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家祭

過年了,得先上墳祭祖。天籟 『 小說

不過老爹祖籍是在揚州,一個很美麗的地方,但太遙遠了。

“等明年春,下一趟揚州,清明回去上墳。”老爹提着一個竹籃,裡面裝着各色供品,李提着一籃子的紙錢和金箔元寶香燭等,爺倆出了門,到襄陽東邊魚梁坎的漢江邊上去。

揚州太遠,過年無法回去,老爹便說去漢江邊燒紙線等,讓漢水帶着這些紙錢到揚州去送給先人們。

到了漢江邊上,現有許許多多的百姓都在江邊祭祀,有的朝着南邊,有的朝着北邊,有的朝着東有的朝着西。因爲這些年戰亂,有太多的人背井離鄉,身處異鄉,便只能在年節的時候用這種方法祭祀亡故的親人,而不能親自到墳前去堆一把土,上幾柱香。

供品籃裡裝着豬耳朵、整隻的雞和幾條鯽魚,這象徵着三牲祭品。籃子裡還有一碗堆的高高的大米飯,一壺黃酒,還有一碗包子。

老爹提着酒壺對着河裡酒一道酒,然後舉起籃子向着東面敬三下,如此反覆三次,一壺黃酒酒完,河邊上滿是酒香。

李則蹲在地上,拿出打火機開始點着紙錢和香燭,爺倆還準備了不少金箔元寶等。

“都要燒透,要是留了個角沒燒透,錢到了那邊就是缺的,用不了。”老爹拿着根樹枝把紙錢挑散開來,讓他燒透。

李聽着這話,心裡笑,但表面上沒法說老爹迷信。祭祀祖先,並不完全是迷信。中國人向來有祭祀祖先的習俗,在最早的時候,這甚至就如同是一種宗教儀式,也是一種信仰。慢慢的,雖然有了道教佛教等,但中國人對於祖先的這種崇拜,卻是許多其它民族的人沒有的。

這是漢文化裡對於自己來源,對自己的根的重視。

漢人講究血統講究家族講究根。

“今年我們燒了一百多個金元寶,肯定能夠用了,還燒了這麼多紙錢呢。”李笑着對老爹道,同時他心裡突然想到,自己的印刷廠,可以弄點新業務了。

他記得在後世的時候,就曾有一家專門印那種給掃墓紙錢的公司,還上市了呢,業績紅火。

自己有造紙廠有印刷廠,完全也可以造些簡單的草紙錢,也可以弄些精美點的紙錢,比如弄個什麼冥府錢莊,行點什麼銀票之類,印上一億兩十億兩,幾千幾百萬兩的·····

甚至還可以直接印房子馬車僕人傢俱等。

一陣風吹來,煙燻的李眼睛流淚,把他的胡思亂想收了回來。

紙錢燒完,老爹還捨不得走,跪下向着南方磕了幾個頭。李也跟着跪下,向着那邊磕頭。對於這時代的價值觀來說,不能給先人掃墓祭祀,那是相當不孝的行爲了。這時代的人,鄉土觀念極重,就算老了,也都要講究個落葉歸根,死了,還要葬在家族的墓地裡面。

只不過隋末以來的戰亂,讓無數老爹這樣的人妻離子散、背井離鄉。老爹這樣還是混的好的,如今也算是功成名就,等有空了還是能夠再回去的。甚至雖然現在李父子倆沒回去過,但早兩年前就安排了管家,去那邊維護張家祖上的墓地,還在那邊置了幾個莊子在墓地邊上,莊上也安排安排了人負責看護,莊子上的收益,基本上就是用於維護那邊的墓地了。

大年三十,陽光明媚。

看着漢江邊上這些圍滿了祭祀先祖的人,讓人不由唏噓。

“走吧,回家!”

老爹嘆聲氣。

遠處的管家和家丁們牽着馬過來,一邊還有許多百姓圍在邊上。

李知道,這些人就是普通的百姓了,他們倒大多數都是本地百姓,不用來江邊遙祭祖先的。他們今天來,其實是衝着大家的祭品來的。

雖然朝廷過年了一筆過年糧,但如今這年頭,個個面有菜色。

而今天,許多人來這裡祭祖,都備了不少的祭品的,祭祀完,這些東西當然也不會帶走,一般就會散給旁邊的百姓,因此來這裡,其實是來分點祭品的。

“拿去給大家分了吧!”老爹把祭品藍子遞給家丁。

李也對後面的家丁道,“把我們車上的年糕、粘豆包、豆屑米果還有餃子、湯圓這些,都拿來給大家,每人一份。”

李來前,就知道了會有這種情況,因此他早有備而來,特意拉了好幾車的這些吃食過來的,就是爲了給來的百姓的。

管事和家丁過去招呼那些圍過來的百姓排隊,大聲告訴他們排隊,一人一份。每一份,都還算比較豐富,會有年糕等好幾樣,加起來估計得有兩斤。

大家興奮的排隊,領到的一看居然如此豐富,都向着李爺倆跪下磕頭。兩斤的食物而已,但對這些百姓們來說,卻是無比的珍貴。

騎上馬,李和老爹嘆聲氣往回走。

這樣的感激他們並不想有。

“貞觀元年,流年不利啊,明年大家能挺過去嗎?”老爹問。

“肯定能的,其實明年的災情雖然可能比今年還重,但最關鍵的反而是今年。今年冬天沒餓死多少人,那明年就更餓不死人了。朝廷這麼多舉措,災區的救治措施很到位。如今災區的人已經很少了,青壯又大都集中起來以工代賑,局面不會亂。救濟起來,也會更加容易的。”

“這就好,這就好啊。說來,也真是萬分難得,這麼大的災,餓死的人卻非常少。若是以往,百里無雞鳴,千里無人煙,都是很常見的事情。”

李點了下頭,這次的事情也算是給了大唐君臣們一個教訓,雖然大唐擊敗了一路路反王,統一了天下,但在老天爺的天災面前,卻顯得很無力。

這次災荒,也徹底的讓君臣們看清楚了大唐的底細。

空虛無比的家底,如果朝廷存儲多些,那麼這樣的災荒,就不會讓朝廷這麼的措手不及。同時,也是這次的災情之重,讓朝廷意識到了遷都的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如今宰相們已經在商議,加緊營建新都,同時待災後,要在天下各道,尤其是長江黃河淮河以及大運河沿線,建立大型轉運糧倉、存儲糧倉,而且地方上也要把義倉和社倉規範化,正式化,讓倉中有糧,同時還要做到一旦地方再有災情,這些重要交通線上的糧倉,就能立即轉運糧食,開倉放糧。

在這個時代,很多時候一些地方性小面積災害,也一樣會造成極大的危害性,關鍵就在於糧食調配不力,加上一有災,糧商富戶們就囤糧,反而加劇糧荒饑荒。

現在宰相們就在商議,要出臺一道法規,規定在遇災荒之後,地方上救濟的一套緊急救援制度,可以免於層層上報等待批覆,以浪費時間。同時,這個法規裡,還包含一條特別規定,就是當地方遇大災之後,對於糧食市場的全面控制,比如官府徵購糧食,糧價限價,定量供給等等,有了這些具體的章程之後,就能大大降低災害的危害性。

回到府中。

七娘和崔鶯鶯她們一羣女人,早就準備好了在家祠祭祀的祭品。

家裡的祭品準備的更加的豐盛,整頭牛整隻豬整個羊,還有整雞整鴨整鵝以及好幾條大魚。就差整幾隻駱駝、黑熊什麼的了,但駝峰、熊掌還真有。

皇家祭祀估計都也就這樣了。

對於如此豐富的祭品,李倒沒什麼意見。

中國人向來重視這些,哪怕家裡窮的揭不開鍋了,可如果父母去世,那就是無論如何也要借錢買副好棺木,然後還得請來吹鼓,要擺席,請四鄰鄉親、親戚朋友等過來的。

可以說,白喜事和紅喜事一樣的重要。

祭祖,也一樣的很神聖隆重。

皇帝會修太廟,一般大戶人家也修家祠,地方上的土豪們也要全族集資修個宗祠。而一般人家,再窮,也會弄塊地方,弄個供桌,擺上家裡的祖先牌位。

不論貧富,家裡的祖先牌位都只供五代,最早的一位祖先,然後就是新去世的四代祖先,中間的則不放。每過一代,則把前一位撤下,添一位上去。

現在李家供的,就是老爹這家族的開基公老祖宗,然後是李老槍的父、祖、曾祖、高祖,然後再往上就是鼻祖,至於高祖往上的天祖、列祖、太祖、遠祖這些,不在供桌上。

尸位素餐的,只有那五位。

當然,若是有一天老爹也掛了,那麼李就會把老爹的牌位放上去,然後把老爹的高祖牌位撤下來。這樣,就一直是五代。

祭品雖是女人們準備的,但祖祠她們卻是不能進的,就好比老爹給李家修的族譜,上面女人們就連名字都沒資格留下,只記錄一個某某氏。比如崔鶯鶯,上面只寫着武德四年,清河崔氏鄭州房第五房崔氏嫡女下嫁云云。

後來李看了,覺得這樣不好。跟老爹商議了許久,才又新修了一個族譜,在上面也把崔鶯鶯的名字排行等信息也錄上去了,剛出生的夏花娘也錄上了族譜。

只不過家祠裡她們依然不能進。

去年祭祀的只有李和老爹,今年則多了好些人。

李的小兄弟,還有李的五子二女。

崔鶯鶯抱着兒子,跟着李的身後,很是緊張。按規矩,女人不能進家祠,但李讓崔鶯鶯她們抱着兒女祭祀祖先,得以也進來。

進入家祠,她們覺得萬分榮幸,神聖的不得了。

倒是幾個小傢伙,一個個好奇的東張西望。

老爹帶着大家跪下,對着列祖列宗的牌位先上香,跪拜。

“感謝列祖列宗保佑,過去一年,李家平平安安,而且開枝散葉,新添一子五孫二孫女,長孫妻和妾也又有孕在身,咱們李家終於又是枝繁葉茂、人丁興旺了!”

第554章 做武媚孃的公公第1083章 五年之約第657章 中秋第345章 憑拳頭說話第七十四章 溫泉水滑洗凝脂第707章 李相不出,奈蒼生何!第766章 無從下嘴第1390章 堡壘最易從內部攻破第1460章 李世民第418章 鋌而走險第565章 收回旨意第168章 三郎威武第188章 盡享齊人之福第508章 大麻煩第1451章 皇帝采邑第1481章 紅利第一章 武德四年第240章 吃飯、睡覺、打王永安第873章 叩宮門第184章 夫妻賭約第1156章 另立太子第六十一章 VIP體驗第六十九章 免費上門第1511章 殺第1087章 漢京第144章 鯉魚躍龍門第451章 龍武--黑科技再出:大炮第465章 能用錢解決的,都不叫事第693章 截肢第1549章 皇太孫張大鵬第604章 遭天遣第137章 記大功一件第780章 不能輸個一個娘們第1432章 戰爭稅第1304章 擦槍走火第336章 我的地盤我作主第941章 隆重推薦:無雙大都督第1106章 講經佈道、議會自治第753章 掌心雷第328章 柱國、武安縣開國侯第1015章 興唐九王第1571章 武氏垂簾聽政第三十七章 寶馬第1340章 我不是楊廣第1323章 大膽第450章 龍武--位列宰相第448章 龍武--賞你三百宮女第272章 小張學士第362章 要有前戲第344章 太子一意孤行第1530章 中華幸甚第451章 龍武--黑科技再出:大炮第1103章 李家三年義務教育和掃盲班第779章 神罰第380章 帶兵入京第1598章 老哥哥第466章 打土豪分田地第1416章 朕的大唐亡了第527章 不能慣着皇帝的臭毛病第1081章 給李世民加戲第697章 李超的一畝三分地第536章 勿忘初心第845章 搞事情第361章 節度使第1241章 不見硝煙的戰場第1183章 白袍薛禮和霸氣測漏的天可汗第1120章 鯨吞虎噬第1105章 既得隴復望蜀第1043章 嫁禍第750章 上將第800章 領班第1228章 反了第501章 以和爲貴第1173章 三國鼎立第556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699章 好吃不過餃子第1418章 離婚第1299章 削藩第八百一十四章 天可汗第346章 正三品、開中第802章 趙國十更送上,發幾句感言!第1344章 變天第251章 拜年第633章 揚名天下第828章 李超聚衆謀反第1416章 朕的大唐亡了第1552章 文成公主第949章 感謝yyww668萬賞.第1404章 殺帥第243章 出獄第850章 廢奴第544章 吃李大戶去第285章 張家鎮第162章 屋裡人第1409章 金殿早朝第440章 銷量破萬第951章 海賊第412章 厲害了我的哥第429章 求高擡貴手
第554章 做武媚孃的公公第1083章 五年之約第657章 中秋第345章 憑拳頭說話第七十四章 溫泉水滑洗凝脂第707章 李相不出,奈蒼生何!第766章 無從下嘴第1390章 堡壘最易從內部攻破第1460章 李世民第418章 鋌而走險第565章 收回旨意第168章 三郎威武第188章 盡享齊人之福第508章 大麻煩第1451章 皇帝采邑第1481章 紅利第一章 武德四年第240章 吃飯、睡覺、打王永安第873章 叩宮門第184章 夫妻賭約第1156章 另立太子第六十一章 VIP體驗第六十九章 免費上門第1511章 殺第1087章 漢京第144章 鯉魚躍龍門第451章 龍武--黑科技再出:大炮第465章 能用錢解決的,都不叫事第693章 截肢第1549章 皇太孫張大鵬第604章 遭天遣第137章 記大功一件第780章 不能輸個一個娘們第1432章 戰爭稅第1304章 擦槍走火第336章 我的地盤我作主第941章 隆重推薦:無雙大都督第1106章 講經佈道、議會自治第753章 掌心雷第328章 柱國、武安縣開國侯第1015章 興唐九王第1571章 武氏垂簾聽政第三十七章 寶馬第1340章 我不是楊廣第1323章 大膽第450章 龍武--位列宰相第448章 龍武--賞你三百宮女第272章 小張學士第362章 要有前戲第344章 太子一意孤行第1530章 中華幸甚第451章 龍武--黑科技再出:大炮第1103章 李家三年義務教育和掃盲班第779章 神罰第380章 帶兵入京第1598章 老哥哥第466章 打土豪分田地第1416章 朕的大唐亡了第527章 不能慣着皇帝的臭毛病第1081章 給李世民加戲第697章 李超的一畝三分地第536章 勿忘初心第845章 搞事情第361章 節度使第1241章 不見硝煙的戰場第1183章 白袍薛禮和霸氣測漏的天可汗第1120章 鯨吞虎噬第1105章 既得隴復望蜀第1043章 嫁禍第750章 上將第800章 領班第1228章 反了第501章 以和爲貴第1173章 三國鼎立第556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699章 好吃不過餃子第1418章 離婚第1299章 削藩第八百一十四章 天可汗第346章 正三品、開中第802章 趙國十更送上,發幾句感言!第1344章 變天第251章 拜年第633章 揚名天下第828章 李超聚衆謀反第1416章 朕的大唐亡了第1552章 文成公主第949章 感謝yyww668萬賞.第1404章 殺帥第243章 出獄第850章 廢奴第544章 吃李大戶去第285章 張家鎮第162章 屋裡人第1409章 金殿早朝第440章 銷量破萬第951章 海賊第412章 厲害了我的哥第429章 求高擡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