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立碑

三天的行軍。』

李率軍到達烏堡。

那座黃土夯制的小堡已經空無一人,斥候入城搜查一遍,空空如也。

朔方牙兵入駐烏堡,李的帥帳也安在了堡內。九個廂的大軍,則散佈在外安營。

牛見虎扛着一塊石碑來到堡外,在濤濤的黃河水聲中,把碑放下。

程處默、李感、尉遲寶琳三個一人扛了把鐵鍬,開始一鍬一鍬的挖土。一個坑很快的挖出。

“夠了,請大帥來吧。”

堡中,李坐在簡陋的石頭屋廳中,手支着下巴,在想着事情。大軍已經進了烏堡,下一步,是否要繼續北上豐州?

這一步踏出,可能就是大唐與東--突厥的徹底決裂。

他這一步是否踏出的太早?大唐現在是否有能力與東--突厥全面開戰?是否應當再忍幾年,收復了朔方七州見好就收?

歷史上,大唐可是直到貞觀初,才準備妥當,一舉動了滅突厥之戰。那是在六七年後了,提前六七年動這場戰爭,是否妥當?

如今是武德六年。

歷史上,武德六年的時候突厥人南下入侵過,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剛當上皇帝,突厥人就打到了長安渭水北岸,最後逼迫李世民簽訂了渭水之盟。帶着唐朝進貢的大唐錢帛金銀,囂張得意而去。

現在大唐已經拿下了朔方,收復了靈武,奪回了延綏,把關中北部長城一線拿回來了。可以說,已經不用擔心突厥人再能隨時的突入長安城下了。

如果是穩守一點,那麼此時大唐應當是見好就收,重新派使者去見頡利,與他重新恢復和平。

待幾年後,大唐休養生息,實力強大了,再來與突厥人決戰。

可李世民並不想再等幾年。

李也不想再等幾年。

大唐的宰相們,甚至都已經不想再等幾年。

如今的這份和平,來之不易,卻更加屈辱。大唐每年都得向頡利進貢,每年得送錢送糧,還得忍受他們時不時的南下襲擾劫掠。

這種任由突厥人騎在脖子上拉屎拉尿的狀況,所有人都受夠了。

以前大家沒辦法,可李幾乎不費一兵一卒就滅了樑師都,就收復了朔方之後,大唐上下,腰都挺直了許多。

現在就拼,還是再等幾年?

“大帥,要立碑了,請你過去!”

崔琰的聲音打斷了李的思緒,李回頭。

“哦,好的。”

李起身,跟着崔琰來到堡外,那裡已經有一大羣將校圍在了那裡。

一片並不算高大的碑,也就三尺多高。

黑色的碑上,刻着兩個大字,寧遠。

寧遠,這兩個字象徵着大家對於這裡的美好寄託,希望這裡能寧靜致遠。

“大帥!”

蘇定方捧着一朵紅綢過來,李笑着接過,把紅綢花綁在了碑上。

程處默幾位衙內把碑石放入坑中,扶正。

李拿起一把鏟子,剷起一鏟黃土,送入坑中。其餘將領們也依次上來,一人添了一剷土。

李站在黃河岸邊,看着那塊矗立的碑石,看着上面那兩個由自己親自選定的字。

寧遠,寧遠!

這一刻,李心中主意已定。

不等了,不再等三年五年,就是現在,他要率兵北上,奪取後套平原,收復豐州。

“北上河套,收復豐州!”

蘇定方聽到李喊出這句話後,也不由的豪情萬丈,熱血沸騰。

“北上河套,收復豐州!”

將校們都跟着高喊。

牙兵的都知兵馬使、都指揮使,還有其它九廂的廂兵馬使,軍指揮使,營指揮、都都頭......

所有人都在呼喊,喊聲匯成一片。

“北上,北上,北上!”

“收復河套。”

“奪回豐州。”

“把突厥人趕回漠北去,趕出陰山以南!”

“河套是我們的。”

“豐州是我們的。”

士兵們都很興奮,收復豐州,這是件大功。那是賞賜,是田地、是戰利品,有絹錢,是牛馬賞賜。

“聽說豐州有六百萬畝耕地呢!”

“沒錯,六百萬畝呢,都是水澆地,另外還有許多草場呢。那地方,比靈州還肥沃的多呢。你知道嗎,聽說黃河在那裡,水面有六七裡寬呢。那裡水勢緩,地勢平,土壤肥沃,地勢平坦,比關中還好。”

六百萬畝水澆地,把府兵們都震的一愣一愣的。

尤其是許多來自河南、山南東、山南西的府兵,他們來的晚。到達靈州的時候,靈州早就收復了。

因此他們都沒機會在靈州分上田地。

看着早來的關中府兵,在那肥沃的靈州平原上,一人分到二十畝水澆地,三十畝草場十畝林地還有兩畝宅基地,他們不知道多麼的羨慕。

來的晚,只能分到鹽夏延綏等諸州去,那邊都是黃土高坡,可沒有如靈州這樣好的平原,更別說阡陌相連的平原水澆地了。

現在,聽說北面的豐州居然有六百萬畝的水澆地,這些人眼睛都紅了。

打靈州沒趕上,這回打豐州總算趕上了啊。

六百萬畝水澆地啊,這裡總共五萬唐軍。

有人扳着手指着算,“六百萬畝水澆地,五萬唐軍,全分下來,就算給在靈州分過地的也再分一回,一人也能分十二畝地啊。”

十二畝地,水澆地一畝當那些山南來的士兵老家好幾畝。十二畝水澆地,多幸福啊。

“蠢貨,六百萬畝地,五萬人分,一人是一百二十畝。”

“一百二十畝?”

那個山南來的府兵被罵了蠢貨,可一點也不介意。真的,他此時心裡全被那一百二十畝幾個字給填充滿了。

一百二十畝水澆地啊,這麼好的田這麼多,能種的過來嗎?

“其實也不可能分這麼多的,六百萬畝水澆地,不可能全分給我們。我估計一人分個三五十畝,倒有可能。”

“三五十畝也很多了啊。在俺們老家河-南,可分不着這麼多地,我原來沒點上府兵,家裡五個丁呢,一丁才分了八畝地,全家十好幾口人,才四十畝地呢。這還是現在大唐天下,在前隋的時候,我家還是十多口人,可一家只有二十畝地,每年都得給鄉里地主佃種,才能掙飯吃,後來遇上徵遼,又是加派糧,又是加役運糧,可苦了。挖運河、修東都,都去過。”

“豐州離中原就是太遠了點,在這裡分地,沒靈州安全吧。”

“有啥不安全的,豐州其實挺好的。我跟你們說,豐州地利很好的,北面是陰山,那山可高大了,跟秦嶺差不多吧。西面是狼山,跟靈州的那個賀蘭山差不多。再往南是片大沙漠,有陰山、狼山和那個沙漠,就把北面的草原蠻子擋住了的。豐州南面又是黃河,黃河南面也有不少跟豐州一樣的平原好地,再往南點,又是一大片沙漠。”

“那往東呢,東面就是前套啊,那邊突厥人多。”

“後套跟前套雖然挨的近,但兩個平原之間有山擋着,那有一座大山,叫牟那山,跟狼山一樣很高大。因此前套後套之間,黃河相連外,6地上也只有一個口子相通。只要咱們收復了豐州,再把這個口子一堵,豐州可就相當安全了。”

“哥你懂的真多。”

“其實我也是聽我們校尉說的。”

“真想馬上就出兵北上,打下豐州啊。”

“是啊,哥,你知道的這麼多,你說咱們什麼時候出兵豐州?”

“這個啊,估計沒這麼快的,據說要先在這裡把寧遠城建起來。”

“啊,還要建座城,那啥時才能北上打豐州啊。”

一羣朔方的府兵們,現在心裡全是豐州的六百萬畝水澆地。靈州現在才一百來萬畝水澆地,得挖一條七百里的大渠,才能再添一百萬畝水澆地。而這豐州,居然已經有六百萬畝水澆地了,想想就激動啊。

六百萬畝,府兵們已經默默的從裡面給自己分了三五十畝,當成了自家的永業田了。

府兵們議論紛紛。

立完碑後,李聚將議事。

將校們也還熱血未冷,紛紛要求立即進軍。

李道,“烏堡現在更名寧遠城了,但這個堡還是太小太簡陋。此地地理形勢極佳,又是靈州的北大門。這次我們進軍豐州,這裡算是我們的前進基地,我希望這裡進可攻退可守,還能成爲我們的糧草轉運基地。因此,還得花點時間擴建一下懷遠城。”

五萬兵出兵豐州,也還是比較冒險的,畢竟豐州那樣的地形,太有利騎兵做戰了。

李在做最壞的打算,一旦豐州不順,也能立即撤回靈州,要能守的住靈州。寧遠城,非常重要。

現在的寧遠城只是烏堡那個小堡,太小了。

李希望把他擴建加大,增添防禦設施。

“要不,讓末將先率部北上,去收復豐州,大帥在此擴建寧遠城?”一名廂兵馬使道。

“別急躁,越是此時,我們越要穩。每一步踏出,我們都得三思後行。我們得爲這五萬將士負責,得爲大唐負責。”

一旦這次行動失敗了,可就不只是一次進攻失利而已。這可能還是大唐扭轉對突厥不利形勢最重要的一戰,錯失機會,那可能前期取得的優勢盡失,有可能引連鎖反應。

若這五萬兵損失了,靈州空虛,靈州可能不保。鹽夏延綏各州也可能危險,甚至關中都重新陷入突厥人的鐵蹄威脅之中。

“派人給李思摩送封信,我希望李思摩能親自來寧遠,來這裡會面。”

良久,李做出一個決定。

“讓李思摩來寧遠?來這裡做什麼?”

“請他來喝杯茶而已,沒別的。”

將校們面面相覷,讓李思摩冒着極大的風險來遠,真的只是爲了喝杯茶?(未完待續。)

第1455章 寵幸第401章 要搞就搞個大的第1370章 兩敗俱傷第254章 衆籌第218章 入學贊助費第939章第1409章 金殿早朝第541章 腳踏式打禾機第421章 長安亂第770章 那全都是軍功第1199章 無奈的皇帝第285章 張家鎮第1364章 唐騎踏破第745章 九等戶稅第1592章 麗質第628章 九世善人第1458章 流鬼第204章 收田不佃第707章 李相不出,奈蒼生何!第1229章 護新法、清君側第139章 隨軍第756章 波斯可汗阿史那文遠第1437章 始作俑者第一百一十章 雨衣第406章 改封建成爲蜀王第850章 廢奴第120章 翻臉第541章 腳踏式打禾機第349章 任君採擷第1172章 征服第876章 伏屍十里第225章 知遇之恩第1168章 李家七子第三十八章 崑崙奴、新羅婢第711章 微服第1106章 講經佈道、議會自治第1523章 大哥不是白叫的第1408章 皇后第939章第四十九章 我不去河北第1014章 單刀赴會第95章 負債累累第八百零一章 英雄不問出身第388章 真是胡鬧!第631章 李大帝第622章 洞若觀火第873章 叩宮門第1217章 三代之後,真千古一帝第84章 8000畝的大手筆第1433章 十王第1408章 皇后第944章 李超是不是傻?第1420章 賣封地第280章 科舉主考武安伯第1377章 發難第747章 李氏受降城第1243章 向太子求和第1554章 弄個天竺王噹噹第1518章 你們的皇帝回來了第754章 李靖第1434章 抗稅第863章 火槍兵第719章 三李第915章第1269章 難不成讓朕投降第347章 講武第845章 搞事情第765章 萬事俱備第215章 東宮四大天王第1314章 得十錢而不死第979章 當槍使第797章 逼上梁山第1266章 逼宮第96章第480章 借刀殺人第十六章 老鐵槍黃饃饃第1352章 怕老婆第854章 兩隻狐狸的合作第651章 屠城第1561章 賀太平第451章 龍武--黑科技再出:大炮第1569章 李世民叛亂第十六章 老鐵槍黃饃饃第1272章 山頭第1499章 李治第 1413章 太子掛帥第1165章 灞上白鹿vs抱月烏龍第1355章 天賜第294章 皇帝扶犁、張三牽牛第735章 新太子第1559章 拉媒第1432章 戰爭稅第140章 闖中軍大帳第885章 回馬槍第1040章 弒君第273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211章 省親第1061章 我的封國在哪裡第1548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六十七章 崔鶯鶯
第1455章 寵幸第401章 要搞就搞個大的第1370章 兩敗俱傷第254章 衆籌第218章 入學贊助費第939章第1409章 金殿早朝第541章 腳踏式打禾機第421章 長安亂第770章 那全都是軍功第1199章 無奈的皇帝第285章 張家鎮第1364章 唐騎踏破第745章 九等戶稅第1592章 麗質第628章 九世善人第1458章 流鬼第204章 收田不佃第707章 李相不出,奈蒼生何!第1229章 護新法、清君側第139章 隨軍第756章 波斯可汗阿史那文遠第1437章 始作俑者第一百一十章 雨衣第406章 改封建成爲蜀王第850章 廢奴第120章 翻臉第541章 腳踏式打禾機第349章 任君採擷第1172章 征服第876章 伏屍十里第225章 知遇之恩第1168章 李家七子第三十八章 崑崙奴、新羅婢第711章 微服第1106章 講經佈道、議會自治第1523章 大哥不是白叫的第1408章 皇后第939章第四十九章 我不去河北第1014章 單刀赴會第95章 負債累累第八百零一章 英雄不問出身第388章 真是胡鬧!第631章 李大帝第622章 洞若觀火第873章 叩宮門第1217章 三代之後,真千古一帝第84章 8000畝的大手筆第1433章 十王第1408章 皇后第944章 李超是不是傻?第1420章 賣封地第280章 科舉主考武安伯第1377章 發難第747章 李氏受降城第1243章 向太子求和第1554章 弄個天竺王噹噹第1518章 你們的皇帝回來了第754章 李靖第1434章 抗稅第863章 火槍兵第719章 三李第915章第1269章 難不成讓朕投降第347章 講武第845章 搞事情第765章 萬事俱備第215章 東宮四大天王第1314章 得十錢而不死第979章 當槍使第797章 逼上梁山第1266章 逼宮第96章第480章 借刀殺人第十六章 老鐵槍黃饃饃第1352章 怕老婆第854章 兩隻狐狸的合作第651章 屠城第1561章 賀太平第451章 龍武--黑科技再出:大炮第1569章 李世民叛亂第十六章 老鐵槍黃饃饃第1272章 山頭第1499章 李治第 1413章 太子掛帥第1165章 灞上白鹿vs抱月烏龍第1355章 天賜第294章 皇帝扶犁、張三牽牛第735章 新太子第1559章 拉媒第1432章 戰爭稅第140章 闖中軍大帳第885章 回馬槍第1040章 弒君第273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211章 省親第1061章 我的封國在哪裡第1548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六十七章 崔鶯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