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天下無敵

寒冬終於覆蓋了整個大地,在雪花飄揚中,後唐兩大邊藩卻偏偏出擊了,而且很快取得了戰果——石敬瑭出漠南,佔領了黑城,趙德鈞出遼西也是屢戰告捷,劉知遠盡搜晉北民間糧草,一股腦搬出雷公口不知藏在何處,雲、蔚、應、寰、朔、代六州數十萬百姓盡皆疲敝,拿着石敬瑭所出借條,推舉了父老到太原哭訴,請朝廷撥糧救濟。

李從珂在洛陽聽到消息之後雷霆大怒,石敬瑭和趙德鈞在這當口出塞進攻,以至於他派去的欽差在雲州找不到他們,派往燕京的欽差無功而返,回到洛陽就被李從珂給斬了,派往雲州的欽差半路上聽到消息嚇得中途折回,出雷公口去尋石敬瑭,結果半路上就遇到了契丹騎兵,身死塞外,屍首全無,桑維翰替石敬瑭上了書表,稱石敬瑭正與契丹在漠南激戰,寒冬之際出塞極爲危險。而張敬達要接掌雲州兵權之時,劉知遠卻稱主帥不在,戰事正急,“爲國家計”,不敢臨陣易防。

洛陽與兩大邊藩就這樣扯皮着,卻苦了晉北的百姓!

這些年石敬瑭治晉,委實做了不少有利於民間休養生息的好事,他不但理民有道,而且治軍有方,民風又多彪悍,契丹別部幾次南下騷擾都沒討得好去,因此晉北諸州的生存環境其實不比洛陽差,不料這個冬天橫禍飛來,因李從珂意圖削藩,石敬瑭出走塞外,又將六州民間存糧颳了一遍,數十萬老百姓的瓦甕登時捉襟見肘,但他們不止暗中大罵石敬瑭,對李從珂也沒好感,覺得駙馬做出這樣反常的事情,乃是皇上所逼。

眼看着案上陳列着如山的借條,李從珂勃然大怒,一伸腳將龍案踢翻了,怒道:“石敬瑭借的錢糧,爲何要朕來替他還!”

韓昭胤、劉延朗面面相覷,在皇帝盛怒之下不敢接口,馮道出列道:“陛下,駙馬是河東節度使,總管大同、彰國、振武、威塞諸軍蕃漢兵權,這次他又是奉朝廷之命出兵,他借的錢糧,也就是朝廷借的錢糧,老百姓要我們來還,也不是沒道理。”

李從珂怒道:“你說什麼!”

馮道不緊不慢,繼續道:“石駙馬此舉確有不妥,不過如今他橫徵暴斂,以至晉北生怨,這不正是朝廷收取民心的大好時機?”

“大好時機?”李從珂冷冷道:“你是說發糧替石敬瑭還債?”

馮道說道:“駙馬治晉,已經有數個平年,甚得民心,百姓安於其治,前年與今年河東又小熟,晉南絳、晉、汾三州都有可供一歲備荒之餘糧,就是太原府存糧也還不少,若調太原府存糧以濟晉北六州百姓,再調絳、晉、汾三州存糧以實太原府庫,則河東不至於動盪,百姓不至於饑饉,六州民心可一夕而收,民心既得,則駙馬縱擁重兵寄於塞外,欲待南下亦無從下手了,久而久之其麾下兵將思家,自然便會星散,河東可不戰而復。”

李從珂失笑道:“這正是書生之論!軍糧易散難聚,養個數萬大軍已經極難,更何況晉北數十萬百姓,我養得他們幾時?太原與晉南糧草乃是我征討石某的根本,豈能散出?存糧散盡,還如何養兵?河東豪族多與石敬瑭暗中勾結,這次石敬瑭能這麼快刮盡六州存糧,定是他們從中協助,我料定石敬瑭颳得一斗走,他們從中定要榨取三五斗回家!這是他們發財的良機,所以樂於從命。若我順這些刁民之請發糧,我發個十鬥,這些豪族至少要從中撈走七八斗!這等買賣一做開了就會讓他們食髓知味,如無底洞般根本填不滿!且石敬瑭今日既能收百姓之谷,明日也可以南下收刮,我散一斗,他收一斗,晉南穀物北輸太原,太原穀物北輸六州,等到晉南穀物殆盡,那時候再從東都調糧過去?哼,這是資敵之論,不許復言!”

“陛下,”馮道說道:“如今晉北將有饑荒之慮,若是不從百姓之請,恐怕陛下新委派去的官員到了晉北也難以立足。若是來春青黃不接之際晉北動亂,恐契丹將趁虛而入,那時候就得不償失了。”

“他們敢如何?隨石敬瑭造反麼!”李從珂道:“晉北民風彪悍,武鬥世家、邊民世族結寨自守者不知凡幾,石某人縱然搜刮也刮不盡這些世家大族的麥甕,這些纔是晉北的柱石,只要他們還過得下去晉北就不會有事,至於草芥小民,就任他們自生自滅吧。東都以及諸府錢糧乃是朕王霸根本所在,我不會中石某人的計策,給他運糧!百姓若真的過不下去,就讓他們到豪族家中吃過年——便說是朕許了他們的!”

因催促張敬達即刻進兵晉北,接掌六州防務,不料果如馮道所言,六州豪族見新的官長空手而來,心中都是不服,均在百姓中散播言論道:“朝廷只知徵糧納稅,如今我們米缸都被榨空了,朝廷卻不發一粒米下來,這官長我們要來做什麼?”

李從珂派去的府尹、縣令道:“徵你們錢糧的是石敬瑭,不是朝廷。”

晉北豪族一聽都冷笑起來說:“石駙馬做的難道不是朝廷的官?他出塞北擊契丹是奉了皇帝的命令,正是因此我們才由得他徵調我們賴以活命的口糧!如今石駙馬帶着錢糧走了,陛下要委派新任官員來那也行,但至少得給我們一條活路。”

不少地方都是軍民胥吏聯合起來,將李從珂派去的官員徹底孤立,更有一些地方聽說皇帝沒打算還債更是直接將來官驅逐,眼看晉北喧擾,連帶着太原也不穩起來,張敬達不敢輕出,上表請李從珂發糧還債。

李從珂心頭火起,就要傳令秦徵,北巡太原,韓昭胤、劉延朗、薛文遇等趕緊苦勸,道天子不可輕動,李從珂道:“張邁能橫掃安隴,靠的就是親征,朕起自鳳翔,能夠撥亂反正,登基爲帝,靠的也是親征!現在張邁能夠不遠萬里去到北庭,太原與東都之間不過千餘里,朕難道就不如張邁麼?”

馮道勸道:“如今正值三九嚴冬,不少州縣都降大雪,道路堵塞,實非用兵之時,不如等來年開春,再作打算。”

李從珂笑道:“大將用兵,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冰凍黃河正好踏馬而過,積雪堵路就讓前鋒掃開!石敬瑭在河東收買了十年的人心,朕若不親自去彈壓彈壓,光靠張敬達只怕鎮不住這些刁民!”

就在他準備起兵之際,西方忽然傳來驚人消息,李從珂打開一看臉色微變,當日便不再提進軍之事,諸大臣眼看李從珂臉色陰晴不定,均不敢造次詢問,退朝後馮道的親家劉昫來他這裡打聽消息,馮道低聲道:“那封戰報我也沒見到,不過從我一個去投靠範文素(範質)的弟子昨日剛剛來了一封書信,內中提起一件事情,陛下的心事,或許與此有關。”

劉昫問道:“是什麼事情?”

馮道湊到了他耳邊,道:“北庭之戰打完了!”

————————————————北輪臺城一戰的戰果終於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傳到了涼州,李從珂提前派兵接掌太原、幽州的行動讓涼州留守三大臣決定第一時間將戰果傳播出去。因此數日之間,東起涼、蘭,西至寧遠,北輪臺城大捷的消息就像爆竹點燃了一般一個城接一個城、一個州接一個州地炸開了!

儘管是在寒冬之中,安隴百姓卻全都不懼寒風,在狂喜之中衝到街頭歡慶起來,便如提前過年一般,個個到大街上敲鑼打鼓,就是那些說變文的也都馬上開講,大說北輪臺城一戰的種種經過來!

咦,戰報才傳出,怎麼說變文的人就都有本子說了?卻是這些人早就準備好了一個稿子,他們雖然被去過北庭,卻也只是將疏勒、高昌的戰鬥換了個地方、人名都差不多,總之就是元帥張邁如何英明決斷,都督楊易如何神機妙算,先鋒石拔如何勇猛殺敵,反而是這次戰役的幾個關鍵人物——郭威、楊信、徐從適三人,在這個最初的訛傳變文中沒有出現。

然而這一刻大傢伙也就是聽個高興,聽個樂呵,聽個開心!

誰立了大功都無所謂了,最重要的是知道已經勝利了!

“咱們天策唐軍,就是無敵啊!”

“是啊是啊,回紇加上契丹,幾十萬的兵馬啊,一樣打沒了,此戰之後,咱們天策軍就可以說是天下無敵了吧!”

“當然天下無敵了!當然天下無敵了!”

“天下無敵!天下無敵!”

從高昌到伊州,從伊州到瓜沙,再到肅州、甘州、涼州、蘭州!所有人都比喜獲豐收都高興!北庭的這一戰帶來的不止是自豪感,同時更證明了天策軍擁有打敗一切外敵的實力!

牧民們都生出了敬畏心,農夫們知道往後有太平日子過了,商人們尤其開心,他們知道商路保住了——不但保住了,而且以後只怕可以有多遠走多遠了!

奈布對他父親奈爾沙希道:“聽說這次回紇敗得很厲害,他們主力既然潰敗,在西面只怕也兇不了多久了,薩曼的商路不久應該也將能夠重開了。”

奈爾沙希呵呵笑道:“何止薩曼的商路!此戰天策軍威震四海!往後咱們這些天策軍的御用商人,想去哪裡就去哪裡!還有誰敢惹我們來?有了這一戰,咱們奈家也得籌謀着做個百年大族了!”

這一日範質身邊的弟子也接到了不少潤筆,許多商家都來請他們大寫讚詞,大幅大幅的紅綢掛滿了整個涼州城,商人們在這一刻彷彿都不怕虧本似地,婦女兒童都載歌載舞,歡聲高唱。

看着這滿城歡慶的景象,範質對他身邊一個青年書生道:“道濟兄,這纔是軍民同心啊。不似中原,前方軍隊打了勝仗,後方百姓非但不歡喜反而要擔心。一來百姓覺得君王打了勝仗與他們無關,二來又怕朝廷趁機加稅搞慶典、犒士卒,哪能如涼州這邊,士農工商是打心裡樂出來。”

那個青年年紀看起來和範質差不多,卻穿着一身粗麻衣服,顯得有些落魄,因道:“文素兄,你現在做的可是洛陽的官!說出這種話來,小心在朝裡被人蔘上一本!”

範質笑道:“此間又無第三人。”

那青年笑道:“文素對我,倒也信任得很哪。不過前些時候中原剛剛傳來消息,說朝廷已經接掌了太原、幽州,此事文素怎麼看?”

範質道:“陛下這一招倒也用得極狠,但最近可又傳來消息,說石駙馬和趙德鈞都已經出兵進攻契丹——之前朝廷催促他們進兵時,他們左右推搪,現在寒冬已至,塞外一片白茫茫,不是進兵的時候他們卻進兵了,這顯然是進兵爲名,避旨爲實,燕雲一帶看來仍然會有一番混亂。依當下形勢而看,倒是天策軍已經立起不拔之根基,因此若是魏兄有意在安隴出仕,小弟是舉雙手贊成。”

那青年低着頭,道:“但這安隴終究是邊藩……”

範質低聲道:“九州九鼎,唯有德者居之。文王起於西岐,漢高起於巴蜀,其後皆能席捲天下,非因其地,乃因其德!如今中原四分五裂,江南不臣,巴蜀割據,河東河北豪傑均仰契丹鼻息,唯有天策軍東征西討,破回紇、敗契丹,盡收大唐隴西故土,大振華夏聲威,如此戰功,舉世誰人能及?”

那青年道:“天策上將戰功彪炳,名震宇內,只是我無緣會他一會,卻不知道其德如何。”

範質指着街頭的百姓道:“君王之德,看看他治下百姓是否與上同心不就知道了?別的不說,就說這糾評臺的建制,其胸襟魄力已經可窺一斑了。”見那青年微微點頭,範質又道:“我聽到消息說天策府準備在北庭大戰之後進行新科舉,分科取士,不論籍貫,不論種族,分科別門,唯纔是舉,廣納天下英才,此事若實,道濟兄宜加準備,這可是首科!若能拔得頭籌,將來勢必前途無量!”

那青年道:“多謝文素提點,仁浦感激不盡!”

(未完待續)

第九十六章 忠臣孝子第五十四章 招魂第三零六章 大遼三派第一七九章 羣雄割據?第二十八章 北庭驚警第二十四章 大雲寺第二九二章 秋收不戰令第四十一章 水的問題第十章 借錢宴第二六三章 外交的陽謀與陰謀第七十五章 棄否第八十六章 大唐英雌之二第十章 借錢宴第三十章 疲敵奔命之二第二六六章 上京會戰之一第六十一章 謀落烏勒第七十一章 烈焰陌刀之一第一二四章 士子西行第四章 殖民第二七五章 大戰餘緒第一一六章 秋收前夕關於課程調整以及更新調整第四十二章 假夜戰第十二章 盟友的遲疑第三十八章 火燒高昌第一三四章 疏勒血戰夜第一零四章 血性第二六二章 驚破奇議第三十一章 家畜之安第四十七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四夷平!第二一二章 鐵獸猙獰之三第二三三章 毀家爭勝第七十四章 斬旗第一五三章 中原板蕩關於課程調整以及更新調整第十四章 天大地大老婆最大!第壹壹壹章 爲自己活着第三零六章 大遼三派第一七六章 韓家父子第二一二章 鐵獸猙獰之三第九十三章 天下無敵第三零三章 最後的陰謀第一零六章 託雲小鎮第四十七章 取水部隊第二三六章 大國之滅第三十七章 誘敵第二五九章 範質入洛第四十章 第一日結束第一一四章 難處之將第三十一章 獻祭第一三五章 北庭分裂第一零六章 託雲小鎮第二十七章 拉票第二二五章 兵議和議第十四章 汾陽兵典第五十九章 春風北度玉門關第九十八章 張邁再升官?第一二五章 士子西行之二第二零零章 染血的高地之一第五十九章 契丹後族第一七零章 戰書第十四章 契丹的西顧之憂第六十三 智取滅爾基第六十六章 明教教徒第七十七章 小將突圍第二九八章 大閱兵關於課程調整以及更新調整第一六六章 入他耶律德光的老孃!第三一六章 東京政變之一第一零一章 陌刀雷霆汗血風第一章 海市蜃樓第四十五章 轉向第二二六章 風雪入雲州第四十五章 溼沙第二四四章 更深的權謀大遼立國之二第六十八章 人之將死第三十三章 棋勢連環第二一五章 佛度漠北第二十五章 失去的故國第十八章 我們相信你第二章 長安特使第六十六章 明教教徒第四十六章 藏碑谷第二一一章 鐵獸猙獰之二第三十一章 唐蹄之下,何敵不克!第四十七章 取水部隊第三十章 莫敦門之戰第二十三章 犒軍禮單第四十二章 大英雄第三十二章 套問第三十一章 唐蹄之下,何敵不克!第四十章 揭羅第一零三章 郭洛之鞭第一二五章 蟄第二三九章 外交爭衡第二八零章 千屍坑第三二六章 唐山之戰第二六九章 上京會戰之四第九十七章 鬼門關
第九十六章 忠臣孝子第五十四章 招魂第三零六章 大遼三派第一七九章 羣雄割據?第二十八章 北庭驚警第二十四章 大雲寺第二九二章 秋收不戰令第四十一章 水的問題第十章 借錢宴第二六三章 外交的陽謀與陰謀第七十五章 棄否第八十六章 大唐英雌之二第十章 借錢宴第三十章 疲敵奔命之二第二六六章 上京會戰之一第六十一章 謀落烏勒第七十一章 烈焰陌刀之一第一二四章 士子西行第四章 殖民第二七五章 大戰餘緒第一一六章 秋收前夕關於課程調整以及更新調整第四十二章 假夜戰第十二章 盟友的遲疑第三十八章 火燒高昌第一三四章 疏勒血戰夜第一零四章 血性第二六二章 驚破奇議第三十一章 家畜之安第四十七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四夷平!第二一二章 鐵獸猙獰之三第二三三章 毀家爭勝第七十四章 斬旗第一五三章 中原板蕩關於課程調整以及更新調整第十四章 天大地大老婆最大!第壹壹壹章 爲自己活着第三零六章 大遼三派第一七六章 韓家父子第二一二章 鐵獸猙獰之三第九十三章 天下無敵第三零三章 最後的陰謀第一零六章 託雲小鎮第四十七章 取水部隊第二三六章 大國之滅第三十七章 誘敵第二五九章 範質入洛第四十章 第一日結束第一一四章 難處之將第三十一章 獻祭第一三五章 北庭分裂第一零六章 託雲小鎮第二十七章 拉票第二二五章 兵議和議第十四章 汾陽兵典第五十九章 春風北度玉門關第九十八章 張邁再升官?第一二五章 士子西行之二第二零零章 染血的高地之一第五十九章 契丹後族第一七零章 戰書第十四章 契丹的西顧之憂第六十三 智取滅爾基第六十六章 明教教徒第七十七章 小將突圍第二九八章 大閱兵關於課程調整以及更新調整第一六六章 入他耶律德光的老孃!第三一六章 東京政變之一第一零一章 陌刀雷霆汗血風第一章 海市蜃樓第四十五章 轉向第二二六章 風雪入雲州第四十五章 溼沙第二四四章 更深的權謀大遼立國之二第六十八章 人之將死第三十三章 棋勢連環第二一五章 佛度漠北第二十五章 失去的故國第十八章 我們相信你第二章 長安特使第六十六章 明教教徒第四十六章 藏碑谷第二一一章 鐵獸猙獰之二第三十一章 唐蹄之下,何敵不克!第四十七章 取水部隊第三十章 莫敦門之戰第二十三章 犒軍禮單第四十二章 大英雄第三十二章 套問第三十一章 唐蹄之下,何敵不克!第四十章 揭羅第一零三章 郭洛之鞭第一二五章 蟄第二三九章 外交爭衡第二八零章 千屍坑第三二六章 唐山之戰第二六九章 上京會戰之四第九十七章 鬼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