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改革之策

胡楚元有功。

功勞有多大……比起當年的曾國藩當然是要差一大截,比起李鴻章,那已經快是差不多了。

中法戰爭、中曰戰爭,這兩場大戰幾乎都是胡楚元在背後謀劃的結果,他還直接主導了幾次海戰的大勝,奠定了最終的結果,最終的談判更都是他在負責。

這些年間,清朝廷所有比較大的外交談判都是胡楚元負責,結果也無一不是讓人滿意的……要不然,胡楚元也活不到今天。

以這樣的功勞,胡楚元確實可以得到體仁閣大學士的頭銜,加封太子太保和二眼花翎,入軍機大臣,兼任總理資政江南督辦通商大臣……這些都沒有問題。

問題恰恰就出在直隸總督這個位置上,如果再讓他主持改革,那豈不是將軍機領班大臣的位置也給他了?

大家一陣刺寒。

醇親王害怕着,恭親王害怕着,張之萬和閻敬銘也害怕着,甚至連胡楚元自己也害怕着。

在回來之前,胡楚元心裡就盤算過,因爲他手裡有一萬五千人的湖廣營,這是朝廷目前最爲倚仗的新式軍隊,清朝廷肯定不敢裁撤,也不會裁撤,更不敢調給別人掌管。

那麼,清朝廷只有兩個選擇,一是任命陸廣荃爲某省提督,二是任命他爲總督。

胡楚元事先的估計……最有可能的情況是讓他兼任閩浙總督,將梅啓照調往兩廣出任總督,同時提拔陸廣荃任福建提督。

他覺得,這已經是醇親王的極限了。

可他沒有想過,光緒帝載湉這個年輕人是沒有極限的。

直隸總督……對他來說,這個位置太重了點。

回國之前,他和劉銘傳私下商量,也是想要極力推薦劉銘傳出任直隸總督,劉銘傳則是感激不盡。兩人私下商議,若是湖廣營最終沒有好的去處,劉銘傳自己裁撤嫡系,也要將湖廣營安置妥當。

這……怎麼會是這樣?

胡楚元實在是有些忌憚,不知道局勢是否會因此而失控。

他沉默不語,也不能說話。

見所有人都沉默了,張百熙也在暗中示意,光緒帝載湉才知道自己一時着急了,把後面的計劃也說了出來。

他不由得輕咳一聲,掩飾着自己失態,隨即和諸人道:“眼前這些個事,咱們就說到這裡吧,胡愛卿,你先不急着走,朕還要和你商議點其他事。”

“是!”

胡楚元低沉的答應一聲,沒有起身,其他人則逐一告退。

等別人都走了,光緒帝載湉才和胡楚元笑道:“胡愛卿,你這一次能夠替朕打一場如此漂亮的大勝仗,真是讓朕大爲高興,也給朕大漲了氣勢和臉面。好啊,朕就知道你纔是咱們大清國的棟樑,來,說說你的想法,看看咱們究竟該如何維新吧。朕要說的這些個光緒維新,那也得倚仗你呢!”

聽了這話,胡楚元只是默默的笑着,有點無奈的意味。

面對光緒帝載湉的信任,他實在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他想,真是糟糕,這是滿清的皇帝,要是漢室,那中國似乎還能有另外一條路走呢。

想了想,胡楚元終究還是開口道:“現在說維新,早了點,但也可以說了。微臣的意思和以前差不多,即便是要改革,也應該是循序漸進。比起曰本,咱們要守舊的多,一下子想要效法曰本走維新之路,或許會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眼下要改革,那就先改軍機處吧……!”

雖然很不樂意,面對載湉的這種特殊信任,胡楚元實在是有些無奈,只好替載湉理出一套可行的改革方案。

胡楚元。

他不是康有爲,不是一個剛拿到點權利的政治投機客,犯不着像康有爲那樣爲了權力,不惜得罪一切人,他更不像康有爲那樣,將所有的其他人都當成傻子,以爲世界上只有他一個人是聰明人。

胡楚元的改革方案很簡單,繼續圍繞軍機處做文章,正式設立總理資政、總理外務、總理海軍三個新衙門,歸屬軍機處管轄,三位總理大臣都是輔班軍機大臣,次於領班軍機大臣一級。

在軍機處下面再開設法務局、學政局、審覈局、郵政局、交通局,負責制定新的法律,開設新學,審察各省帳務工程,管理郵政、鐵路、港口航運。

相對應的,總理資政衙門則進行削減,保留農業局、工礦局、商務局、招商局,繼續負責內政管理和代管朝廷官股支出問題。

強有力的削弱總理資政衙門,這也是胡楚元的一個自保之道。

載湉的嘴一張,別人再想駁回就很難了,既然一定要他出任直隸總督,那胡楚元的總理資政衙門就得被拆開,免得他大權獨攬,遭到所有人的嫉恨。

其他事情繼續在吏部、戶部、兵部、工部、禮部、刑部艹辦,也不拆別人的臺,只不過,吏部、戶部是兩個關鍵位置,應該進入軍機大臣的序列。

當然,翁同龢這個人政治傾向是比較保守的,不如孫家鼐好用,最好想辦法讓孫家鼐出任吏部尚書。

翁同龢畢竟是真正的帝師……可以讓他擔任禮部尚書,再任翰林院士,授協辦大學士,掌握會試大權,以作平衡。

想要效仿曰本實施君主立憲制度,這還是爲之太早了,曰本也花了十幾年的時間才正式確立君主立憲的內閣體制,先從實際出發,頒佈《公司法》、《工商貿易法》,實施新的稅法。

同時,另外兩件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是滿人的奉養問題,二是清軍的改革問題。

關於滿人奉養,胡楚元的意思是就藉着國債和軍餉問題,八旗不動,先削其他滿人5成,允許滿人自由擇業,並單獨設立一個勸業局,幫助滿人自立根生,可以鼓勵滿人返回東北耕種,在律法上給予優待。

清軍的改革問題,八旗營12萬餘人的數字有點過多的,平均每年的軍餉都有2900餘萬清圓,實際上是一點作用都沒有,這個首先得改,盡力先裁撤一半。

綠營倒不急着大改,保持世兵制度,只用於地方維持,擔任武警的職權,各省留綠營萬餘,歸提督直轄。

正規軍採用募兵制,正式編制,全面推廣大營制度,大營上面設兵團,兵團按總督轄區劃分,即湖廣、兩廣、兩江、閩浙……兵團設督軍管轄。

陸軍總計維持着五十個大營的規模,三十個主力營,二十個預備營,海軍的水師陸營維持在十個大營的規模,海軍和海防費用統一在總理海防衙門,陸軍則繼續發放給各省巡撫、總督,但各營的裝備、編制全部要經過兵部批准。

在全國範圍,陸軍都要統一裝備,減少供應的難度,並盡力在國內自行生產供應。

除了這些緊要的關係到國家安危的問題,胡楚元也提了其他幾件事情。

一是學堂和外國留學生的出仕問題,他建議給各武備學堂的畢業生授予同武舉人的資格,外國留學歸來,或是在國內完成大學學業,授予同舉人資格;二是中央和地方的稅收分成問題,與其長期扯皮,不如制定一個標準,各省拿三成,中央拿七成,綠營之類的費用就直接從各省出,不再歸中央財政。

地方如果不足,中央可以另行補給,地方的財稅如果充足,中央也不用羨慕,任由地方自行斟酌使用,繼續投資興辦實業,墾田設娶,開荒修路,興辦教育等等。

中央和地方財政不足時,都不用採用增收稅釐的辦法,而是和銀行拆借,籌集國債,實在無法調度,則可以將一部分官股出售。

對於官營事業虧損的問題,三年之內無法解決,一律銷售官股,讓商人經辦。

真的要說到改革,胡楚元其實是很穩的。

如何一步步的解決問題,他的辦法也是最多的,也是目前唯一能平衡各方權益,不至於讓局勢失控的人。

這一點,急於改革的光緒帝載湉、張百熙心裡都非常清楚,不想改革的醇親王、恭親王更清楚。

載湉。

他對胡楚元的信任是非常之深的,對於胡楚元的能力甚至是仰慕的,他近乎擁有一種古之賢君的情艹,也真的將胡楚元當作管仲再世來看待。

胡楚元這麼一說,他就非常非常的高興,都要胡楚元說的這些艹辦。

胡楚元倒是沒有繼續說什麼,再怎麼鬧騰,醇親王和恭親王還不至於敢把載湉給打入冷宮,頂多是陽奉陰違,可萬一把慈禧給鬧騰出來,那就不好收拾了。

所以,直隸總督這個位置,他還真的得坐穩了。

這倒是一件麻煩事。

更麻煩的是另外一件事……萬一,光緒按照他說的這些辦法搞成了,扭轉了中國的局面,他還能不能將滿清驅逐出去。

這也是一個問題啊!

從紫禁城裡出來後,胡楚元重新乘車返回永郡王府,心裡也是有着太多的疑問。

他確實說不清未來了。

唉,走一步,看一步吧……他這麼想着。

(未完待續)

第二百七十七章 你觸犯了中國的利益第一百四十一章 做生意講誠信第一百七十八章 潛艇工程的開端第一百二十三章 去北京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日海戰(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丹東大戰(二)陰險的劉銘傳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品大員第六十三章 顧家的古董第四十章 中村正直第一百八十七章 在威海第七十二章 梅啓照的政績第一百六十五章 醇親王的大事第八十五章 中信國泰第二百九十五章 副委員長蔡鍔第二百九十二章 家國天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在威海第二百九十七章 當二戰即將成爲現實第二百三十一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二百六十八章 國家的利益,我的利益第九十一章 福州船政衙門的私款第一百章 踏上前往歐洲採購戰艦的道路第一百五十六章 雲貴總督和滇軍第一百六十一章 馬尾海戰(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中國1922第一百七十五章 日法俄的新威脅第一百三章 新民黨太招搖第二百九十五章 副委員長蔡鍔第一百四十五章 飄在南洋第一百五十五章 胡梅一黨第九十四章 商人就是商人第八十九章 再回杭州第十七章 實務派的起源第二百七十四章 阜康雄霸天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七億兩白銀第二百七十九章 倫敦會議第一百八十二章 朝鮮這個小國很重要第二百五十六章 174萬第一百九章 阿薩姆(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亞洲終究是中國的第一百四十五章 飄在南洋第一百五十五章 胡梅一黨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殺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務全權督辦大臣第四十六章 留美幼童的事第五十一章 梅啓照的配合第二百一十四-二百一十五章 總理首輔大臣和新的帝國第三十六章 在日本的投資第一百九十七章 胡楚元的內鬥和外鬥第一百二十八章 排華案風波(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殺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可避免的二戰陰影第一百六十章 馬尾海戰(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殺第十二章 丁戊奇荒第二十八章 赴日第六十四章 顧家的二爺第三十三章 日本的古董生意第一百五十一章 騰衝號爆炸案第一百五十三章 北越第一百九章 阿薩姆(一)第十二章 丁戊奇荒第二百五十七章 東北大撤退和兄弟聚會第一百八十三章 袁世凱這個下屬第一百九十四章 亞洲終究是中國的第一百九十五章 慈禧復出的陰影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一百九十四章 亞洲終究是中國的第二百七十五章 胡委員長第二百六十三章 沙暴和颱風第二百零三章 勝利凱旋和中日旅順條約第一百三章 新民黨太招搖第一百六十一章 馬尾海戰(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永福和天地會第二百零三章 勝利凱旋和中日旅順條約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關係就是好第一百五十六章 雲貴總督和滇軍第一百一十章 阿薩姆(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福州造船廠和海軍的新未來(上)第二百三十章 謀局東北第一百一十七章 克琳娜,達格爾的寧芙女神第一百九十章 督戰天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西北之問第一百一十四章 留學生的未來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百萬兩銀子的賄賂第五十二章 陸三元第九十章 任職福州船政提調第二百三十六章 山縣有朋的戰略觀第七十六章 万旗洋行第二百二十三章 西北之問第一百八十八章 北洋啊,北洋第二百七十二章 卸任第九十章 任職福州船政提調第八十九章 再回杭州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蘭灣戰役第八十六章 官不與民爭富第九十二章 若無此能,焉可高居此位?第一百九章 阿薩姆(一)第三十二章 室町通第一百八十二章 朝鮮這個小國很重要第九十五章 鄧世昌和葉富
第二百七十七章 你觸犯了中國的利益第一百四十一章 做生意講誠信第一百七十八章 潛艇工程的開端第一百二十三章 去北京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日海戰(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丹東大戰(二)陰險的劉銘傳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品大員第六十三章 顧家的古董第四十章 中村正直第一百八十七章 在威海第七十二章 梅啓照的政績第一百六十五章 醇親王的大事第八十五章 中信國泰第二百九十五章 副委員長蔡鍔第二百九十二章 家國天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在威海第二百九十七章 當二戰即將成爲現實第二百三十一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二百六十八章 國家的利益,我的利益第九十一章 福州船政衙門的私款第一百章 踏上前往歐洲採購戰艦的道路第一百五十六章 雲貴總督和滇軍第一百六十一章 馬尾海戰(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中國1922第一百七十五章 日法俄的新威脅第一百三章 新民黨太招搖第二百九十五章 副委員長蔡鍔第一百四十五章 飄在南洋第一百五十五章 胡梅一黨第九十四章 商人就是商人第八十九章 再回杭州第十七章 實務派的起源第二百七十四章 阜康雄霸天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七億兩白銀第二百七十九章 倫敦會議第一百八十二章 朝鮮這個小國很重要第二百五十六章 174萬第一百九章 阿薩姆(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亞洲終究是中國的第一百四十五章 飄在南洋第一百五十五章 胡梅一黨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殺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務全權督辦大臣第四十六章 留美幼童的事第五十一章 梅啓照的配合第二百一十四-二百一十五章 總理首輔大臣和新的帝國第三十六章 在日本的投資第一百九十七章 胡楚元的內鬥和外鬥第一百二十八章 排華案風波(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殺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可避免的二戰陰影第一百六十章 馬尾海戰(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殺第十二章 丁戊奇荒第二十八章 赴日第六十四章 顧家的二爺第三十三章 日本的古董生意第一百五十一章 騰衝號爆炸案第一百五十三章 北越第一百九章 阿薩姆(一)第十二章 丁戊奇荒第二百五十七章 東北大撤退和兄弟聚會第一百八十三章 袁世凱這個下屬第一百九十四章 亞洲終究是中國的第一百九十五章 慈禧復出的陰影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一百九十四章 亞洲終究是中國的第二百七十五章 胡委員長第二百六十三章 沙暴和颱風第二百零三章 勝利凱旋和中日旅順條約第一百三章 新民黨太招搖第一百六十一章 馬尾海戰(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永福和天地會第二百零三章 勝利凱旋和中日旅順條約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關係就是好第一百五十六章 雲貴總督和滇軍第一百一十章 阿薩姆(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福州造船廠和海軍的新未來(上)第二百三十章 謀局東北第一百一十七章 克琳娜,達格爾的寧芙女神第一百九十章 督戰天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西北之問第一百一十四章 留學生的未來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百萬兩銀子的賄賂第五十二章 陸三元第九十章 任職福州船政提調第二百三十六章 山縣有朋的戰略觀第七十六章 万旗洋行第二百二十三章 西北之問第一百八十八章 北洋啊,北洋第二百七十二章 卸任第九十章 任職福州船政提調第八十九章 再回杭州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蘭灣戰役第八十六章 官不與民爭富第九十二章 若無此能,焉可高居此位?第一百九章 阿薩姆(一)第三十二章 室町通第一百八十二章 朝鮮這個小國很重要第九十五章 鄧世昌和葉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