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回鄉

69回鄉

安仁義聽到這裡,臉上已是堆滿了笑容,口中只是說着:“賢弟這般行事,讓愚兄好生欽佩。”

呂方卻拱手答道:“安兄如何這般說,若非當年大哥收容與我,將我與降兵安置在丹陽,呂某豈有今日。今日所爲不過報大恩於萬一罷了。”說到這裡,呂方轉身對身旁的王佛兒叱道:“你這廝好生不懂事,安使君降階交好與汝,你卻那般不識擡舉,險些傷了我們兄弟間的情誼,還不快向我大哥謝罪。”

王佛兒趕緊站起身來,斂衽謝罪,安仁義臉色微紅,伸手製止王佛兒下拜,道:“罷了罷了,也是我酒後孟浪了,佛兒忠心侍主,何罪之有。”

王佛兒卻還是躬身拜了三拜,方纔回到呂方身後侍立,呂方肅容道:“小弟當年南下之時,麾下數千士卒,可囊中羞澀,無立錐之地,兄長讓出丹陽與我,呂某方能有今日境地,所謂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安兄也。楊王外放我爲那湖州刺史,事情原委兄長也是清楚地,並非賞功酬勞,現在我雖名爲刺史,可手中不過一縣之地,強敵便在身側,手下將士們枕戈而眠,披甲而耕,哪裡又及得上在丹陽時。楊王所爲無非是顧忌兄長雄武,剪除羽翼,免得禍生腹心罷了。我出發之前,將吏家屬,輜重細軟皆留在丹陽,乃是信重兄長,以爲若有萬一,妻小也有所託,實無貪戀實利,不肯交還的意思。今日所爲,也是爲了防止小人細言,離間和兄長的情誼的緣故。“

呂方這一席話說完,安仁義已是滿是通紅,他想起前些日子聽蘇掌書所言,招誘呂方麾下壯士,收買王佛兒所爲,而呂方卻以怨報德,將留在丹陽的將士留給自己,不由得起身抓住呂方的手臂道:“安某昔日所爲實是受了小人挑撥,昏了頭腦,尚喜遇到佛兒這等板蕩之臣,未曾壞了我等兄弟情誼。吾與任之雖非親身骨肉,但好男兒意氣相投,又何必須要一母同胎,將來某家若再有做了半點對不起任之的事情,自當不爲人子。”說到最後,安仁義咬破手臂,依照胡人的風俗,指着傷口對天發誓起來。

呂方趕緊撕破衣袖爲安仁義包紮,一時間兩人氣氛融融,正在此時,屋外有親兵通報,說呂方館舍中有人來報信,有要緊事情請回到館驛。

呂方聽了,在這廣陵城中,多事之秋時,也不敢拖延,趕緊起身告辭,安仁義也不挽留,起身將其送出大門外。

送走呂方後,安仁義回到屋中,在一旁等候已久的蘇掌書見他心情不錯的模樣,試探着問道:“不知今日呂刺史來訪所爲何事,使君如此開心。”

安仁義臉色卻突然陰沉起來,指着蘇掌書叱喝道:“任之將留在丹陽的莫邪右都轉至我潤州轄下,你這廝任性妄爲,險些毀了我們兄弟情誼,若非看你這些年來做事還勤勉的很,今日便要取你的項上人頭。回潤州後,你便回家中閉門思過吧,莫要在我幕中來了。”

蘇掌書一下子被安仁義的怒罵給嚇呆了,正要開口分辨,安仁義卻一甩袖子,自顧進屋中去了,把他一個人撂在院中,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尷尬萬分。

呂方一路急如星火趕回住處,卻只見呂之行滿臉惶急在堂上來回走動,心中不禁咯噔一下,莫非是他在楊行密府上得了什麼要緊消息,通報自己不成,正要屏退左右,卻只見對方搶到自己面前,滿臉都是悲慼之色,悲聲道:“任之,父親傳信來說病勢沉重,臥牀不起,只怕,只怕已經不行了。”說到這裡,呂之行一把抓住呂方手臂,竟失聲痛苦起來。

呂方聽了這消息不禁一愣,也不禁悲從中來,自己自穿越以來,由一介莊客發展到如今一州刺史,呂家的族長呂深實在是有大恩與自己,力排衆議支持自己在莊中重新分配土地的改革行動,不嫌自己身份低微,將長女呂淑嫺許配給自己,可以說,若無此人,只怕呂方現在最多不過一個莊客頭目,哪裡有今日的風光。可他此時派人傳信而來,只怕是有要事託付於自己,想到這裡,呂方拍拍正在痛哭的呂之行,安慰道:“大兄,這是淑嫺那裡你可有派人通知,泰山信中可還有說些什麼要緊事?”

呂之行接到這個消息,父子連心,悲慼自然非呂方這等兩世爲人的所能比擬,這下被呂方一提醒纔回過神來,答道:“父親信裡說了,丹陽姐姐那邊他也派了信使前往,丹陽與廣陵不過一江之隔,恐怕明日早上也到了。信你也看看吧,我現在神思迷亂,實在是做不得事情了,你心思細密,還是多打些主意吧。”說罷,呂之行從懷中取出一封帛書,遞給呂方。

呂方接過書信打開一看,果然是呂深的筆跡,大概意思是自己病重,已經離大限不遠,能有子女如此,本已無憾,只是呂氏族中事務繁多,又位處淮上四戰之地,不得不多做考慮,最後幾句話是專門寫給呂方的,說他雖非自己親生,但在他心中便如自己兒子一般,請他務必要親身前往一趟,如此云云。

呂方合上書信,微微一想,已經大概明白了呂深的意思,昔日自己在淮上時,莊中兵農合一的體制,統兵作戰,大半都是自己所爲,加上呂家的深厚勢力,壓的其他六家擡不起頭來,可後來自己去了丹陽,王俞有了徐城鎮守使,屯田中郎將的官職,有了這個憑藉,他招撫豪強,收容流民,這幾年來在莊中將呂家壓得擡不起頭來,呂深在莊中也不過是倚仗自己的資格勉力支撐罷了,他本可以到丹陽或者廣陵那裡享清福,可他薑桂之性,到老愈辣,無論如何也不遠拋下家業離去,這信只怕是他臨死前最後的一招。

想到這裡,呂方先吩咐手下扶呂之行下去休息,接着便派親兵首領徐二持自己兵符前往丹陽,調兩百精兵來,和呂淑嫺一同前來,他知道這次前去,便是要和那王俞相鬥,這個舊友他是極爲了解的,深沉陰狠,自己在淮上時,倒還收斂些,自己去了丹陽後,此人招募莊中及豪強流民中的勇士,以爲義子,以此憑藉,對上在朱延壽那裡成爲親信將領,對下聚斂土地,修建塢堡,光是他一人名下千人以上的塢堡就不下十處,自己上次派人去淮上募兵,只怕已經對他得罪不輕,雖說幾日前,他剛剛來自己府上拜訪,可也說不準到了他的地盤上又會怎麼行事,還是小心爲上。

呂方安排好事情,便起身前往節度使府上,將岳父病重垂危的事情敘說明白,說要趕去看望,一直忙到天黑方纔回到家中,只覺得渾身骨頭都要散了,一頭躺倒牀上,昏睡不提。

兩日後,呂方便和呂之行、呂淑嫺一行人,約有三百餘人,乘船沿着邗溝直上淮河,然後沿着淮河西向,經過楚州、泗州一路往徐城方向去了,這江淮之間水路縱橫,雖說陸路看上去路途近些,可是一路橋樑失修的不少,還不如做船由水路行的既舒服又快速。

一路上,呂淑嫺和呂方二人自出兵湖州以來,已有一年多未曾相見,俗話說:“小別勝新婚”兩人本就情感甚篤,呂淑嫺雖說深沉大度,非尋常女子那般好妒,但內心對呂方寵愛沈麗娘,連出兵湖州都帶在身邊,還有了身孕,心中也頗有些不喜,時常使些小性子,呂方心中也有數,小心撫慰,定要使得呂淑嫺轉喜爲怒方纔罷休,這一路上倒不像奔赴病危父親的路途,倒有些像出遊的年輕夫婦。

一日,船隻已經逐漸接近了徐城地界,呂淑嫺看着岸邊熟悉的景色,呂方從艙中取了見袍子披在她身上,道:“這三四月間,最易受風寒,江上風大,你還是多披件衣服爲好。”

呂淑嫺緊了緊身上的長袍,幽然嘆了口氣。呂方在一旁勸慰道:“父親平日多行善事,些許病勢定然已經好轉,淑嫺還是莫要憂心爲是。”

呂淑嫺搖了搖頭,轉過頭來看着呂方的眼睛:“我卻不是擔心父親的病症,一來生死有命,非我等凡人所能左右,再說父親年歲已過六十,已不爲夭,其餘事情有任之你處理,定然沒什麼問題。我卻是在想,若是你未曾出來當這勞什子官職,和我兩人都留在莊中,是不是會比現在開心的多。”

呂方被呂淑嫺明亮的眼睛看着,突然覺得一陣慌張,轉開臉去強笑道:“這世間事哪有那麼多如果的,我都已經出來了,還能怎麼樣,淑嫺莫要這般胡思亂想了。”

呂淑嫺看到呂方的模樣,苦笑道:“你還是老樣子,一旦碰到爲難的事情,便這般模樣。”她頓了一下,指着不遠處的一條漁船道:“我卻寧願和你就像那漁船上的人一般,一同打漁,一同種田,一輩子在一起,哪怕只有粗衣淡食,可你卻只有我一個,我也只有你一個。”

呂方聽到這裡困窘無比,口中吶吶,渾然沒有平日裡的機變模樣,可卻一個字也吐出不出來。

呂淑嫺也靜默了半響,低聲道:“算了,像你這樣的男子,如同潛龍一般,又怎麼會一輩子在這鄉下打漁種田呢?總有一日要立於萬人之上的,這些不過是一個小女子的瘋話罷了,任之,你知道我爲何當年一眼就看中了你嗎?”

呂方搖了搖頭。呂淑嫺笑道:“你那時每日在田裡勞作,累的直不起腰來,渾身都是泥土,可和任何人打交道,都是兩眼平視對方,既沒有瞧不起,也沒有討好的意思,我從來沒有見過你這樣的男人。”說到這裡,呂淑嫺兩腮微紅,顯然想起來過去兩人初見的日子。

呂方也笑了起來,此時的他心中再無平日的那些權謀機變,說不出的純淨自在。呂淑嫺此時突然問道:“沈家妹子有了身孕,你是希望弄璋還是弄瓦?“

呂方聽了一愣,原來《詩經》裡有”乃生男子,載寢之牀,載衣之裳,載弄之璋,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的詩句,古人便以弄璋代指生男孩,弄瓦代指生女孩。呂淑嫺這一問,呂方也不知道怎麼回答,畢竟呂淑嫺是正妻,卻只有一個女兒,沈麗娘身爲妾室,卻生下兒子,古人有“母以子貴”之說,“七出”裡也有“無子”之說,而且《唐律》裡面有明文規定:“妻子五十而無子者,聽立庶爲長。”呂方想到這裡,只得笑道:“生男生女是老天註定的事情,我希望什麼又有什麼用。”

呂淑嫺看了呂方兩眼,嘆道:“你不說我也知道你的心思,罷了罷了,天下間男子豈有不想有個兒子的,更何況你打下了諾大基業,若是無子,豈不是便宜了別人,我只希望沈家妹子多生幾個兒子,也好過繼給我一個,免得我老來無子,落得個沒下場。”

呂方滿臉羞愧答道:“淑嫺說的哪裡話,你是正妻,麗娘生下的兒子也要叫你一聲娘,莫要胡思亂想,免得傷了身子。”正勸解間,只聽到船頭將士一陣歡呼,原來前面趕過來一條快船,打着呂家的旗號,正是前來迎接的船隻。

8 陽謀56 潰敗25 破城17 天下形勢39 仇恨160 時運244 螳螂與黃雀359 刺客中61 追蹤62 定情106 使者17 下士72 銅炮中78 調查103 鬼神74 生變101 風浪117 車陣1102 兄弟95 故舊80 決戰691 蕭牆5125 決戰124 劇戰893 破城1243 螳螂與黃雀223 安吉縣10184 怒氣79 合議48 登陸183 趕回3101 將死182 趕回218 圍城626 大仇157 周虎彪中86 刺殺190 換俘14 練兵45 奪城上109 中立166 折衝14 謀亂下66 忘家152 夜襲190 洗浴50 風氣228 反攻33 武家17 隱士245 螳螂與黃雀3477 越州上33 重農72 拔城110 告身9 拒絕94 破城227 昱嶺關上124 秩序272 進軍45 書信81 密信217 圍城5113 賺城119 劇戰336 火攻74 襄州213 求援34 海鳥糞16 龜船95 武勇都之亂2108 離間212 府兵112 營救50 深謀80 決戰6155 奇襲48 清口368 戰前2101 義子上72 銅炮中50 突襲128 潛流93 廢城216 圍城3181 刺殺69 逆轉55 決心102 阻礙91 饑民18 劇戰2101 中風54 麻布81 獵虎上65 圈套47 奪城下34 石城山245 茶市上20 逃生
8 陽謀56 潰敗25 破城17 天下形勢39 仇恨160 時運244 螳螂與黃雀359 刺客中61 追蹤62 定情106 使者17 下士72 銅炮中78 調查103 鬼神74 生變101 風浪117 車陣1102 兄弟95 故舊80 決戰691 蕭牆5125 決戰124 劇戰893 破城1243 螳螂與黃雀223 安吉縣10184 怒氣79 合議48 登陸183 趕回3101 將死182 趕回218 圍城626 大仇157 周虎彪中86 刺殺190 換俘14 練兵45 奪城上109 中立166 折衝14 謀亂下66 忘家152 夜襲190 洗浴50 風氣228 反攻33 武家17 隱士245 螳螂與黃雀3477 越州上33 重農72 拔城110 告身9 拒絕94 破城227 昱嶺關上124 秩序272 進軍45 書信81 密信217 圍城5113 賺城119 劇戰336 火攻74 襄州213 求援34 海鳥糞16 龜船95 武勇都之亂2108 離間212 府兵112 營救50 深謀80 決戰6155 奇襲48 清口368 戰前2101 義子上72 銅炮中50 突襲128 潛流93 廢城216 圍城3181 刺殺69 逆轉55 決心102 阻礙91 饑民18 劇戰2101 中風54 麻布81 獵虎上65 圈套47 奪城下34 石城山245 茶市上20 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