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張邁再升官?

楊易熬過了最難的那一關後,身體便一日好似一日,正如張邁所說他畢竟年輕,恢復得甚快,又過三日便下了牀,要出門去,侍從在旁道:“都督,小心吹了風!”楊易嘿道:“你當我真的弱不禁風麼?”

仍然走了出去,大雪卻已經停了,外面白皚皚的一片,屋檐下都是冰棱,唐軍全軍出動,將軍士兵一起剷雪——這是天策唐軍的傳統,只要有機會就要求將領——哪怕是高層將領——與底層士兵一起勞作,以拉近兵將之間的心理距離,實踐證明這一條措施對提高天策唐軍的戰鬥力是很有用的。

楊易一路問人,走到北輪臺城的城牆上,只見張邁正拿着他所畫的北輪臺城及周邊地區的草圖與馬繼榮、慕容春華在指指點點,楊易叫道:“邁哥!在看什麼?”

張邁啊了一聲回過頭來,看看楊易的步伐,他可不像侍從那樣對楊易的身體謹小慎微,笑笑道:“能起牀了啊。”彈了一下那張草圖,道:“在和春華談未來的輪臺城要怎麼建!”

楊易咦了一聲:“輪臺城?”

“元帥說如今沒有南輪臺城,就乾脆將北字去掉了。”慕容春華在旁補充說。

楊易走了過來,看了一下草圖,他對“建城”一事倒不驚訝,如今契丹已退,回紇已敗,可以預見北庭內部在未來將會有比較長的太平,如果天策軍國運昌盛的話,百年無戰事都有可能,因此建城之事也就順理成章了。

他也不看圖——那圖本是他自畫的,都爛在心裡了,指着天山山道說道:“這輪臺地方枕靠天山,通達北庭,周圍水草豐美,可以屯田,可以放牧,光是周邊所產,就可養十萬脫產之民,當初仗還沒打完我就想到未來無需要在浮屠城的舊址重建庭州,這輪臺城的地點可比那邊更好!”

張邁微笑着說道:“北庭回紇立國與我們不同,他們是冬夏遷徙,且以浮屠城爲中心。所以首府所在不宜在一個離天山南麓的威脅太過前線的地方。但我們確實以安隴之兵進入北庭,所以將這個落腳點擴大作爲整個地區的首府就沒有問題了。”張邁手一揮:“這裡將是一座大城,一座控扼八千里的大城,整個北庭的物產,如礦物、皮毛南運,還有南面的物產如陶瓷、絲布的北運,都在這裡交易,作爲方圓數千裡的中心,它的商業就算不如高昌,應該也會變得很繁榮。所以這座城市的建制必須要大,早期寧可大而粗,也不能因爲精細而限制了它的格局!”

慕容春華和馬繼榮聽到張邁那句“控扼八千里”心中都讚歎張邁的豪情,楊易卻覺得理所當然,張邁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這個重任,可就要交給你了。”楊易一愕,道:“我?”

“當然是你。”張邁道:“除了你,還有誰能承擔這個大任?”

楊易低了低頭,就沒再說話了,過了一會,張邁又道:“安隴一線這次爲了支持我們打這場仗可是元氣頗傷,到了來春我們要儘量讓他們休息休息,北庭這邊就得儘量自己養自己了。”

“那是沒問題的,”楊易道:“這裡的水草畢竟豐茂,人口卻又不多,來年只要沒仗打,開春以後北庭靠着自己也能夠休養生息。不過邁哥,你將輪臺留給了我,自己可是要回涼州?”

張邁笑道:“不,暫時且不回去,等天氣轉好我就向西!先去收復兩河流域!”

慕容春華和馬繼榮都是一振,楊易雙眉一軒,道:“邁哥準備帶多少人去?”

“不用帶那麼多。”張邁道:“主要帶上龍驤軍,其他人嘛且留在輪臺休養,或者開春後放他們回去。不過我還要帶上兩個人。”

楊易沉吟着,道:“高昌的阿史那家父子。”

——————————————阿史那家族是嶺西回紇中除了汗族之外最有影響力的大族,他們因爲逃避薩圖克而投奔張邁,北庭大戰期間張邁沒有起用他們,只是讓他們呆在高昌,大戰結束後,楊易才抵達輪臺城時張邁還在東向驅逐契丹的路上,楊易就已經派人去高昌取他們父子二人北上,但使者纔到高昌就遇到了大雪封路,這場雪來得好厲害,連輪臺城與裡三環衆砦之間的短途交通都隔絕了,更別說輪臺山道了,因此一直等到了天策三年春,父子二人才從龍泉關出發,趕赴輪臺。

和阿史那科倫蘇、阿史那可查爾父子一起抵達的還有來自涼州的最新情報——其實那已經是去年冬天的消息了——聽說李從珂已經接管了燕雲,諸將都吃了一驚,楊易道:“邁哥,是否要先回涼州一趟?可別你去了一趟西方,東面就讓李從珂將中原給統一了。”

張邁沉吟着,阿史那科倫蘇經過一個冬天的修養這時候身體已經恢復了許多,他們父子兩人在高昌時天天惦記着北庭戰役的勝負,一等到捷報傳來,科倫蘇便對卡查爾嘆息道:“真命天子已經出現了,此戰之後,整個西域——不!整個天下都再也沒人是張元帥的對手了!”

父子倆商量過後決定全心輔佐天策軍,要在這個政權中謀取家族的地位與富貴。

這時科倫蘇說道:“元帥,能聽老朽幾句話麼?”

“請說。”

科倫蘇道:“東方的局面,老朽不動,但老朽以爲,伊麗、碎葉的局面那是千載難逢。阿爾斯蘭大汗已死,薩圖克又新敗,兩河諸族正在惶惶不可終日當中。如果這時候元帥擂鼓而東,兩河可以不戰而平!”

慕容春華道:“此論確實有理,但我軍已經派出了大將郭威,以郭威的本領,趁勝橫掃伊麗、碎葉也不在話下,若要穩妥的話,只需再派一人爲援接應上就是,不一定要元帥親往。”

輪臺一戰之後,慕容春華對郭威的才能也變得十分欽佩了。

阿史那?科倫蘇說道:“輪臺一戰中郭威將軍的神威,老朽在高昌時也已有耳聞,想來薩圖克在其全盛之時、以優勢兵力也沒法打敗郭將軍,如今郭將軍乘大勝之威,以戰勝之軍橫掃兩河,所到之處必可平復!不過老朽所說的,並非只是打服兩河諸族,而是希望元帥趁機西巡,收取諸族之心,建立大唐在兩河百年不易的統治——這卻不是一個將軍就能做到的事情!”

諸將同時向張邁看去,都覺得科倫蘇所言有理,李臏看了科倫蘇一眼,心想:“這個老突厥,看來是真心要歸附我們的了。”

楊易也道:“此論甚當!元帥親往兩河,與派一員大將前往,那效果肯定是不同的。不過……東方之事……”

“東方之事,就讓鄭渭、薛復他們替我做決定吧。”張邁這樣說,顯然已經有心採納科倫蘇的主張:“薩圖克這次雖然一敗塗地,但他本人卻趁亂逃走了,一日沒見到他的首級,我總是不能完全放心!我可不想數年之後還再來一次西征!既然已經出發,就一鼓作氣將西面平了!”又握住了科倫蘇的手,道:“屆時還要請老將軍助我一臂之力!”

阿史那科倫蘇父子大喜,一起拜倒在地,道:“吾父子二人,願爲元帥肝腦塗地,以報元帥大恩。”

會散之後,諸將各去安排,既要收服諸族,這排場便不能小,因此張邁決定將馬繼榮、阿史那?科倫蘇與李臏等都帶去,由石拔領精兵先行,馬繼榮在後押運一切所需要物資,前軍即日出發,後軍限七日之內起行,大軍行動千頭萬緒,馬繼榮本該十分忙碌,卻還是先抽空來見楊易,說道:“北庭之大勝,雖然不敢說空前絕後,但我以一軍力挫兩族,即漢唐初年也不過如此!如此大勝,循故例都要全軍大賞、舉國大赦的。此次勝利之後,論功行賞可不能少了,不然士氣會有沉淪。”

楊易道:“有功之士,都已經遍賞了啊。就是犧牲了的兄弟也都已經加封追贈了。”

這次北庭大勝,升得最快的自然是楊信和徐從適,此外郭威也因此而躋身高層將領之列,鋒芒之銳甚至還壓慕容春華一頭,從張邁東征的同時派他西討,隱隱已經成爲郭洛、楊易、薛復以下的第四號人物了,但除他之外,中郎將以上就都沒有升級,因爲中郎將若要再升那就是將軍,將軍再升那就是上將軍,楊易、石拔、慕容春華、馬繼榮等人在這次北庭大戰中雖然沒有郭威楊信徐從適那麼耀眼,然而付出也甚是不小,正如馬繼榮所說,像這樣的大勝,只要是參與者一般都會水漲船高地齊進一階,更別說是真正立下功勞的將領了。

然而除了已經殉難的郭師庸升爲大將軍、田浩升爲將軍之外,高層將領卻一個都沒動,都是有賞無升。一想到郭師庸,楊易道:“是了,馬將軍的官也還未升。不過馬將軍,咱們是自己人,也不怕直說,該曉得這次中郎將以上都暫未進階,爲的是什麼。”

馬繼榮當然明白這次唐軍高層將領暫時未動,是爲了怕影響格局的穩定。

當下唐軍自張邁以下,由郭洛、楊易、薛復、郭師庸並列的上將軍作爲第二階梯,上將軍以下,是慕容春華、奚勝、馬繼榮、石拔等將軍組成的第三階梯,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之間有着明顯的區別,即第三階梯者雖已經能夠獨領一軍,而第二階梯卻是獨當一面,若郭洛之在寧遠、楊易之在輪臺、薛復之在涼州,都是統攝好大一個軍區,軍政一把抓地與敵友大國進行攻略。

若是下面中郎將的升了上來,有功的將軍石拔、馬繼榮、慕容春華也都要跟着升,這樣就會衝撞到了第二階梯,若是上將軍級別也全部升爲大將軍那樣就仍然能夠維繫第二階梯的平衡,但諸上將之首的郭洛至今爲止尚無顯著功勞,郭師庸是一位逝者,升他作元帥也無所謂,但楊易若是再升一級,那就鶴立於諸將之上,成爲張邁之下唯一的一個大將軍,此事卻非他所願,李臏也覺不妥,所以纔將這次大多數中郎將級別以上的將領都暫不升賞,“留待來年”。

馬繼榮聽楊易誤會了自己是要來給自己邀升,忙道:“我不是這個意思。”

他在於闐做的是太尉,政治方面的能力比楊易更通達些,這個楊易心裡也清楚,所以剛纔也有些奇怪馬繼榮爲什麼會說這樣的話,點頭道:“那馬將軍的意思是……”

馬繼榮道:“咱們不說,卻還有一個人沒升啊。”

“你是說……”

馬繼榮道:“元帥啊!”

楊易怔了一怔,道:“元帥?”第二階梯、第三階梯高級將領要怎麼升遷的事情楊易也都考慮過,偏偏就從來沒想到要給天策軍的元首張邁“升官”!但這時被馬繼榮一提又覺得不是沒有道理。

且不說以往國有盛事——哪怕與皇帝無關羣臣都要上表國君在皇帝二字之前加幾個修飾語,以表示事情能成是靠皇帝的“洪福齊天”,而這次北庭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戰果,張邁在決斷上可是起到關鍵作用的,更何況張邁的“官”還沒到頂呢!

但是元帥已經是軍中最高軍銜,而天策上將又是王爵,王爵再上去,那就是皇帝了!

楊易遲疑着,看看馬繼榮,忽然對他多了幾分好感來。

像這樣“勸進”的大事乃是一個臣子向君王表現自己忠誠的最佳時機,馬繼榮本身的地位已經甚高,以他的身份完全可以越過楊易頭一個向張邁勸進而不顯得唐突的,然而他卻沒有這樣做,而是先來請示楊易,這就顯示出了他對楊易的尊重來。

不過楊易對這件事情卻也沒有把握,道:“現在?太快了吧。”

他沒有說明白,但這種事情誰都心知肚明,馬繼榮道:“我軍所轄,東西萬餘里,南北數千裡,論起國勢來,挾此大勝之威,契丹與小唐都要被我們壓過一頭!耶律德光與李從珂都稱得皇帝,甚至小小巴蜀也稱帝了,憑什麼我主就稱不得皇帝?我敢說,我主一旦登極,不但境內萬民歡騰,薩曼、蜀國會先承認,洛陽最多彆扭一下,多半也會承認,甚至就是契丹,十之七八也會遣使來賀的。”

(未完待續)

第四十八章 漢宣定胡碑之二第九十章 汗血寶馬第九十二章 爾虞第一九一章 三面圍攻第十五章 練新兵第二十八章 何恃無恐第二五六章 伏擊第三十四章 三計連環第三十章 莫敦門之戰第六十九章 回馬槍第二一八章 優勢與劣勢第三十五章 車陣第三零六章 大遼三派第一零六章 託雲小鎮第三二零章 國防三弊第五十一章 柴榮的初戰第一零六章 歸師必遏第四章 食敵而肥第八章 下巴兒思之一 第三更 求票!第一九八章 周秦漢唐,四代故民第三十章 納貢不稱臣第五十三章 國力拼熬第二五零章 驅虎吞狼第一一二章 壓艙石第一四七章 突破藥沙河第一零一章 陌刀雷霆汗血風第九章 下巴兒思之二第四十章 四面襲擾之二第一一四章 難處之將第五十九章 暗夜悲哭第二章 新軍大換血第二九二章 秋收不戰令第二零一章 染血的高地之二第十七章 血色之夜之二第七十七章 槍將之王第一六九章 血染真珠河第二一一章 鐵獸猙獰之二第五章 文武畢至第三一五章 大代言第一六零章 隔岸觀火第五十八章 狼牙初試之二第三十七章 征途的此端第一七零章 亦黑議和第一六四章 阿爾斯蘭南下第一二四章 士子西行第三十五章 車陣第三零九章 蟄伏者的涌動第一三八章 晉北鉅變第一零一章 君臣關係第二十七章 誘遷第七十一章 烈焰陌刀之一第二七八章 陌刀再現第一二一章 德賊法患第一八三章 將戰第五十章 狼牙營之二第二八一章 滾出雲州第二零三章 戰後外交第五十一章 重建折衝府第六十三章 卷終第二八二章 白馬歸心第一六六章 司馬歸來第三十六章 佛門的情報第一一七章 鐮刀的威力下第二六二章 驚破奇議第四十六章 安胡策第九章 下巴兒思之二第一一五章 國賊與民賊第二三四章 兩手第四十四章 馬血毛氈之二第十二章 威動漠北第八十九章 西線第九十六章 契丹王子第二四二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之一第六十一章 百帳風雲之一第一五一章 毒煙戰與反毒煙戰第六十七章 不祥之兆第二二一章 涅盤戈壁斬首灘第十章 借錢宴第二四六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之四第三十五章 車陣第一一三章 戰後的難題第十三章 真命雄主第二十一章 寄人籬下第三十二章 聖戰者第五十八章 三封信第四十九章 叛國者誅,奸-淫者殺!第五十六章 攻佔怛羅斯之二第十四章 契丹的西顧之憂第三十七章 遠客遠國第五十章 與子偕行第一二六章 冰雪渠務第二二九章 國家的未來之三第一一九章 汗血西來第一七一章 班師疏勒第一九零章 堅城第二二六章 風雪入雲州第一九六章 渡渭奇襲第二六四章 汗血寶馬真的很重要嗎第一四二章 疏勒戰局規劃第五十七章 狼牙初試之一
第四十八章 漢宣定胡碑之二第九十章 汗血寶馬第九十二章 爾虞第一九一章 三面圍攻第十五章 練新兵第二十八章 何恃無恐第二五六章 伏擊第三十四章 三計連環第三十章 莫敦門之戰第六十九章 回馬槍第二一八章 優勢與劣勢第三十五章 車陣第三零六章 大遼三派第一零六章 託雲小鎮第三二零章 國防三弊第五十一章 柴榮的初戰第一零六章 歸師必遏第四章 食敵而肥第八章 下巴兒思之一 第三更 求票!第一九八章 周秦漢唐,四代故民第三十章 納貢不稱臣第五十三章 國力拼熬第二五零章 驅虎吞狼第一一二章 壓艙石第一四七章 突破藥沙河第一零一章 陌刀雷霆汗血風第九章 下巴兒思之二第四十章 四面襲擾之二第一一四章 難處之將第五十九章 暗夜悲哭第二章 新軍大換血第二九二章 秋收不戰令第二零一章 染血的高地之二第十七章 血色之夜之二第七十七章 槍將之王第一六九章 血染真珠河第二一一章 鐵獸猙獰之二第五章 文武畢至第三一五章 大代言第一六零章 隔岸觀火第五十八章 狼牙初試之二第三十七章 征途的此端第一七零章 亦黑議和第一六四章 阿爾斯蘭南下第一二四章 士子西行第三十五章 車陣第三零九章 蟄伏者的涌動第一三八章 晉北鉅變第一零一章 君臣關係第二十七章 誘遷第七十一章 烈焰陌刀之一第二七八章 陌刀再現第一二一章 德賊法患第一八三章 將戰第五十章 狼牙營之二第二八一章 滾出雲州第二零三章 戰後外交第五十一章 重建折衝府第六十三章 卷終第二八二章 白馬歸心第一六六章 司馬歸來第三十六章 佛門的情報第一一七章 鐮刀的威力下第二六二章 驚破奇議第四十六章 安胡策第九章 下巴兒思之二第一一五章 國賊與民賊第二三四章 兩手第四十四章 馬血毛氈之二第十二章 威動漠北第八十九章 西線第九十六章 契丹王子第二四二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之一第六十一章 百帳風雲之一第一五一章 毒煙戰與反毒煙戰第六十七章 不祥之兆第二二一章 涅盤戈壁斬首灘第十章 借錢宴第二四六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之四第三十五章 車陣第一一三章 戰後的難題第十三章 真命雄主第二十一章 寄人籬下第三十二章 聖戰者第五十八章 三封信第四十九章 叛國者誅,奸-淫者殺!第五十六章 攻佔怛羅斯之二第十四章 契丹的西顧之憂第三十七章 遠客遠國第五十章 與子偕行第一二六章 冰雪渠務第二二九章 國家的未來之三第一一九章 汗血西來第一七一章 班師疏勒第一九零章 堅城第二二六章 風雪入雲州第一九六章 渡渭奇襲第二六四章 汗血寶馬真的很重要嗎第一四二章 疏勒戰局規劃第五十七章 狼牙初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