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杭州之行(第1節)

一個方形桐木桌子擺在最上面,而旁邊是兩個位子,往下面分別又是幾張椅子,依次排開,大門朝着陽光,整個屋子之中亮堂堂的。

王賢從側門而入,便見到陸收和李瑞等人都已經坐好,正互相說着什麼,他便直接走到主位上坐了下來。

“大人,你找我們有事?”陸收見到王賢坐正,便直接問道。

“嗯,我叫你們過來,是爲了商議河道動工的事情。”王賢也不多說廢話,看了看陸收和李瑞道:“你們兩個有什麼看法?”

“河道?”陸收和李瑞互看了一眼,隨即就道:“大人的意思是要在開春動工?”

“不。”王賢搖頭道:“就在當下,早一點動工的話是最好不過,目前冬閒,而且還未到寒冷時節,真是動工的好時候,待到開春以後,大家就又要忙着農事,就很難聚集起來了。”

“只是倉促之間,不太好組織那麼多人吧,難道要讓全縣百姓們都上?”陸收遲疑了一下,隨即又道:“如果這樣的話,也要費上一番功夫了。”

王賢呵呵一笑地道:“不必,其實我之前和李瑞已經合計過了,這個河道動工不能一步行之,李瑞,你給陸縣丞說說。”

¸ttκǎ n¸¢ ○

“嗯,陸大人,之前下官和大人商討過此事,覺得河道堵塞,淤泥沉底,已經不是一日兩日了,所以這清理河道的事情也不是一兩日可完成的事情。”雖然因爲那次的事情,陸收和李瑞有些隔閡,不過陸收很是油滑,不久就又和李瑞有說有笑起來,此時李瑞肅聲道:“我們想分幾次動工,專門挑着閒季開工,所以今年冬季是第一次開工,不用動員太多人。”

“原來是這樣。”陸收想了想,又道:“此事應該發一個佈告,然後徵集河工,讓一家出一個勞力,然後着人監工,我估計可以動工兩月,不知大人的意思?”

“嗯,我的想法差不多。”王賢沉吟道:“至於後勤糧草問題,我還要麻煩一下黃老爺,這次我們縣衙要從你那裡購得不少糧食了,你幫忙籌集一下。”

“草民定然竭盡全力,保證糧草不缺。”本來坐在下首的黃仁自感無事,聽到王賢提起,連忙迴應道:“我已經和福建的幾家鋪子有了路子,想來調集糧草的問題不大。”

王賢微微一笑道:“嗯,據說你的鋪子已經在杭州的其他幾個縣開起來了,實在可喜可賀。”

“這全是拜大人所賜。”黃仁雖然客套,但還是有些得意,這幾個月來,他嘗試着在外縣開糧鋪,本來以爲客被主欺,誰知道因爲名聲之事,那些外縣格外歡迎,如此以來,在這幾個月之間,他在杭州的幾個望縣都開了鋪子,算是大爲紅火。

王賢笑道:“鋪子大了,便多請一些幫手,也多搞點門路,不然被地頭蛇欺負了,可就丟了我們昌化縣的臉了。”

“大人放心,這個我是知道的。”黃仁笑呵呵地說道:“目前各個鋪子都還順當,雖然有過小矛盾,但也解決了。”

王賢呵呵一笑,這個黃仁還真不愧爲奸商,對於這方面他確實有天分,那些家糧鋪本來是沒錢開的,但是黃仁竟然想出了絕妙的籌錢法子,和那些官府們合作,然後利用名氣,搶斷市場,而且他很多手段並用,杭州之中,還真是無人不知這個糧鋪了。

陸收斜眼看了一下黃仁,也是一笑,這個奸商挺知道孝敬的,前幾日還送來一個花石,也是價值不菲,只不過看他的樣子,應該撈了太多的油水,以後再問他要一點。

王賢又和諸人商量了一番,把一些出現的事情考慮清楚,而後才道:“好了,諸位便回去準備一二吧,此事應該快點宣告,讓那些衙役們多多跑腿,而各個村莊的保長之類的也要他們多多說一下,別到時候催人出了問題。”

陸收和李瑞都是點了點頭,隨即便都告辭而去。

諸人剛剛出去,朱強便帶着黃寬急衝衝地跑了進來,卻見到屋中只有王賢一人了,他連忙道:“大人,黃寬來了。”

“怎麼來的這麼遲?”王賢頗有不滿地道:“好似有一個時辰了吧。”

“回大人,卑職是奉了差事,前去唐莊,所以朱強一時半會沒找到我,而卑職也不知大人召見,所以過來晚了,請大人恕罪。”黃寬立刻恭聲而言。

王賢微微一笑,隨即對朱強道:“去讓人泡兩杯茶過來。”

“你坐下吧。”王賢笑呵呵地指了指一個椅子,然後自己也坐下道:“你辦事我是知道的,認真的很,我哪裡會怪你,不過你可知我此次叫你過來有何事?”

“卑職不知。”黃寬沉吟了一會兒,還是搖了搖頭。

“你是昌化人,也知道那條長長的河道吧?”王賢微微一笑地說道:“我聽老人們說,在以前,那是整個昌化縣賴以活命的河道,沒到春忙之時,河道便灌滿了水,讓昌化縣一片綠色。”

“可惜好景不長,這河道長年失修,淤泥越來越多,又佈滿了雜物,到了這些年,整個河道爛成一團,每逢旱季,這昌化縣想要迎水都是不能,而到了雨季,水又通過那條破爛的河道,危害百姓,上次暴雨,你也看到了吧,那河道之禍,實在讓人擔憂。”

“大人是想休整河道?”黃寬也不笨,立刻反應過來了,他沉吟了一下道:“那條河道已經壞了十幾年了,可是一直沒有人動工,大人今次若想修河道,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嗯,自然不容易。”王賢點了點頭,然後嘆氣道:“不過河道之事,刻不容緩,不能再拖下去了,我決定從今冬開始動工,待得農閒之季,一年兩次開工,大概兩年時間就可完成。”

黃寬一愣,然後忙道:“原來大人早已經有了打算。”

“不錯,我已經想的差不多了。”王賢慢慢說道:“不過因爲河道動工,人多事雜,你們衙役們要忙起來了。”

黃寬剛想說話,卻見到朱強端過茶來,然後給兩人放好,他便應了一下,隨即才道:“卑職自然聽從大人安排。”

“嗯,你們這次可以算是監工,但是我不放心的就是,這麼多人聚在一起,定然會起了衝突。”王賢輕釦了幾下桌子道:“不要出現上次的局面!”

“卑職明白。”黃寬連忙回答道:“卑職絕對會看管好一切,不會像上次一樣負氣,請大人放心。”

“嗯,你辦事我放心。”王賢呵呵一笑,隨即便道:“不過那些衙役們都一向跋扈慣了,你可要好好的和他們說明白,別到時候出了不可收拾的攤子。”

黃寬連連應聲,隨即又和王賢說了幾句,便告辭而去。

王賢拿起茶盞,喝了一口,又轉過頭來看了看本擺在黃寬面前的茶盞,不由一笑道:“竟然沒喝一口,這個黃寬。”

初冬剛來,但是天氣並不顯得極爲寒冷,昌化縣的河道整修便開始了。

這還真是費了大事,剛開始的時候,徵工就是一個問題,誰願意上河道做徭役呢?不過大家也不敢得罪官府,就一拖再拖,陸收倒也挺乾脆的,直接把那些人抓過來,連連威脅,這才讓百姓們都開始出工,在十多天裡,湊齊了大大小小八百餘人。

王賢知道光有大棒是沒有的,還要給糖果,便發了通告,說所有河工,按照所勞計算,給予錢財補償,多勞者多得,這樣果然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一時之間,那河道邊都是熱火朝天。

而王賢也不想讓這些人太過勞累,就規定每十天可得一天休息,這一天內可以回家和家人聚聚,也可以放鬆放鬆,不至於以後怠工。

不過這麼多人的管理確實是很難,黃寬帶着衙役們巡視各處,都不敢有所鬆懈,畢竟人太多了,這些人都被安排在河道上邊不遠處的羣雜區裡住着,每天也都是在那邊領飯吃,可以說是混亂無比。

王賢也不太擔心什麼,畢竟黃仁的糧食保障讓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河工的吃住問題解決了,一切都好辦起來。

他關注的是河道情況,那邊他特意過去巡視了兩次,如今冬季,河道已經沒有水了,可以看出下面淤泥衆多,而且河岸都崩壞了,整修起來極爲的慢。

不過他也不是太着急,畢竟這河道清理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一切只要按部就班地做下去就行了。

到了臘月的時候,天氣已經太過寒冷,也不宜動工了,王賢便和陸收等人商議了一下,決定散工,等到來年開春的農忙之前再進行一次。

這一個多月來,雖然出了一些小小問題,但都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待到臘月十五,河道上便一切平靜下來,諸家諸戶都開始準備了過年的事情了。

陸收和李瑞等大小官吏,這些天來都是累着了不少,所以王賢也就直接給他們放假,讓他們好好在家休息了。

今年江南很暖,雖然是臘月了,但只下過一場小雪,雪落化水,過了一日便不見了,但因爲已是臘月,整個縣衙都安靜了不少。

王賢雖然早已經習慣了一個人,但越來越臨近除夕,他還是有些茫然起來。

又是一年了,自己到底是在做些什麼事情?

這書房已經好久沒有進來了,桌子上都有些許灰塵,他輕拍了幾下,然後又翻翻那案臺上面的書。

這些書很是整齊地擺在一起,讓王賢忽然想起了曾經在亭子中猜書的情景,他不由笑了起來,隨即閉上眼睛,從這裡面隨便拿上一本,然後胡亂翻開,再睜眼看上一句,喃喃道:“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嗯,這是哪本書來着?哦,是論語。”

他這樣搞了兩下,突然覺得沒什麼意思,一時之間,便靠在那椅子上,長長地吐了口氣。

又要過年了,自己到了這個世上,經歷了各種奇奇怪怪的事情,遇到了各式各樣的人,想不到一眨眼,就又是一年,他已經記不清曾經的妻子的面容了,有時候他會在夢醒之後,有些莫名其妙地想,那後世的生活是不是隻是一個夢而已?

然而他知道那不是一個夢,他還是記得很多事情,知道自己和這個時代是有不同之處的。

來到了大宋的這個年代,他見到了草原上那許許多多的部落紛爭,見到了遼國契丹人的強悍實力,見到了汴京那肅穆沉沉的氣勢,也見到了江南那柳葉紛飛的煙雨。

見到了好多人,也知道了好多事情,戰爭、紛亂、黑暗、壓抑、權利,這在後世之中和他根本不沾邊的東西,現在卻離他那麼的近,讓他有些無所適從。

而現在的他,獨自坐在這個小縣的書房之中,落寞地看着四周,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了。

孤單的坐着,又孤單地在院子裡逛遊着,這個縣衙後院裡的下人們倒是一個都沒有少,但是卻沒有一個上前問問,這個少年縣官在想些什麼。

很快就過年了,除夕的那天晚上,王賢給縣衙的那些下人們都放了假,讓他們回家過年,而自己就獨自在書房坐着,有些昏沉沉地聽着那外面的爆竹聲,不知過了多久,竟然睡着了。

新春一到,昌化雖然是個小縣,但也是一片喜慶。

大年初一,就來了很多的人拜見王賢,算是在新年之中,和縣太爺搞好關係,而陸收和李瑞也是在上午過來送禮拜會,讓這縣衙一下子活躍起來,直到正月十五的時候,王賢在縣衙後院邀請官吏們一同過元宵節,諸人喝得大醉方纔回去。

而過了十五之後,也開始正常起來,王賢便也準備一二,然後便把縣衙事情交給陸收,帶着一些東西,和李瑞一同去杭州述職了。

他作爲知縣,還沒有拜會過知州,本就不合禮儀,而這新年之後,諸知縣都要到杭州去,算是拜會一番,也向知州稟告一下小縣發生的各種事情,算是述職。

王賢本不知道這個規矩,還是陸收提醒他的,他想了一想,也正好乘着這個機會去見一見劉居安,雖然和這個老人並不是很熟悉,但在過去一年中,他幫了自己不少的忙,今次過去,既是拜會,也是道謝。

這一路上王賢也沒有說上什麼,而杭州離的也是不遠,幾人乘着馬,到了晚上便已經到了杭州,但因是太晚,便在杭州找了一個客棧住了下來,以待次日。

杭州依舊如故,雖未有春意,但這種氣質還是和當年一般。

直到次日,王賢方纔準備妥當,帶着李瑞等人便去那杭州的府衙,先是通報了一會,然後便被代入內堂,卻見到一個老者正坐在主位,面含笑容,正是很久之前見到過的劉居安。

王賢慌忙見禮,又讓李瑞把東西放好,這才和劉居安分主賓坐好,待得茶水上來,就聽到劉居安笑道:“昔年在端王府中一別,想不到我們今日才見上一面,而端王也變成了皇上,當真是世事如局,誰也看不透。”

“劉大人所言極是,下官當日也未想到如今之事,昔年我還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毛孩子,而今卻蒙陛下之恩,而得以仕位,想一想,還真讓人感慨萬千。”王賢看了看劉居安,和這個老人第一次見面是在大相國寺,當時他是被貶到嶺南了,而他因爲懦弱,竟然逃跑,從而讓當今的天子對他的影響極差,想來這兩年平平淡淡的生活,也是皇帝看在往日同過患難的原因。

“唉,剛見面就說這等話,我實在老糊塗了。”劉居安笑呵呵地拍了拍自己的頭,隨即便道:“自那日收到你的書簡,我才明白你被皇上放在杭州的一個小縣了,雖然幾次想邀你到杭州一敘,卻聽說你極爲忙碌,而且又趕上這江南暴雨,直到這新春之後,你纔過來。”

“並非下官不想過來看望大人,只是因爲初到小縣,太多事務,雖然極小,但卻繁雜,所以一時沒有時間,還請大人原諒。”王賢連忙解釋了一下,卻見到劉居安只是一笑,他便也笑道:“不過大人你也是很忙的吧,這杭州乃是江南大郡,事務衆多,而且又逢災事,實在讓大人勞身勞心了。”

劉居安笑呵呵地道:“雖然有些忙,但也不至於太過勞累,你久居汴京,不知這江南,十年三災,乃是平常,急也是不行的,不過現在這已經是過去之事,不提也罷。”

他喝了一口茶方道:“聽說你在昌化縣做了很多事情,百姓們安居樂業,一片昇平,就連旁的州縣都讚不絕口,說這杭州竟然出來一個少年縣官,堪比昔日之範純仁。”

“下官哪裡敢比範公。”王賢不由有些哭笑不得地道:“其實皆是虛傳妄言,只不過我那昌化縣比較走運,沒有受到大災,所以民間纔有此傳言。”

劉居安笑道:“你莫要謙虛,蔡大人經常向我提起你,說你極爲聰慧,以後定然會有大作爲,我是深以爲然。”

“蔡大人?”王賢一愣,隨即有些奇怪地道:“哪個蔡大人?”

“便是蔡元長,本來被陛下閒置在這杭州,如今已經調爲幷州知州,不過只是掛銜,他還是住在不遠處的宅子之中,你今次到杭州,也可以過去看望一番。”劉居安呵呵一笑,隨即又低聲道:“這個蔡大人不一般啊,聽說皇上要有新動靜了,今年已經改了年號叫崇寧,便是取‘崇尚熙寧’之意,而宰相韓忠彥卻太過固執,陛下已經想着調蔡大人回京了,以他來替換韓忠彥,再行變化之事。”

“嗯?”王賢聽到這個消息,微微一驚地道:“年號不是叫建中靖國嗎?怎麼又變了?”

“皇上自然是想學神宗皇帝一般,勵精圖治,以使天下得安,邊疆得保。”劉居安呵呵一笑,又道:“不過目前還並未有什麼法令下來,雖然朝中動盪,但我們這下面還是無事。”

王賢遲疑地說道:“如今朝廷發生了何事?皇上爲何要改元?”

“這個我也不知。”劉居安笑道:“反正我也快要致仕了,對這些也不太過問了,以後無論是尚荊,還是尚溫,都與我無關了。”

“你要致仕?”王賢又是一驚。

“不錯,已經一大把年紀了,自然要好好的享一享福了,我已經上報朝廷,而朝廷也已經批了下來,過上些許日子,我便帶着家眷回鄉,好好的回去養老。”劉居安說的很是淡然,這麼多年的仕途,讓他提心吊膽的太多,而今的確是倦了,已經不再有逐官之心了。

王賢陪着這個老人說了好一會話,然後才告辭而退,回到客棧之後也沒和李瑞說些什麼,只是悶頭想着這以後之事。

沒想到這個新皇帝搞了一年的建中靖國,竟然又開始學哲宗,崇寧,這熙寧年發生的那麼多事情,還不夠教訓嗎?而且熙寧之年還有王安石,現在能有什麼?

有的是蔡京,王賢悶悶地想着,這個蔡京在後世之中被稱爲六賊之一,難道現在便是他開始發跡的時候了嗎?

蔡京如果返朝當政,那歷史豈不是和原來的一樣了嗎?還有童貫、樑師成這些太監們到後來都會大權在握,整個大宋便要斷送了。

他不由有些失望起來,對這個趙佶的失望,這個年輕皇帝很想有一番作爲,卻猶豫不斷,不知道該怎麼去做,所以就很容易受到近臣的干擾,而等到蔡京返朝以後,又是一番風雨,那二十年後的金兵南下之事恐怕是改變不了。

蔡京,這個以後執掌大宋二十年命運的人,現在是在想什麼?

他有些鬱悶地搖了搖頭,心中卻下定注意,一定要去見蔡京一次。

第120章 另有原因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4節)第124章 沿河而行第116章 開始南行第153章 破局之策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1節)第14章 自薦西行(下)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3節)第155章 風韻臨人第123章 行動前後第4章 塔布心思第12章 爭吵不斷第63章 奇怪事件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4節)第155章 風韻臨人第31章 達成交易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5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3節)第136章 好事連來(第1節)第115章 外放江南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5節)第55章 大人物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4節)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3節)第73章 酒誤之緣第60章 大相國寺第10章 行醫者事外傳:失蹤之事(七)第93章 再遇端王第9章 救人要緊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5節)第33章 大汗合不勒(下)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6節)第49章 長大成人(下)第131章 泄洪前後(上)(第2節)第74章 三舍之法第28章 大汗遭刺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5節)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2節)第172章 扎軍之夜(第3節)第35章 慘烈之戰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1節)第34章 全民皆兵第103章 觀人比武(上)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4節)第123章 行動前後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2節)外傳:失蹤之事(四)第5章 賽馬射箭第77章 太學三舍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5節)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1節)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3節)第48章 長大成人(上)第4章 塔布心思第44章 夜涼如水第131章 泄洪前後(上)(第1節)第112章 皇帝大禮(下)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1節)第131章 泄洪前後(上)(第3節)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3節)第133章 災後決議(第2節)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3節)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2節)第63章 奇怪事件第14章 自薦西行(下)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5節)第34章 全民皆兵第141章 家人團聚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2節)第59章 王家老小第114章 章淳離京外傳:失蹤之事(十)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1節)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5節)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1節)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3節)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5節)第133章 災後決議(第2節)第133章 災後決議(第1節)第107章 意外之喜第142章 籌糧之法第131章 泄洪前後(上)(第3節)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2節)第169章 巧中之巧第87章 黑夜追蹤(上)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1節)第13章 自薦西行(上)第95章 學正罰站第64章 驚天大案第134章 何謂奸商(第1節)第19章 大部蒙古(上)第92章 神秘通道第134章 何謂奸商(第1節)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2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22章 合不勒(下)第62章 命懸一線第74章 三舍之法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2節)
第120章 另有原因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4節)第124章 沿河而行第116章 開始南行第153章 破局之策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1節)第14章 自薦西行(下)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3節)第155章 風韻臨人第123章 行動前後第4章 塔布心思第12章 爭吵不斷第63章 奇怪事件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4節)第155章 風韻臨人第31章 達成交易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5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3節)第136章 好事連來(第1節)第115章 外放江南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5節)第55章 大人物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4節)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3節)第73章 酒誤之緣第60章 大相國寺第10章 行醫者事外傳:失蹤之事(七)第93章 再遇端王第9章 救人要緊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5節)第33章 大汗合不勒(下)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6節)第49章 長大成人(下)第131章 泄洪前後(上)(第2節)第74章 三舍之法第28章 大汗遭刺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5節)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2節)第172章 扎軍之夜(第3節)第35章 慘烈之戰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1節)第34章 全民皆兵第103章 觀人比武(上)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4節)第123章 行動前後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2節)外傳:失蹤之事(四)第5章 賽馬射箭第77章 太學三舍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5節)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1節)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3節)第48章 長大成人(上)第4章 塔布心思第44章 夜涼如水第131章 泄洪前後(上)(第1節)第112章 皇帝大禮(下)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1節)第131章 泄洪前後(上)(第3節)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3節)第133章 災後決議(第2節)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3節)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2節)第63章 奇怪事件第14章 自薦西行(下)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5節)第34章 全民皆兵第141章 家人團聚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2節)第59章 王家老小第114章 章淳離京外傳:失蹤之事(十)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1節)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5節)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1節)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3節)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5節)第133章 災後決議(第2節)第133章 災後決議(第1節)第107章 意外之喜第142章 籌糧之法第131章 泄洪前後(上)(第3節)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2節)第169章 巧中之巧第87章 黑夜追蹤(上)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1節)第13章 自薦西行(上)第95章 學正罰站第64章 驚天大案第134章 何謂奸商(第1節)第19章 大部蒙古(上)第92章 神秘通道第134章 何謂奸商(第1節)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2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22章 合不勒(下)第62章 命懸一線第74章 三舍之法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2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