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謀殺

李治出門的早,走出宮門時外頭還是霧濛濛的,他看了看天色,很自然的就站在了左延明門附近,準備跟其他人一起上朝。

他離得畢竟比那些個大臣們要近些,這個時候兩旁的人還不太多,李治客氣的跟着幾位打了招呼,然後心裡面就琢磨着等會兒如何跟太子解釋。

多虧了晉陽公主幫忙,他得以留在宮中。不管他用意如何,的的確確是幫了魏王的大忙,讓着太子謀劃許久的打發力了空拳。李治並不想得罪太子,所以一直私下裡在尋着機會找太子私下裡道歉,說明自己的用意,但誰知道太子像是厭惡了他似得,一直都躲着他,讓他找不到機會。

今天他一打眼,就看到張玄素站在門邊,猶豫了片刻之後,卻是忍不住朝着他走了過去。

張玄素是太子少詹事兼右庶子,總管東宮事務的同時又有輔佐教導太子的責任,屬東宮重臣。只是他向來與太子關係不大好,所以李治一直都不大願意通過他接近太子。只是如今李治實在是碰不到太子,而又不好貿然去東宮惹怒魏王,所以便想着趁此時沒有太多人,與着張玄素說兩句話,打着問候太子的名義,看看太子這兩天會去什麼地方,到時候“巧遇”。

只是,李治沒想到剛走了兩步,張玄素就跟着長了眼睛似得,竟然往着延明門走去,似乎不打算等着人多再進去,而是自己先入朝了。李治猜測他應該是有着什麼事情向皇帝稟報,擔心自己走晚了又捉不到人,於是趕緊走快了兩步,想要叫住張玄素。

李治年輕,到底步子快些,不過三兩步就湊到了門口,正要張口喊張玄素時,卻見到旁邊守門的小吏袖間有什麼東西一閃而過,當下警覺起來,朝着前面一撲,直接按着張玄素滾到旁邊。

他們這一動作,顯然驚到了旁邊的人,那小吏身後藏着的竟然是個大錘子,當下二話不說的繼續朝着張玄素砸去,張玄素躲避不及,被一錘子砸到胸口,當下“啊”的叫了一聲就昏死了過去。李治拖着他往旁邊躲,口中大喊着“拿刺客!”

這在天子門庭前,竟然有人敢謀刺朝廷重臣,真的是活的不耐煩了?李治驚訝的想着,這時旁邊的人都動作了起來,趕緊過來抓這人,卻沒想到這人力氣極大,一時幾個人都按不住他。李治看的心驚膽顫,下意識的摸了摸張玄素的鼻息,發現他還有氣息,頓時鬆了口氣,心中大呼僥倖。

這人這份勇武,他跟張玄素竟然能從這人的錘下逃生,真真是三生有幸!

“太子殿下,這老頭終日在陛下面前嘮叨你短處,僕今日終於爲你報仇了!”那小吏等着人聚集的足夠多時,忽然如此這般的大叫了一聲,然後往前一撲,竟然就撞牆自盡了。

這變故讓人目瞪口呆,李治心叫不好,趕緊高呼,“御醫,趕快叫御醫來,張尚書厥過去了!”

這人叫的實在是太蹊蹺,若是讓他死在這裡,那太子可就渾身是嘴都說不清了!李治在心裡頭想着,但知道爲着他這個小人物,太醫也不會跑多快,所以趕緊以張玄素的名義吩咐太醫趕快過來。

緊趕慢趕,等着太醫來時,那小吏已經死的屍體都涼透了,至於張玄素,幾根銀針下去,倒是悠悠的轉醒了過來,除着額頭上的大包之外,竟然沒什麼事兒,都可以繼續上朝了。

不過即便如此,這樁在朝堂前發生的謀殺人還是驚動了皇帝,並且讓他氣憤萬分,着令有司加快審查。但實際上結果不查也明顯的很,因着他死前的那句話,所有人都覺得嫌疑最大的是太子。

張玄素爲人方正耿直,清正廉潔,他在景城爲戶曹時,竇建德攻陷景城,將他逮捕,想要殺了他,誰知道城中竟然有千餘人請求代他而死,可見其人望之高。所以他幾乎沒有敵人,大家知道這天下唯一與他關係不好的,便是太子。因爲他自從成爲太子庶子後,就屢次勸諫太子不要胡作非爲,還經常給皇帝上書指出太子言行中不恰當的地方,太子幾次被他激的直跳腳,在宮中說要殺了他方解心頭之恨。

不過李治對着這種說法不以爲然,討厭一個人想要殺了他,不代表你真的會殺了他。以皇帝自己爲例,李世民在被魏徵激怒時,不是也數次說要殺了這個田舍翁,可如結果怎麼樣?魏徵照樣在朝堂上蹦踧的歡實,動不動就指着皇帝的鼻子大罵?

太子與着張玄素朝夕相處,想要殺張玄素的辦法很多,讓他的馬失蹄,在食物中下毒,遊船時失足溺水,不管哪種都比衆目睽睽之下用錘子砸死要不引人矚目的多。坦白點說,今天這舉動,與其說是謀殺,不如說是示威,是直接在挑戰皇權,表達對皇上的不滿。

太子除非瘋了傻了,要不然根本不可能這樣做啊!

李治觀察了左右人的表情,遺憾的發現抱着跟自己同樣觀點的人似乎很少,大部分似乎都默認這件事是太子派人做的。李治見狀不禁感慨,太子的威望竟然被掃羅至此,真是可悲可嘆。

若是在着五年前發生這種事,哪怕這人自己招認是太子做的,都不會有人相信。但是現在……他嘆了口氣,不願意再去想這件事。

太子來的很晚,神色匆匆,臉色極其難看,顯然是已經聽說了這種事情,當庭就否認不是他派人做的,那小吏他根本不認識。不過他這話剛說完沒多久,調查的人就送來報告,說此人曾經是東宮屬僚,之前因病從東宮退出,修養了兩年後,卻又重新補了守門的差事。他家前幾天收到太子派人送來的厚禮,而後便發生了這種事。

“此事並非臣所爲!”太子聽到這種話,除了憤怒便是憤怒,但是在御前仍然青着臉解釋道,“此人兩年前在行獵時因爲救我而受傷,所以雖然後離開東宮,但我仍然覺得歉疚,年節經常派人送財物過去。至於前不久,我的確是派人送去了東西,但是卻並無所求。而且,我所送之人,也並非他一個。”

李治聽了這話,倒覺得並不難理解。這人既然是爲了太子而受傷,那太子且不提感激,只是爲了收攏人心,便不能對他不管。一個對着舊臣都毫無憐憫之心的人,能有幾個人會效忠他?所以在着財力不及人的情況下,他也只能用情份來維繫自己與周圍臣子的關係了。

至於太子前不久忽然大方了起來,原因很簡單,他那個時候纔得到了不受限制花錢的權利,所以對下面人的賞賜變厚並不奇怪。

只是,朝中有幾個人像自己這樣想太子?李治若有所思的看了看羣臣的面孔,然後沉默的站在那裡。

其實,不應該看他們的臉色,而應該看最上面的那個纔對。那個決定太子是無辜的,太子便是無辜的。那人決定太子有罪,太子便罪不可赦。

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從兩面來考慮,太子送舊物給臣子,可以是招攬人心,但更可以是收買舊臣,圖謀不軌。他送給了很多人,並不止那個小吏,這個舉動並不能證明他無罪。以惡意的心思揣測,完全可以理解爲他收買了不止一個人,然後便認定這樣的舉動,不僅僅會發生這一次,還會有更多次。

“臣認爲,太子不可能做這種事……”

“臣認爲,區區一面之詞不足以採信……”

“……”

朝堂上自然也有爲着太子說情的人,但是與着沉默的大多數相比,卻也顯得少的可憐。其中稍微有分量點的,便是陳國公侯君集,駙馬都尉杜荷,以及開國公趙節。這些人有個共同特點,便都是不善言辭之人。以侯君集爲例,他行伍出身,原本不通文墨,後來身居高位之後纔開始學文,所以說話可想而知了。他是太子最有利的支持者,這個時候本就該跳出來爲太子說話,只可惜他翻來覆去就只有一句話,這事不可能是太子做的。至於爲什麼,沒有爲什麼啊,反正不會是太子做的。

看着太子孤獨的站在庭中,李治心中一嘆,不過這事情他也不可能置身事外,等着所有人都說完了,便縱然是他沒有張口,皇帝也問到了他這裡,“晉王以爲這件事如何?”

太子的目光移向了他這裡,魏王也將着視線移到了他這裡,畢竟比起其他人,他與張玄素纔是當事人,最有發言權。

李治站在那裡斟酌片刻,然後緩緩張口,“事發突然,臣也未曾看清楚。對於查案,臣也不大懂得。不過臣總覺得,如果我是兇手,我大約不會再最後將着主謀的名字叫出來。”

這麼大的破綻,他不信沒有人看出來,只是有人不願意說,有人故意不說罷了。李治也可以在這裡裝聾作啞,一句不清楚就應付過去,但是如今太子的情勢,卻不容他不幫忙。

如果是別人說,大有人可以跳出來指證最後一句話可見那人的忠心,就是爲了讓太子脫罪才喊的,越不可能的事情就越可能是真的。但是李治親王的身份在這裡擺着,他又極少說話,敢反駁他話的人還是少數,所以如今他張了口,爭執的場面自然就冷了下來,朝堂上一時鴉雀無聲。

太子看着李治,臉上明顯鬆了口氣,而魏王的臉色卻陡然變得難看了起來。

李治站在原地,一臉的平靜,彷彿一切與自己無關。

作者有話要說:讀史書的時候覺得如果這是個人寫的小說的話,那太子這個人物ooc的實在是太嚴重。早期明明是個好學勤奮上進,能言善辯,尊師重道的孩子,後期怎麼會崩成那麼樣?很多事情,除非是瘋子和傻子,要不然絕對做不出來,但是他竟然就做了?

我相信他的確是在最後想要起兵謀反的,但是太子謀反,不代表他一貫有不臣之心,例如戾太子劉據,他也起兵,但那時被迫自保反抗,李承乾的情勢其實不比他好多少,有什麼證明他不是被迫的呢?

如果ooc的是一個人也就罷了,可是除了李承乾之外,被ooc的還有侯君集。他在謀反之前,完全是正面人物,風評極好。但是謀反之後,忽然就說他這人從早就開始有不臣之心了,還yy出李靖教他兵法時都不敢教全,說他有反骨。大家聽這個說法是不是覺得很耳熟?魏延,也被說做有反骨。反正謀反的人,後面總會有人跳出來說誰誰早就說他不是好東西了。這麼戲劇性的未卜先知,到底像是小說,而且還是用爛的老梗。

侯君集還被詬病的是貪財,這個簡直像是個笑話。打仗的將軍,沒有不搜刮財物的。侯君集是,程知節是,薛仁貴是,甚至李靖、李勣都是。打仗本來就是提頭的買賣,所以戰利品除了上繳國庫,一部分被將領拿走也是常事。況且這幾位都是打的別人滅國的主,把人國家打沒了,那財寶就算是隻有十分之一到了他們手裡,也是驚人的,所以這個只能算是私節,跟着這人的品質沒什麼關係。我覺得不貪軍餉,不害百姓,只是拿些戰利品,跟憑自己本事掙錢有什麼區別?說句不好聽的話,你有本事把別人打的滅國,你也拿啊?所以當時最富的,是武將而不是文臣。武將有外快,清廉愛民如子還可以發財,但是文臣忠於職守就只能受窮了,他們這些人不受文臣待見,也可想而知。侯君集就是因爲岑文本的參奏,導致滅了高昌還沒有功勞。他是粗人,不平是正常的,只能說心胸不大開闊,難道這個就能證明他這人有謀反之心?

況且,太子謀反之後,侯君集是不承認的,但是他女婿告密,說他是,最後就渾身是嘴說不清了。

一個人ooc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堆人ooc。新唐書的可信性有多少?太宗屢次要求問要自己的起居注看,被拒。但是褚遂良等人拒絕,但是最後他還是從房玄齡那裡要到了起居注,並領導關懷了一年修史的同志們,所以,呵呵,後面讀着跟太宗有關的事情時,總覺得人物有些微妙的ooc,例如高祖李淵,例如隱太子李建成,例如太子李承乾……當然這些人不可能全然無辜,但是也不該忽然性格大變……

當然,在我心目中,太宗還是位好皇帝。

以及,我這只是小說,自己yy的,當不了真。呵呵on_no~

第113章 吃醋第201章 殿試122 答應第14章 初見第38章 賺錢第211章 安心第112章 處置第49章 添堵第129章 彆扭第35章 兄長第214章 坑人第215章 出征第86章 請求第70章 煮飯第154章 禮物第34章 上朝第6章 喜好第173章第87章 子嗣第56章 前奏第176章 意外第118章 陽第202章 考試第13章 選馬第115章 妹夫第130章 比較第6章 喜好第207章 女校第202章 考試第101章第44章 謀殺第54章 清晨第188章 推波第26章 波折第214章 坑人第21章 拜訪第46章 關心第153章 失蹤第73章 哄第135章 苦澀第136章 不安第28章 尷尬第57章 風起221 探望第60章 變天第215章 出征第99章 夫妻第174章 年輕第97章 拒絕第183章 親情第41章 酬金第60章 變天第213章 母亡第160章 碰面第193章 黃雀136 示威第149章 缺錢第209章 圖謀第149章 缺錢第8章 圖窮第77章 虛名第111章 孩子第52章 對手第214章 坑人第76章 溫柔第39章 傲氣第132章 踢開第213章 母亡第189章 助瀾第48章 愛護第109章 失蹤第7章 驚喜第60章 變天第68章 送別第113章 吃醋第26章 波折第124章 愛護第175章 舊案第53章 誤會第10章 拒絕第74章 黑鍋第136章 不安第181章 兄弟第226章 轉圜第84章 搬家第186章 守株第50章 臉大第1章 意外第25章 媚上第30章 母親第90章 差別第157章 好人第177章 門口第97章 拒絕第114章 自信第69章 吃醋第100章第152章 錯招第6章 喜好第162章 上疏
第113章 吃醋第201章 殿試122 答應第14章 初見第38章 賺錢第211章 安心第112章 處置第49章 添堵第129章 彆扭第35章 兄長第214章 坑人第215章 出征第86章 請求第70章 煮飯第154章 禮物第34章 上朝第6章 喜好第173章第87章 子嗣第56章 前奏第176章 意外第118章 陽第202章 考試第13章 選馬第115章 妹夫第130章 比較第6章 喜好第207章 女校第202章 考試第101章第44章 謀殺第54章 清晨第188章 推波第26章 波折第214章 坑人第21章 拜訪第46章 關心第153章 失蹤第73章 哄第135章 苦澀第136章 不安第28章 尷尬第57章 風起221 探望第60章 變天第215章 出征第99章 夫妻第174章 年輕第97章 拒絕第183章 親情第41章 酬金第60章 變天第213章 母亡第160章 碰面第193章 黃雀136 示威第149章 缺錢第209章 圖謀第149章 缺錢第8章 圖窮第77章 虛名第111章 孩子第52章 對手第214章 坑人第76章 溫柔第39章 傲氣第132章 踢開第213章 母亡第189章 助瀾第48章 愛護第109章 失蹤第7章 驚喜第60章 變天第68章 送別第113章 吃醋第26章 波折第124章 愛護第175章 舊案第53章 誤會第10章 拒絕第74章 黑鍋第136章 不安第181章 兄弟第226章 轉圜第84章 搬家第186章 守株第50章 臉大第1章 意外第25章 媚上第30章 母親第90章 差別第157章 好人第177章 門口第97章 拒絕第114章 自信第69章 吃醋第100章第152章 錯招第6章 喜好第162章 上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