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速整吏治

從杭州回來之時,已經是到二月了。

他在杭州,一連數日,蔡家父子一直留着他作客,而且蔡京每日 在亭中給他講一些道理,雖然不深,但極有道理,直到蔡京諸人準備離開杭州,北上汴京之時,王賢這才告辭回去。

二月初,春河解凍,有暖陽自東方而生,使萬物甦醒,生機勃然。

王賢此次杭州之行,可以說是大有收穫。

他以前對整個大宋的認識都是通過自己看到的、聽到的,然後琢磨出來的,很有一葉障目之感,總以爲大宋行至如今,太多問題,但是真要仔細說出來,卻只能指出吏治極差、虛耗太多、兵將不強等這些明顯的問題,卻看不出總體的狀態。

而這十多天來,蔡京之言讓他漸漸明白起來,原來自己想得實在有些簡單。

大宋所面臨的問題,無外乎內外之分,而外部的問題由來已久,自唐時便已經出現了這種問題,而當年太宗皇帝沒有收復燕雲,使得這個問題一直拖延,大宋的所有人都清楚地知道,上面的契丹人和西邊的党項人,都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而內部問題重重,但蔡京只點出一個,便是:錢財不足。

開始王賢還不明白,可是想了兩天,才逐漸懂了,也開始明白起來,蔡京所要施行的政事,是要累積錢財,是要以錢財來改變大宋的弊端,改變軍力,從而改變這延續至今的積弱現象。

然而細化起來,又是不一樣,蔡京仔細地分析了一下王安石的新法,每一條他都有獨到之處,讓王賢不得不感嘆,這個蔡京真是絕世之人!

他在回去的路上,不發一言,讓身旁的李瑞極爲奇怪,這幾天王賢一直去拜訪那個蔡大人,而回來後也不說什麼話,這樣一行人到了下午,方纔回到昌化縣衙。

而縣衙這邊並沒有什麼人,王賢進了前堂,喊了幾遍朱強,這才見到朱強急急忙忙地跑進來,他正想說話,卻聽到朱強大聲道:“大人,不好了,又出事了!”

“出什麼事了?”王賢微微一愣,又和李瑞對看了一眼,皆是不明白。

“大人,河工和衙役們鬧起來了,結果最後打起來了,死了五個河工!也死了兩個衙役!”朱強的話很快,但是王賢卻猶如耳聞晴天霹靂,大驚地道:“什麼?”

“就在大人你走後,陸大人又開始徵集徭役,再次上河道,而河工們也開始重新整修河道,卻不想過了沒多久,那些衙役們就和河工們起了衝突,剛開始的時候陸大人還訓斥了他們一頓,可是過了兩天,卻突然打了起來,死了五個河工,傷了二十來個,而衙役這邊也是死了兩人,傷的更多,現在河道那邊吵得正凶呢!”朱強簡單地說了一下,然後有些焦急地說道:“陸大人也有些火了,去到杭州找那個吳大人去了,說要再借兵!”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王賢愣了半響,然後有些譏諷地說道:“這幫衙役們肯定會惹禍,我在動工之前就和黃寬說過,要看住,不能出事,去年年冬還好,結果這次我不在,他們就惹出了這樣的事情,果然不愧爲惡吏,惡吏!”

李瑞想了一想便道:“大人,我們現在該怎麼辦?”

“怎麼辦?”王賢在屋子裡走了兩步,隨即便道:“備馬,去河道!”

河道邊果然極爲熱鬧,老遠便聽到吵吵鬧鬧的聲音,王賢諸人直接走了進去,旁邊的衙役們本來想過來攔,但見是王賢,都一個個的不出聲了。

“黃寬呢?”王賢隨便找了拉來一個衙役,然後有些怒聲地說道:“黃寬在哪?”

“回大大人,黃捕頭正在那邊呢。”那個衙役見到王賢,有些顫抖地說道。

“把他給我叫過來!”王賢皺着眉頭說了一句,然後又見到那邊的河工正在和衙役們還是抄着不停,便對着身旁的李瑞道:“你過去穩定一下,儘量讓兩方平靜下來,別再起了衝突!”

李瑞重重的點了點頭,便直接走過去了。

王賢揹負雙手,不一會兒,便見到黃寬急急忙忙地趕了過來,雖然還是初春,但他臉上竟然全部是汗,此時一見王賢,便大聲道:“卑職不知大人過來,有失遠迎,還望大人海涵!”

“哼,海涵?”王賢怒極反笑地說道:“我如何海涵,你可以給我解釋一下那是怎麼回事?”

“大人,此事說來話長……”黃寬微一遲疑。

“說來話長,那便不說也罷!”王賢看着黃寬,又看了看那邊的衙役,隨即有些火氣地說道:“那些衙役們不會又是你組織起來的吧?”

“不是,卑職起先並不知道此事,直到昨天打架死了人,卑職才知道大家起了衝突,結果一過來便成這樣了。”黃寬連忙說道:“不過如今河工和衙役們都沒有再起衝突,方纔我看到李大人也過來了,應該很快就可以散了。”

王賢此時長出了口氣,然後慢慢地說道:“去年年冬,我準備開修河道的時候,便已經想到,這些衙役們和河工們會不會出事,當時我還特別找你過來,着重說了幾句,要你好好看管這些衙役們,你還記不記得?”

“卑職記得。”黃寬連忙說道:“卑職一直記得大人教誨,所以不敢有絲毫怠慢。”

“那這次是怎麼回事。”王賢沉聲道:“你如果記得我說的話,又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黃寬張了張嘴巴,卻沒有說什麼話。

“你這個捕頭之位也不能做下去了。”王賢看了看他一眼,然後又道:“待到這事情結束以後,我再考慮你的去留問題。”

“卑職……遵命。”黃寬低下了頭,有些苦澀地應了一聲。

王賢又在這邊走了兩步,然後說道:“你跟我過來,把這件事情來龍去脈說上一遍。”

黃寬點了點頭,跟着王賢走到上面的一塊空地上,然後便慢慢的說起這事。

其實衙役們和河工們起了衝突,本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當年錢塘江修大壩,衙役們就和河工們打了起來,死了一百多個人,最後杭州知府派兵士過來鎮壓,才讓那些河工們重新上工,而那幾個衙役,也被杭州做樣子趕出衙門,算是不了了之。

而這次昌化縣的衙役們和這些河工們的衝突,其實可以從去年年冬的時候算起,那個時候衙役們負責監工,和河工們起了不少小摩擦,然而當時看管的很嚴,也沒有出什麼紕漏。

陸收這次組織河工,本就有些強迫,而且這次的福利和待遇完全不如上一次,所以河工們都有些怨氣,但還是忍氣吞聲,繼續幹活,直到不久前,出了一件小小的事情。

起因是一個衙役在開飯的時候,見到一個河工正在吃飯,便刁難心一起,把飯撞倒在地,那個河工雖然有些惱怒,但也並沒有說什麼,但那個衙役卻不罷休,又把那些米飯踩了一遍,然後讓那河工吃下。

這終於激怒了那河工,於是那個河工罵了那衙役一句,結果兩個人頓時吵起來。

隨即就是衝突升級,那個河工和那衙役互相打了起來,終於別人看見了,本來一些河工準備來拉架的,誰知道有幾個衙役見到有河工上來,以爲這些人是想打一個,便直接過來打起來了。

沒過多久,就一大片人互相打起來了,兩方人都開始抄起傢伙,使勁地打起來,直到黃寬聽到這個消息以後,跑過來好說歹說,纔算把這幫人穩定下來。

但是死傷很多,這個出乎黃寬的意料,他便要把這些人的屍體拉走,誰知道那些河工們卻不願意,要把屍體領回去,並且有的人吵鬧着要回家,不再上工。

越到最後,河工們吵的話題就變了,都是說加錢、加糧、回家的事情,本來這徭役之事,諸人都是不樂意的,這一件事情讓他們終於吵鬧起來。

陸收過來說了幾次,卻沒有什麼效果,他一氣之下,便直接交代一下黃寬,然後就到杭州搬救兵了。

王賢聽到黃寬說完,方纔有些明白起來,隨即才嘆了口氣道:“原來是這樣。”

“大人,如今兩方皆有不滿,這河道已經沒有人再幹活了。”黃寬說完之後,又道:“加上快要開春了,那些河工們都想着回去忙乎農事,所以都已經安心不下了。”

“這次上工,是不是發的錢少了?”王賢沉吟了一會,又道:“給的飯是不是也少了?”

“是。”黃寬點了點頭道:“而且也沒有十天一休的規矩了。”

“這個陸收,盡會壞事!”王賢喃喃罵了一句,隨即便道:“這事情要快些處理,你等會好好勸一下那些衙役們,別讓他們再添上亂子了,我這次肯定會好好收拾一番的,告訴他們,如果不想被趕出縣衙,都給我老實一點!”

黃寬一凜,隨即便恭聲道:“卑職遵命!”

王賢點了點頭,突然便聽到朱強小聲道:“大人,陸大人已經回來了,還帶着那個吳大人一塊過來的。”

“哦?”王賢沉吟了一下便道:“我們也過去吧。”

他當先走了下去,便見到陸收諸人,而那後面跟着的卻是一堆兵士,那個老吳眼尖,一見到王賢便笑呵呵地說道:“王老弟,你我又見面了。”

“是啊,又見面了。”王賢有些苦笑地說道:“這見面就要勞煩老吳你一會,在下實在慚愧啊。”

“唉,這是哪裡話。”那老吳呵呵一笑,然後便道:“看來昌化縣的民風實在彪悍啊,竟然屢次三番和衙役們作對,這在江南是少之又少啊。”

這話讓旁邊的陸收頗有些臉紅,但是王賢卻不以爲意地道:“民風未必彪悍,但是這些衙役們卻實在有些過分了,就連陸縣丞的話他們也聽不進去了,實在是上下不分,這次我定然要好好整頓一番!”

老吳哈哈一笑地道:“那好,我這些兵士們就來給王老弟你助助威。”

王賢只是一笑,便向着那邊的人羣走去。

這些衙役們和河工們都已經看到那羣兵士過來了,因爲有上次的事情,諸人頓時安靜下來了,方纔吵吵鬧鬧的人們現在連氣都不敢大喘一下。

“我是本縣的知縣,前些日子我在杭州述職,今日方纔回來,便聽到這事,我十分惱火,但此事既然已經發生,那爭吵起來也不是個辦法,所以便請你們現在收拾一下東西,今次徭役便到此爲止。”王賢一上來就說出讓諸人大吃一驚的話,隨後又對着有些**的河工們說道:“如今開春在即,你們也要開始農忙了,本官也不想耽誤這農事,諸位若要還未結清的錢,到時候我會着人送過去,你們便回去吧。”

他話音剛落,便聽到一片跪倒的聲音,隨即就聽到雜七雜八地喊道:“多謝青天大老爺厚恩!”

“不用謝我,快回去吧。”王賢揮了揮手,那些河工們便開始各自收拾東西,準備返家了。

“大人,這……”陸收此時走上前來,有些奇怪地說道:“現在離農忙還有一些時日,大人你這就讓他們回去了?”

“嗯,這次徭役就先作罷。”王賢又看了看那些衙役們,然後向陸收問道:“你覺得這幫衙役們該如何處置?”

“應該趕出縣衙。”陸收遲疑了一下,隨即又想了想,低聲說道:“大人是想趁着這個機會,趕走一些衙役嗎?”

王賢點了點頭道:“這次我要好好的清理一下了。”

陸收頓時有些明悟,然後道:“大人是想從哪裡下手?”

“就在這!”王賢看着那些衙役,忽地一笑,便道:“你去把黃寬給我喊過來。”

黃寬就在不遠處,聞言連忙上前道:“大人。”

“清點一下這些衙役,把名冊也拿上來,原先分的各個組,讓組長全部過來。”王賢飛快地吩咐了一下,然後又加了一句道:“讓這幫衙役們站好。”

“是,大人。”黃寬聞言點了點頭,便快速地通知去了。

王賢冷冷一笑,這幫衙役們就像一塊難啃的骨頭,怎麼咬都咬不動,已經向它動了幾次手,卻都無功而返,如今這次,可以算是一個機會了,這些該清理的事情,都要給它清理一遍。

過了沒多久,黃寬便帶着幾個衙役過來了,而他手中拿着的便是一本名冊,王賢翻了一下,隨即就道:“把那些開始參與的衙役的名字畫一下,再把那些平時跋扈無比的衙役們也給我畫一下,我就要在這裡清理這些吃皇糧的敗類!”

“大人!”黃寬和諸衙役都是一驚,看着王賢。

“沒聽到我說的話嗎?”王賢哼了一聲道:“快點!”

黃寬一凜,便和那些衙役們捧着名冊,開始畫名字了。

陸收有些遲疑地說道:“大人,這樣動手會不會讓人心不穩啊?”

“肯定會。”王賢飛快地說道:“不過現在是最好時機,何況我還有依仗。”

他指了指那邊的老吳,然後低聲說道:“趁着這個機會,我就把這些衙役們清理掉,等到回去以後,再商議清理其他官吏的事情,你之前看過的那些名單,想必也整理好了吧。”

陸收點了點頭道:“都已經整理齊全了。”

“那就好,我們就趁着這個機會,一鼓作氣。”王賢低聲而言道:“我想他們過不了多久就會鬧起來,但是我們只要夠快,讓這些人措手不及,以後就沒有什麼事情了。”

他又看了看正在商議的黃寬諸人,輕輕一笑。

過了沒多久,黃寬等人便把名冊拿了過來,王賢胡亂地翻了兩頁,便道:“怎麼就畫這麼少的人?你們幾個是不是商議好的?這些人是替罪羊吧?老老實實的畫名!不要弄虛,我今日在這裡,就是要好好的處理此事,你們也別想糊弄我。”

黃寬聞言忙道:“大人,這些確實就是犯事的衙役們,我們已經照你的吩咐畫名了,絕對沒有半點錯漏之處!”

王賢冷笑道:“是嗎?那我讓你們畫出跋扈的衙役們,你們爲何不畫?我就不信,這跋扈的人就只有這麼一點,你們難道沒有聽到我剛纔的話嗎?”

黃寬面色一緊,隨即就大聲道:“大人,你這是故意爲難我們衆衙役。”

“我就是故意爲難!你奈我何!”王賢聽到黃寬竟然固執起來,也不由有些上火,罵道:“原本我見你勇猛能幹,便升你做了捕頭,可誰知道是我瞎了眼,你這個莽夫,真是一點用處都沒有,還自以爲是!”

“那好,既然大人這麼說了,我便不做這個衙役了。”黃寬本就是一個固執之人,這時二話不說,便直接脫下帽子,然後大步而行。

“咦,還敢跟我對着幹!”王賢怒極反笑,隨即便對着那些兵士們喊道:“把他抓起來!”

那些兵士們卻沒有動靜,全部都看向老吳,見他微微點頭,便連忙跑過去,把黃寬按倒在地,然後拖着他走了過來。

“我暫時沒空理你,等到這事情結束,再來算賬!”王賢看了一下地上的黃寬,又道:“把他押到後面看着吧。”

黃寬被那些兵士們拉走,倒是讓那些衙役們有些驚慌起來,都開始不知所措起來。

王賢“哼”了一聲道:“還不趕緊畫名,別再徇私了,要不然你們也準備回家吧!”

他擡眼看了一看那些衙役們,見到他們都是一臉惶然,不停的竊竊私語,像是也感覺到大禍臨頭了。

他微微一笑,隨即便聽到那幾個衙役走上前來道:“大人,我們已經畫好了。”

這名冊上密密麻麻的畫了記號,王賢翻了兩下,大概有一半的名字都畫上了紅線,他點了點頭,然後便道:“你照着這些名字唸吧,念道的這些人都叫他們出來。”

“大人,這,真的要趕這麼多人走嗎?”那個衙役聞言立刻求情道:“大人,這次他們犯了小錯,你就不要難爲他們了,這麼多家都是指望做這份差事吃口飯,你把他們全部趕走了,那他們一家老小都會餓死的。”

“哦?你倒是挺關心他們的。”王賢冷冷一笑,便道:“別說其他的,念!”

那衙役心中一沉,然後無奈地道:“是。”

“吳大有,趙合言,祁工……”

一大羣的名字被唸了出來,而那羣衙役們都開始緊張起來,王賢冷笑道:“怎麼,念道名字的人都不敢出來了?”

他這時轉眼看了一下老吳,而老吳點了點頭,微微示意一下,那些兵士們便直接圍了上去。

“吳大有是誰?出來。”王賢冷聲說道:“不出來是吧?你們這些人把他指出來,不要因爲這一人而讓所有的人都遭殃!”

諸衙役本來都有些驚恐,此時連忙閃身,便只留下一個人在中央,王賢微微示意,便有幾個兵士們把那個衙役押了過來。

“嗯,念道名字的諸人,都給我出來!”王賢這時看都沒看那個衙役一眼,只是揮了揮手,便讓兵士們給押了下去。

這會讓那些衙役們老實起來,都不敢說話了,過了沒多久,待到名冊唸完,也走出來一大批人,都是站在那裡,面容不一,神態不一地看着王賢。

“都到那後面去。”王賢揮了揮手,便有兵士過來趕人,那些衙役們雖然各有不滿,卻不敢高聲大叫,過不了一時,便都被趕到後面去了。

待到那些人都走了以後,這邊一下子清淨了不少,而且剩餘的衙役們都噤若寒蟬,不敢說話。

“諸位,你們也都看見了。”王賢這時嘆了口氣道:“這些衙役們都是平常爲人跋扈,不知天高地厚的一羣人,好幾次的禍事都是他們闖出來的,我現在把這羣人提了出來,就是把這羣禍害拿走,免得誤了事,而你們這些人,當以此自勉,好自爲之,聽到了嗎?”

諸衙役哪敢說不字,便連忙應聲。

“嗯,諸位可以回去了,以後的事情可要多忙了。”王賢微微一笑,便道:“你們也累了,回去休息吧。”

那些衙役們聞言像是聽到大赦一般,連忙應聲,於是一大羣人都趕忙走了出去,不一會兒就都散了。

王賢微微一笑,見到陸收過來,便道:“走,我們去到那邊看看那羣人,順便收拾一下。”

“大人,你要怎麼處置?”陸收有些疑惑地說道:“難道真的全部趕走?這樣的話,會引起亂子來的,畢竟人數太多。”

“我並沒有想把他們全部趕走。”王賢沉聲說道:“我一是想削弱那些官吏們的依靠,二是想給我們多一份力量,而這些衙役們,我想讓他們來幫我們做事。”

“哦,大人的意思?”陸收有些聽不懂,奇怪地問道。

“沒什麼,你等會便知。”王賢賣了一個關子,然後便走向老吳,笑道:“方纔我狐假虎威一把,讓老吳看笑話了。”

“哪裡,王老弟你做事幹脆,還真是讓我好生羨慕。”老吳微微一笑,便道:“不知等會怎麼處置那些人?”

“這還要藉助老吳你的虎威啊。”王賢呵呵一笑,邊走邊言,引得老吳笑了起來,連連說道:“如此這般,定然沒有問題。”

王賢輕聲一笑,走到那些挑出來的衙役面前,隨即就斂起笑容,大聲道:“諸位,你們可知道我挑你們出來是幹什麼嗎?”

那些衙役們吵吵鬧鬧了一陣子,卻沒有一個人迴應。

“你們已經不能再做衙役了。”王賢輕咳一聲,直接說了出來。

雖然這些衙役們都已經猜測到什麼了,但此時聽到王賢說出來,還是極大的不滿起來,一些人甚至大聲喊了起來,一時之間,竟然吵鬧不斷。

“吵什麼?”王賢搖了搖頭道:“你們這羣人,都是年富力強,就算丟掉了衙役這份差事,我想也不會餓死,只不過不能像以前一般了。”

他掃了一下諸人,然後又是一笑地說道:“不過諸位也不要太過擔心,我這裡有份差事,可以說比衙役要輕鬆的多,而且也是不愁吃喝的,就不知道各位想不想了。”

這幫衙役本來都是極爲絕望的,聽到王賢這話,立刻像是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一般,立刻便有應聲,隨即互相竊竊私語起來,不知道這個少年縣官所說的到底是什麼差事。

“其實很簡單,我想設立一個……一個東廠。”王賢想了半天,才說出名字,不過這個名字太過奇怪,讓那些衙役們都是不解,就是陸收和李瑞諸人也是莫名其妙地看着他。

“這個東廠,其實就是衙役,不過你們已經因爲犯事,被我趕了出來,不能再被稱爲衙役了,所以我決定設立東廠,呃,這個東廠所行之事,便和衙役們差不多,但是不向外公開,也不能向外透露自己的身份,每遇疑難之事,便要你們去查上一查,算是一個隱蔽的力量,不知諸位同意與否?”

王賢笑呵呵地看着下面的衙役,其實他已經想好了,昌化縣的衙役太多了,完全浪費糧食,但是把這麼多人趕出去,又會引起大動亂,所以他纔想到,與其把他們趕走,不如自己用之,而這些人雖然有些跋扈,但是集合起來的力量,可以做一些各種各樣的事情。

老吳想了一想,忽然笑道:“這是個好注意,平常衙役們都是太過張揚了,所以辦事不快,如果收斂一點,可得非一般之效果。”

王賢微微一笑,這個老吳並沒有看到根本,不過他也不點破,附和道:“不錯,在下便是這麼想的。”

那些衙役們這時也是互相地說着不停,他們雖然不解爲什麼要換個叫法,但既然還是做衙役,還照樣有錢財可用,那便心滿意足了,當下便都答應了。

王賢笑道:“如此甚好,對了,黃寬在哪?”

這時立刻有人把黃寬押了過來,他此時低着頭,不發一言,而頭上的帽子也不在了,有些披散着頭髮,諸衙役見到他,便都連忙向王賢求情,卻見到王賢擺了擺手,然後又看向黃寬。

“你之前頂撞我,該當何罪?”王賢故意肅然地說道:“我聽說你知禮,而且爲一縣捕頭,也知道不尊上下的後果,你不知罪嗎?”

黃寬沉默了一會,隨即才道:“草民知錯了,方纔不應該頂撞大人,實在是草民之罪,願受大人之罰!”

“罰就不必了。”王賢忽然一奇地道:“你是捕頭,爲何自稱草民?”

“草民已經不在是捕頭了。”黃寬也沒有什麼怨氣,事實上,方纔他也是一時氣上心頭,頂撞了王賢,可是後來想一想,這個少年縣官所言也是實話,所以便消了氣,如今聽到王賢所問,也有些心平氣和了。

王賢一愣,隨即呵呵笑道:“你切莫如此說,其實我當時也是一時生氣,並不算數的,嗯,不過我想你確實不能在回衙門做衙役了,不如這樣吧,你就做這羣衙役們的頭領,統管他們,你看如何?”

黃寬方纔也聽到了王賢所說,他心下也是十分感激,但還是推辭了一番,而王賢只是微微一笑,便道:“那問問諸位,你們覺得黃寬爲頭領如何?”

那些衙役們和黃寬都是十分熟稔了,而且十分佩服他,自然是一片叫好,而黃寬也覺得過分推辭不妥,便謝了王賢,答應起來。

王賢輕輕一笑,見到諸人都是笑呵呵的,他心情也好了起來,今天這事情解決以後,那後來的都將迎刃而解。

諸人又說了一會,天色已經晚了,王賢當下便請老吳道縣衙,算是謝客,但是老吳卻言還有事情,說了沒幾句便帶着那些兵士們回去了。

而當晚王賢和陸收、李瑞兩人在堂中商議起那整治官吏之事,仔細地斟酌了好久,然後纔開始行動起來。

他們開始做的事是把這河工衝突一案了結,開堂審理了兩天,然後草草結束,賠錢了事,而且對外說已經趕出那些衙役們了,算是給那些死去的河工們一個交代。

而後王賢便開始按照籌劃的步驟,打壓起那些官吏們了。

這些官員們人數並不是太多,但是分佈較廣,王賢一步一步的找事,讓這些人都是不知不覺之中,突然遇到事情,隨後就被王賢撤了職。

這件事情一時讓昌化縣變得烏雲密佈起來,整個小縣之中的官吏們人心惶惶的,但是王賢卻不怕他們鬧起事來,他做的很快,讓所有人都反應不過來。

兩個月,在這兩個月裡,農人都已經播種,樹上開始開起花來,一片暖洋洋的。

而昌化縣就像經過一場洗禮一般,竟然清掉了一半的官吏。

而這兩個月過後,王賢終於收手了,彷彿天地回暖,諸人都開始正常起來,而原本提心吊膽的那些官吏們也終於可以鬆口氣了。

那些被撤了的官吏們,王賢生怕有變,便着黃寬的人好生看着,而後才知道這幫人雖然極爲氣惱,卻並沒有去做什麼,而那些想要反抗的,都被王賢用不一般手段嚇住了,一時倒也安定下來。

一切猶如春暖花開。

王賢又坐在亭子之中,輕輕地靠在這柱子上,淡然地看着四周。

春色怡人,那碧柳惹人、彩蝶輕舒,在整個院子中打起轉,又有一些從南方飛來的不知名的鳥兒,正唧唧喳喳的叫着,聲音清脆,在這院子中竟有說不出的祥和。

可是有一個聲音卻突然出現,讓這祥和化爲烏有。

“大人,驛站送來書簡,共有三封,皆是從京城送來的。”朱強快步地走了過來,見到王賢並不說話,忙又喊了一聲。

“哦,書簡,你放這吧。”王賢點了點頭,這春天之景,竟然讓人變得懶起來,竟然打起了瞌睡。

他輕揉了一下額頭,然後又打了個哈欠,這纔好好的坐起來,然後看起那臺子上的書簡。

這三封書簡的樣子各異,其中一封是普通書簡,樣子很中規中矩,而另一封則是用針線封裝的,王賢曾經見過這樣式的,這種代表他人絕不可拆信的意思,但最爲怪異的最下面的一封,竟然很是簡陋,像是從契丹那邊弄來的。

他順手拿過上面的一封,拆開一看,卻原來是一封家書,裡面是王德明的一些問話,雖然相隔千里,卻讓王賢頗爲感動,來到大宋以後,這個王家就是自己的家,如今離家已經一年多了,總有一些思念之情,讓他介懷。

而後他便拿到另外一封書簡,有些費力地拆開,隨即就掏出一張素紙,還未見其名,便見字行,已知道這是李清照寄來的。

李清照未有纏綿之詞,也並沒有述說什麼兒女心思,只是囑咐他,莫要忘了添衣,莫要忘了飲湯,寥寥數語,竟讓王賢癡了。

曾記否?那飲曲歡暢,便若初相知。

他輕輕地嘆了口氣,把這紙又放了下來。

而過了半響,他纔開始拆開第三封信,卻猛然一愣,隨即便慢慢地看了起來。

這果然是從遙遠的地方寄過來的,而且頗費了周折,好像經過了幾個商人手中,因爲上面留了好幾個印號,而且最後一個印號竟然是王德明留的。

這只是一張紙,而上面寫的字也很有些扭曲,王賢看了一下,猛然之間站了起來。

這是答圖親自寫的,他不知道是如何能夠到自己的手中,但是這封書簡讓他突然的一震,一種彷彿有些消失的感覺蹦了出來,那許久沒有讓他心酸的感覺,卻在看到這有些不通的話語的時候,一下子從心中涌現。

“王賢:我已經在家,一切順心,家裡牛羊都好,哥哥也已經回來了,聽說可以寫信給你,我好想你,你什麼時候回來?我在家裡等你,我是答圖。”

王賢盯着這張薄紙,忽然鼻子一酸,一滴淚水掉了下來。

答圖,她還在家裡等着自己!

他把頭俯在石臺之上,那臺上還有些冰涼,但他卻像是沒有發覺一般,腦中只有一句話“你什麼時候回來,我好想你,你什麼時候回來,好想你。”

彷彿天地都停止了聲音,那鳥兒們也停止了交談,清風不敢發出聲響,靜聽着那趴在石臺上面的少年嗚咽之聲。

人生若是在世,又有幾回哭泣?而當清風吹乾眼角,是否已經忘記了那曾經的事情?

一時天地無言,獨留那少年依舊。

第155章 風韻臨人第152章 戰事又起第10章 行醫者事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5節)第170章 封王封公第36章 輝煌一箭第128章 因禍反擊(下)(第1節)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2節)第59章 王家老小第172章 扎軍之夜(第1節)第89章 文人之論(上)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4節)第140章 速整吏治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3節)第103章 觀人比武(上)第10章 行醫者事第134章 何謂奸商(第2節)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3節)第133章 災後決議(第1節)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1節)第66章 想的更遠第5章 賽馬射箭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3節)第16章 突遇狼羣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3節)第136章 好事連來(第3節)第25章 蒙古大汗(下)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2節)第59章 王家老小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4節)第114章 章淳離京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3節)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1節)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2節)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5節)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6節)第106章 太學年試第65章 誰主此案第124章 沿河而行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5節)第24章 蒙古大汗(上)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2節)第89章 文人之論(上)第92章 神秘通道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1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3節)第136章 好事連來(第3節)第121章 死牢鑰匙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2節)外傳:失蹤之事(三)第16章 突遇狼羣第171章 出師東行第22章 合不勒(下)第171章 出師東行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1節)第104章 觀人比武(下)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5節)第154章 入揚州城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4節)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3節)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4節)第136章 好事連來(第1節)外傳:失蹤之事(二)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2節)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3節)第67章 有朋遠來第133章 災後決議(第2節)第97章 險中求生第84章 朦朧月下(上)第112章 皇帝大禮(下)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1節)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4節)第94章 密室相談第65章 誰主此案第121章 死牢鑰匙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4節)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4節)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3節)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3節)第134章 何謂奸商(第2節)第26章 責任誰擔第133章 災後決議(第1節)第128章 因禍反擊(下)(第2節)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1節)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5節)第3章 塔塔爾人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1節)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3節)第92章 神秘通道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2節)第56章 明月之下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3節)第47章 宏偉設想(下)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2節)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4節)第70章 曾布相公第60章 大相國寺第134章 何謂奸商(第2節)第151章 金陵得失(下)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1節)
第155章 風韻臨人第152章 戰事又起第10章 行醫者事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5節)第170章 封王封公第36章 輝煌一箭第128章 因禍反擊(下)(第1節)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2節)第59章 王家老小第172章 扎軍之夜(第1節)第89章 文人之論(上)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4節)第140章 速整吏治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3節)第103章 觀人比武(上)第10章 行醫者事第134章 何謂奸商(第2節)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3節)第133章 災後決議(第1節)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1節)第66章 想的更遠第5章 賽馬射箭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3節)第16章 突遇狼羣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3節)第136章 好事連來(第3節)第25章 蒙古大汗(下)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2節)第59章 王家老小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4節)第114章 章淳離京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3節)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1節)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2節)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5節)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6節)第106章 太學年試第65章 誰主此案第124章 沿河而行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5節)第24章 蒙古大汗(上)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2節)第89章 文人之論(上)第92章 神秘通道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1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3節)第136章 好事連來(第3節)第121章 死牢鑰匙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2節)外傳:失蹤之事(三)第16章 突遇狼羣第171章 出師東行第22章 合不勒(下)第171章 出師東行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1節)第104章 觀人比武(下)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5節)第154章 入揚州城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4節)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3節)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4節)第136章 好事連來(第1節)外傳:失蹤之事(二)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2節)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3節)第67章 有朋遠來第133章 災後決議(第2節)第97章 險中求生第84章 朦朧月下(上)第112章 皇帝大禮(下)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1節)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4節)第94章 密室相談第65章 誰主此案第121章 死牢鑰匙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4節)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4節)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3節)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3節)第134章 何謂奸商(第2節)第26章 責任誰擔第133章 災後決議(第1節)第128章 因禍反擊(下)(第2節)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1節)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5節)第3章 塔塔爾人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1節)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3節)第92章 神秘通道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2節)第56章 明月之下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3節)第47章 宏偉設想(下)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2節)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4節)第70章 曾布相公第60章 大相國寺第134章 何謂奸商(第2節)第151章 金陵得失(下)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1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