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閻長官化身‘聖鬥士’

閻長官很快化身聖鬥士,開始在報紙上和那些激進的民主鬥士們激烈辯戰。

不得不說,閻長官是一個不甘寂寞的人,人都是有表現的。歷史上閻長官在民國初年最喜歡乾的就是這檔子事,結果他的思想和觀念很快就被淹沒在了民主的呼聲當中,被抨擊得一塌糊塗。

最後閻長官學乖了,從此不理這些東西,埋頭在山西搞建設。

此時閻長官不再是勢單力孤,而是有一個龐大的團隊在背後支持着他,他背後就是國家機器。

這是暴力機構啊!

說不過你,總打得過你的。

在說得過你的前提下,可以不動用暴力能量。

閻錫山先談國情,很快就遭到了抨擊,但國情本身就是如此,當前中國大部分人都是文盲,雖然掃盲風暴已經展開,但並不能在短時間內改變這一狀況。

就算是普遍都脫盲了,但畢竟大部分國民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因此顯得參差不齊,並不具備施行民主的條件。

而且民主的本質其實也只是一個工具,是根據資本家們量身定做的工具,一個國家雖然重在養商,但中國完全沒必要採取如此極端的道路。

閻錫山也不談完全摒棄民主,他也認爲民主一定程度上是必要存在的,但需要一個度來限制。

很快在閻錫山以及配合團隊的渲染下,全面的民主其實只是少數人的民主,而大部分國民並不能享受到民主所帶來的好處,國家反而會因爲缺少權威而出現種種亂象。

那些支持全面民主的激進派,其實只是看到了表象的東西,認爲西方人之所以強大,是因爲他們有民主。

他們很快就被閻錫山這種正規軍在輿論上壓制得擡不起頭來。

閻錫山的觀點很快被教育部納入各地學校時事課重點學習的材料,這樣的手段立即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各省師生原本被鼓動起來的火焰就被澆了下去,開始理智的思考民主問題。

“效果很好,局勢已經得到控制了。”遊正斌在對夏鈞彙報時說道,夏鈞這兩天看報紙也發現輿論風向有了些改變。

閻錫山一派逐漸在輿論上佔據了上風。

閻錫山的言論一定程度是代表華東政府的態度的,但他目前擔任的山西省長,雖然看上去不像是華東政府的核心人員,所以閻錫山出面去報紙上論戰是再適合不過的了。

不過閻錫山卻已經成爲了復興黨的核心人員之一,這是外界所不知情的。

“對北洋的接管進行得如何?”夏鈞這時對遊正斌問道,遊正斌點了點頭說道:“接管工作很順利,北洋軍方願意接受收編。”

“嗯!”夏鈞點了點頭,問道:“他們有提什麼條件嗎?”

“個別有提,個別沒有提。”遊正斌說道,夏鈞點了點頭,示意他詳細的彙報這一情況,遊正斌繼續說道:“北洋當前軍方也就是段祺瑞、馮國璋、段祺瑞三大派系,此外馮玉祥又自成一派。”

“段祺瑞和馮玉祥都沒有提要求,曹錕和馮國璋卻是有退而從政的意思,曹錕的意思是讓吳佩孚接任他在軍界的職務,馮國璋則說他平生志在溫飽,想拿一筆錢回家養老。”遊正斌說道。

北洋的政治就是個空殼子,華東政府已經自成體系,根本不需要怎麼接管,重點還是在北洋軍的收編和遣散問題。

北洋軍的兵力雜七雜八的加起來,認識已經將近七十萬了。

遊正斌接着又詳細的分析道:“段祺瑞他現在也就是抱着我們想把他怎麼樣就怎麼樣的心態,無所謂了,也根本不怕我們。馮國璋則是希望能夠退隱,即不想在軍界待也不想在政界待。至於曹錕……”

“曹錕的想法比較明智吧!若是被我們華東政府收編了,那麼以他的軍事才能在軍界是不可能出頭的,反而是那個吳秀才極有可能幹出一番成績來。”

“最後這個馮玉祥,他雖然沒提要求,不過他是希望能夠在融入華東軍的體系,在未來的戰爭中能取得建樹。”

遊正斌都北洋的軍方巨頭都做出了分析,夏鈞聽了點頭道:“那也就是說,真正有上進心的可能也就是吳佩孚和馮玉祥了?”

“應該是這樣。”遊正斌點頭道。

“嗯!既然他們都願意接受收編的話,那就滿足他們的需要吧!先去和馮國璋談談,可以給他不少於三百萬元的個人安置費。”

夏鈞難得大方了一回,現在已是統一的收尾階段了,該大方的時候就得大方些了。

三百萬元在夏鈞看來給個人是太多了,但此時國情如此,對於那些北洋巨頭來說,上千萬元的財產都是存在的。至於滿不滿足,那就要看個人了。

三百萬元也足夠馮國璋養老了,相信他不會拒絕的。

“那段祺瑞如何安置?”遊正斌問道。

“這個……”夏鈞感覺有點難辦,相比馮國璋會收錢來說,段祺瑞則並不貪財,具體是讓他繼續留在軍界還是把他弄到政界去,得仔細想想看了。

“委員長,我看不如這樣,給段祺瑞安排一個軍界的一個政界的職務,讓他自己選,也可以多安排幾個,給他挑選。”遊正斌建議道。

“這個想法不錯。就這麼辦,曹錕那邊也按照這個方式辦,給他多列出幾個政界的職務讓他自己選。”夏鈞對遊正斌說道:“明天召開個會議詳細討論一下具體的實施步驟。”

“是!”

……

北洋政府的突然解體,也牽動了整個世界的目光。

之前中國的奇怪政治局面,被譽爲是一種實力畸形的中央與實力畸形的地方政府所產生的怪誕局面。

不過能產生這樣的政治局面,也很強大的自制力有關,華東政府在之前表現出了非常強大的內部鬥爭自制力。

但華東政府在內部鬥爭的手段上卻是非常高明,長期以軍事、經濟、文化上的優勢,用地方政府的身份對中央政府進行逐步蠶食。

總統和總理都被調虎離山,回國之後發現北洋政府已經只剩下一個空殼子了,華東政府對北洋政府的蠶食已經到了最後的階段。

北洋的解體與否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個政體已經完全沒有了繼續存在下去的意義。

這也是促成最終解體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段祺瑞等北洋高層,爲人還是比較正派的,做事也是有一些原則的,雖然也有野心,但陰險的手段卻不是那麼多。

但在明知不可爲的情況下,他們不會再去強求了,直接鬆手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這也直接的促成了北洋政府的最終解體。

世界各國都對中國北洋政府的解體做出了評估,認爲中國即將進入一個大統一的時期,並且華東政府做爲新的中央政府,本身的威望就非常高,而且有足夠的經濟、軍事、政治能力來維持華東政府的統治。

世界各國分析人士對華東政府的主政還是很有信心的,認爲這是一個將長期存在的政府。

而中國也將乘歐戰期間而崛起。

事實上已經崛起了,但以前政治上依舊處於不統一狀態,整個國家並未完成真正的統一,只能說是部分的崛起。

而中國未來也將進入一個穩定發展時期,整個國家將躋身於世界大國的行列之中。

至少從經濟上來說是這樣的,此時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之快,簡直讓人瞠目結舌。

中國所掌握的農業技術,讓中國在國際農產品市場上大殺四方,基本上無人能擋,就當憑經濟總量來說,華東政府的農業產值就已經非常高了。

而在工業上,華東政府的優勢產業也很多,雖然很多還無法做到出口的程度,那並非是因爲產業若後,只是產能不足。

中國的工業體系已經發展得比較完善了,基本上從機牀到戰列艦都能造了,而且很多小型的優勢產業看上去不起眼,但數量加在一起卻是非常可觀了,而且很多是朝陽產業。

此時中國的工業總產值已經有美國的二分之一了,而這個國家在十年前還是一個無比落後的半殖民國家。

十年間便發生瞭如此巨大的變化,連德國都沒有這麼快。

因此中國的發展,在世界上還是引起了廣泛的擔憂,擔憂的羣體主要是西方殖民國家,其中美國的擔憂最大。

共濟會已經開始遊說美國政府了,美國政府雖然在實際上屬於他們的工具,不過他們也並非是直接就能讓美國政府的政策產生改變的,但他們的遊說極有效果,他們控制了龐大的資本,也開始向整個社會的各個領域滲透,光說這遊說一項,他們即可以自己去找美國總統,也可以讓人給美國政府打電話、寫信等等。

美國共濟會認爲中國將是未來在商品經濟中的主要競爭對手,應該對中國進行圍堵。

不過美國政府一時想不出什麼圍堵的辦法,畢竟雙方剛達成《朱-辛蘭協議》,此時是不能去違反這樣的協議的,否則會挑起中國華東政府的劇烈反應,那麼亞洲的利益將無法保障,美國海軍到現在都還沒有把握對抗掌握了航空母艦這種新式作戰單位的中國海軍。

因此美國政府第一步就是大力發展海軍,先把海軍發展上去了,軍事上硬氣了,外交上自然也就能夠硬起來了。

——————

第二更到!八點還有一更,今天更新萬字。

第13章 民心未附第49章 閻長官的狐疑第421章 美國投降第273章 美國參戰,帝國中立態度第118章 同盟國的軍火訂單第203章 閱兵、授勳~!第16章 漢陽爭奪戰第214章 軍情二處第34章 新武器第409章 軍事裝備更新第333章 海軍競賽的開端第24章 反腐是亡黨?第361章 複雜的世界局勢第373章 全民命格第38章 挖牆腳第407章 日內瓦裁軍會議第108章 中日宣戰第162章 登陸演習第94章 東北自治第161章 戰爭持續第4章 進攻第417章 大局初定第255章 地方建設亂象第131章 強悍的備戰計劃第416章 宣戰,全面戰爭爆發第406章 瘋狂建設,希特勒上臺第60章 特種部隊與戰車第257章 輕工業技術更新第88章 擊沉第89章 中國格局第203章 到達中國第391章 夏鈞的決心第17章 支援漢陽第70章 民營工業(二)第280章 中國的獨角戲第40章 收回關稅第77章 賄賂公使第237章 打包醫學技術第54章 毫無大志的委員長第99章 嚴打前奏第五是七章 零關稅政策第53章 水利工程第99章 保路高潮第20章 逮捕陳其美第331章 中南半島危機第39章 殺向縣城第283章 七月流血事件爆發第247章 成立華夏會第384章 大造空殼艦,海軍軍備競賽第129章 打撈日本軍艦第391章 夏鈞的決心第139章 軍艦改裝與設計第18章 自治議會第310章 史派克曼的美國與權力平衡第56章 洋妞第13章 民心未附第222章 醫學的爆發式發展第82章 行軍演習(一)第124章 大敗日寇第27章 開辦工廠第269章 緬甸劃界談判第180章 ‘燒烤’日軍第9章 鞏固地盤第64章 潛艇第23章 收買民心第67章 增發紙幣第346章 上躥下跳的美國第87章 聯盟協議第213章 增稅、普世價值第61章 秋收!第132章 工業轉型第144章 工農業佈局第81章 內戰將起第149章 遠洋作戰計劃第51章 繼續貸款第237章 打包醫學技術第382章 俄國泡沫經濟第196章 神秘的013軍事大學第353章 攻勢凌厲第10章 勾心鬥角第241章 北洋解體,夏鈞的過牆梯第405章 貶值亞元,國進民退第76章 邀請第75章 改組第7章 攻佔上海第112章 殲滅第86章 華東與北洋的寡頭政治第94章 東北自治第71章 瘋狂舉債第26章 三酸二鹼第60章 港口第389章 空前投資熱潮第8章 兌換裝備第352章 國宴演講,不自由的民主第233章 佔領印尼第一兩百一十九章 沙俄退讓第15章 九江戰役第48章 轟炸機試飛第359章 轟炸蘇聯
第13章 民心未附第49章 閻長官的狐疑第421章 美國投降第273章 美國參戰,帝國中立態度第118章 同盟國的軍火訂單第203章 閱兵、授勳~!第16章 漢陽爭奪戰第214章 軍情二處第34章 新武器第409章 軍事裝備更新第333章 海軍競賽的開端第24章 反腐是亡黨?第361章 複雜的世界局勢第373章 全民命格第38章 挖牆腳第407章 日內瓦裁軍會議第108章 中日宣戰第162章 登陸演習第94章 東北自治第161章 戰爭持續第4章 進攻第417章 大局初定第255章 地方建設亂象第131章 強悍的備戰計劃第416章 宣戰,全面戰爭爆發第406章 瘋狂建設,希特勒上臺第60章 特種部隊與戰車第257章 輕工業技術更新第88章 擊沉第89章 中國格局第203章 到達中國第391章 夏鈞的決心第17章 支援漢陽第70章 民營工業(二)第280章 中國的獨角戲第40章 收回關稅第77章 賄賂公使第237章 打包醫學技術第54章 毫無大志的委員長第99章 嚴打前奏第五是七章 零關稅政策第53章 水利工程第99章 保路高潮第20章 逮捕陳其美第331章 中南半島危機第39章 殺向縣城第283章 七月流血事件爆發第247章 成立華夏會第384章 大造空殼艦,海軍軍備競賽第129章 打撈日本軍艦第391章 夏鈞的決心第139章 軍艦改裝與設計第18章 自治議會第310章 史派克曼的美國與權力平衡第56章 洋妞第13章 民心未附第222章 醫學的爆發式發展第82章 行軍演習(一)第124章 大敗日寇第27章 開辦工廠第269章 緬甸劃界談判第180章 ‘燒烤’日軍第9章 鞏固地盤第64章 潛艇第23章 收買民心第67章 增發紙幣第346章 上躥下跳的美國第87章 聯盟協議第213章 增稅、普世價值第61章 秋收!第132章 工業轉型第144章 工農業佈局第81章 內戰將起第149章 遠洋作戰計劃第51章 繼續貸款第237章 打包醫學技術第382章 俄國泡沫經濟第196章 神秘的013軍事大學第353章 攻勢凌厲第10章 勾心鬥角第241章 北洋解體,夏鈞的過牆梯第405章 貶值亞元,國進民退第76章 邀請第75章 改組第7章 攻佔上海第112章 殲滅第86章 華東與北洋的寡頭政治第94章 東北自治第71章 瘋狂舉債第26章 三酸二鹼第60章 港口第389章 空前投資熱潮第8章 兌換裝備第352章 國宴演講,不自由的民主第233章 佔領印尼第一兩百一十九章 沙俄退讓第15章 九江戰役第48章 轟炸機試飛第359章 轟炸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