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東北道大行臺

(感謝ermaozhao、繁華字口令月票支持,)

大名報雖然是魏博鎮辦的報紙,但也影響力不小。新一期的大名報上的頭版頭條,迅速自黃河、渭河傳入關中。當天子李儇看到這份報紙時,京師長安已經有不少的人知道了這個消息。

隨後,這個消息如同風一遍的迅速在長安城中傳播着,那些被商人和驛員送入長安的不多的大名報,迅速珍貴無比,無數人傳閱。

皇帝派人前去召諸大臣入禁中議事之時,十有八、九的大臣們都已經知道了這條轟動京師的消息。

每個進宮的大臣都憂心忡忡,每個人都知道這條消息的震憾性。

若是李璟真的叛唐自立,又得到四鎮支持,那可就真正是河北東北甚至河南都將不保了。

“陛下,這是河北叛軍的離間之計,李璟忠於大唐,絕不會背叛陛下和大唐!”宰相於琮第一個出列發言。於家和李璟關係密切,於琄是李璟的老師,於琄的嫡女在李璟府中住了幾年,跟着李璟不明不白。不論自己怎麼看,在別人的眼中,於李兩家關切極爲密切,若是李璟出事,於家肯定受到震盪。當年於家因爲朝中爭鬥,便舉族受到牽連,於琮哪怕就算是駙馬和宰相,家中三個兄弟也都是一鎮節帥,可萬一朝廷認爲李璟要叛亂,只怕於家站的越高,摔的越重。

宣徽北院使、右監門衛大將軍張泰也上前道:“陛下,老奴也以爲此乃河北叛賊之離間計。意在離間朝廷和安東郡王之間。使朝廷和郡王相互猜忌。陛下切不可輕信叛賊。以免傷了忠臣將士們的心。”

事實上,眼下別說李璟沒有叛,就算李璟叛亂了,只要沒稱帝,朝廷都得想辦法安撫而不是鎮壓。一個黃巢和河北四鎮,朝廷就已經手忙腳亂了,哪還能承受起李璟造反的災難性後果。

“安東郡王先前出兵下邳,迫使黃巢撤出泗州臨淮。隨後又出兵北逼幽州、南臨黃河,迫使河北叛軍不得不分兵防範。臣以爲,正是李帥先前出兵威脅叛軍,才使得他們出此離間計。要對付叛軍之離間計,朝廷當重重嘉獎李郡王,免郡王擔憂猜忌,如此一來,叛軍之離間計不攻自破,天下百姓也能安心。”戶部尚書、同平章事李蔚也跟着開口道。這位宰相從自己負責的財政方面上算,也認定朝廷這個時候根本無力承擔李璟叛亂的後果。

“對李璟宜獎賞安撫!”這是延英殿中一衆臣子一致的認同。

哪怕如盧攜、田令孜等人也明白。這個時候絕不能把李璟惹火了。雖然他們痛恨李璟,但也知道。眼下李璟不管加入哪一方,都將給眼前的局勢帶來顛覆性的結果。爲此,朝廷必須不惜代價的安撫住李璟,最起碼,得先讓朝廷解決了黃巢和河北四反王。到了那時,再來和李璟秋後算帳不遲。

“楊樞密使,關於此事樞密院可有掌控到詳細情況?”李儇目光如電射向楊復恭。

被皇帝如此銳利的目光盯着,楊復恭也感覺一陣壓迫感傳來,忙出列恭敬回道:“回陛下,職方司密探剛傳回消息,河北四反王確實派了莫州刺史劉仁恭剛出使遼東城見過李璟。他們給李璟送去了天子六冕,想要擁李璟爲帝。”

聽到四鎮果有擁李璟之事,連李儇在內衆臣都不由的面色一沉。先前大家還都認爲這事情只是離間計,可現在看來,這也許不只是離間計這麼簡單的。

“不過,李璟拒絕了四鎮提議,並趕走了劉仁恭。”

李儇緊張的心爲之一鬆。

“但是,隨後東北的商人與佔領義武軍的李全忠做了一筆交易。李全忠把易定二州原義武軍及家眷還有衆多反對於他的近五萬口全部賣給了東北的商人,然後換取了一大批包括鐵甲、皮甲、長矛、橫刀在內的軍械物資。”

一陣吸氣聲音響起,這條消息讓殿中近半大臣臉色又變。

不管這筆生意表面是誰和誰做的,但所有人都明白,本質上這就是李璟在與叛軍交易,而且還是人口與軍械的交易。這其中的意味,就複雜了。叛軍剛剛要尊李璟爲皇,李璟這邊把叛軍使者趕走,可隨後卻又與叛軍做起了這軍械人口生意。這可是在戰時,這種生意,那就是通敵,等同於叛亂!

可眼下,大家雖然明白李璟所爲等同於叛亂,可只要李璟沒有叛亂,朝廷卻是不敢揭開此事的。

李璟已經勢大了,上次朝廷先封李璟元帥,李璟都不肯表態出兵。後來一直加封到了十二鎮節度都使,才調動了一部份兵馬。可到現在,李璟也還沒有真正的進攻叛軍,這種行爲,態度曖昧,十分的危險。

朝廷當然希望李璟能出兵河北,可李璟卻擺明了不想出兵與叛軍交戰,這使得朝廷十分無奈。

眼下的李璟,除了淄青鎮和登萊鎮五州之地在河南東部,其餘的十六州之地,全都在河北的東北,不說現在有河北做亂和黃巢流竄,就算是河北沒有反,朝廷對他也是鞭長莫及。

“臣提議建東北道行臺,授李璟爲東北道行臺令,再加賜李璟齊王,令他出兵河北。”豆盧瑑咬了咬牙,出列沉聲道。

聽到豆盧瑑的這個提議,殿中所有人都是震驚萬分。

行臺屬於州以上道一級的官職,早在北魏之時,就已經普遍設置行臺省,之後的東魏、西魏、北周、北齊都沿用,在隋唐之時,也一度設立。唐初也設立過行臺省,不過天下平定後就已經廢除。

從魏晉南北朝到隋唐,行臺制度存在數百年,性質也有不同。但大致爲四種類。

即做爲臨時中央政府的行臺。做爲尚書省分支機構的行臺。處於過渡形態下的行臺,還有就是地方最高一級行政機構的行臺。

北魏北齊之時,行臺已經成爲最高一級地方行政機構。

北魏前期的行臺便是皇帝親征之時,所設立的臨時性中央政府行臺,在這種情況下,原京師之地還設立一個留臺。

而十六國時期,在地方建立行臺,這種行臺已經是尚書省分支機構。

而在北魏六鎮起義之前。朝廷常常抽調一部份官員組成行臺,到處地巡查或處理軍政事務,這些稱爲使者行臺、出嫁行臺或者統軍監軍行臺。因爲北魏後期戰亂不止,尚書省無力承擔行臺,行臺的官員多是由中央其它各部官員擔任。由於戰事持久,這些行臺漸成長期機構,節制地方軍事,甚至戰事停止後,由於地方不穩,行臺也不會馬上撤消。而是成常駐地方機構,在一些軍事重鎮。行臺區已經開始形成。

到了北魏末期,已經形成了七個固定的行臺區,而且行臺官員已經從中央調任變成了地方官任行臺,從中央派出機構,變成了地方最高行政機構。行臺的官員升遷亦在行臺內部升任,而不必轉道他臺。

唐初,全國分設六道,建立了六個行臺省,其中最大的行臺省爲陝東道大行臺省,由李世民擔任大行臺尚書令。不過唐初的行臺,只維持了十年,最後便全部撤消。

唐初的六道行臺爲中央尚書省派出地方機構,總管軍事兼領民政,位高權重。

襄州道行臺,就曾一度領有交、廣、安、黃等二百五十七州。

六鎮行臺,以李世民等皇子爲尚書令,但顯州道和東南道二道,卻是以淮安土豪楊士林與和州賊帥杜伏威任尚書令。

唐初的行臺官員品級,與中央尚書省的設官相當,品級相同甚至只低一階。

如中央尚書省尚書令正二品,大行臺尚書令也爲正二品,行臺尚書令爲從二品。

其它如左右僕射、左右丞、都事、主事,六部尚書、六部侍郎也都同樣設置。

由於行臺權柄太重,因此最後只維持了十年,待唐朝中央基本掌握局勢後,便一一撤消了六道行臺。

整個大唐,正式的尚書令只有李世民一人擔任過,但行臺尚書令,卻還有數人擔任過此職。李世民、李元吉、杜伏威、楊士林都先後任行臺尚書令之職。

唐初的六道行臺,比起唐玄宗的十道節度使權利要大的多。而唐玄宗時的十鎮節度使,比如今的節度使也是權利大上許多。

朝廷上次封了李璟節度都使,統領一個節度區,轄制十二鎮,換來了李璟終於調動了幾萬兵馬。

現在,局勢更加危險,河北四鎮都尊李璟爲皇帝了,這個時候,豆盧瑑想來,也只有給李璟更大點的權利才能誘使他出兵。行臺的權利巨大,但若是比起大齊皇帝來,明顯還是差一些的。

而這個時候,朝廷承擔不起李璟叛亂的後果,想來想去,也唯有給李璟升官,給他行臺尚書令和齊王的官職。雖然這樣的做法,只會讓李璟以後更加難以控制,尾大不掉。

但就會是飲鴆止渴,也絕對要比馬上渴死的好。先穩住李璟,解決掉河北叛亂,然後再來徐徐圖李璟。

田令孜聽到豆盧瑑的提議,眼睛一翻,差點準備跳出來怒罵他一頓。可轉念一想,眼下他還是低調一些,因爲除此外,他也想不出更好的計策。真的李璟反了,大唐要是沒了,他這個太監難道還能再投靠李璟不成。

不少官員也和田令孜一樣,感覺這個封賞太高了,哪怕是爲了安撫李璟,可這也給的太高了。

盧攜出言反對,豆盧瑑據理力爭,先前已經給李璟加到了節度都使了,除了給行臺,齊王,難道其它的官職李璟還會在意?與眼前的局勢比起來,雖然行臺和齊王的官職爵位很高,可他們不也是沒有辦法麼。再說了,眼下李璟控制的二十一州地盤,朝廷給不給行臺,實際上李璟還不是如行臺一樣的完全控制着?

豆盧瑑指出,眼下河北形勢已經十分的危險了,若是李璟真的被反賊說動,那對朝廷的危害太大了。朝廷應當趁着李璟還在觀望之際,拿出能讓李璟安心的條件來。

李儇聽着滿殿大臣的議論,心中氣血翻騰,恨不得甩袖而走。可他也明白,雖然這些話讓他聽的憤怒,可他也沒有其它的更好辦法。豆盧說的沒錯,朝廷現在承擔不起李璟馬上叛亂的後果。

最起碼,朝廷得做出更強的準備。

至少,朝廷得拖到解決掉河北四鎮,或者說重創河北四鎮之後。

節度使、元帥、節度都使,一路給李璟高升,到了現在,節度都使都已經滿足不了李璟了。今天給了行臺,那以後李璟就真正的是上馬管軍,下馬管民,東北道二十一州就徹底的掌控在李璟的手中了。可是他還有別的選擇嗎?就算他想與李璟開戰,可起碼不是現在。

想了許久,李儇目光再一次掃過殿中。

衆臣都等待着皇帝的決定,自皇帝一心親政以來,衆臣也漸習慣皇帝參與這些軍政大事中來。

“傳朕旨意,加安東郡王、河北、東北道元帥、淄青等十二鎮節度都使李璟東北道行臺尚書令!”李儇冷冷的說道。

衆臣等了一會,沒有聽到預料中的加封齊王的旨意,都有些奇怪的擡起頭向皇帝望去。都到了這個時候了,難道還要吝嗇一個王爵?

李儇確實不肯加封這個王爵,李唐雖然給異姓功臣封王,但封一字王的卻是極少的極少。一字王,可是位比親王,這次加李璟親王,那下次又要拿什麼來加封李璟?

既然皇帝心中已經不喜李璟,他心裡便下意思的想的多了起來。

衆臣沒有想到皇帝這個時候居然還會有這樣的打算,都愣愣的跪坐在那裡。

看着諸臣的反應,李儇心中一陣怒火閃過,胸口起伏几次,最後強忍着怒火補充道:“給李璟加封東北道大行臺,大行臺官員由李璟自行考覈任免。令李璟接到旨意後,立即出兵攻打幽州!”

最後,李儇寧願給李璟大行臺,也不願意給李璟一字王爵位。

殿中衆臣見此,想了想,便也沉默接受,沒有人再出聲!(未完待續。。)

第793章 李嗣源第124章 接掌沙門鎮第1022章 拉開決戰序幕第753章 將遇良才第186章 進攻性防禦第441章 沙陀軍覆沒第365章 鐵槍王彥章第99章 “超級戰艦”第847章 重圍第448章 色字頭上一把刀第354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鹽販!第462章 五軍五衙第770章 劫第1012章 一戰定江山第757章 願降第942章第565章 商隊第512章 月色撩人,春色無邊!第368章 野心勃勃第45章 考覈第453章 留下第983章 報應不爽第982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112章 打狗就爲震主人第247章 神火再顯威,都裡鎮來使第41章 開訓動員第180章 爲了婊子和錢第678章 突襲幽州第224章 華麗的進擊第956章 劍履上殿,贊拜不名!第72章 禍水東引第295章 大被同眠夜御三女 納姐妹花收服大將第839章 失控第830章 反將一軍第270章 都裡鎮要和親第374章 圍城打援第545章 釜底抽薪第701章 進退第307章 奪帥第598章 復國第885章 行險第769章 順我者昌 逆我者亡第229章 喜上添喜第981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第401章 雷霆之怒第663章 待價而沽第349章 兵不血刃第65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441章 沙陀軍覆沒第464章 耀武揚威第772章 秦晉之好第363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67章 埋伏第31章 自來熟的青衫男第783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896章 山西都督第288章 將就就計 破城第736章 麗華第95章 拜壽第815章 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第892章 秒殺第515章 老泰山拔劍發兵第560章 致王敬武的一封信第960章 忠義第699章 前戲第905章 在秦王頭上撒尿第778章 滅頂之災第648章 御駕親征第333章 自己動手第902章 子弟第652章 河北道兵馬元帥第985章 再添一把火第678章 突襲幽州第641章 不聽調,不聽宣第983章 報應不爽第533章 一路向東第225章 槍出如龍第439章 屠殺第578章第912章 王者第954章 臣服第428章 七軍震憾第671章 搶人第74章 事泄第925章 搶關第838章 失算第882章 王冠易主第372章 李璟的三個要求第897章 借威第834章 飛揚跋扈第797章 王冠第863章 救兵第354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鹽販!第783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527章 會獵於野(三)第915章 插手第520章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第826章 監國皇叔第576章 畝產三千斤
第793章 李嗣源第124章 接掌沙門鎮第1022章 拉開決戰序幕第753章 將遇良才第186章 進攻性防禦第441章 沙陀軍覆沒第365章 鐵槍王彥章第99章 “超級戰艦”第847章 重圍第448章 色字頭上一把刀第354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鹽販!第462章 五軍五衙第770章 劫第1012章 一戰定江山第757章 願降第942章第565章 商隊第512章 月色撩人,春色無邊!第368章 野心勃勃第45章 考覈第453章 留下第983章 報應不爽第982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112章 打狗就爲震主人第247章 神火再顯威,都裡鎮來使第41章 開訓動員第180章 爲了婊子和錢第678章 突襲幽州第224章 華麗的進擊第956章 劍履上殿,贊拜不名!第72章 禍水東引第295章 大被同眠夜御三女 納姐妹花收服大將第839章 失控第830章 反將一軍第270章 都裡鎮要和親第374章 圍城打援第545章 釜底抽薪第701章 進退第307章 奪帥第598章 復國第885章 行險第769章 順我者昌 逆我者亡第229章 喜上添喜第981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第401章 雷霆之怒第663章 待價而沽第349章 兵不血刃第65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441章 沙陀軍覆沒第464章 耀武揚威第772章 秦晉之好第363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67章 埋伏第31章 自來熟的青衫男第783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896章 山西都督第288章 將就就計 破城第736章 麗華第95章 拜壽第815章 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第892章 秒殺第515章 老泰山拔劍發兵第560章 致王敬武的一封信第960章 忠義第699章 前戲第905章 在秦王頭上撒尿第778章 滅頂之災第648章 御駕親征第333章 自己動手第902章 子弟第652章 河北道兵馬元帥第985章 再添一把火第678章 突襲幽州第641章 不聽調,不聽宣第983章 報應不爽第533章 一路向東第225章 槍出如龍第439章 屠殺第578章第912章 王者第954章 臣服第428章 七軍震憾第671章 搶人第74章 事泄第925章 搶關第838章 失算第882章 王冠易主第372章 李璟的三個要求第897章 借威第834章 飛揚跋扈第797章 王冠第863章 救兵第354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鹽販!第783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527章 會獵於野(三)第915章 插手第520章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第826章 監國皇叔第576章 畝產三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