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家沒有不愛漂亮的,王嬋再莊重,到底也才十六歲,還沒到超凡入聖,或者說心死如灰到看着了漂亮的女子不羨慕的地步。她不明白,母親說女子顏色不重要,德行最重要,可是父親爲什麼就偏愛漂亮的姬妾,而殿下也總喜歡往長得好看的長孫穎那裡去,明明嫉妒,可是爲什麼所有的書上都說,嫉妒是不道德的,女子應該爲自己的嫉妒而羞愧,男人可以因爲妻子的善妒而休掉妻子,
當王嬋再次坐到桌前煮茶時,已經沒有了起初那份平和的心境。她看着碧綠的茶湯,一直端到茶碗都變冷了,才說了一句話。
我想見母親。
**
“那是誰?”長孫穎坐在窗下看書,瞧着外頭有人進了殿,眼生的緊,便隨口問了一句。
“是王娘子的母親柳氏,”劉繡正在旁邊伺候着,聽着長孫穎一問,趕緊回答道,“聽說王娘子想念母親了,所以就從宮外請了進來。”
“哦。”長孫穎拖着下巴應了一聲,看着窗外的景色發呆。
人跟人就是不一樣,她進宮一年多,也就那次過年的時候偷偷見了母親一面,可王王妃進宮不過數月,便可召母親進宮敘話。
這是王妃的特權,嫉妒不得。
長孫穎看了看,然後低頭繼續看書。
從心裡頭論,她對王嬋是沒有半分恨的。原因不是因爲她聖母,只是因爲女人何苦爲難女人。
自己嫁進來是做得不得主的,王妃心裡頭卻也不一定樂意跟別的女人分享一個丈夫。她的可憐不是王嬋造成的,王嬋的可悲也不是她害的,甚至連她們得不得寵都不是由她們決定,所以何必將着對方當做敵手?
所以還是徐芷那句話豁達,又不是沒了你,我就能獨寵了。只要李治還是親王,那麼總有源源不斷的女人會送來。
若是在那記憶中已經模糊的那個二十一世紀,她自是勤勤懇懇的蟻族,勞碌半生供一套房子,找一個男人,平平淡淡過一輩子,李治這種人對於她的存在,大約就是電視上看到的領導人兒子。 那種生活雖不驚濤駭浪,但也是她喜歡的。
可惜在這個時代,做妻做妾都不是她能選,當初不敢死,現在更捨不得死,生活中即便是有不如意,但也總有很多好的,她也不是什麼烈女,於是就小心翼翼的活下來。
說賴皮點,這世上有幾個人能恣意?連皇帝都有那麼多不如意呢,她一個小女人矯情什麼。
所以從着王嬋進門,長孫穎便打定了主意,能跟着徐芷一般能和平共處最好,若合不來便相敬如冰,只要她不來犯自己,自己也絕對不會無緣無故招惹她。
現在看起來,王嬋的確是個操行極好的女人,只希望她的家人,也有着一般美好的品質吧。
**
長孫穎想着這個,便不覺有些心煩,將着書卷了幾卷,有些看不下去了。
她在想着事情,劉繡等人也不敢亂插話,便無聊的拿着團扇趕蚊子。正悶着呢,忽然外面有人通稟,說高陽公主來了。
“公主來了?快請。”長孫穎雖然想不到公主爲何而來,可此時有人跟她打發無聊還是極好的,於是趕緊起身讓人迎客。
高陽公主這個人,長孫穎不好評價,想來想去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便是“精明”。她長袖善舞,認識的人多,常常往長孫穎這裡送一些不輕不重的禮物來,你再疏離,日子久了也都得有幾分交情。所以再來,也不好不熱情款待,所以不知不覺就給人一種很親密的感覺。
但是高陽公主這人又極其會拿捏分寸,便是親近,也不逾越,所以長孫穎倒也不排斥跟她交朋友。說實話,這世上無緣無故對你好的人能有幾個?越是無慾,便越是可怕,多半是所圖甚大,倒不如高陽公主這種擺出我跟你好是因爲有利可圖而親近起來的人。畢竟跟着高陽公主,長孫穎享受她的好從不用擔心。因爲你知道她會自己從你這裡把好處拿走,只要防着不被坑就好了,不會有恩深難報的錯覺。
高陽公主進來的時候滿面春風,見着長孫穎讓人鋪席,也是爽朗的一揮手,“我都不是第一趟來了,咱們也不講那個虛禮,直接在你的胡凳上坐就好了。”
“你不介意就好。”長孫穎讓人把她的藤椅和圓桌搬過來。宮裡頭的匠人都是舉一反三的,雖然不懂什麼人體力學工程,但是怎麼讓貴人們舒服還是很有心得。在着木做的沙發出來後,又根據她的要求編出了藤製的椅子,又無師自通的配了跟藤椅高度相襯的几子,長孫穎平時擺在窗下看書喝茶很是愜意。高陽公主年紀小,也不講那麼多俗禮,做了幾次後也很喜歡這種不用虐待自己腳的做法。
高陽公主跟着長孫穎面對面坐了,興高采烈的讓人將着帶的東西拿上來,“今兒給你帶了好東西。”
長孫穎好奇的看着端上來的大疙瘩,絲綿的毯子拿掉後是個青瓷罈子。壇身雖瓷色勻稱,猶如一泓碧水,卻也不是多稀罕的,高陽公主不至於眼前的拿着這東西來炫耀。所以,東西應該都在罈子裡頭了。
在着她期待的注視下,長孫穎打開了壇蓋,只覺得裡頭冒出絲絲寒意,往着裡頭一看,驚喜的叫道,“竟然是荔枝。”
原來這罈子裡頭鋪着一層碎冰,冰上又有着荔枝,怪不得外面用絲綿被包着,這就跟後世賣冰棍的差不多了。
“一路從嶺南送來的,也不多,所以我就沒有到處分,專門給你一個人帶來了。”高陽公主笑嘻嘻的說道,對長孫穎驚訝的表情很滿意。
大多數人對於唐朝荔枝的印象,大約都源自“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那首詩了。若論導致亡國的水果,估計大多數人都要將它排上號。不過在着楊貴妃之前,長安本來就有荔枝,但估計並不是很多人喜歡它,所以也不特別惹眼,就跟着每年送來的千奇百怪的珍果一樣,也就是個稀罕物而已。
荔枝難以保存,快馬運輸成本造價非同尋常,就是在貴人中也算是奢侈品了,長孫穎見狀就有些要把東西往外推,“這麼貴重的禮,我怎麼受得起。”
“哪裡就受不起了,我這回是專程來謝你的。”高陽公主笑得眉飛色舞,一副心花怒放的樣子,特別強調道,“你可幫了我大忙!”
“我幫了你什麼忙?”長孫穎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她整日在深宮,門都很少出,能幫她什麼忙?
“你上回說的那事啊。”高陽公主眨眨眼,讓着服侍的人走遠點,才興奮的說道,“我讓人在東市開了間店,你猜賺了多少?”
長孫穎慢了半拍,這才反應過來,有些不敢置信的看着她,“你真的做了?”
這件事情,可就說來話長。前段時間長孫無忌晉升爲司徒,長孫穎與有榮焉,所以高陽公主特意來賀她,然後閒聊之中,就說起公主的封地來。
提起唐朝的公主,大概衆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揮霍無度,長孫穎也不例外。在她看來,這些公主出嫁時本身就有一筆豐厚的陪嫁,後面又享有食邑,已經是超級富婆了,所以當高陽公主跟着她討論偷稅漏稅這個問題時,她吃了一驚,險些懷疑聽錯了。
但是這卻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高陽公主煩惱的是,去年冬天沒有下雪,莊戶受到了影響,今年農業減產。所以她在爲繼續按照往年的比例收稅,還是按照減產後的收稅標準而很煩惱,所以打探長孫穎的口風,想叫她問問李治是怎麼收的,打算跟哥哥保持一致。
這個時代皇子公主都有食邑,但是食邑一般都是虛的,真正的收入是靠實封。例如律法上規定親王食萬戶,但整個貞觀年間人口還不足三百萬戶,太宗怎麼可能給李治一萬戶百姓,所以他實際上得到的是一千戶。這在諸王中已經算多的了,按照高陽的普及,太宗的兄弟鄭王六百戶,徐王、韓王都是七百戶,道王八百戶,至於兒子們,一般都是八百戶,晉王,魏王特厚而已。公主食邑一般是三千戶到一千戶,但是實封多爲三百戶,長公主多加五十戶。高陽這輩中,長樂公主最多,有五百戶,但她是嫡長公主,這個還是長孫皇后勸了之後的戶數,衆人羨慕也是無法。襄城公主因爲特別賢惠,皇帝嘉獎她,又多賜給了她五十戶,算是第二多的。其它的公主,一般都是三百戶,數目相同,但是州縣以及戶數人口的不同,也會讓收益有着很大的區別。
按照規定,公主皇子的食邑,他們只享有經濟權,卻沒有管理權,平時管理還是地方政府在管理。只是收稅時,會派屬官與地方政府一同統計,然後三分之一交給國家,三分之二歸她們所有。
一般來說,天下大旱、洪澇,或者是災害發生的減產,國家都少收或者免收賦稅,但是公主親王的封地不在其列。這些地方屬於國家的那一部分,國家有權利免收,但是屬於皇子公主的那部分,收多收少,就看上位者的良心了。
高陽公主因爲是比較得寵的公主,所以分到的地方比較富庶,而且丁口也在四口之間,還有少量的五口,所以她對於自己的收入很滿意,但這樣一來,要是少收的話,損失也就相當的大,高陽公主雖然不見得良心特別壞,不過顯然作爲一個這輩子都沒下過地的公主,她對於災年對百姓的影響是一無所知,唯一的直觀印象就是,這將會影響到自己的收入。所以她不想少收,但是她也擔心名聲不好,所以這些天都在打聽別人怎麼收的,然後決定自己隨大流。
她這個做法,實際上是一種很穩妥的做法,法不責衆,御史們到時候要罵一起罵了,她也不顯得特別可惡,不會引來父親的厭惡,這就夠了。這事情原本應該去跟王妃打聽,但是王妃才嫁過來不足一月,高陽公主懷疑她連賬本都沒見過,所以就跑來跟她認爲比較受寵的長孫穎打聽了。
長孫穎還是第一次知道自己的老公竟然是個大地主,在臥槽他竟然好有錢這種感慨閃完之後,第一個感覺就是勸高陽公主,“這是我把你當朋友纔跟你說的,你千萬別爲了一點蠅頭小利就做出什麼錯事。這年頭有什麼都不如有個好名聲,陛下想做千古明君,你要是身爲她的女兒還做做那種拖他後腿的事情,你說他能喜歡你嗎?”
長孫穎勸高陽公主這話也是實話,歷史上斂財的公主原本就沒什麼名聲,何況她這種原本就被人黑到底兒的,要真加上一個殘暴貪財的名聲,怕是死了還一堆人叫好呢。如果她能博個好名聲,將來就算不小心牽扯到了什麼謀反案,辦案的人恐怕也得考慮下才敢對她下狠手吧。
“可是要少收,就真的少好多。”高陽公主也不是不知道有好名聲的好處,但始終有些肉痛。那些虛名哪裡有到手的錢實在啊。這災還不知道什麼時候結束呢,今年少了,明年年景萬一不好,她也不可能再漲回來,就只能一路少下去。到時候名聲是有了,但日子過得苦哈哈,又有什麼意思。
公主出嫁纔有食邑,出嫁前都是府庫供養,按月老爹給發零花錢肯定沒有自己收稅來的爽快啊。她好不容易熬到進來,才過了幾天舒心日子,難道就要像着大姐那樣做個賢惠的公主麼?大姐沒有公主府,省了不少開支,可她還有公主府一大幫人要養活,衣食打扮宴遊玩樂都要錢,要是不收稅,那錢從哪兒來?
“有沒有既賺錢又能博到個好名聲的辦法?”高陽公主趴在那裡哀嘆道,自己也覺得自己異想天開了
長孫穎覺得難得培養出一個朋友,她要是不倒掉,將來對自己也是有益,於是努力想了想,然後有些不確定的說,“你要說吧,還真有一個。”
作者有話要說:唐初的封邑還保持在一個良性循環,功臣也才幾百戶,親王的封邑也不會太超過,丁數也是三戶四戶。真正惡性的時候是在武周、中宗、睿宗這段時期,真心完全失控了。公主的實封能達到萬戶,三千戶五千戶,而且動不動就挑七丁的人家。媽蛋,國家才三百八十多萬戶,就算增長也增長不到哪裡去,這些人佔了這麼多,國家怎麼辦?太平公主的年收入已經佔國家百分之二十左右時,她不倒也就不行了。
嗯,不過太宗這朝,親王的實封一直很少記載,所以幾個兒子都不大清楚。但是從着李治貞觀二十三年給諸王加到一千戶,我大約推斷之前的親王應該都不足一千戶。當然超過千戶的也有,肯定不多。
我一直覺得享樂不是錯誤,但是這個真心不應該建立在損害國家利益上。唔,我是架空文,當然怎麼爽怎麼來,呵呵所以這個就跟點點的種馬文一樣了,女主不會做這些,但是會竭力給周圍人灌輸不要與民爭利的思想O(n_n)O~
不過要說讓公主不收稅,這也不大實際,一方面公主的公主府是有屬官的,還有伺候她的宮女這些,都是要發工資。另外一方面,唐朝的化妝品首飾也真TMD貴啊,中期一支好簪子可以買到七十萬錢。呵呵,大家知道這是神馬概念麼,一貫錢是一千,十貫是一萬,七十萬錢就是七十個十貫。呵呵,貴妃一年的俸祿才十貫,要攢五六年纔買得起一根簪子,這叫女人們不貪污腫麼辦啊。而且媽蛋,唐朝的簪子不是按根帶的,是按打帶的,一帶十二根,你帶三四根怎麼好意思出門見姐妹呢~~o(_
所以,女人傷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