六十五章 套套決定地位第八十三章 閹人不易第六十二章 指點一番第五十九章 演技(第一更)第八十七章 心癢難耐(二更)第五十八章 行路難第二十三章 再起高樓第九十章 演技第九十一章 非主流說客第五十四章 基業長久第八十一章 腥味第八十九章 長治久安之法第六十一章 走對了路第十五章 影響力第三十四章 曲江夜宴第六十章 仁者愛人第九十章 幽州之事第十章 衆犬第三十五章 春耕第五十三章 迷之尷尬第二十五章 效率第八十三章 老馬識途第六十九章 做事第八十一章 牛郎第八十九章 女子當自強
第三章 閃了腰第七十七章 願景第六十九章 做事第十七章 又到河北第八十九章 思路第三十章 何落於人後第八十四章 一覺醒來第五十八章 不急不躁第五十七章 切入點第四十五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第二十二章 萬萬沒想到第九十七章 父母官第三十九章 真愛成本第八十二章 成就第二十三章 深藏功與名(第一更)第五十五章 不一般第三十一章 烘爐第七十九章 徐德升官第九十三章 自摸第五十五章 不平靜第九十五章 再議第八十四章 混成了大反派第六十二章 情何以堪第五十四章 基業長久第十四章 另外一個孩子第三十四章 新部門第七十章 京城風華第一章 王師第三十幾章 純潔的友誼第十五章 上山行第七章 羞愧第十三章 舊年福地第三十九章 做媒第七十二章 套路上的默契第七十一章 穩第八十章 吳王要來第二十二章 躁動的鬧劇第一章 一隻唐朝的工科狗第八章 孺子可教第十一章 不合理第三十四章 要負責第七十九章 狂熱第三十三章 耍心機第九十二章 信息反饋第三十二章 抉擇第三十六章 利益交換第十四章 雞湯有毒第三十四章 要負責第五十七章 官不聊生第三十章 “作死”的未來第六十二章 心情跌宕第三十八章 功勞第八十九章 殘暴第二十章 小白師兄有進步第四十一章 苦逼一家第二十七章 關愛老年人第三十六章 登場第九十九章 微變第六十九章 殺豬看時機(第一更)第十章 提督第九十五章 雄風第三十章 大新聞的背後第四十九章 一舉成名第八十六章 進京三件事第二十八章 和煙花無關第六十九章 乾貨第三十六章 高句麗君臣第六十九章 進取第六十一章 命好第六十七章 老幹部(第四更)第八十八章 “歪打正着”第九十九章 草原風物大不同第七十五章 另類孤臣第四十二章 蹲草叢第四十章 探底第六十五章 套套決定地位第八十三章 閹人不易第六十二章 指點一番第五十九章 演技(第一更)第八十七章 心癢難耐(二更)第五十八章 行路難第二十三章 再起高樓第九十章 演技第九十一章 非主流說客第五十四章 基業長久第八十一章 腥味第八十九章 長治久安之法第六十一章 走對了路第十五章 影響力第三十四章 曲江夜宴第六十章 仁者愛人第九十章 幽州之事第十章 衆犬第三十五章 春耕第五十三章 迷之尷尬第二十五章 效率第八十三章 老馬識途第六十九章 做事第八十一章 牛郎第八十九章 女子當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