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意外之喜

太學今日最熱鬧,很多的士子們都想着看一看自己的年試成績,大家們不斷地議論着、猜測着,又互相地祝福着,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升入內舍。

秋色已經很濃了,而早上旭日初生的時刻,四處都像是涼涼的,就連那露珠都有一股極涼的感覺,但是太學之中卻是熱熱鬧鬧的,王賢正閒的沒事做,在這院子裡四處亂轉。

本來已經知道自己沒有什麼戲了,他都不想過來了,可是又怕王合說他,所以就只好跑過來,剛一過來就發現這太學士子們都不在房間裡,也不在爐亭內,都在這太學的大院之中,等待着年試的評定。

王賢本來是想去找齊偍的,但是他一大早就到秦該那邊了,王賢只好作罷,便在這院子之中,算是看一看風景,也算是等待成績吧。

“王兄。”

王賢聽到一個聲音,微微一愣,以爲是叫自己,結果轉頭卻見到是一個人在叫另外一個人,他不由失笑,這個姓王的實在是太多,自己被人叫慣了,剛纔屬於一個情景反應。

“王兄。”

又有一聲,不過王賢卻並沒有理會了,他的目光又看向明經閣,這個博大的建築,藏經無數,可是爲什麼會有暗室和通道能到達山腳下呢?爲什麼山腳下的那兩間房子之中會有寇準的畫像呢?

“王兄!”一個人這時從後面輕拍了一下王賢。

王賢轉身一愣,隨即笑道:“原來是曹兄,在下失禮了。”

這個人正是曹宗,他微微笑道:“今日年試成績下發,我等外舍生真是提心吊膽,但是看王兄卻絲毫沒有放在心上,依舊閒情散步,實在是逍遙無比,令人羨慕。”

王賢呵呵笑道:“曹兄你說笑了,在下已經知曉此次年試已經定然無緣內舍了,故而只有胡亂地走上一走,算是一解心中之悶吧。”

曹宗哈哈笑道:“王兄真是謙虛,對了,王兄,我給你介紹一位汴京才子認識一下,便是姓趙,上明下誠,字德甫,他也是當今吏部侍郎趙大人之子,頗好諸學,汴京之人無不讚之。”

這是一個很俊朗的青年,一身的儒士服和儒冠穿在身上,很是協調,面色白淨,但很有神,典型的青年才子。

這便就是李清照未來的丈夫?果然是名不虛傳,難怪李趙二人的婚姻被人稱羨呢,如此一個青年,氣節都已經讓人心折,放在後世便定然是一個成功男士。

王賢這時不等曹宗介紹,便笑道:“趙兄請了,在下姓王,單名一個賢字,本未有字,不過別人皆稱我爲臣貝,乃是汴京商家王合之子。”

趙明誠俊朗的面孔呵呵一笑道:“原來是王兄,失敬,其實我聽李世叔說起過你,他滿口稱讚你少年聰慧、明白事理,在下早就想一見尊容,可惜無緣,今日才知李世叔果然名不虛傳。”

王賢聽他一口一口的李世叔,不由有些奇怪,隨即才明白原來他說的是隔壁的那個李大人,李清照的父親,他不由有些發笑,這個趙明誠現在就開始李世叔李世叔的叫着,看來是對這場婚姻之事接受了,不過李清照會不會答應還是一個問題。

他此時一笑道:“其實我也是聽李大人說起趙兄,他對你亦是滿口稱讚,而且趙兄你即將是李大人的乘龍快婿了,我和李府是隔壁,也算是孃家人了,便不要如此客氣。”

曹宗聽到這個,不由有些奇怪,隨即看向趙明誠,笑道:“德甫竟然定了婚,卻也沒通知我一聲,要不是今日王兄說破,你也不知瞞到何時,快說是哪家的千金?”

趙明誠呵呵笑道:“興中你最愛亂說,我哪裡敢跟你提及此事,若早些說來,汴京大街小巷豈不皆知?這對別人一個姑娘家多不好。”

曹宗笑道:“我哪裡喜愛亂說,你快說是誰家的千金。”

他見到趙明誠微笑着不語,便朝着王賢道:“既然德甫不言,那王兄便告知一下,德甫訂了誰家之女?”

趙明誠笑道:“興中你也端的閒了點,別問王兄了,我便告訴你吧,就是禮部的李格非李大人家中的長女,小名清照。”

曹宗笑道:“原來是李清照,德甫你好福氣,汴京之內,誰人不聞李才女之名?德甫你最好文采,與這位李姑娘可以算是志趣相投,實乃大幸啊,我便先恭喜一下了。”

趙明誠只是微微一笑,說道:“你莫要亂說便可。”

王賢一笑,正要說話,卻聽到一陣喧鬧的聲音,隨即便聽曹宗道:“原來是年試成績下發,王兄,德甫,我等便去看上一看吧,不過想來二位皆是才子,些許年試應不足爲意。”

趙明誠笑道:“興中你最喜胡言亂語,王兄是才子,我哪裡算個才子了,雖然無趣,不過我等還是去看一看吧。”

王賢點了點頭,其實他的心中還是有那麼一點點的僥倖的,這時便和他們走了過去,看到各個優良成績來,這時仔細地找尋北路齋,隨即便發覺自己的名字排在後面,上面寫着:明經平,策論否。

這下可真讓王賢有些喪氣,充分體會到了古代士子們落榜的心情了,去年一年,自己閱古書,誦古言,每日朝起閱詩,夜宿讀書,可以說是極爲用功了,沒想到還是榜上無名,這便是對自己以前的不認可,這份失落可想而知。

他慢慢地用阿Q心情想着,反正自己年紀也不大,還有很多年呢,況且自己又不是沒有學到東西,這個年試只是一次考試而已,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自己何必如此的功利。

這時曹宗和趙明誠已經走了過來,他們兩人皆是微笑,想來成績不錯,王賢露出微笑道:“曹兄和趙兄二人想必是皆優了。”

曹宗笑道:“王兄你卻是錯了,德甫的確是明、策論皆優,不過我便只是二者皆平,不過再加上些許私試,那就可以升入內舍了。”

王賢忙道:“那我先恭喜二位了。”

趙明誠微微一笑道:“王兄的成績如何?見到王兄春風滿面,定是毋庸置疑了。”

王賢有些苦笑地道:“實不相瞞,在下是一平一否。”

曹宗驚訝地道:“怎麼會?”

他此時朝那上面仔細看去,果然見到一平一否,不由有些納悶,不知該說什麼。

趙明誠此時笑道:“功名利祿皆是浮雲,王兄莫要看的太重,你尚年少,待到明年此時,定是有所成就的。”

王賢便道:“那多謝趙兄吉言了。”

他們又說了好久,王賢心中還頗有些遺憾的,便與他們告辭,而後準備回去。

他走到明經閣,突然想起了應該去拜訪一下李廌,畢竟今日自己下發成績,雖然極差,但也要向他說一聲,他便轉身朝着李廌屋中前行。

敲了兩聲的門,便聽到李廌的聲音問道:“誰啊?”

王賢此時在外面道:“學生王賢,特來拜見先生。”

李廌的聲音道:“門沒關,直接進來吧。”

王賢推開房門,走了進去,見到李廌正坐在那椅子上,桌上仍然有着一盞茶,而他手中尚拿着一卷書,此時便道:“你隨便坐吧。”

這屋子裡的椅子是亂放的,王賢也就隨便坐下來了,然後便對着李廌道:“今日下發成績了,我的明經爲平,策論爲否,此次年試,不能升入內舍了。”

李廌“嗯”了一聲,然後道:“我已經知道了,怎麼樣,對自己的成績還滿意不?”

王賢尷尬地道:“我才疏學淺,尚需多學,這個成績雖差,亦是我的見證吧。”

李廌一笑道:“你還真是想得開,不過這可並不是想得開就可以的,太學年試,每年一次,你失敗一次便又是一年,極爲可惜,怎麼樣?知道你錯在哪裡了吧。”

王賢點頭道:“我實在不該標新立異,壞了文章。”

李廌放下手中的書,呵呵笑道:“你這話說對了一半,還有一半你卻不知。”

王賢奇怪地道:“還有一半?”

李廌笑道:“古之有千里馬,可行千里,然而放在匹夫眼中,與旁馬無異,有人名曰伯樂,可一眼看出千里馬之別,這就是所謂的識馬之術了。”

他對着莫名其妙的王賢道:“你還有一錯,便是寫的文章,普通人皆是不識,既然是些匹夫,怎能辨別千里馬和普通馬的區別?所以要尋一伯樂。”

王賢聽出他話中的意思了,心中不由欣喜,原來自己還有轉機,他忙問道:“先生大才,想必觀了我的試卷吧,不知如何?”

李廌嘆道:“我的確看了你的試卷,只是新奇,若我是博士,至多給你一優一平,但我已經把這卷子託人送到一個人手中了,想必他頗合其中之意。”

王賢想了半天,不得其解,疑惑地道:“先生說的是誰?”

李廌笑道:“此人你也認識,就是上次過來講經的蔡元長。”

蔡京!王賢頓時愣住。

他沒有想到李廌竟然說的是蔡京,他是蘇軾的友人,和蔡京的那一派算是對立的,沒想到他把自己的試卷送給了蔡京去看。

李廌見到王賢滿臉迷糊,呵呵笑道:“怎麼了,你是不明白什麼?”

王賢忙道:“我不明白爲何先生要把這個給蔡大人看,況且私傳試卷給別人看,豈不是逾矩了?這對先生你也不好。”

李廌哈哈笑道:“你還是不明白啊,你可知爲何我能將試卷拿過來,並且又給它送到蔡元長的面前?”

王賢搖頭道:“不知,還請先生賜教。”

李廌收起笑容,慢慢說道:“因爲太學之中本就有個規矩,年試之後,若是有不滿意成績的,可讓學正取回,重新找人審覈,以服士子之心,所以我便將你的試卷拿回來,本想找太學博士重新評判一番,可思來想去,還是託人送往蔡元長的府中。”

他喝了一口茶水,然後才道:“至於爲何把試卷送到蔡元長的府中,王賢你難道猜不出一二?”

王賢心中慢慢想了想,最後道:“學生愚鈍,先生便告訴我吧。”

李廌見他表情舒展,哈哈大笑道:“你已經想出爲何了,還說此話,也罷,還是由我這個先生說比較好,蔡元長雖然汴京朝官對其惡評不斷,然而其人心中尚新尚變,你的那兩篇文章皆是新奇無比,想必他定然有所青眼。”

王賢此時道:“實在多謝先生一番苦心,我永生難忘。”

李廌失笑道:“你又何必如此感激,又未必能讓你得以合格,你能否進入內舍,就要看蔡元長如何評價了。”

王賢臉上微微一笑,隨即便道:“這便看造化了。”

李廌呵呵笑道:“你看來真的不是太在意,倒是我這個先生替你白擔心了,也罷,你就先回家中等待消息吧,若我所料不差,便在最近蔡元長必會給你一個答覆。”

王賢有些遲疑地道:“蔡大人位居尚書之位,公事繁忙,會不會無心一看?”

李廌搖頭道:“自然不會,他對於這些倒是挺看重的,更何況我曾經也幫過他一個小忙,他再怎麼不屑,也要看上幾眼。”

王賢這纔有些明白,這可以算作是走私情了,他便又和李廌說了一會,方纔回家。

回到家中第一件事情自然是面見王合,他不便把這一平一否說出來,只好說自己的成績要到三日之後才能出來,這樣的一番謊話說出來方纔讓王合點頭,他連忙就走了出來。

此時已經是深秋季節了,漫天霧濛濛的,王賢走在院子之中,把心中煩悶之情皆拋的乾淨,正要回到臥房,卻又聽到一陣陣極小的笑聲。

他心中奇怪,不由地朝着笑聲處走了過去,卻發現已經是內院,正有一個女子蕩着鞦韆,而另一個女子卻在旁邊說着什麼,不時地發出銀鈴般的笑聲。

王賢便連忙想回去,卻不料驚動了那邊的女子,隨後便聽到一聲喝問道:“是誰?”

他無奈地回道:“語嫣,是我,方纔在院子之中散步,無意之中便走了過來。”

這個站着的女子便是語嫣,她見到是王賢,方纔道:“你走着就走到了內院?好像那是一道園門,還要低頭才能走進來的,你難道還能不注意地低頭嗎?”

王賢尷尬一笑,見到那蕩着鞦韆的女子轉過頭來,便連忙道:“原來李姑娘也在這裡,在下失禮了。”

這個蕩着鞦韆的女子此時微微一笑,如煙如霧,便是鄰家少女李清照。

她此時慢慢從鞦韆上走下來,然後對着王賢道:“王公子,多日不見,近來無恙。”

語嫣道:“姐,你怎麼下來了,坐上去啊。”

李清照笑道:“語嫣你真是胡鬧,你小叔過來了,你也不向他行禮,實在是目無尊長。”

王賢頓時大樂地道:“就是就是,語嫣這丫頭真是太不像話了!”

語嫣見到王賢一臉得意的笑容,不禁遞過去一個白眼,然後想起了什麼似的,便說道:“你不是去看太學的年試成績了嗎?怎麼樣,是不是很差?”

李清照聞言不由問道:“太學年試成績出來了?”

王賢嘆口氣道:“果然不出我所料,明經和策論,一平一否,可算是極差。”

語嫣見他嘆氣,也不好說些什麼,倒是李清照說道:“王公子莫要如此灰心,一次之敗,並不能說是什麼,何況王公子你尚是一屆少年,何必如此的放在心上,不如收拾書籍,從頭看起,以備明年,如此纔不枉一個大丈夫!”

這算是激揚之語了吧,王賢沒想到李清照第一句話就是勵志的話,不由地道:“多謝李姑娘之言,在下便銘記在心了。”

語嫣見他又掛上了笑容,不由地道:“姐,你莫要說他,看他這個樣子,這些都好像不放在心上。”

王賢忙道:“我哪裡不放在心上,十年磨劍方爲一日,我怎能不放心上呢?不過……”

他笑着把自己的試卷被李廌遞給了蔡京的事情說了一遍,然後笑道:“所以今次年試也未必是落榜,待等上幾日再能作定奪。”

李清照點了點頭道:“那位李先生說的有理,便如韓退之所言,伯樂不常有,而千里馬常有,這個蔡大人雖然並不是良名在外,但也未必不是王公子的伯樂。”

王賢笑道:“便是如此,對了,李姑娘,我今日在太學之中,意外地遇上一人,你猜是誰?”

李清照不由奇道:“何人?”

王賢笑道:“便是趙明誠趙公子了,今日是第一次得見,果然是青年才俊,別是一番氣質。”

李清照聞言不由一愣,卻沒有說話。

王賢見她這樣,心知在一個少女面前提及她的未婚夫,的確讓人尷尬,他忙道:“我剛纔不是有意說的,李姑娘你莫要介意。”

李清照擺手道:“沒事。”

這時氣氛便有些尷尬起來,王賢站在這裡不知想說些什麼,張着嘴巴幾次想說話,卻突然說道:“那個趙公子兩項皆優,看來定能進入內舍了。”

語嫣狠狠地瞪了王賢一眼,然後對正站在這兒的李清照道:“姐,我們不要理他,再去盪鞦韆吧,王賢你出去吧。”

李清照卻道:“不用了,語嫣,我先回去了。”她說着便朝王賢略微行了一禮,然後便走了出去。

語嫣忙道:“我送你回去。”

這時內院之中就剩下王賢一個了,他不由用手輕輕掌了一下嘴巴,自己真是口沒遮攔,本來說的好好的,結果又讓大家敗興而散,實在是言多必失,言多必失啊。

他此時走到鞦韆旁,輕輕地坐在上面,慢慢地蕩了起來,鼻邊還有一點淡淡的香味,像是久久不能散去。

坐在鞦韆的上面,微微閉上眼睛,慢慢的來回蕩着,讓精神一下子放鬆下來,彷彿世間所有的事情都與自己無關,所有的東西都不在自己的眼前了,一切都隨着這一上一下變得模糊起來,慢慢的使自己逐漸迷失在這樣的感覺之中。

“你好心情啊,還蕩着鞦韆。”語嫣的聲音像是突然出現在王賢的耳邊。

王賢睜開眼睛,見到語嫣站在那裡,不怒不喜,便停下來道:“我發現盪鞦韆確實是放鬆的好方法,真的不錯。”

語嫣卻是哼了一聲道:“方纔你爲何提起那個趙公子,都把清照姐給氣跑了!”

王賢苦笑地道:“我今天確實是見到了他,然後便口沒遮攔地說起來了,沒想到竟然讓李清照生氣了,確實是我的錯。”

語嫣走了過來道:“本來這個婚事清照姐就不是很開心,她還是對這個趙公子一無所知呢,你這樣提及,她就算不生氣,羞也要羞走了。”

王賢點頭道:“我知道了,下次不在說他了。”

語嫣“嗯”了一聲道:“你真的去找蔡京幫忙了?”

王賢笑道:“我哪裡能找得到他?人家一個尚書大人,豈是我說見就見的?是我的一個老師幫忙的,這次還真的要多謝他了。”

語嫣遲疑地道:“蔡京是一個大奸臣,宋朝基本上就是亡於他手中的,你難道還想和這樣的奸臣有什麼瓜葛嗎?”

王賢失笑道:“你又犯了理想主義的病了,雖然蔡京在後世之中我們知道是個大奸臣,但他現在未必是,況且請他幫忙也沒有什麼,又不是要把命和他綁在一起,這本來就是很平常的事情,你卻非要把它想得那麼複雜。”

語嫣哼了一聲道:“我只知道蔡京的壞處,你最好不要和他走的太近。”

王賢無奈地道:“怎麼會走的太近呢?我難道還要故意巴結他不成?”

語嫣沉吟了一會道:“那就好。”她又聽到輕輕的聲音,擡頭一見,卻原來王賢又開始蕩起了鞦韆,不由地說道:“你快給我下來,鞦韆都會被你做斷的。”

王賢哈哈大笑道:“怎麼會呢,這鞦韆多好啊!”

他說着便開始大幅度地擺動着,這樣前後擺動實在是極爲的舒服,就像漂在雲中一般,他又輕閉上眼睛,慢慢體會這種舒服的感覺。

只聽到“啪嗒”一聲,鞦韆的繩子頓時斷了,王賢一下子跌在地上,而且是完完整整的跌在地上。

語嫣連忙跑過去道:“你怎麼樣?”

王賢的屁股着地,頭也碰到了地上,不過因是土地,並不是特別疼痛,不過他還是哼唧了兩下,讓語嫣有些着急,便要去告訴王合,準備去請大夫。

他聞言連忙拉住語嫣,睜開眼睛道:“我沒什麼大礙,別去找大夫了。”

語嫣見他面上平靜,不由有些生氣地道:“你又騙我!”

王賢忙道:“我哪裡騙你什麼了?要不你從鞦韆上摔下來試一試,看看疼不疼,我現在屁股還是火辣辣的疼呢,真是站着說話不腰疼。”

語嫣只好道:“那你能起來吧,躺在這地上很冷的。”

王賢這時試了試,還真是起不來,不由地伸出手來道:“起不來,拉我一下。”

語嫣遲疑了一下,隨即便拉他起來,然後道:“你能走路吧,不用我送你回臥房吧?”

王賢一愣道:“回臥房?回臥房幹什麼?”

語嫣皺眉道:“你不是受傷了嗎?當然是回去休息啊。”

王賢忙道:“摔倒了就要回去臥牀休息,要是被人知道,豈不是笑掉大牙,我還是去蘭亭裡面坐一坐吧,不過估計沒法子做起來了,就只能趴在石桌上面了。”

語嫣搖了搖頭道:“隨你怎麼辦,我現在也要走了。”

王賢奇怪地道:“要走?你去哪?”

語嫣淡淡地道:“當然是去教徒弟了,現在正是關鍵時刻,對了,昨天我也給徒弟出了一份試卷,結果你猜她考了多少分?”

王賢呵呵一笑道:“是不是滿分一百分的?有沒有六十分?”

語嫣道:“只有五分,只對了一個。”

王賢不由有些失笑,但還有些驚訝,問道:“你是不是出的題目太難了?”

語嫣搖頭道:“不難,但是她不會,我現在便是給她講那些題目的。”

王賢安慰她道:“你也不要太過心急了,一步一步的來,對她不能要求過高,對你自己也不能要求過高,只要慢慢地教,總會成功的,指不定下次她就能考十分、五十分或是一百分,你不要灰心了。”

語嫣展顏地道:“我從沒有灰心過。”

她突然之間的綻開笑容,倒是讓王賢愣起來了。

過了好一會兒,屁股上的生疼讓他回過了神,已經不見了語嫣,他只好捂着屁股一步步地走到亭子裡面,然後趴在臺子上面,但又碰到了屁股,使得他一下一下地叫了幾聲,那棵大樹的黃葉也被他的聲音驚嚇,竟然一下子掉下好幾片。

王賢腦袋懸空,不一會兒就覺得頭昏腦脹,堅持不住了,便咬着牙扒了起來,然後坐在石凳上,俯身趴在石臺上睡着了。

…………

這幾日對於王賢來說真是有些痛苦,本來屁股摔得就是生疼,但他還是每日要去太學那邊探探消息,剛開始走路的時候極疼,可是走着走着就適應起來了,就這樣在疼痛之中渡過了好幾天,最後才逐漸好轉,不礙走路了。

他剛一走進太學,便要先去見李廌,卻見到李廌已經走過來了,他只是短短地說道:“跟我過來。”

王賢見他說完便走,連忙跟上,此時繞過這邊的房子,走過幾顆已經掉了葉子的大樹,隨即便到了明經閣,李廌這時帶着紅紙,這上面有記號標明是學正,給那些護衛們看了一下,便帶着王賢走了進去。

李廌對這個明經閣是挺熟悉的,不像以前王賢過來的時候亂轉,便走到一間房子,然後低聲對王賢道:“就在這裡,你自己進去吧,我先回去。”

王賢見到李廌已經走遠,方纔敲了敲房門,聽到裡面的聲音道:“進來吧。”

他推開門,這房裡有兩個人,皆是年近花甲,正是太學長和當朝戶部尚書蔡京。

蔡京見到王賢走了進來,不由含笑道:“那兩篇文章皆是你所作?果然是少年有爲,過來坐吧。”

王賢這時忙行禮道:“學生王賢見過蔡大人、太學長。”

蔡京擺擺手道:“今日叫你過來,就不是讓你施這些虛禮的,太學長,我與這位小士子說上幾句話。”

那太學長立刻會意道:“老夫正有一些私事要作,蔡大人便隨意了。”

王賢見蔡京支開太學長,不由有些奇怪,這時蔡京又很客氣地讓他坐下,隨後才道:“你的文章,明經之題,你寫的很好,所謂凡事皆求一個變字,一切皆不能例外,待看到天道在於變通這一句,便知曉你通篇文章之意了,此文甚好,那太學博士實在荒唐,竟然評了一個平,應該給優。”

他說這話讓王賢頓時把心放下了,便要起身說一下感謝,卻又聽到蔡京道:“至於你的那篇策論,我倒是想問問你幾個問題。”

王賢忙道:“請大人詳問。”

蔡京這時看着他說道:“此文確是你所爲之?”

王賢聽他竟然問這個,不由一愣道:“確是在下爲之。”

蔡京點頭笑道:“那好,你說用交子代替鐵銅之錢,是否可行?”

王賢謹慎地道:“在下認爲交子方便、節省而且又利於流通,的確是用來替代鐵銅之物的好方法,只是現在還未能成熟,未必得當。”

蔡京一愣,隨即便道:“你不要有所估計,在我面前就直言。”

王賢說道:“在下認爲鐵銅所耗極大,而且不宜收回,兵馬鐵騎皆是要用鐵,平常家裡也都需要用銅,這些鐵銅卻耗在了錢幣上,實在不值,而事實上,今日你賣物得錢,明日你買物便用掉了,相當於以物易物,錢只是過手之物,何必用鐵銅之物?故而在下愚見,當用交子替代鐵銅,以節省鐵銅。”

蔡京神色不動地道:“然而鐵銅之物可以摸到看到,不會作假,而那交子卻只是一張紙,何來保證不會有刁民作假錢?”

王賢道:“這便要看朝廷如何去做了,可以從兩面杜絕此事,一是嚴懲作假錢者,二是提高作錢的手藝,讓平常人家根本無法模仿,我想朝廷中之中,應該有很多能工巧匠吧?這些都是民間所不能比擬的,所以大人便不用擔心作假。”

蔡京沉聲道:“若要是朝中作錢之匠私自作錢?又當如何?”

王賢對這個問題考慮的很細緻,此時便道:“其實交子可用多道手藝來保證,每個工匠都只是經手一次,匠人們只知道一種工藝,這樣除非是所有的匠人們集中起來,方能作出假錢,但要把所有的匠人集中起來,顯然不可能。”

蔡京點了點頭,然後笑道:“你果然聰慧無比,年少有爲啊,其實我亦是覺得鐵銅不便,觀惠州交子如此便利,便想借鑑,本是十分擔心作假,聞你之言,這個倒不是個問題了。”

王賢呵呵笑道:“作假確實是個小問題,而真正的問題在於如何保證交子能夠使用。”

他繼續道:“其實交子說白了,它就是一張紙,只不過有着特殊印記的紙,鐵錢融掉後還可以作兵器,銅錢融掉以後還可以作銅器,但是這交子卻又能有什麼用?它只不過是一張紙而已,如何能讓百姓們使用它買東西,如何能讓商家們能夠接受它?這便是最難的地方。”

蔡京動容道:“難道以朝廷名義還不能保證?”

王賢搖頭說道:“並不是那麼容易,交子畢竟是新東西,百姓們對其都不熟悉,自然是不願意使用,所以要推行它,只能緩慢行之,先在汴京周圍使用,再推廣各府各州,先在富貴人家使用,再推廣到普通百姓,如此才能保證百姓們能接受它。”

蔡京想了一想,嘆道:“如此一來,豈不是太過緩慢了?”

王賢連忙說道:“大人,其實不慢,萬事開頭難,若能在汴京使用的話,其他州府定然會爭相效仿的,到時候不用朝廷督促,交子都會盛行。”

蔡京露出笑容道:“很好,你叫王賢對吧,難得你竟然想得如此之深,實在讓我驚訝。”

他這時站立起來,走了兩步,隨即便笑道:“如此才氣,竟還在太學,也不像話,不過你的年紀尚幼,還是應該如此,這樣吧,我便和禮部尚書還有太學長舉薦你一下,讓你才能得其用,如此可好?”

王賢等得就是這句話,此時連忙道:“多謝蔡大人,小子感激不盡!”

蔡京擺手笑道:“莫要感謝我,要謝也謝你自己,若不是你的那文章,我怎麼可能會在此和你長談?若不是這番長談,我又怎會決定舉薦你?”

他輕輕點了點頭,然後笑道:“你便回去等上消息吧,我現在尚有事,不能長聊,待到他日,必要再和你商討一番交子之事。”

王賢恭恭敬敬地把他送出門外,方纔走了出去,然後直接向着李廌那邊行去。

他此時難掩興奮的表情,見到李廌便把這事仔細地說了一遍,隨即笑道:“還要多謝先生的勞苦,若不是先生之舉,我定然又要在外舍待上一年了。”

李廌聽完後,才點點頭道:“想不到蔡元長竟然對交子也有如此大的興趣,看來你也算走運,若是他人定然對此不屑,很好,很好!”

他走了幾步便道:“你也該回去告訴一下父母雙親,此乃大喜之事。”

王賢便又說一些感謝的話,隨後才告辭回家,他一路上心情奇好,就連步伐也變得輕了,走路走的也是很快了,不一會兒便到了家中,把自己得以升入內舍的消息對王合說了一下,讓王合老淚縱橫,不能自己,絮絮叨叨一直到了好久纔算結束。

他便一直在家呆着,反正沒有什麼事情,便把語嫣手抄的那本《何博士備論》仔細地看了一遍,這文章寫的特別有趣,有些東西頗爲向縱橫家之論,但是又披上了儒家的仁義的外衣,所以雖然言辭激烈,但不是讓人厭煩。

每天早上必要去一次太學,算是探探消息,也見一見齊偍和秦該諸人,齊偍乃是兩平,未必能進入內舍,不過他也沒什麼氣惱,好像對這個也看淡了不少,整日和秦該聚在一起。

這樣日復一日,但也不是過了太久,王賢又被李廌帶到太學長那裡了,隨後就見到一個人此時正看着自己,不由有些奇怪,隨後便聽到他大聲道:“接令!”

王賢見到裡面的太學長都弓起了身子,連忙也是這樣,而後便聽到那人大聲說道:“敕令開封人王賢爲承務郎,令到即行,不得有誤,敕此!”

王賢一時沒反應過來,卻聽到太學長小聲地道:“過去接令,過去接啊!”

他連忙走過去,想去接那什麼令,卻沒想那人皺眉道:“弓身接,真是沒大沒小的!”

王賢聞言不由生氣,這個傢伙是什麼來頭,頒佈這什麼令,還要自己弓身來接,他正想發火,卻見到太學長還弓着身,便知自己定然惹不起這人,只好無奈地弓身過去,雙手接着。

那人此時遞給王賢一道紅色的紙,然後便對太學長客氣了一番,就走了出去。

王賢愣愣的還不知道自己手裡拿的是什麼,這時見到太學長已經走出去,他便打開重新讀了一遍,還是覺得莫名其妙,不明白是什麼意思。

他這時走了出去,已經見到李廌正站在那裡,便直接走過去。

李廌問道:“怎麼樣?太學長找你是不是讓你升入內舍了?”

王賢撓頭道:“我不知道是不是,他根本沒聽,反倒是一個人頒了什麼什麼令,諾,就是這個東西。”

李廌見到這紅紙,不由大爲驚訝,便打開這張紙,然後輕輕讀了一句,過了許久才嘆道:“王賢,你真是好命,你知道這是什麼嗎?”

王賢搖搖頭道:“我不知,還望先生賜教。”

李廌慢慢地說道:“這便是吏部的批文,授予你一個承務郎的職位,你已經是朝廷官員了。”

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1節)第3章 塔塔爾人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1節)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4節)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3節)第114章 章淳離京第50章 先定後婚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2節)第77章 太學三舍第43章 走出樹林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1節)第66章 想的更遠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1節)第5章 賽馬射箭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4節)第45章 終於返家第128章 因禍反擊(下)(第2節)第16章 突遇狼羣外傳:失蹤之事(三)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2節)外傳:失蹤之事(四)第103章 觀人比武(上)第51章 又要遠行第82章 同室之緣第112章 皇帝大禮(下)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4節)第75章 細語嫣然(上)第3章 塔塔爾人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3節)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2節)第18章 不見答圖(下)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4節)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2節)第83章 擺宴飲酒引子第75章 細語嫣然(上)第110章 秘閣修書外傳:失蹤之事(六)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2節)第154章 入揚州城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6節)第170章 封王封公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2節)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3節)第75章 細語嫣然(上)第10章 行醫者事外傳:失蹤之事(一)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2節)第115章 外放江南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3節)第20章 大部蒙古(下)第136章 好事連來(第2節)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4節)第125章 煙雨江南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5節)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1節)第171章 出師東行第27章 月明之夜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3節)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4節)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3節)第157章 周大公子第118章 四大將(上)第106章 太學年試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4節)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4節)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1節)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3節)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1節)第172章 扎軍之夜(第1節)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2節)第150章 金陵得失(上)第37章 說服薩滿(上)第66章 想的更遠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3節)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1節)第142章 籌糧之法第131章 泄洪前後(上)(第3節)第53章 上京和談第61章 居安仁吉第170章 封王封公第75章 細語嫣然(上)第95章 學正罰站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1節)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1節)第68章 何爲明教(上)外傳:失蹤之事(十)第41章 別勒古臺第29章 也算託孤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2節)第108章 仕途芝麻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2節)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3節)第48章 長大成人(上)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4節)第98章 雄心壯志第60章 大相國寺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2節)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2節)
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1節)第3章 塔塔爾人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1節)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4節)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3節)第114章 章淳離京第50章 先定後婚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2節)第77章 太學三舍第43章 走出樹林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1節)第66章 想的更遠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1節)第5章 賽馬射箭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4節)第45章 終於返家第128章 因禍反擊(下)(第2節)第16章 突遇狼羣外傳:失蹤之事(三)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2節)外傳:失蹤之事(四)第103章 觀人比武(上)第51章 又要遠行第82章 同室之緣第112章 皇帝大禮(下)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4節)第75章 細語嫣然(上)第3章 塔塔爾人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3節)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2節)第18章 不見答圖(下)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4節)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2節)第83章 擺宴飲酒引子第75章 細語嫣然(上)第110章 秘閣修書外傳:失蹤之事(六)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2節)第154章 入揚州城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6節)第170章 封王封公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2節)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3節)第75章 細語嫣然(上)第10章 行醫者事外傳:失蹤之事(一)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2節)第115章 外放江南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3節)第20章 大部蒙古(下)第136章 好事連來(第2節)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4節)第125章 煙雨江南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5節)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1節)第171章 出師東行第27章 月明之夜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3節)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4節)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3節)第157章 周大公子第118章 四大將(上)第106章 太學年試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4節)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4節)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1節)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3節)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1節)第172章 扎軍之夜(第1節)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2節)第150章 金陵得失(上)第37章 說服薩滿(上)第66章 想的更遠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3節)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1節)第142章 籌糧之法第131章 泄洪前後(上)(第3節)第53章 上京和談第61章 居安仁吉第170章 封王封公第75章 細語嫣然(上)第95章 學正罰站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1節)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1節)第68章 何爲明教(上)外傳:失蹤之事(十)第41章 別勒古臺第29章 也算託孤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2節)第108章 仕途芝麻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2節)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3節)第48章 長大成人(上)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4節)第98章 雄心壯志第60章 大相國寺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2節)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2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