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太學年試

秋日的清晨,很有一股涼涼的感覺。

少了一些清脆的鳥叫聲,也少了萬紫千紅的顏色。

王賢此時已經走在大街上了,今日他就像古人趕考一般,心裡雖然有些忐忑,但更多的是懷着期待,這秋日清早的大街上,已經人來人往起來,各種小商小鋪也開始開門,整個汴京又開始了新的一天。

回到水字間見到的第一個人便是齊偍,他正捧着書小聲地念着,這時見到王賢,不由開懷地道:“臣貝你終於回來了,這麼長時間也不過來看看我們一眼!”

王賢笑道:“哪裡,我上月不還是過來了,只是一月之隔,山論你便如此責怪,實在是太不應該。”

齊偍笑呵呵地說道:“一月便是極爲漫長了。”

他們說笑幾句,齊偍便道:“今日年試,臣貝想來已經準備妥當了吧,這麼長時間的修煉,便是所謂的‘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而在今日可得一展,實在是大快人心啊。”

王賢一笑道:“山論你又是恭維我了,我看你滿面笑容,想來準備的不錯。”

齊偍呵呵一笑道:“不說這個了,今日你過來了,我等便在午間小聚一下,想來秦兄也在,對了那個劉承柱劉兄也在,到時候一併喊上,一同過去。”

王賢笑道:“山論還未考試,便要慶賀,可想心中有多大的底啊。”

齊偍站了起來笑道:“臣貝又是如這樣的恭維話,真是聽起來不舒服,現在也莫要多說了,先去爐亭吧,年試很快便要開始了。”

王賢點了點頭,於是和齊偍一起走進爐亭之中,這裡面的士子們早已經各就各位了,此時見到王賢走進來,不免寒暄幾句,互相問候一下、恭維幾句,然後便又回到位上。

大家都在互相討論着,在說今次年試應該會出什麼樣的題目,每個人都互相猜測,分析以前的題目,然後大膽地猜想起來。

王賢不由想笑,就算現在能夠猜到題目,也只是早一個時辰而已,做文章哪裡去爭這個把時辰,他正坐在那裡,不由有些心潮難平起來,像是當年高考的時候,趴在那個桌子旁,心裡七上八下的,這種感覺竟然讓他有些高興起來。

過了不一會兒,李廌便揹負着手走了進來,他一身藍儒袍,帶着布冠,此時一進來,諸人便停止說話,靜悄悄地等他說話。

李廌笑道:“諸位別如此拘謹,尚未開始,我是先來看一看的,你們繼續討論吧。”

他說着便向王賢走了過去,笑嘻嘻地道:“王賢,你看起來很悠閒啊,年試可有幾分把握?”

王賢忙說道:“心中尚忐忑不安,哪裡來的把握。”

李廌帶着笑容,打量了王賢一下,然後笑道:“看起來也未有什麼變化,看來閉門不一定有所修養,不過我可給你提個醒,這年試可是太學博士出的題,若是浮淺的東西就不要往上面寫了。”

他說出這話,頓時讓這裡面的人竊竊私語起來,大家又在說些如何寫出有深度的東西,其時寫文不外乎模仿兩人,王安石和蘇軾,王安石以例子扣古語,精簡而又明瞭,雖然短小但又耐人尋味,蘇軾之文縱橫論頗重,文中大篇的自己的論點,有時會映射一下當今之事,前後交響呼應,便是一篇佳文。

學生大抵是模仿王、蘇二人,但大多數都是仿其形而不重其意,此時說道深度,諸人皆是有些奇怪,如何能寫的更有深度,是多舉幾個古例,還是多寫幾段古人之語?

王賢見李廌頗有深意,不由問道:“先生認爲如何寫出深意之文?”

李廌呵呵笑着道:“莫問我,莫問我,我從未寫出何等文章,方纔之語是我隨口說的,你們也莫要放在心上,諸位便加緊吧,我先出去了。”

他一出去,整個爐亭內就更加的熱鬧起來,諸人都在七嘴八舌的說着不停,相互詢問着該如何寫出有深意的東西。

王賢卻是覺得奇怪不已,太學士子看多了王蘇二人的文章,自然是以他們的風格來寫文章,這深意之題又從何說起?難道要寫出那種極爲的繁瑣或是看不懂的文章?

他不由一笑,文以載道,越是大文學家,越就能把道理說的通俗易懂,白居易的樂府詩老婦都能誦之,蘇軾的詞連不識字的大漢都可以說上幾句,所以有深度必定不是看不懂。

他在這裡坐着許久,方纔見到馬階走了進來,他身後跟着一個有些瘦高的中年人,抱着的是一份份試卷。

此時已經開始分發試卷,王賢此時心情還是頗爲急切的,想知曉這年試之題到底是什麼,但耳邊除了沙沙作響的接試卷的聲音之外,再也沒有什麼聲音了。

王賢這時候終於拿到了試卷,照例是先看一看兩道題目,結果頓時傻眼起來。

這一道明經的題目是說君臣、父子、夫婦之爲何要遵上下之分,而那策論是如何爲國謀富,這和那日周兵和自己隨便提及的那兩個話題完全一樣。

難道她說的是真的,她真的知道這個題目?還是碰巧碰上的?

王賢心中不知道越來越好奇起來了,沉思了好一會,隨即便聽到有人磨墨開始下筆的聲音,他有些愕然,竟然還有人那麼快的想好題了,偷偷看了一眼,卻原來是張地雲,他一向極爲用功,想來這題目對他來說也不算什麼。

過了好一會兒,王賢心中逐漸構思的差不多了,其實這兩個題目王賢之前都已經想過多日,所以現在構思起來也是極爲的方便,並無什麼難點。

儒家講究名分,有尊卑之分,故而這個君臣、父子、夫婦之道並沒有什麼好想的,然而王賢卻突然想起了李廌說的深度,如果沒有深度那自己這最多是一篇爛着古氣的八股文而已,如何才能脫穎而出,有些特別之處呢?

王賢仔細思索了一下,既然老路行不通,那就劈開一個新路,但是又不違反路上的規矩。

他提筆便開始寫,開始自然是讚揚這個尊卑之分,而後筆鋒一轉,便言尊卑可以倒轉,“吳縣有女名曰小小,年方二八,嫁王二爲婦,王二病弱不堪,臥牀幾載,而王氏便爲夫君事,治家政,理家事,時人皆稱善,故夫婦之道非天道也,婦之顧夫便可爲之夫,夫婦之道,在於舉案齊眉,而不在訓斥之聲,此乃天道也。”

而後他又開始寫父子之道,說父亦是子,子以後也會成爲父,故而父子並不是固定不變的,父子之道,是在於互相尊敬,若是父有過,子亦有正其過。這樣的話寫了一通,而後又說道家庭穩定的重要性,不論父子皆不可違背。

至於君臣之道,王賢知道這個要慎重一點,他只能先舉商紂暴虐,周文王以臣子身份替天行道,從而使得天下安定,而後隋煬帝荒淫,唐高祖以臣子身份而奪得天下,最後又說當朝太祖以德問天下之事,從而說出君臣之道亦要遵循天道。

他不敢寫的太過驚奇,處處用聖人之言和前例來做包裝,然後再稍微休整一下,既要保證這篇文章有一些新義,又要保證自己不會被人認爲是大逆不道,所以字字都要琢磨一番。

直到通讀了一遍,發現基本上差不多了,王賢才舒了口氣,然後再看下面的那一道題目。

這個題目在自己進入太學的測試中就已經想過了,但是自己當時寫的是套話,現在卻如果再寫那些就落入俗套了,應該寫一個比較有深度的東西。

但是自己的想法太過離奇,如果照着自己的想法寫出來,一定會被認爲是患病了,他這時沉思一番,想着潤潤色,然後便開始寫了起來。

其實這個富國之術本就沒有什麼,但是在大宋的皇帝和朝臣心中,大宋地大物博,富庶至極,它地皆是蠻荒,所以他們一向都是隻注意如何在裡面得到財富,而不注意放眼天下。

宋與遼國有榷場四處,皆是貿易繁華之處,但是榷場的限制太多,而且對商人抽取的稅也很多,所以不利於交易,只有廣泛的建立好貿易的環境,才能保證對外貿易,才能更多的加快積累財富,這是一條富國的捷徑。

然而這條路在這個時代卻是不能被理解的,保守的經濟制度纔是他們所遵循的,況且他們一向對外族有着戒心,榷場的事情也是逼不得已,自己哪裡能夠提出這個觀念,會遭到這個時代人的嘲笑的。

王賢心中一動,忽然想起了一個東西,便順着思路,越想越覺得極爲不錯,然後便直接寫了上去,洋洋灑灑的寫了一通,剛要收尾,卻聽到馬階在上面說道:“諸位,改停筆了,全部都離開爐亭,有人來專門收這個。”

諸士子都走了出去,這時候便在外面說着不停,紛紛問起了對方的作文,齊偍此時正笑着說道:“臣貝,看你心情不錯,我們便過去聚飲一餐吧。”

王賢現在確實心情不錯,他笑道:“好啊,不過山論你莫要再喝的大醉了。”

齊偍笑着道:“我這次定然會以此爲戒,不再狂飲了。”

兩人便一同去秦該的齋房去尋他,果然見到秦該正在整理東西,他很是高興地和王賢見了一個禮,然後幾人便又去尋那壯漢劉承柱,剛巧他就在太學的門口,一行人便直接去了蔣生樓,又選了二樓的雅房,擺了酒席,分開坐下。

秦該此時笑道:“王兄春風得意,想必今日的年試必然不錯,快與我等說一說你寫了什麼,好讓我們參詳一番。”

王賢笑道:“哪裡能寫什麼,只是照着書中諸事而已,這些不足與人道也,我等今日就莫要談這個了,飲酒才叫高興。”

劉承柱哈哈大笑道:“王兄深得我心,我也是這麼想的,還是喝酒來的乾脆。”

他們四人便開始喝起來了,而齊偍和劉承柱在互相說着弓馬技藝,秦該偶爾插上一嘴,王賢卻只能在這笑看着,他手裡提着杯子,不過他可不想再大醉起來了,只是應付應付而已,還好諸人都並不是痛飲,直到最後,幾人才互相散開,告辭而別。

王賢已經注意到秦該對齊偍的影響了,這個他也沒有辦法阻止,畢竟秦該並未做錯什麼,而對於齊偍來說,這也未必算是壞事。

他方想回家,剛走回太學門口,卻又遇到了李廌,李廌招呼了王賢一聲,然後便笑道:“王賢你好不容易過來一趟,也不過去看一看先生,就這樣回去了,實在是目無師長、無甚禮教。”

王賢哭笑不得,忙道:“先生教訓的是,我便要過去拜訪,沒想到這裡遇到了先生。”

李廌只是一笑,然後便轉身走着,王賢輕輕搖頭,便一步一步地跟了過去。

這個房子裡面還是頗亂的,李廌指了指一個椅子道:“你先坐在那裡吧,今次你也算走運,我新買了茶葉,還是十文錢的那種,味道很不錯,便給你泡上一盞。”

他泡好了茶,然後放在王賢的面前,王賢連忙站了起來道:“多謝先生。”

李廌這時也坐了下來,呵呵地說道:“王賢啊,我記得去年的時候你剛入太學之時,人人皆是異之,認爲你定然是天才,然而日子久了,卻沒有人這樣認爲了,不過如今我卻不知該稱你爲什麼了,就像昔日東坡先生拜會歐陽修,歐陽修卻無言以對,我今日便和他一般。”

這個帽子就太高了,王賢連忙站起來道:“先生實在謬讚了,我哪裡能擔當的起。”

李廌一笑道:“你莫要如此激動,先坐下,還沒喝茶吧,拿起來喝一口嚐嚐。”

王賢便端起了茶盞,這時慢慢地嚐了一口,只覺得甚苦,而且有一股澀味,他強制嚥了下去,卻聽到李廌哈哈大笑道:“此茶如何?是不是感覺甚爲苦澀?”

他見王賢不答,不由笑道:“你也不回上一句,端的無趣,此茶雖然苦,但養生極好,況且口味又重,若你喝慣了這種茶,就算是給你貢茶喝也沒這個味。”

王賢應承道:“先生愛此茶,便如此茶。”

李廌一怔,隨即又笑道:“好個伶牙俐齒,昔日陶淵明愛菊,自比爲菊,而周敦頤愛蓮,又比之爲蓮,我這個愛苦茶的人,只能自比爲苦茶了。”

他話鋒一轉道:“不過苦茶也是不錯,這苦茶不得人喜愛,便是因爲它苦,初喝之處,很難下口,可是誰能想到這茶可以養生,這也和有脾氣的人雖有力卻不能用一樣的,所以用苦茶比作我,確實十分恰當。我獨愛苦茶,亦願比爲苦茶。”

王賢沒話說了,他方想奉承,卻又發現自己詞窮,這時想了半天還是沒有想出話來,只好以喝茶來掩飾。

李廌笑道:“今日年試,你是如何爲文的?”

王賢一愣,怎麼李廌也開始八卦起來了,他便把自己寫的東西複述了一遍,然後道:“小子拙作,先生認爲如何?”

李廌還沒反應過來,聽到王賢問話方纔道:“王賢,你還真敢寫。”

王賢忙道:“我仔細地看了一下,確認沒有犯忌之事,方纔定稿,所以不會有事的。”

李廌嘆口氣道:“確實如此,雖然聽起來有些離經叛道,可是仔細思之,便得其味,只可惜我大宋乃是以德治天下,此等道理,還是不要寫上去爲好。”

王賢苦笑道:“我聽先生說要深度,便寫上了,如今也未能改之。”

李廌點點頭道:“那道策論你是如何寫的?這個題目實在是簡單無比,然而越是如此,越是難寫,我適才在堂前,思索良久,還是未得其解,你是如何爲文?”

王賢一笑道:“其實以先生大才也能猜到一二,題爲何以富國,其時分析起來,富國之策,不外乎有兩種,一是開源,二是節流,王荊公所行之策,無論是青苗、市易、保甲諸法,還是保馬、兵器之法,皆是開源,開源自然是增利的,可是先生有沒有想過,節流亦是富國之道?”

李廌沉吟道:“節流之道,並非可行之策,我大宋尚是富庶,不可能再向昔日漢高祖那樣一布一食皆要過問一番,亦不可能像隋文帝那樣連一座宮殿都不敢造,況且我大宋一樣對士子頗佳,對官兵更是愛護,餉銀便無法可減,何來節流?”

王賢呵呵一笑道:“其實節流並非一定要讓大家省吃儉用,只是有些東西花的地方不好,我今日在文中所言便是如此,主要是看準了錢最是費錢。”

錢最是費錢?

他見到李廌一臉疑惑,一笑道:“先生可知我大宋一年所耗錢多少?所制錢又是多少?”

李廌沉吟了一下道:“所耗錢無從估計,然而所制錢頗多,去年開鑄的元符通寶,大概有六百萬貫。”

王賢點頭道:“先生,六百萬貫的錢,豈是少數,每年所耗銅又有多少?所以我所說的節流便是從這銅錢開始,如此以來,國中將要節省大量鐵銅,豈不是富國?”

李廌愣了一下,隨即笑道:“王賢,你實在是異想天開,異想天開啊!古時大多用鐵作錢,而今除了川蜀缺銅仍用鐵錢,餘者皆用銅錢,這銅錢是省不了的,每年撥給邊關的餉銀便是銅錢,而朝廷從民間收糧、收布亦是要用錢,發給官員們亦是用錢,你試想一下,若是沒有錢,你我如何去酒樓客棧,如何去買這苦茶?”

王賢連忙說道:“先生誤會了,我並非說不要用錢,而是說用其他的東西來代替銅錢,從而使得朝中節省大量的鐵銅。”

李廌奇怪地道:“用他物替代?你想用何物?”

王賢道:“紙。”

李廌更加奇怪,反問道:“紙?紙如何作錢?”

王賢笑道:“先生應該聽聞過益州的交子吧?交子乃是用紙所制,有黑紅間錯,嚴格製造,又有官府州印,只要拿着這交子便可四處行走,可在州府之中兌換銅錢,而且所攜有極爲的方便,若能大爲推廣,那便可以節省鐵銅,亦使得攜帶大錢也方便許多,先生認爲然否?”

李廌皺眉道:“交子我的確聽說過,乃是川蜀之地所用,神宗時便已經爲商家所喜好,所用皆是方便,然而不便之處亦是很多,銅錢雖然耗銅,然而不易作假,這個交子就很容易作假了,此時其一;還有交子乃是官府印製,有州印爲證,然而此物不費,可以多印,但就是因爲這樣,若是多印上一萬貫,豈不是憑空得來萬貫的錢?更何況它可以兌換成銅錢,若是直接兌換,那銅錢是定量的,而交子卻是大量的,如何能保證?此是其二;朝廷若要推廣交子,亦是不甚容易,更何況遼國的歲貢,定然不認這個交子的,百姓們也對這個不會放心的,此是其三。”

他接着道:“有此三點,則交子必難通行,更遑論替代銅錢了,所以你所說的想法雖然很好,但皆是不可行。”

王賢搖頭道:“不用那麼急的推行,緩慢而行之,便可成!其實這是很有必要,我大宋去年就鑄了數百萬貫錢,方覺得不夠用,實在是因爲銅少,銅錢少,更有錢流落到遼國、隴西,甚至到了高麗國和倭國,這些銅錢分散開來,朝廷自然會覺得吃緊,所以使用交子便可緩解這個問題。

還有目前大宋所用制錢並不一致,自汴京以南和東邊皆是使用銅錢,而川蜀之地因爲缺銅,又因路途不通,無法運銅過去,所以便使用鐵錢,而河北路則鐵、銅並用,雜合而行之,更有各州下令鐵銅不能出己界,秦時便已經統用一錢,而今卻有數種,實是需要改變,若交子由朝廷印發,就算川蜀之遠,亦能用之,天下皆可通用,實在是大善啊。

更好的便是如今小農交租和交稅,大多以糧草上交,所以交子基本上不會在農民手中通行,一般學識之人只要詳加辨認,定然可以識出真僞的,畢竟朝廷的大印和朝廷匠人們的手法,皆是奸詐刁民之輩所不能爲之,豈不見益州使用交子這麼多年來,未見其亂,便是如此。”

他說的好多,不由有些乾燥,便連喝了一口涼茶,連其中是甘是苦都不管了。

李廌此時仍然是覺得不太現實,但是他也沒有說什麼,只是道:“此事太過新奇,應該從長計議,不過王賢你的想法皆善,若我是太學博士,定然會給你評爲優,直升內舍。”

王賢笑道:“先生既然能認可,想來他人亦可以認可,適才考試中,我還在擔心大家以爲我之言論會被認爲是荒誕之語呢。”

李廌擺手道:“荒誕之語談不上,不過你的這個確實不會有太多人接受,你要做好失望之備。”

他說這話,讓王賢心中一沉,自己怎麼說也是有思想、有深度的寫了這個,還花了很多的心機,難道真的會失敗嗎?

李廌見他面上失望之色甚重,不由嘆道:“我非說你爲文不佳,然而畢竟不是我能做了主,就看太學博士了,若他見此文頗佳,那你也是有希望的。”

王賢知道他是安慰自己的,只好勉強笑道:“希望如先生之言。”

李廌此時一笑道:“便不說考試了,王賢,你以前過來讓我幫你,說要歸家閉門讀書,結果我幫你了,今日我便想問一問,你在家中到底看了什麼書,學了什麼東西,說一說給我聽聽。”

王賢道:“便是聖人之書了,偶爾也看一看老家之言,或則是近人論古今政事,對了,先生的《師友談記》我亦觀之,見到東坡先生、魯直、少遊諸人雜談,昔日氣勢,恍如在面,諄諄絮叨,實在是讓人感慨萬千,不絕長嘆。”

李廌一愣,不由有些笑了,說道:“那是我一時興起,隨意寫成,未想到被友人翻閱,竟然抄寫了幾份,你卻也拿到了一卷,實在是巧合了。”

王賢笑道:“這便是你我師友之緣了。”

李廌哈哈大笑道:“妙極妙極,昔日東坡先生與我爲師友,而今你卻又和我爲師友,一老一少,雖然貌似千差萬別,然而又有些神似,實在是一個緣字。”

他此時開心不已,竟然站立起來,然後又道:“你可知曉,昔日我見到東坡先生之時,因心中仰慕,竟然不能站立,還是虧得他扶我一下,多年過後,我依舊未忘記此事,心中所嘆便是世上又有幾人似東坡?王安石雖然德高望重,然而我卻說他氣量小,司馬光雖然名滿天下,我亦是說他不夠氣度,惟獨東坡先生,氣如大江流水,氣如泰山之石,唯有此人,才能算是有德之人。”

他又轉過頭來道:“我與東坡先生亦師亦友,與魯直、秦少游亦是如此,我等志趣相投,又頗多傾慕,如今追憶,頗讓人感慨啊,如今東坡諸人已經年老,我也是一個快半百的人了,往事不可追啊,不過王賢你是正值少年,以後定能一展胸中之事,只是凡事都要看開一點,無論如何,通泰、曠達纔是最重要的,知曉了嗎?”

王賢點頭道:“我明白了,多謝先生教誨。”

李廌微微一笑道:“我方纔說了這麼多,現在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你今日也是累了,便回去休息吧,過上五日,太學方纔放出優良出來,到時候你便再來吧。”

對於這個一點也不迂腐,而且又有着很濃烈的心懷的老師,王賢心中是頗多感激的,他彷彿要把自己所經歷的事情和所悟出來的道理教給別人,但是又怕聽者有些厭煩,所以很靈活的教學生們自己去想,他提供道路,讓學生們自己去走,能不能到達終點亦是看學生自己。

他拜別了李廌,便走回家去,此時心中頗爲平靜下來,自己今日寫了那兩篇文章,可以說都是標新立異之篇,但是自己真的忘了這個時代的接受能力,自以爲是的認爲用古文來包裝一下,就可以使得這樣的思想被認同,事實上,對於儒家來說,無異是一種挑戰。

儒學之中很大的一部分便是名分,夫子時代還不明顯,可是到了武帝時,因爲儒家開始與朝政掛鉤,這名分便是定下來給臣子們看的,隨即影響到了每一個人,這種名分雖然不是那麼的嚴實,但是一種掩蓋利益的布,是無法抹去的,皇帝需要這個來正名,而臣子也需要這個來表示自己願意臣服,上下皆是願意如此,若無名分,則有爭論,這是大家的共識。

這種名分下面,君臣、父子、夫婦的上下之道,也被認爲是穩定的根本保證,所以誰也不願意觸動,王賢拍了拍腦袋,自己真是糊塗,竟然明知道有河,還以爲河水淺,結果差點淹死。

還有那個富國的策論,自己明顯的不符合現在的思想,那個交子雖然是紙幣的起源,不過它的動能太單調,各種交換支付手段都沒有可能用它完成,根本沒有達到可以替換銅幣的地步,自己真算是異想天開了,直接想到達一個紙幣時代。

他微微嘆氣,自己還真是年輕,這些東西都根本不考慮清楚,不過現在也不能想太多了,只是微微呼出一口氣,就算這次失敗了,等到明年再來過吧,反正自己還正是少年,有的是時間。

這樣的阿Q想了一會,王賢心情不由好了一些,便走回家中,先見了王合,簡單說了今天的年試,他沒敢把自己所寫文章說出來,只是說成績要在五日之後才能知曉,然後方想回到臥房,卻又想了想,回到亭子之中。

往常他都是待在亭子中一個人看書,沒想到剛到亭子之中,便見到語嫣正在這裡面,正坐在石凳上,石桌上面還放着一本書,不過語嫣卻只是靠在柱子上,像是閉目養神一般。

王賢此時走到亭子裡,笑着說道:“你還真會挑地方,又待在這裡睡起覺來了。”

語嫣這時緩緩睜開眼睛,見到王賢正坐在旁邊的石凳上,不由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然後打了一個哈欠道:“最近還是有點累,總是睡得不好。”

王賢笑道:“不會是你教徒弟教的吧?”

語嫣點頭道:“跟這個是有點關係,不過不全是,我本身睡眠質量也不太好,看來以後要靜心好好修養修養啊。”

王賢微笑道:“你在家中,又是如此季節,竟然還睡不好,那你到哪裡能睡好?”

語嫣整了整臉上的睏意,然後說道:“事情少的地方最好,不過看來真的要多睡啊,剛纔還教她動力學來着,這些東西雖然越來越快了,不過現在出現的問題也是越來越多了,之前數理方法的缺失讓她學着問着,我又補上數理方法,可是她對微積分也不太熟悉,我又開始補微積分,哎,看來基礎不行,還是學得慢啊。”

王賢笑道:“你就是急躁,現在纔多長時間,總共還沒有一年吧,你就要求別人進展怎麼怎麼樣,我知道你有些急切,可是想一想,你現在纔多大,還有的是時間,一切要放開一點,嗯,要多多睡覺,知道嗎?”

語嫣一愣,又看了王賢一眼,隨即道:“知道了。”

王賢此時慢慢地說道:“我其實很好奇你那個徒弟,語嫣,什麼時候能讓我見一見?”

語嫣有些驚訝,隨即便道:“她是一個女孩子,如何方便?再說你竟然想看一個女子,難道是想圖謀不軌?這個時代,女子可是不能輕易見人的。”

王賢呵呵笑道:“我只是好奇而已,畢竟她是第一個接受後世科學知識的古代人,這也算兩個時代的結合體吧,這樣的一個女子,又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我倒是真想見一見。”

語嫣“哼”了一聲道:“我想你便是找藉口看她的樣子罷了,如果真是單純的想法,爲何一定要見她人呢?難道你還看重她漂亮或是不漂亮嗎?”

她竟然說到這個了,王賢小汗了一下,知道自己再說下去,就一定被語嫣認爲是居心不良了,只好笑道:“我只是隨便說說而已,對了,我今日年試,你猜怎麼樣?”

此時風兒吹落一片黃葉,正落在語嫣的衣服上,她一隻手拿着,聞言便道:“看你一副高興的摸樣,你這麼長時間的刻苦讀書想來是有回報了。”

王賢哈哈笑道:“你是說錯了,我剛考完是挺高興的,可是過了一會兒才知道自己是大錯特錯了,估計今年一年還是要待在外舍了。”

語嫣一愣道:“怎麼會?”

王賢笑着把考試的內容和自己所作的文說了一遍,然後笑道:“你想一下,這樣的文章他們肯定接受不了,這個時代的思想是很保守的,我這樣就等於是異端了,不過儒家不會有迫害,我也不會像當年哥白尼因爲一個日心說就被燒死,權當是荒唐之言了。”

語嫣思索了一下道:“你所想得東西確實在理,而且紙幣也是一個社會的進步,若能推行,真的可以節省不少。”

王賢笑道:“我雖然在後世是搞經濟的,不過可不想在這個時代做出這事,不然的話,連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哎,可惜了這次年試啊。”

語嫣此時手裡還握着那片黃葉,見到王賢還帶着輕鬆的表情,不由地道:“那你怎麼還笑?”

王賢此時裝着一副深沉的樣子道:“你見到我笑了嗎?其實,我的心裡是在哭,而且是大哭。”

語嫣愕然,隨即見到王賢漸漸展開的笑容,不由地白了他一眼道:“你這人還真是的,還有心情開玩笑,不過你的心態確實不錯,這樣的心態很少了,能看的開也是一種幸福。”

她把手中緊緊握着的樹葉輕輕放開,已經有一半碎掉了,她心中嘆了口氣,又把這碎葉子倒在地上,黃葉隨着秋風漸漸遠去,直到不見。

王賢見到她這個動作,不由笑道:“怎麼,還有興致玩起了葉子。”

語嫣輕輕搖了搖頭,卻也沒有說話,輕輕靠在柱子上,又閉上了眼睛。

秋日掛在樹上的黃葉其實並不多,因爲每一天都掉下來那麼多,所以雖然是一棵大樹,卻擋不住那片有些涼色的陽光,照着這邊的臺子上,留着的是一道白白的痕跡。

王賢見語嫣又靠在柱子上,不由有些無趣,左顧右盼下,見到石桌上放着的是一本書,他便拿了起來,這是一本手抄本,他剛拿到手中便覺得極爲驚訝,因爲這是以前自己在大雨中毀掉的那本《何博士備論》,只是樹葉甚新,顯然是新抄不久。

他翻了一翻,便見到字跡娟秀,很是眼熟,他心中一動,輕輕地喚了一聲:“語嫣,語嫣!”

語嫣動了一下,然後懶懶地道:“幹嘛?”

王賢看了看手中的這卷書,說道:“這書是你幫我抄的嗎?”

語嫣“嗯”了一聲,卻沒有再說話。

王賢極爲感動,這書本來就流傳不廣,已經很難找到了,沒想到語嫣竟然可以找得到,而且還一個一個字的抄出一個新本出來,這樣費力的事情也是需要頗多心血的。

淡陽有些發黃,照着語嫣的些微青絲,竟然也把青絲染成金色,輕輕的秋風也吹過來,讓些那金絲飄蕩着,看起來極爲的迷人。

王賢又輕輕地翻着自己手中的書,書頁很新,還有着新書獨有的香味,瞧着那娟秀而又小巧的字體,又加了標點的短文,還有的字都有些歪歪扭扭,他彷彿看到正在俯首抄書的語嫣,正打着哈欠,在夜燈下慢慢寫着。

他又把眼光看向語嫣,精緻的面容像是很淡然,又好像充滿着心思,在這晚風之中的蘭亭裡,像是已經睡着了。

便像是一朵睡夢之中的花朵,最是溫柔。

第6章小孩生病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3節)第70章 曾布相公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3節)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1節)第117章 初臨揚州第21章 合不勒(上)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4節)第149章 風雲乍變(下)(第1節)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2節)第3章 塔塔爾人第65章 誰主此案第119章 四大將(下)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1節)第45章 終於返家引子第42章 雨夜被劫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1節)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6節)第85章 朦朧月下(下)第151章 金陵得失(下)第131章 泄洪前後(上)(第2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5節)第19章 大部蒙古(上)第55章 大人物第83章 擺宴飲酒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1節)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1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2節)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4節)第140章 速整吏治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1節)第136章 好事連來(第2節)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1節)第60章 大相國寺第118章 四大將(上)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4節)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4節)第156章 柳衣巷中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2節)第35章 慘烈之戰第107章 意外之喜第54章 面呈宰相第79章 經義策論(下)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5節)外傳:失蹤之事(五)第67章 有朋遠來第124章 沿河而行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1節)第67章 有朋遠來第128章 因禍反擊(下)(第2節)第49章 長大成人(下)第59章 王家老小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1節)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4節)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3節)第139章 杭州之行(第1節)第56章 明月之下第149章 風雲乍變(下)(第2節)第62章 命懸一線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3節)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3節)第73章 酒誤之緣第117章 初臨揚州第171章 出師東行第28章 大汗遭刺第14章 自薦西行(下)第143章 危險試驗(第3節)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5節)第54章 面呈宰相第129章 書房所思第26章 責任誰擔第59章 王家老小第116章 開始南行第139章 杭州之行(第1節)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5節)第102章 元夜賞燈第149章 風雲乍變(下)(第2節)第104章 觀人比武(下)第71章 不能繼續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2節)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6節)第67章 有朋遠來第37章 說服薩滿(上)第34章 全民皆兵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1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92章 神秘通道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131章 泄洪前後(上)(第1節)第97章 險中求生外傳:失蹤之事(一)第66章 想的更遠第128章 因禍反擊(下)(第2節)外傳:失蹤之事(八)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3節)第109章 人心難測第86章 個性學正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2節)
第6章小孩生病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3節)第70章 曾布相公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3節)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1節)第117章 初臨揚州第21章 合不勒(上)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4節)第149章 風雲乍變(下)(第1節)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2節)第3章 塔塔爾人第65章 誰主此案第119章 四大將(下)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1節)第45章 終於返家引子第42章 雨夜被劫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1節)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6節)第85章 朦朧月下(下)第151章 金陵得失(下)第131章 泄洪前後(上)(第2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5節)第19章 大部蒙古(上)第55章 大人物第83章 擺宴飲酒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1節)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1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2節)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4節)第140章 速整吏治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1節)第136章 好事連來(第2節)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1節)第60章 大相國寺第118章 四大將(上)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4節)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4節)第156章 柳衣巷中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2節)第35章 慘烈之戰第107章 意外之喜第54章 面呈宰相第79章 經義策論(下)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5節)外傳:失蹤之事(五)第67章 有朋遠來第124章 沿河而行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1節)第67章 有朋遠來第128章 因禍反擊(下)(第2節)第49章 長大成人(下)第59章 王家老小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1節)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4節)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3節)第139章 杭州之行(第1節)第56章 明月之下第149章 風雲乍變(下)(第2節)第62章 命懸一線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3節)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3節)第73章 酒誤之緣第117章 初臨揚州第171章 出師東行第28章 大汗遭刺第14章 自薦西行(下)第143章 危險試驗(第3節)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5節)第54章 面呈宰相第129章 書房所思第26章 責任誰擔第59章 王家老小第116章 開始南行第139章 杭州之行(第1節)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5節)第102章 元夜賞燈第149章 風雲乍變(下)(第2節)第104章 觀人比武(下)第71章 不能繼續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2節)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6節)第67章 有朋遠來第37章 說服薩滿(上)第34章 全民皆兵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1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92章 神秘通道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131章 泄洪前後(上)(第1節)第97章 險中求生外傳:失蹤之事(一)第66章 想的更遠第128章 因禍反擊(下)(第2節)外傳:失蹤之事(八)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3節)第109章 人心難測第86章 個性學正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2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