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曾布相公

清風吹過,院子裡樹葉響了起來,在陽光照耀之下來回晃動,偶爾又會飄下幾片黃葉,盪盪悠悠的轉着圈兒。

王賢正陪着這個雖年老但精神不錯的老王爺下着象棋,他在後世之中只是會下而已,碰到這個老王爺十有九輸,就算趙臨拿掉了幾個子都還是一樣的結局,被殺得只剩光桿老將,不僅王賢鬱悶,就連趙臨也是也有些生氣,有時王賢走錯一步,他立馬喊着該如何如何走,一場下來,光是悔棋就讓他耗上了一個時辰。

中國象棋,千變萬化,雖然棋子少,但是各有各的妙處,各有各的強處,便是那小小的卒都可以要人命,王賢算是跟着趙臨學象棋來了,一步一頓,也算收穫不少。

正當他們下棋下的起勁的時候,外面一陣聲音,然後知開封府何介山帶着一個紅袍官服的老者走了進來,倒讓這一老一少吃了一驚。

趙臨連忙站起身來迎道:“今日老朽可算有福,子宣你這貴客竟然肯上門來望,未曾遠迎,子宣莫要見怪。”

那個紅服老者比較矮小,又甚爲瘦削,聞言呵呵一笑道:“睿王你太客氣了,老夫哪裡算得上貴客,怎麼?睿王又在下棋?”

王賢心中奇怪,這個老王爺竟然對這紅袍老人如此尊敬,看樣子那老人也不過六十多歲,難道是朝廷大官或是老王爺的舊識不成?

他所想不錯,這位老者便是當朝知樞密院事,名曰曾布,字子宣,其家乃是名望之家,其兄曾鞏更是當世大家,此人掌理朝政,不溫不火,頗有一些人緣,少年時與趙臨便算有過同事之緣,也算是多年舊友了。

趙臨左手輕揚,示意曾布坐下,那邊早有眼力好的下人去盛茶了,王賢站起來收拾棋子,他此時這般像一個王府小廝,是以曾布都未曾注意。

趙臨笑道:“常言道,無事不登三寶殿,子宣你掌理樞密院,國事軍事必是很忙,怎麼今日有心到敝處?”

曾布哈哈笑道:“瞧你說話多刻薄,睿王啊,你我相交也有四十年了,想當年,我二十皆是書生一個,意氣風發,而今鬍鬚皆白,逝者如斯啊。”

趙臨笑道:“哦?子宣竟然也怕老了?昔日拔劍怒吼,激揚天下,爲何突然感嘆起來?”

曾布嘆了口氣道:“年少總是輕狂,如今老矣,有何雄心,也早已消散。”

趙臨一笑,曾布此人他是非常瞭解,可以說雖然此人心懷天下之志,但是戀權是他最大的缺點,他的心是永遠放不下的。

如今朝中三人,章淳領尚書、中書、門下三省,執掌朝政,曾布領樞密院,執掌軍國大事,而蔡卞本是依附在章淳之旁,現在也自成一派了。

他們三人都算是當年王安石的變法派,皇帝紹聖之時,他們三人被調回主任軍國大事,而今三人也不在是同一股氣了。

曾布此人本來極爲信奉王安石之新法,對保甲諸法嚴格執行,未曾有過私心,然而他太戀權,王安石倒臺他也挖了牆角,力求保住自己的地位,可是司馬光上臺就把他一貶再貶,但是他比較聰明,所以歷知了幾州就又回到汴京,算是有驚無險。

他返回朝政,主要是恢復新法、打擊元佑衆臣,還有向隴西之地開邊,此三事前前後後進行的很不順利,章淳和他的分歧也逐漸拉大,使得兩府不合,互不買賬。

趙臨和他胡亂說上幾句,全是些蒜皮之事,這時忽然笑道:“子宣,你我二人何時如此虛僞了,有話便直說無妨,不然到讓小輩們笑話起來。”

他說的小輩當然是指王賢,可是曾布卻以爲他說的是何介山,心中大爲驚訝,這個睿王可不會老糊塗了吧,開封知府還能說是小輩,不過他見何介山臉色不變,微微一笑地道:“睿王,老夫今次來也算是有事相求。”

趙臨奇怪地道:“子宣有何事?老朽行將就木,亦是快要入土之人了,子宣貴爲樞密院事,有事自可求皇上做主?老朽又能幫上什麼忙?”

曾布笑道:“此言差異,老夫可真要睿王你這老友幫一把啊。”

趙臨心裡盤算着這曾布的目的,若說曾布打的藉着自己來升官的注意,那幾乎不可能,因爲曾布已經貴爲樞密院事了,名義上沒有章淳顯赫,但事實上軍國大事他是最拿主意的,對隴西開邊便始於他。

但是如今朝局還算穩定,未曾聽說什麼動向,曾布此意又是爲何?

王賢這時已經接過下人端來的茶水,古人有一種不成文的規定,下人們端上來的茶水不能直接讓尊客或主人來接,而是讓主人的親近之人接過後再雙手舉過,算是對客人的尊敬,也是變相的不與下人直接接觸的手段。

曾布接過王賢的茶水,這纔有些醒悟面前這少年應該不是府中的下人,看向趙臨道:“睿王,老夫觀此子甚爲俊朗,神風氣郎,根骨清秀,可是王府之人?”

趙臨看了一下王賢,笑道:“他叫王賢,也算是我府上的人,王賢,見過曾相公和何大人。”

王賢心中大爲驚奇,想不到這個老人竟然是當朝相公,他連忙見過曾布,然後又脆生生地叫了聲見過何大人,退到趙臨的身後。

何介山知道這王賢是端王案的一個牢犯,不過他也知道王賢與趙臨等人很是談的開,只是微笑點頭。

倒是曾布大爲驚訝不已,宋時大家之人,相互拜訪乃是平常之事,若是家裡來了貴客,那可讓看好的後生過來見過一面,算是給仕途提前有個鋪墊,這時他不得不仔細地看了一下王賢道:“嗯,此子未有浮躁,日後必有大才。”

趙臨呵呵一笑道:“子宣便不要誇讚他了,不如說說此行之意。”

曾布失笑道:“睿王不說,老夫真要忘了,此事說來也簡單,乃是忠義伯之事。”

趙臨奇道:“子宣此話怎講?”

曾布看了一下何介山,微笑不語,何介山亦是笑道:“相公不想說,就由下官說吧,這忠義伯乃是威武郡王石守信的八世孫,叫石焱,字生度,他的父母先他而亡,故而他少年時候便接了家業,此人重義不重財,揮霍頗多,如今石家已經破落不堪了。”

趙臨冷笑道:“此等敗家之子,祖宗置業何其艱難,可是生下一個不肖子就足以毀掉一大家。”

何介山呵呵一笑道:“老王爺說的有理,不過此子幾日前更是荒唐,竟然在大街之上公開動手打人,本來依照大宋律法,應拘禁幾日,然而此子竟然拿出繼承下來的忠義伯來壓人,我開封府無法管制,實是讓人氣憤,故而來請老王爺你來做主。”

趙臨滿臉正義地道:“這是自然,待到老朽明日上奏皇上,剝了其爵位,再由何大人發落便是!”

曾布和何介山對望一眼,皆是笑道:“那就有勞睿王了。”

曾布此事一了,也沒了一個心情在這裡說閒話,畢竟他確實是個大忙人,西北軍事還在繼續,軍情日日在處理,他只是和着趙臨隨便說了幾句,便告辭了。

趙臨親自送出這兩個人,這才慢悠悠地走了進來,見到王賢還站在那裡,不由笑道:“王賢,今日你見到此人可算我大宋當朝大員,也是當朝相公,你覺得此人如何?”

王賢想了想,老實地道:“我認爲這個曾相公確實是個精明的人,而且也是一個聰明的人。”

趙臨哈哈笑道:“曾子宣何止是聰明,大宋百年之久,能人無數,但聰明人也不過爾爾,曾子宣絕對算是其一,不過論起精明,他還不夠。”

王賢這時突然奇怪地道:“老王爺,剛纔那位曾相公難道只是讓你幫他拿下那忠義伯的爵位嗎?更何況那忠義伯對曾相公來說只是一個路人,爲何曾相公要親自過來,這不合常理啊。”

趙臨笑了笑道:“不如你來猜一猜此爲何故?”

王賢想了想,沉吟道:“曾相公過來,那此事必是與他有關,或是與他的親人朋友有關,難道那個忠義伯所打之人便是曾相公或是與曾相公的有關之人?”

趙臨點頭示意王賢繼續說,王賢於是大膽猜測道:“有可能是曾相公這一方理屈,因爲若是佔理,以曾相公的地位,無須私訪老王爺你,直接秉公辦事便成,故而……”

“故而什麼?”趙臨笑着問道。

王賢吞吞吐吐地道:“賢愚鈍,還是猜不出什麼來,請老王爺示下。”

趙臨又重新坐下,嘆口氣道:“曾子宣此人聰明無比,可就是太護短了,其實這個忠義伯石生度也算倒黴,沒想到曾布此人護短如此,這下看來難免牢獄之災了。”

王賢有些奇怪地道:“老王爺你都知道這些,爲何還滿口答應曾相公?”

趙臨一笑道:“石生度,一石也,曾布,泰山也,舍石而保泰山,天下乃穩。”

他這話很有含義,畢竟那個忠義伯石焱是一個可有可無之人,而曾布卻不一樣,現在正是對夏用兵之時,曾布每日過三更放睡,五更便起,殫精竭慮,以定軍策,此時若因小事而亂,必會影響軍政大計。

王賢默然半響,有時候做小人物真是悲哀,被犧牲是平常事,他不得不承認。

外傳:失蹤之事(四)第11章 一夜未宿第36章 輝煌一箭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3節)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2節)第78章 經義策論(上)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1節)外傳:失蹤之事(二)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2節)第2章 小孩塔布(下)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1節)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1節)第129章 書房所思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2節)第131章 泄洪前後(上)(第2節)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4節)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6節)第76章 細語嫣然(下)第136章 好事連來(第3節)第9章 救人要緊第170章 封王封公第65章 誰主此案第107章 意外之喜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1節)第92章 神秘通道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3節)第131章 泄洪前後(上)(第3節)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3節)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1節)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3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5節)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3節)第149章 風雲乍變(下)(第1節)第111章 皇帝大禮(上)第102章 元夜賞燈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1節)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4節)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4節)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3節)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1節)外傳:失蹤之事(六)第7章 薩滿儀式第110章 秘閣修書第102章 元夜賞燈第30章 內鬥不斷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1節)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3節)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4節)第55章 大人物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3節)第77章 太學三舍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4節)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1節)第70章 曾布相公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3節)第140章 速整吏治第102章 元夜賞燈第111章 皇帝大禮(上)外傳:失蹤之事(六)第47章 宏偉設想(下)第72章 如此結案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4節)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2節)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4節)第30章 內鬥不斷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143章 危險試驗(第1節)第89章 文人之論(上)第174章 前方不遠(第1節)第119章 四大將(下)第91章 爐邊商議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1節)第136章 好事連來(第3節)第84章 朦朧月下(上)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1節)第16章 突遇狼羣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5節)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4節)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2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4節)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4節)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4節)第19章 大部蒙古(上)第57章 逃亡途中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5節)外傳:失蹤之事(九)第111章 皇帝大禮(上)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2節)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3節)第79章 經義策論(下)第23章 沙暴過境第62章 命懸一線第139章 杭州之行(第1節)第19章 大部蒙古(上)第120章 另有原因第128章 因禍反擊(下)(第2節)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2節)第125章 煙雨江南第125章 煙雨江南
外傳:失蹤之事(四)第11章 一夜未宿第36章 輝煌一箭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3節)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2節)第78章 經義策論(上)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1節)外傳:失蹤之事(二)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2節)第2章 小孩塔布(下)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1節)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1節)第129章 書房所思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2節)第131章 泄洪前後(上)(第2節)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4節)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6節)第76章 細語嫣然(下)第136章 好事連來(第3節)第9章 救人要緊第170章 封王封公第65章 誰主此案第107章 意外之喜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1節)第92章 神秘通道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3節)第131章 泄洪前後(上)(第3節)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3節)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1節)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3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5節)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3節)第149章 風雲乍變(下)(第1節)第111章 皇帝大禮(上)第102章 元夜賞燈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1節)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4節)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4節)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3節)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1節)外傳:失蹤之事(六)第7章 薩滿儀式第110章 秘閣修書第102章 元夜賞燈第30章 內鬥不斷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1節)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3節)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4節)第55章 大人物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3節)第77章 太學三舍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4節)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1節)第70章 曾布相公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3節)第140章 速整吏治第102章 元夜賞燈第111章 皇帝大禮(上)外傳:失蹤之事(六)第47章 宏偉設想(下)第72章 如此結案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4節)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2節)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4節)第30章 內鬥不斷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143章 危險試驗(第1節)第89章 文人之論(上)第174章 前方不遠(第1節)第119章 四大將(下)第91章 爐邊商議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1節)第136章 好事連來(第3節)第84章 朦朧月下(上)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1節)第16章 突遇狼羣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5節)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4節)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2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4節)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4節)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4節)第19章 大部蒙古(上)第57章 逃亡途中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5節)外傳:失蹤之事(九)第111章 皇帝大禮(上)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2節)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3節)第79章 經義策論(下)第23章 沙暴過境第62章 命懸一線第139章 杭州之行(第1節)第19章 大部蒙古(上)第120章 另有原因第128章 因禍反擊(下)(第2節)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2節)第125章 煙雨江南第125章 煙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