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戴公,咱們還是先來談談還款的事情吧。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啊。”李超翹着二郎腿,笑着說道。

戴胄有些不高興,朝廷要有錢還,何必還要來再談借錢的事情。他堂堂戶部尚書跑來跟李超談借錢,已經是把臉面都放下了,可李超還一點面子不給。

“趙國公、許國公,你們兩位都是在我之前任過戶部尚書的,朝廷有多少家底你們難道不比我更清楚嗎?朝廷要真有錢還,何必還來借啊。”

李超卻不管這些,“戴公啊,事情不是這樣做的,得講規則。朝廷沒錢,那我們也得拿出一個沒錢的章程來。咱們還是先把還錢的事情談好了,再談借錢的事情不遲。”

戴胄氣的吹鬍子瞪眼的,“趙國公是想要個什麼章程呢,儘管說。”

“錢莊開門做生意,雖然說做放貸,但這錢其實是百姓們存在錢莊裡的本錢,錢莊自己是沒有錢的,我們拿儲戶的錢來放貸,也承擔着極大的風險,只能拿出一小部分來放貸,得考慮到百姓隨時要取錢。如果借錢的人都跟朝廷這樣,借錢不還,那錢莊壞賬一多,到時也會極爲麻煩的。”

“可朝廷確實沒錢還。”

“沒錢還也沒關係,我們可以找其它方法解決。”

錢莊放貸,不是隨便放的。一般都是辦理的抵押放貸,得有抵押才能借錢。這樣一旦到期不能償還,錢莊就收取抵押物。只有極少數部分,纔會是靠信用借貸,一般這種,都是擁有極好的信用的大商家或者大家族。

之前朝廷向李記錢莊借了不少錢,基本上都是信用借貸。

李超的意思很明確,朝廷沒錢還,想再靠信用無抵押借是不可能的,而且不但不能再借,之前借的,也得拿東西來抵押償還。

“我這裡可以給戴公提供幾個解決方案,戴公考慮考慮?”

“什麼方案?”戴胄現在這個戶部尚書是一文錢沒有,還錢反正是不可能的。

“考慮到朝廷現在確實是沒有錢可還,那麼我們可以用其它東西。比如說,朝廷可以用礦山、鹽場甚至是港口等這些來償還貸款。”李超拋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戴胄眼睛一亮。

這倒是一個辦法啊。

朝廷沒錢,可朝廷最不缺的還是那些礦山等東西,如果李超提出要朝廷拿土地來償還,戴胄是不會同意的,土地這個東西還是很敏感的,但礦山這些,就沒這麼敏感了。

“趙國公想要拿什麼礦?”

三百八十萬貫的李記錢莊欠款,戴胄巴不得全部用礦山等來償還,當然,他也不會賤賣。若是可以,他甚至願意朝廷拿礦山等把李記手裡那三百多萬的債券也給換回來。

李超早知道戴胄會同意。

真金白銀換朝廷那些荒山野嶺的,朝廷爲何不同意呢。

他早有準備,拿出了一副地圖。

“鹽、鐵、煤礦。”

李超首先瞄準的就是這幾類礦產,朔方道鹽靈等州的鹽湖採鹽承包權,甚至還有河北、遼西、綏遠、淮南、江東、嶺南等幾道沿海邊的鹽場開採承包權。

此外,還有朔方、河東的煤、鐵礦產承包開採權。

李超直接就在地圖上開始標繪,一共有十個鹽場,都是早就堪探好了的。煤礦和鐵礦,也都是早就堪探好的,共有十幾個礦。

“一百年承包開採權。”

戴胄看着這些圈起來的地點,在沉思。

他感覺自己今天有點準備不及,李超卻明顯是早有準備啊。

總覺得這個買賣看似朝廷很划算,但其實是吃虧的。

“一百年太久。”

“戴公,我可是非常有誠意的,我劃出來的這些鹽場和礦山,可都是還沒有開發過的。對朝廷來說,那什麼都不算,一點損失都沒有,就抵消了三百八十萬的借款,這還沒算上利息呢,加起來四百多萬貫呢。”

“我們拿下這些荒地,還得自己修路開發,前期投入那是大數字。總不能我們辛苦的開發,剛做兩年,朝廷就又收回去坐享其成收利吧?”

“一百年還是太久了一些。”

“戴公,我還沒說要永久權呢,只是要了一個一百年的承包權而已。其實細算下來,這是一個真正的雙贏合作啊。朝廷一來免了四百多萬的借貸,二來呢,這些鹽場礦山開發後,我們又還向朝廷上稅的,想一想,一年要新增多少稅收?”

戴胄心裡承認,李超說的沒錯。不過換個角度來想,李家也沒做虧本的生意啊,誰不知道,灞上李家本來就在鹽茶糖酒鋼鐵這些產業做的極大。

朝廷對鹽控制的極強沒錯,但實行的還是民制官收商賣的原則。鹽是由百姓生產,然後官府收購,再賣給商人銷售。

朝廷組建了專門的鹽務公司,還發行了鹽票,讓百姓認購募集資金,又發行了鹽債。據戴胄所知,李超手裡可是握着大把的鹽務公司的股票和鹽債。

同時,朝廷的鹽務公司發行鹽引,因爲缺錢,所以早超發了許多鹽引。如今,這些超發的鹽引,李家手裡握的最多。

因此,現在的李家,其實是大唐最大的鹽商。

而現在李家明顯不再只滿足於爲朝廷銷售鹽,他們還準備直接生產鹽。雖然戴胄覺得,在如今朝廷的鹽專賣制度下,鹽商產的鹽,必須得賣給朝廷,然後統一調度,看不出李家直接掌握鹽生產的作用,可是他還是覺得,李超此舉大有深意。

而鐵與煤礦,就更加重要了。

李家的冶鐵鍊鋼,擁有的大唐最先進的冶煉技術,單是那一次性能一爐煉出幾百斤鋼液的本事,就不得了了。而據說,這種鍊鋼技術,最重要的就是平爐和焦炭。

平爐據說非常複雜,爐體龐大,還得有蓄熱式的火焰爐等等,但關鍵的還是得以煤炭加工成的焦炭爲燃料,不然溫度上不去。

李記的鋼鐵廠,大大提升了大唐鋼鐵的產量,尤其是鋼的產量,優質的鋼材,使得朝廷的軍備性能大大提升,鎧甲、刀槍等性能都大大提升,同時成本還下降了,更關鍵的產量上升。

連帶着犁耙鋤鏟等農具,以及鍋壺剪刀等用具,都更精美且更便宜。光一個李記鋼鐵廠,每年向朝廷提供的鋼鐵和稅收,都是相當驚人的,這是朝廷重點關注的工坊。甚至因爲其技術極先進,朝廷還曾有官員提議要把這鋼鐵坊收購爲官有。

若不是因爲這鋼鐵廠是李超的,說不定還真可能被官有了。

隋朝的時候,朝廷曾經規定,礦權全部收歸國有,經營採取的是瑤役制。但到了唐代,則允許私人開採,官收其稅,因此唐朝的礦冶其實很繁榮。

不過這個時候的技術很落後。

大唐如今有鐵礦一百零四處,銅礦六十二處。

朝廷一年的鐵產量只有兩百萬斤,銅的年產量只有二十六萬餘斤,至於鋼,那更是低的驚人。

李記的鋼鐵廠,雖然剛剛起步,但產量已經非常驚人,尤其是鋼的產量很大,一爐就能得鋼數百斤,現在李記一年能鍊鋼十餘萬斤。

在朝廷看來,這非常驚人了,可李超看來,這纔不過一年千噸鋼產量,太低了。

原本採礦可以私人開採,朝廷只收稅。不過在之前李超的提議改革下,如今採礦已經不能隨便採了,得先取得朝廷的准許,發證開採,然後還得要承包費開採費,同樣也要收稅。

礦產這一類的稅也比較特別,不收錢,而是以實物繳納。鐵礦就得繳納鐵,煤礦就得納煤,基本上稅額在兩到兩成五左右。

朝廷對鐵礦的徵收,就是兩成五。

大唐一年產鐵兩百餘萬斤,基本上都是私人開採,也就那些豪門大族控制着,朝廷一年徵收五十餘萬斤的鐵。

同時,由於鋼、鐵、銅、銀、金、硫磺、硝、鹼等這些礦產,除了要向朝廷繳納兩到三成的課稅之外,餘下的也是不能隨意的出售的。得賣給朝廷,這和鹽是一樣的。

官府以統一價格收購,然後再出售。

這種做法,就是官倒了,很坑爹的一種斂財手段。

比如一家生產鐵鍋等產品的作坊,他們不能直接向那些鐵礦什麼的買鐵料,而是得向官府購買。

其實僅鋼鐵一項,大唐的需求是極大的。朝廷的軍械,百姓們的農具、工具等,都需要大量的鋼鐵。

正因爲產量太低,以往許多百姓的農具,都只是包一點點鐵。甚至做飯的鍋,都還有許多人用陶鍋等。

價格上,也是居高不下。

鋼鐵產量提高,對於整個大唐的生產水平當然是有極大提高的。李超做鋼鐵行業,其實也不僅僅是因爲賺錢,這是一項提升大唐基礎國力的重要產業。

之前,朝廷一年才產鐵兩百萬斤,而到了北宋時,一年能產鐵八百萬斤,到南宋時一年能產鐵兩千萬斤,而到了明朝時,一年能產鐵八九千萬斤。

鋼鐵產量的大幅提高,能全面提升大唐的國家實力,李超打算讓朝廷拿鐵礦的承包權開採費來抵消借款,算是雙贏。

“我還有一個要求,朝廷的礦稅,從兩成半降到一成。兩成半的礦稅,實在是太高了。相應的,我們願意把承包費提高一些。”

“剛纔我劃出的這一共三十個鹽場、鐵礦、煤礦,一百年的承包權和開採費,抵消朝廷借李記的三百八十萬借款和幾十萬利息。戴公,你覺得如何?”

戴胄心裡迅速的算了一下,這三十處礦產鹽場,光是承包開採費,李超居然就願意抵消四百來萬的貸款,朝廷明顯很划算啊。要知道,此前可是根本不需要什麼承包開採費的,朝廷只收課稅。

當然,李超要求課稅從兩成半降到一成,降的有些厲害。不過仔細算算,也還是划算。光是那鉅額的承包費,朝廷就賺到了。

第1310章 膨脹了第1038章 謀殺第1214章 灞上李家擁兵十五萬第1516章 奉天承運皇帝第1280章 同盟第1057章 唯有江山不可共享第1414章 光榮屬於大唐,偉大歸於中華第1512章 紅旗飄飄,劍已出鞘第800章 領班第1036章 霸王卸甲第1473章 誠意第1061章 我的封國在哪裡第800章 領班第十一章 三間九屋第1405章 唐王第277章 拿着雞毛當令箭第757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一百零九章 佔便宜第249章 一年之計在於春第375章 騎虎難下第1112章 收取關山五十州第241章 探監第1362章 懶王第971章 引狼入室第1227章 太子謀反第494章 擁有一口大唐鐵鍋,是所有突厥人的夢想第一百一十三章 寧民縣開國男第1359章 大決戰第1059章 帝王術第一百零八章 女當家第325章 一匹布換頭牛,四斤茶換匹馬第1353章 選皇帝第1384章 趁虛而入第250章 空手套白狼第841章 世家第946章 朕虧了第456章 龍武--陛下,我娘讓老師欺負了第430章 捉姦第1316章 一手刀劍,一手儒經第1539章 又一個女王第940章 隆重推薦:楊小逍拔刀記!第384章 毛衣皮褲第320章 待我君臨天下,許你世代榮華!第341章 小別勝新婚第492章 這也行?第1391章 以毒攻毒第438章 我們是清白的第257章 一炮打響第98章 謝謝少東家第237章 雍州府拿人第1576章 鴉片戰爭第967章第286章 栽桑種茶第872章 還是太年輕第一百一十七章 幽會第383章 玄武門之變第1530章 中華幸甚第1560章 陛下,爲了帝國,你就娶了吧!第929章 第四更,感謝大收藏夾萬賞第525章 驚動長安洗三宴第151章 逃出生天第1419章 皇太孫第535章 讓你幫我個忙第1274章 後院起火第275章 說媒第1558章 讓他舉國戴孝第一百零二章 還良第499章 皇后惱怒第1446章 官媒第173章 鄭家添妝第1500章 101第658章 朕的太子越來越像李超了第760章 將軍令第1267章 快開門啊第914章第1308章 美國公第533章 教導主任第799章 裂土分茅第966章 小娘皮第1079章 房玄齡第584章 新米節第1136章 征服第1275章 勸進登基第215章 東宮四大天王第269章 步步緊逼第1206章 天佑大唐第1468章 殺功臣第1258章 一刀一個皇帝兒第742章 統購統銷第1522章 義結金蘭第365章 丹書鐵券第1548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982章 領主纔是出路第1017章 擁兵自重第478章 意想不到的會面第1467章 投名狀第1523章 大哥不是白叫的第460章 李三小兒第639章 糧票第二十五章 聞腥而來
第1310章 膨脹了第1038章 謀殺第1214章 灞上李家擁兵十五萬第1516章 奉天承運皇帝第1280章 同盟第1057章 唯有江山不可共享第1414章 光榮屬於大唐,偉大歸於中華第1512章 紅旗飄飄,劍已出鞘第800章 領班第1036章 霸王卸甲第1473章 誠意第1061章 我的封國在哪裡第800章 領班第十一章 三間九屋第1405章 唐王第277章 拿着雞毛當令箭第757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一百零九章 佔便宜第249章 一年之計在於春第375章 騎虎難下第1112章 收取關山五十州第241章 探監第1362章 懶王第971章 引狼入室第1227章 太子謀反第494章 擁有一口大唐鐵鍋,是所有突厥人的夢想第一百一十三章 寧民縣開國男第1359章 大決戰第1059章 帝王術第一百零八章 女當家第325章 一匹布換頭牛,四斤茶換匹馬第1353章 選皇帝第1384章 趁虛而入第250章 空手套白狼第841章 世家第946章 朕虧了第456章 龍武--陛下,我娘讓老師欺負了第430章 捉姦第1316章 一手刀劍,一手儒經第1539章 又一個女王第940章 隆重推薦:楊小逍拔刀記!第384章 毛衣皮褲第320章 待我君臨天下,許你世代榮華!第341章 小別勝新婚第492章 這也行?第1391章 以毒攻毒第438章 我們是清白的第257章 一炮打響第98章 謝謝少東家第237章 雍州府拿人第1576章 鴉片戰爭第967章第286章 栽桑種茶第872章 還是太年輕第一百一十七章 幽會第383章 玄武門之變第1530章 中華幸甚第1560章 陛下,爲了帝國,你就娶了吧!第929章 第四更,感謝大收藏夾萬賞第525章 驚動長安洗三宴第151章 逃出生天第1419章 皇太孫第535章 讓你幫我個忙第1274章 後院起火第275章 說媒第1558章 讓他舉國戴孝第一百零二章 還良第499章 皇后惱怒第1446章 官媒第173章 鄭家添妝第1500章 101第658章 朕的太子越來越像李超了第760章 將軍令第1267章 快開門啊第914章第1308章 美國公第533章 教導主任第799章 裂土分茅第966章 小娘皮第1079章 房玄齡第584章 新米節第1136章 征服第1275章 勸進登基第215章 東宮四大天王第269章 步步緊逼第1206章 天佑大唐第1468章 殺功臣第1258章 一刀一個皇帝兒第742章 統購統銷第1522章 義結金蘭第365章 丹書鐵券第1548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982章 領主纔是出路第1017章 擁兵自重第478章 意想不到的會面第1467章 投名狀第1523章 大哥不是白叫的第460章 李三小兒第639章 糧票第二十五章 聞腥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