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遼立國之二

或許是臨潢府的慘狀讓契丹上下心有餘悸,或許是張邁楊易的逼迫讓契丹人有了亡國的危機感,這個春天,本來火藥味已經濃烈到快要爆炸的時候,局面忽而冷了下來,述律平似乎在某些人的斡旋下與耶律德光達成了妥協,然後是一幫死硬派被打倒,一幫堅定擁護耶律德光的人上臺,整場政治變動持續了三天,讓耶律德光進一步確立其唯我獨尊的地位。

但是,這場政治大變究竟是在爭論什麼?

詳穩以下的契丹人也沒一個知道!更別說外族人等,大家只是看見太后怒衝衝地從大帳中出來,幾乎是吼叫地道:“吾不管了!吾不管了!今後國家的事情,吾都不管了!將來死後見了天皇帝,我就只是說,我什麼都管不了了,與我無關!”

然後從這天開始,大家就都再沒見地皇后踏出她的大帳半步。

緊跟着,契丹皇帝向衆人宣佈:契丹重定國號,名曰大遼!從今往後,契丹爲族,大遼爲國,大遼旗下,諸族平等,胡漢如一。

在衆人愕然之中。大遼立國的消息傳遍了四方。什麼諸族平等,胡漢如一,大家並不怎麼放在心上,反正大夥兒也不信,只是知道契丹國要改名字了而已。

————————

在當世諸巨頭中,楊易是最早知道這個消息的。

過去的這個冬天。對他來說是最難熬的,他甚至懷疑自己要熬不過去。傷、病、痛同時折磨着他,但爲了光復大唐榮光的精神力量則在支撐着他,兩種力量在他的身體內部劇烈交戰,最後精神力量壓過了痛苦,讓他最嚴寒的冬天裡熬了下來。

嶺南過了年就有變熱的可能,江南過了春節興許就有了暖意,中原地區則能看到解凍的希望,燕雲地區僅僅看到寒冷停下繼續變得更冷的腳步。而漠北,卻還完全沒有這種感覺。

過了年,還是繼續寒冷,甚至還在繼續變冷,這種寒冷對於許多來自南方(這裡所謂的南方其實最多去到蘭州)的士兵來說,就如永恆的寒冰地獄。

不過楊易還是可以忍受,甚至找回了兒童時的記憶。

新碎葉城的冬天,也不見得比臚駒河畔來得好。那裡在緯度上或許靠南一些。但更加內陸,所以氣候的惡劣程度並不比這裡差。在新碎葉城能忍耐得住,在這裡就忍耐得住。

儘管他有傷,儘管他有病,但他還不願意死,他還不能死!

一個男人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夠無畏地與死亡搏鬥。因爲他有着幹掉一切敵人——甚至連死神也要幹掉的氣概!

“我才三十幾歲哪!”

楊易在臚駒河畔最大的帳篷裡,仰面對着隔着一層皮帳的老天說。

“再給我幾年!再給我幾年!我要看到契丹滅亡,看到它在我手頭滅亡,然後你再把我帶走!”

在新碎葉城長大的楊易,與契丹之間並無刻骨仇恨。然而現在的他已經不是爲了仇恨的年紀,在某種意義上,張邁就是天策大唐,而現在的楊易就是天策唐軍!

現在的他是大唐最雄武的將帥,漠北奇襲之後,他已經可以與衛青霍去病、李靜徐世績比肩!在張邁所建立的帝國裡頭,郭洛以後戚的緣故,或許在列傳中要壓他一頭,但後世論起功業,他楊易一定是開國第一名將!

這一點,楊易心裡清楚,天下人心裡都清楚!

“我要滅了契丹,掃平漠北,蕩平漠南,直取東胡,爲我大唐的復興,奠下最難鋪墊的幾塊基石!”

世間最難莫過於此,若能成就此事,男兒還有何憾!

換了別人,在楊易所忍受的劇烈痛苦下已經在滿地翻滾呻吟,而楊易卻直挺挺地躺在皮氈,一聲也不吭,一動也不動,只是全身緊緊繃住了,然後對天怒號!

他在用憤怒來消解痛苦,用怒火在趕走死亡!

“滾開!滾開!老子還不想死,誰也別想帶走我!”

“等老子滅了契丹,滅了胡虜,到了那時……”

“到了那時,你要帶走我就帶走我吧!”

太平時期的富貴生活,楊易從來就沒想過,那對他毫無意義!

至於家族,他根本就不用去顧念,有這份功績在,有他與張邁的關係在,只要不造反,楊家的子孫就脫不開富貴的命運,若他本人死得早,就算他的子孫造反,張家都會保其一支香火不絕。

“我只要現在,我只要這幾年!幾年就夠了!”

他猛烈的雄心與堅韌的意志力,或許還要包括那其實還很年輕的身體,讓他在病痛的折磨下熬了下來,楊易數着日子,終於過年了,開春了!

雖然臚駒河的天氣還是照樣的寒冷,然而時間到了,心裡告訴自己春天來了,春天似乎就真的來了。爐火保護着的大帳似乎真的暖和了。

————————

楊易拉開大帳,身體還在劇痛,但他卻站得筆直,這個男子,就算再也無法上戰場作戰,但他強韌的精神力,已足以讓他成爲大唐鐵騎最強的基石。

在凜冽寒風中,他彷彿忘記了還在煎熬着他身體的痛苦,一步步地巡視完全冰封的臚駒河。

這個冬天,鷹揚軍的將士過得很好——至少相對於潢水邊上的契丹人好!二百萬平方里的牛羊,有接近三成都朝這邊集中,漠北的所有穀物,有超過一半堆在這裡。對於雄壯的將士們來說。有食物,有柴火,有帳篷,就足以抵禦再酷烈的嚴寒。

胡人們凍死、餓死,而漢家將士卻被楊易喂得飽飽的。冬天雖然寒冷,但有酒有肉。有柴有火,熬過了這個寒冬,就像度了一個大假。牛馬在掉膘,而人卻在長肉。

看到楊易,將士們激動得滿臉通紅,看到他們黑鬍子下紅撲撲的臉,楊易就高興!他知道自己的手下有力氣,有力氣幾個月後就能廝殺!

皮室軍的精強程度,或許不會比鷹揚軍差。但再過幾個月的那場戰爭裡頭,楊易有信心一個鷹揚可以打兩個皮室!

去年秋冬之際,那一戰奠定了勝利的基礎,而今年的仲夏,那一場戰爭就是收割!

時間已經定好了。

到了那一天,就去潢水河畔,收割契丹的人頭,收割我楊易、我大唐最輝煌的勝利!

————————

春節之後又過了兩旬。連臚駒河的寒冷似乎也止住了,而臚駒河流域則人數變得越來越多。在去年冬天,有數萬人逃離了契丹的掌控,投入到天策大唐的懷抱中來——這數萬人全都是漠北最有力氣的壯士,他們受不了潢水流域的荒涼,他們也很清楚,來年開春之後。小小的臨潢府養不了半個漠北的部族。

看不到希望的他們,忍耐地接受了天策唐軍的苛刻要求,放下武器接受唐軍的改編,然後才能通過永安山與曳剌山中間的缺口,進入到臚駒河流域獲得生存下來的資格。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他們在來年會成爲天策唐軍南下征討契丹的前驅。但眼前都快活不下去了,誰還能想到來年的事情呢?

總之誰是強者,他們就順從誰,誰能給他們一條活路,他們就跟隨誰。

————————

漠北的西部,李臏也帶領人馬朝這邊出發了。

經過去年一個冬季的整合,贊華活佛已在黃龍城建立起了他的宗教威權,佛教追求和平倡導忍耐的教義已經初步進入人心,而那邊的軍事,則緊緊握在石拔手中。鐵獸在去年冬天的戰爭中幾乎殘廢,手腳還可以行動無礙,但石拔悲痛地發現,自己那超越普通人的力氣沒有掉了。

或許是他過去的幾年中,激發出了過度的力量,以至於用掉了未來數十年的力氣積攢。對楊易來說,活躍於戰場纔是他生命的全部,不能建功立業毋寧死,所以太平而無用對他來說幾乎是一種罪惡。但對石拔來說,功成名就之後的生活是最大的快樂。

樂天的小石頭很快就恢復了笑容,反正自己要做的事情,好像也已經完成了。而他的無敵威名也已經深入到漠北的沒一個部落,現在他目光一掃已足以令任何一個七尺胡軀渾身顫抖,有他在一日,就沒人斗膽妄動!有他在,李臏就能很安心地去與楊易會合。

當李臏和耶律阮踏着猶未消融的積雪進入臚駒河流域的時候,一封急報同時抵達。

“報!”

楊易打開急報,非常詫異——竟是大遼建國的消息。

“契丹建國?國號大遼?”

楊易將急報交給李臏,有些摸不準這個消息的意義。

從軍事戰略上,他是當世第一流的了,戰績與經歷讓他壓過了原本這個時空的赫赫名將,然而在政治上,楊易並不具有太過敏銳的觸覺。

“應該是戰敗之後,對內振作吧。”李臏說道。

從李臏手中接過急報,耶律阮心中則有些失落。如果不是祖母述律平的干預,他父親耶律倍就是第二代契丹國主,而他就是第三代契丹國的繼承人。而現在,連契丹的國名都被他二叔給改了。

耶律德光,他究竟要做什麼?

————————

楊易的心思在這上面停留了一會,很快就放下了,不管潢水流域現在是契丹,還是遼國,都是他即將去征服去滅亡的對象,改了一個名字,也改變不了你耶律德光死在我楊易刀下的結局!

————————

遠在秦西的張邁,和遠在洛陽的石敬瑭,當然還有範質、馮道,他們比楊易遲了半個多月。才知道了這個消息。

石敬瑭對此並不很當一回事,不就是改個名字嘛。

張邁則頗爲猶豫。

遼。

這個國號他並不陌生,甚至在記憶中就是與契丹劃等號的。

契丹又改爲遼國了,這是歷史要抹掉我來到這個時代的改變,重新回到“正軌”的反動麼?

但這種非理性的想法只是一閃而過,他轉而考慮到其他問題。不過。他並非萬能,也未能夠洞察到數千裡外耶律德光大帳內的謀略。現在關於東北,甚至關於漠北的情報都太少了。契丹在北歸之後,迅速地對南北通路進行了強有力的干擾,除了第一次之外,漠北再無一支冒險情報隊伍能夠突破萬里行程抵達秦西。

長期以來,張邁的決策很多時候還是要靠各種情報來作出反應的。這是一種最正道的決策手段,而不是那種從蛛絲馬跡中進行唯心判斷,神而明之、智近乎妖的廟算。

————————

洛陽。廟算過後的馮道,輕輕嘆一口氣,對他的親家劉昫說:“契丹的戰略走向,要變了呢。”

“哦?如何變?”

馮道不答。

劉昫又道:“是變好,還是變壞?”

“那要看,是對誰來說。”馮道說。

“對……”劉昫的頭朝洛陽皇宮的方向偏了偏,本來不以好色聞名的石敬瑭,最近剛剛選了一批秀女。這幾年正在瘋狂臨幸呢。

“沒什麼好壞,無論契丹怎麼變。對……”馮道的目光也朝皇宮方向一掠:“都是一樣的。”

“那麼……”劉昫壓低了聲音說:“對天策呢?”

“對天策……”馮道的眼皮低垂了一下:“或許是好事。”

“好事?”

“嗯。”馮道說道:“也許會與張龍驤的設想有出入,但一味冒險,並非謀國之道。緩圖之道,對國家,對生民,都是好事。”

————————

雲州城頭。

在契丹的旗幟旁邊。多了一面更加大氣的旗幟——遼!

契丹國從此要改稱遼國,而契丹軍從此也要改成遼軍。

耶律屋質一邊將韓德樞派往南邊向石敬瑭通報契丹更改國號的消息,一邊則向敕勒川平安城派出了使者,希望能夠與薛復見面。

今日,他得到了唐軍的回覆。薛復邀他前往平安城,但要耶律屋質保證在這段時間內不得對懷仁縣採取任何行動。

耶律屋質答應了薛復的條件,同時準備起身。

聽到消息後的鄭家掌櫃,提出了要離開雲州,趕往幽州做生意的要求。

蕭轄裡是不想允許的,耶律屋質卻道:“讓他去吧!潛伏着的奸細纔可怕,一個在眼皮底下活動的商人,怕他何來!”

耶律屋質有着欽差的身份,他既發了話,蕭轄裡還有什麼話說。再說,現在大遼剛剛調整了軍事佈防,幽州那邊,已由耶律朔古接掌,蕭轄裡也歸由耶律朔古管轄。鄭家的商隊去了幽州,耶律朔古自然會盯着。

不過,就在耶律屋質出發前夕,也同樣是在鄭家商隊出發的前夕,雲州發生了一個小小的插曲。

雲州城內一個著名的畜醫失蹤了。這個畜醫是奚族人,確切來說是漢化的奚族人,精通獸醫,在整個晉北地區十分出名,他本身沒什麼民族立場,但有手頭這一技之長在,無論哪支軍隊統治這個地區他都過得十分滋潤。就是契丹人對他也是相當的客氣,連蕭轄裡都有自己的愛馬,有自己的愛馬,就得防着什麼時候愛馬得病,什麼時候得用上這位獸醫中的華佗。

所以這位畜醫的失蹤,便引起了有關官員的重視,最後官司捅到韓匡嗣這裡,韓匡嗣命人調查,蛛絲馬跡竟然牽連到了鄭家商隊那裡——好像這位著名畜醫最後出現的地點,就是在鄭家商隊居住點附近,而且聽他的家人說,那天他出去就是想去買一點西域貨——要買西域貨,顯然就得找鄭家掌櫃啊。

這算來是一個不大不小的事情,畜醫的家人想要留住那個姓鄭的,因此事涉及外交,韓匡嗣就來找耶律屋質。耶律屋質想了想。覺得一個畜醫固然可貴,卻還沒到值得因此大動干戈的地步,就算真的是發生了什麼兇殺案又如何?小小一條人命而已。便吩咐放行。

————————

耶律屋質也沒怎麼將這件事情放在心上,帶了十幾個從人,出了長城舊址,進入到天策唐軍實際控制下的敕勒川地面。

敕勒川是漠南最肥沃的牧場。同時,由於地近南方,這裡也是一塊宜農亦宜牧之地。在漢、唐兩代,這裡都是帝國京畿面對北方胡騎的重要屏障,耶律屋質進入的時候,這裡有着比張邁所來那個時代更好的水草,黃河的流量也比那個時代更加豐沛,一條黃河的支流——金河(也就是後世的黑河)從東北流向東南,所經之地有着陰山之南黃河之北最膏腴的土壤。

新立的平安城。正好位於金河河畔。

還沒到達平安城,先望見沿河一壟壟的灌溉水田,冰河都還沒完全解凍,土地還很寒冷,去年汗血騎兵團抵達的時候,寒冬早已降臨,冬小麥是來不及播下了,只能等土地徹底解凍之後。才能進行春小麥的播種,但田畝的規劃已經看得出規模。視野所及至少有數百頃土地——也就是上萬畝的規模!

耶律屋質是契丹一族中同時兼有戰略眼光和政略眼光的高級人才,只一看,心中便有了譜,暗道:“天策於此地乃有長遠之規劃。”

他同時也是契丹族中最重視諜報系統運用的人之一,在南下之前就已經調出諜報系統對薛復的瞭解,和對楊易不同。在套南大戰之前契丹對薛復的直接接觸不多,只知道他長期駐紮於蘭州,既負責着當時天策政權的東南邊境的穩定,也是蘭州這座已經十分繁華的商業城市的重要奠基人。

“看來,他是有打算在這裡建立第二個蘭州。”

進入平安城後。進一步證實了耶律屋質的這個想法。

當初鄭家的掌櫃沒有說謊,鄭家關於敕勒川的商業資訊的確來自政府的公告,聽說了這裡的特產之後許多商隊都往這邊趕,可惜他們都遲了一步,最大最甜美的蛋糕已經被鄭家吃了,不過後來者雖然得不到最豐厚的利潤,卻也不是完全無利可圖,敕勒川這塊土地太過富饒了,只要有點眼光與資本總能找到商機的。

更何況現在主掌這裡的是薛復,想想蘭州曾經發生的情況,再想想這個地方南通河套,東接燕雲,在太原—雲州一線因軍政形勢被切斷的情況下,這裡分明就是絲綢之路通向東北的重要節點啊!在薛復的主導下,這裡也許就是第二個蘭州!如果薛大將軍能允許他們購買城內城郊的土地,興許這將是一筆更長遠的投資。

當然,就眼下的形勢而論,如果能說服薛大將軍,設法打開前往雲州的商路,那就能迅速實現短期商業利益與長期商業投資的完美結合了。

————————

差不多就是在這種形勢下,耶律屋質進入了平安城,平安城正處於草創階段,甚至都還沒有完整的城牆,至於城內的商業區,更是一片荒蕪,沒有一間房屋,到處都是帳篷,即便如此還是掩蓋不了初步顯現的繁榮——竟然已經有晉北的商人冒着危險偷偷溜出邊關,來這邊走私做生意了。

眼下這些商貿活動還說不上繁榮,只能稱之爲活潑而有潛力,但耶律屋質已經看得心中有譜,上萬畝田土的墾殖,商業區的開設,都可以看出這位薛大將軍用了多少心力在這上面。就軍事功業來說,薛復也許遠遠比不上楊易,但就民生事業與軍事事業的結合來說,或許薛復可稱爲天策唐軍第一人呢。

————————

終於,在平安城最中心的府邸,耶律屋質見到了薛復。

沒錯,不是帳篷,是府邸!

薛複利用原本留存的三面斷壁頹垣,壘起了一座三間面三進縱深的府邸,屋樑鋪就之後,室內再加以裝修,府邸的規模雖然不大,但至少正廳已相當華麗,光是地面那從遠西運來的大食絨毯就價值千金。再加上四支柱子上的琉璃吊燈,一整套的實木桌椅,訓練有素的盛裝婢女,就簡單而完整地構成了一個華麗的廳堂,就算在契丹的上京,這也是可以拿來招待貴客的場所了。

從城外開荒的田畝。再到城內商業區的佈局,再到這座府邸,耶律屋質還沒見到薛復,卻已經能夠把握到薛復七八成的性格了。而見到薛復之後,他更加堅定自己的想法沒錯!

————————

薛復坐在太師椅上,向耶律屋質伸出了請坐的手。

這是第一次見面,耶律屋質已經無比驚歎——他同時明白了這位汗血騎兵團的主帥在戰場上爲什麼要戴上面具了——他的臉實在太俊美了,若不戴上面具,恐怕就不像一個將軍。

但同時耶律屋質也在他的臉上。明顯看出不屬於漢人的血統。儘管他姓薛,儘管從各種渠道得來的信息看他都很像一個文武雙全的漢族大將,但真見了面,一眼就看出他是異族——甚至是比耶律屋質更明顯的異族!

耶律屋質如果改掉契丹獨有的髮型,再在洛陽生活上兩年,只怕誰也分不清他是胡是漢,但薛復就算再洛陽生活一百年,他也仍然會讓人看出他就是外族。

坐下之後。耶律屋質笑道:“看看你我,這裡真的是大唐麼?”

薛復一下子明白了耶律屋質的意思。那是說你我都不是漢人,在這屋子裡卻要爲漢家之事而談論,他瞳孔收了一下,隨即一笑,道:“大風狂飆,席捲萬里。馬蹄踏處,即爲大唐!”

www ★тTk Λn ★¢O 耶律屋質的笑容爲之一斂,隨之天策唐軍故事的傳播,就是耶律屋質也很清楚地知道這十六個字的出處了,薛復是很直接地告訴他自己的心跡。表白了自己對於大唐的忠誠!

無論是在張邁麾下,還是二百年前的李唐時代,都的確有金頭髮白皮膚的異族良將在爲這個國家服務。他們也許不是漢族人,但他們都是大唐的子民,大唐的將士,他們肯用自己的生命爲大唐效忠,是因爲大唐對他們有足夠的包容。

——————

入座之後,薛復設了酒席,薛復的話不多,耶律屋質也不是話癆,兩人都是以異族之人而學習漢文化,並學習得很好,這時見面對話用的就是漢語,而且不時還能引用儒家經典與唐詩。

酒過三巡,薛複道:“大遼立國的消息,本將早已聽說,貴國也已有使者趕赴秦西相告,那位使者我也已放行。耶律將軍此來,不會是爲了這件事情吧。”

“自然不是,但也有關係。”耶律屋質道:“正是大遼立國之後的第一次出使,來此是爲重新確立兩國關係而來。”

薛複道:“兩國關係這等大事,自有元帥即中樞決定,至於我薛某人,負責的只是這邊的防務與戰場而已。耶律將軍來我這裡,怕是來錯了地方!”

“那也不然。”耶律屋質道:“兩國關係,最終自然是由貴國天策上將與敝國大遼皇帝決定,但薛將軍身負邊境重責,手掌兵權,張元帥那邊,也要聽聽將軍的意見的。”

薛復笑道:“你想做說客,來說我麼?”

耶律屋質道:“的確是說客,但不是爲了將軍,而是爲了貴國而來。”

“爲我們?”薛復笑道:“契丹若是會爲大唐考慮,那可就是天大的笑話了。”

“國家之間,哪有千年不變的仇恨。”耶律屋質道:“有的,只是彼此利益而已。彼此互損,便需戰爭,彼此互利,便可和平,這不正是這平安城平安二字的真諦麼?”

“我大唐與契丹之間,是否算國家之間,還要看元帥如何定性。”薛複道:“不過我可看不出契丹與我大唐之間,有何互利可談!至少就眼前而言,哼哼!”

“真是如此麼?”耶律屋質道:“就算我契丹願意寸金不求,便送出晉北,並助天策吞太原、並河東——薛將軍也認爲完全不值得考慮麼?”

薛復有些詫異地盯住耶律屋質,似乎在詢問這是什麼意思!

晉北的地盤並不大,卻是一塊極其重要的戰略要地,要契丹心甘情願地吐出口中肥肉,這裡頭自然不會那麼簡單!

耶律屋質笑道:“獅虎相爭,看似你死我活,但我們若轉個方向,暫息爭議,一起瞄準另外一頭麋鹿,那麼獅虎之間暫時也可平息爭端,甚至和平共處,難道不是嗎?”

薛復怔了一怔,然後陡然間放聲大笑!

——————

關於更新:

我現在在外地,明天回家,一整天都在車上無法碼字,後天星期四,我有十節課,從早上八點,上四節課到十二點,下午連三節,晚上再連三節一直到將近十點,也沒法碼字的。所以明天后天都不用等。

上個星期四我是請了假,算特殊情況,估計以後無法如此了,大學的氛圍再寬容也有制度約束在。往後更新的狀況,大概是星期五、星期天、星期二。星期四沒法碼字。

過去一年我因爲生活上的原因斷了碼字,痛苦異常,現在處於恢復階段,請大家體諒。

以後每天我必寫三千字,兩天湊成一更,狀態好的話興許加更,狀態不好或臨時有事衝撞了會設法補上,至於星期四實在沒時間,請大家包容。

——————(未完待續。。)

第一六九章 血染真珠河第五十三章 銀梨花開第五十二章 引信第一一五章 交心第一三一章 涼州大會之二第八章 沙陀故土第三十二章 陌刀之下無仁慈第一四八章 巡河死線第十七章 飛雀郭郎第二十九章 野菜湯第一三九章 鍊金術之一第四十二章 東守西攻第一三五章 北庭分裂第一三八章 晉北鉅變第二八八章 河北儒林第一 一 零章 西北攻略第八十六章 一箭成名!第一零七章 碎葉——大西征的起點!第一二九章 碎葉留守第二零二章 血戰之後第一一三章 河西五都尉第十四章 契丹的西顧之憂第一二二章 李從珂第二七八章 陌刀再現第二十一章 弄璋第一六八章 薩圖克稱臣第五十五章 攻佔怛羅斯之一第二章 新軍大換血第七十四章 共討不義軍!第一六七章 和平的威脅第四十三章 大殺而後大治第一九零章 堅城第四十九章 羣龍再動第九十三章 我詐第二零一章 染血的高地之二第二十三章 我不是楊易第四十二章 假夜戰第一二二章 李從珂第一七二章 馬蹄之下無國界第一五四章 自強而後國強第三十四章 三計連環第一四四章 議親第五十八章 三封信第七十八章 新的計劃第十章 血污之城第七十章 野戰之城第一五八章 布哈拉易主第九十三章 我詐第一五零章 兵臨撒馬爾罕第一零六章 雅爾第一五八章 布哈拉易主第二五一章 誰的土地誰的家第四章 第一次殺人第二七零章 上京會戰之五第一零一章 君臣關係第四十八章 漢宣定胡碑之二第四十九章 叛國者誅,奸-淫者殺!寫在章節後第二十五章 失去的故國第七十八章 五大留守第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第二一九章 漠北騎兵的優勢第二一二章 鐵獸猙獰之三第一三六章 公審大會第一一八章 秋風俱蘭城第七十二章 信心第二九一章 石敬瑭之死第十七章 血色之夜之二第一零五章 奪城第五十七章 竹槓第十二章 城外伏擊之二第一七一章 吐谷渾第三章 搜兵第一零九章 河西威權第一五一章 抵抗大唐第一一二章 壓艙石第四十九章 狼牙營之一第二十六章 訓話第二九七章 閱兵前夕第三一四章 捕蟬者第四十八章 西征開始第一五二章 唐騎幽靈斬胡酋第六十二章 無名谷第三十四章 檄討回紇第六十三 智取滅爾基第五章 大戰前夕第二四六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之四第七十八章 狹路相逢之二第一四六章 大敵到齊第八十章 玉門攻防第三零一章 新都第一零一章 君臣關係第十八章 飛雀郭郎第二三零章 牛馬疲春第三一八章 楊易入京第六十四章 相認第七十五章 泥潭深陷第三二四章 界限第一二八章 四大佛國第三十四章 襲途
第一六九章 血染真珠河第五十三章 銀梨花開第五十二章 引信第一一五章 交心第一三一章 涼州大會之二第八章 沙陀故土第三十二章 陌刀之下無仁慈第一四八章 巡河死線第十七章 飛雀郭郎第二十九章 野菜湯第一三九章 鍊金術之一第四十二章 東守西攻第一三五章 北庭分裂第一三八章 晉北鉅變第二八八章 河北儒林第一 一 零章 西北攻略第八十六章 一箭成名!第一零七章 碎葉——大西征的起點!第一二九章 碎葉留守第二零二章 血戰之後第一一三章 河西五都尉第十四章 契丹的西顧之憂第一二二章 李從珂第二七八章 陌刀再現第二十一章 弄璋第一六八章 薩圖克稱臣第五十五章 攻佔怛羅斯之一第二章 新軍大換血第七十四章 共討不義軍!第一六七章 和平的威脅第四十三章 大殺而後大治第一九零章 堅城第四十九章 羣龍再動第九十三章 我詐第二零一章 染血的高地之二第二十三章 我不是楊易第四十二章 假夜戰第一二二章 李從珂第一七二章 馬蹄之下無國界第一五四章 自強而後國強第三十四章 三計連環第一四四章 議親第五十八章 三封信第七十八章 新的計劃第十章 血污之城第七十章 野戰之城第一五八章 布哈拉易主第九十三章 我詐第一五零章 兵臨撒馬爾罕第一零六章 雅爾第一五八章 布哈拉易主第二五一章 誰的土地誰的家第四章 第一次殺人第二七零章 上京會戰之五第一零一章 君臣關係第四十八章 漢宣定胡碑之二第四十九章 叛國者誅,奸-淫者殺!寫在章節後第二十五章 失去的故國第七十八章 五大留守第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第二一九章 漠北騎兵的優勢第二一二章 鐵獸猙獰之三第一三六章 公審大會第一一八章 秋風俱蘭城第七十二章 信心第二九一章 石敬瑭之死第十七章 血色之夜之二第一零五章 奪城第五十七章 竹槓第十二章 城外伏擊之二第一七一章 吐谷渾第三章 搜兵第一零九章 河西威權第一五一章 抵抗大唐第一一二章 壓艙石第四十九章 狼牙營之一第二十六章 訓話第二九七章 閱兵前夕第三一四章 捕蟬者第四十八章 西征開始第一五二章 唐騎幽靈斬胡酋第六十二章 無名谷第三十四章 檄討回紇第六十三 智取滅爾基第五章 大戰前夕第二四六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之四第七十八章 狹路相逢之二第一四六章 大敵到齊第八十章 玉門攻防第三零一章 新都第一零一章 君臣關係第十八章 飛雀郭郎第二三零章 牛馬疲春第三一八章 楊易入京第六十四章 相認第七十五章 泥潭深陷第三二四章 界限第一二八章 四大佛國第三十四章 襲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