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閻長官的狐疑

bookmark

第二次試飛也很成功,華東航空製造公司的第一架轟炸機就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這架轟炸機的最大航程可以達到350公里,最大速度達到170公里/小時,最大升限達到3200米。

由於馬力充足,攜帶的炸彈達到800公斤依舊可以起飛,但飛機中並無那麼多裝載炸彈的容量,必須將飛機進行改裝。

投彈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於使用了投彈瞄準器,命中率高於30%,且是在飛行員不熟練投彈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

這架轟炸機就姓能上來說,已經具備了實用姓能。

夏鈞很快將這款轟炸機命名爲‘重錘Ⅰ轟炸機’,重錘Ⅰ在出口上絕對將來是一款能夠熱銷的轟炸機。

不過夏鈞並不想太早把轟炸機賣出去,倒是可以先把飛機賣給德國人,畢竟一戰爆發後海上交通線見被英國封鎖,到時候只能用潛艇和德國人做買賣,所以夏鈞打算提前做德國人的生意,讓德國打得猛一點,再做英法俄等協約國的生意。

這是變相的養寇自重,而這個寇是威脅不到自己的,而且德國肯定是必敗的,因爲協約國可以動用龐大的海外殖民地資源,而德國則處於被封鎖的狀態,物力上德國十分很吃虧。

夏鈞開始讓飛機制造廠研製‘重錘Ⅱ轟炸機’,力求能達到空軍的標準,而重錘Ⅰ也要開始生產,先給空軍訂購一些用於訓練,再出口給德國。

爲了降低飛機生產成本,夏鈞在兌換平臺上購買了‘模壓膠合成型木結構’的科技,這個科技可要三千萬點積分。

“模壓膠合成型木結構”最早是由一個小飛機制造公司,LWF飛機公司,在1919年的LWFV飛機上採用。生產量很小的LWFV飛機僅有捷克空軍裝備。1922年美國諾斯若普公司在S-1雙翼機上也採用這種結構。先用混凝土製造一個21英尺長的模具,然後將雲杉木薄片塗上乾酪膠後交替放置,蓋上模具的蓋子。此時,再向中間的橡膠氣囊中充入壓縮空氣,待乾酪膠固化後即形成一片木結構,將左右兩片木結構對合,就成爲木質膠合結構的機身。1922年8月,這種結構獲得美國專利。由於生產成本低廉,S-1飛機被稱爲“窮人的雙翼機”。

如果僅僅是節省成本的話,這三千萬點積分可花得不值,事實上夏鈞是在爲製造蚊式轟炸機做準備。

蚊式轟炸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設計最成功的飛機之一,二戰時飛機多采用全金屬結構,唯獨蚊式轟炸機使用木質結構,而且速度奇快,姓能良好,成爲英國在二戰中十分傳奇的飛機。

製造蚊式轟炸機可以節省很多鋁材,僅僅在這一點上,這3000萬點積分就花得值,再加上蚊式轟炸機制造方式簡單,連傢俱廠都能造。確實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窮人飛機制造技術,而且有較大潛力可以挖掘。

夏鈞把技術交給了製造廠,讓他們採用這種結構製造雙翼機。處理完飛機的事情,夏鈞開始處理軍工廠的事情。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兵工廠也不能集中建在一個地方,因此夏鈞成立了三個兵工廠。

分別是‘福建軍工廠’、‘浙江軍工廠’、‘江西軍工廠’,三個軍工廠中,以江西最爲安全,畢竟是內陸,有足夠的縱深,被人打進來的時候不用怕被炸了。

從德國進購的那些軍工生產線過一段時間就要到了,因此必須儘早做好準備,陳軒宇因爲要在德國採購軍工設備,所以暫時還在德國沒有回來。

……從3月開始,華東商行開始向各省開設,華東商行的主要買賣就是軍火,這是華東集團下轄的一家功能較全的機構。

商行邊上一般就是華東銀行,商行同樣爲華東自治三省的貨物調查市場之類的,最主要的任務除了軍火之外,就是和各省軍閥進行交涉,兼國內外交之權。

各省軍閥對這個找上門來兜售軍火的華東商館態度不一,大多數對華東商館都很客套。

其中黎元洪又拿出了150萬兩白銀,向華東商館購買了一批子彈,此時除了華東自治政斧,黎元洪的力量已是僅次於袁世凱之下的了。

之前夏鈞賣了5萬把毛瑟步槍給黎元洪,此時黎元洪還保留着5個師的兵力,可謂是雄踞一方。

三月以來,革命黨人又被黎元洪清洗了幾十個,湖北已經完全在黎元洪的掌控之中,革命黨的勢力算是被完全排擠出了湖北。

在這樣的局勢下,黎元洪已經有了與袁世凱叫板的能耐。

因爲黎元洪在湖北比較關照華東自治三省的貿易,因此在黎元洪購買子彈時,夏鈞還額外送了他100萬發子彈,以答謝他在武昌、漢口對華東自治三省的商業上的照顧。

黎元洪深知華東自治政斧不好惹,自然不敢在貿易上下絆子,雙方目前也算是禮尚往來,關係融洽。

袁世凱那邊,因爲華東商館故意的裝作無疑間透露了給黎元洪出售軍火的消息,袁世凱聽了不由變了臉色。

華東商館接着給袁世凱推銷軍火,華東商館的軍火確實便宜,一支毛瑟步槍只賣15元,而到洋行買,一支要30元,價錢便宜了一半,質量上雖然看上去差很多,但實用姓上並不差多少。

還有春田步槍,同樣是外貿粗糙,連毛刺都沒修,但質量也還可以,比毛瑟還要便宜一塊錢。

除了步槍,更有輕機槍、手槍、子彈、手榴彈出售。一挺BZ-26輕機槍開價60元,附贈子彈200發。

另外軍裝、工兵鏟、水壺、刺刀、頭盔等單兵裝備一應俱全。

袁世凱是聰明人,華東自治政斧什麼意思他自然懂,是要他買軍火嘛!一句話,沒錢。

而盤踞山西的閻錫山閻長官,在華東商館開辦後,親自趕去祝賀,這位閻長官熟讀《中庸》,是個典型的中庸派,這可是三個雞蛋上跳舞的高人。

此時閻錫山邊上就是袁世凱,爲此不得不表現得十分順服,閻長官平時什麼報紙都有看,從這些報紙中馬上看出華東自治政斧資本雄厚,上個月報紙就曝出華東自治政斧花了一億五千萬元開了家機械製造廠。

以閻錫山結合各渠道信息看來,當前中國最強的不是北直隸的大總統袁世凱,而是盤踞浙江、福建、江西的華東自治政斧。

萬事皆有矛盾以及平衡點,這是閻長官研究了《中庸》後得出的視角,在他預想,未來基本上就是北洋政斧與華東政斧的爭雄。

而他本人,則可以在這兩個勢力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以次明哲保身。

於是讓這位閻長官想出了一個妙招,那就是遠交近攻。當然不是真正的遠交近攻,只是聯合華東自治政斧,以此來保障自己不被袁世凱吞併罷了,而在臺面上,還是要給袁世凱唱頌歌的。

閻長官當天到華東商館慶賀開張,接着和華東自治政斧派駐到太原的經理狄元駿談了起來,閻長官表示,歡迎華東自治政斧在山西投資。

狄元駿身爲山西華東商館的經理,本身的任務之一也就是打開商業局面,於是和閻錫山談起了實業。

閻錫山是個傳承了晉商傳統的官僚,商業上有着很敏銳的嗅覺,在與狄元駿的談話中不斷的往他嘴裡套東西,主要都是一些看似不相關的細節,但閻錫山卻是在打探華東自治政斧的商業情況,以此可以更深入的瞭解華東自治政斧的實力如何。

閻錫山很快就在談話中發現了山西的經濟優勢,他從狄元駿的口中瞭解到,華東自治三省有些缺煤。

“若是我們雙方修上一條鐵路的話,我山西煤礦就可以運到華東自治三省去,如此一來,貴方就不會缺煤了。”閻錫山看似不經意的說道。

“不錯,若是有一條鐵路的話,華東自治三省的能源問題就可以解決,修鐵路並無問題,我們也有足夠的資金,只要閻都督願意配合,這鐵路隨時可以開始修。”狄元駿大喜道,他被派到山西來,主要任務正是這條鐵路。

“這個,還得請示一下袁大總統啊!”閻錫山立即警覺起來,看樣子華東自治政斧已經有意修這條鐵路了,有何企圖?

在沒有摸清楚華東自治政斧的真正意圖之前,閻錫山很不放心這條鐵路,這條鐵路一旦修通,人家的兵馬直接就能開到山西來。

雙方的交談很快就結束了,閻錫山滿腹狐疑的回去了,狄元駿馬上發電報報告夏鈞。

接到電報的時候,夏鈞看完電文,納悶道:“這個閻錫山胡扯什麼,難道他上個廁所也要請示袁世凱不成?”

夏鈞拿起電話打到了電臺,命令道:“發電報給狄元駿,讓他摸清楚閻錫山的意圖。”

通往山西的鐵路夏鈞是修定了,沒有這條鐵路,華東自治三省的能源問題將無法解決。

當前夏鈞正在狂修水電站,浙江南部,以及浙江的千島湖地區的水電站都在修了,福建的水電站更是進入了總體規劃階段。

雖然福建的水電站的潛能還能支撐一陣,同時福建的煤礦也能支撐一下,但未來一旦吞併了江蘇等省份,以及各工廠增多後,電力就不夠用了。

老百姓用電倒是不大,但造船、鋼鐵、軍工、建材這些都是電老虎,而且未來將有一個爆發式的發展,哪裡有那麼多的電。

特別是一戰到來後,那時候工廠將三班倒不停生產,一旦沒有能源,那就是要停工的。

解決能源最方面的方法就是修一條鐵路到山西去,山西的煤炭多得很,到時候可以用煤炭發火電。

當然,夏鈞並不是很樂意挖煤炭,特別是山西那邊,煤炭要是挖過頭了,地下水會遭到破壞。

不過一戰的時候挖一些還是可以的,不要挖過頭就好。

()

第21章 記者招待會第21章 記者招待會第119章 產能暴增第55章 民心歸附第402章 養豬,崩潰前奏第152章 抓住了協約國的死穴第88章 擊沉第192章 誇張的戰敗條款第411章 中日大空戰第133章 14年秋收第148章 第二屆遠東運動會第36章 民族與信仰第215章 驅逐溥儀第39章 清室退位第188章 恐怖的蠶食政策第25章 私下通信第91章 痛擊出雲第59章 捲菸廠第33章 財政有壓力第86章 華東與北洋的寡頭政治第126章 有利的局面第297章 完美計劃第4章 獨擒羣匪第151章 國體問題第35章 外交佈局第32章 情緒很穩定第63章 十大油田佔了兩個第67章 增發紙幣第154章 野外求生教程第4章 進攻第69章 民營工業(一)第270章 內閣移民會議第233章 佔領印尼第一百零九 佔集羣轟炸第296章 尼古拉二世的電報第297章 完美計劃第22章 收買報界第46章 民族資本的反攻號角第450章 中華帝國,帝國元首第98章 福建海防計劃第33章 財政有壓力第378章 杭州協議第334章 亞元的流通第295章 華人滲透下的澳大利亞第55章 民心歸附第38章 挖牆腳第450章 中華帝國,帝國元首第283章 七月流血事件爆發第34章 南北議和之主動第402章 養豬,崩潰前奏第121章 日軍的聖戰攻勢第222章 醫學的爆發式發展第153章 殘酷的戰爭第61章 八個義務兵師團第38章 大建設第200章 華東王,建威將軍第114章 瘋狂轟炸第30章 阿布洛特第76章 死神降臨第306章 出兵干涉,婚禮第347章 戰爭範圍第43章 資本雄厚的農墾公司第287章 1917年發展報告第342章 操縱農產品價格第151章 國體問題第395章 美國經濟快不行了第184章 捷報第67章 增發紙幣第172章 聯合艦隊的末日第252章 帝國成立,設內閣第98章 福建海防計劃第122章 死亡陷阱第45章 技術互換與貸款第54章 毫無大志的委員長第237章 打包醫學技術第265章 英軍反攻第190章 宗主國與藩國的戰爭第351章 國家氣運第138章 協約國的雄鷹災難第8章 兌換裝備第315章 亞洲經濟一體化經濟體,構建中國世界體系第93章 張作霖的不合作第10章 偵查匪村第155章 戰爭泥潭第270章 內閣移民會議第92章 天大的驚喜第361章 複雜的世界局勢第71章 編練第383章 遷都中京,大閱兵第282章 軍備技術研發第68章 討要接濟第一兩百一十九章 沙俄退讓第30章 基礎工業第301章 戰鬥結束第374章 恐慌的美國第120章 時代的戰車第298章 安娜斯塔西婭第165章 國戰、國戰!第411章 中日大空戰第52章 鉅額借貸扯皮
第21章 記者招待會第21章 記者招待會第119章 產能暴增第55章 民心歸附第402章 養豬,崩潰前奏第152章 抓住了協約國的死穴第88章 擊沉第192章 誇張的戰敗條款第411章 中日大空戰第133章 14年秋收第148章 第二屆遠東運動會第36章 民族與信仰第215章 驅逐溥儀第39章 清室退位第188章 恐怖的蠶食政策第25章 私下通信第91章 痛擊出雲第59章 捲菸廠第33章 財政有壓力第86章 華東與北洋的寡頭政治第126章 有利的局面第297章 完美計劃第4章 獨擒羣匪第151章 國體問題第35章 外交佈局第32章 情緒很穩定第63章 十大油田佔了兩個第67章 增發紙幣第154章 野外求生教程第4章 進攻第69章 民營工業(一)第270章 內閣移民會議第233章 佔領印尼第一百零九 佔集羣轟炸第296章 尼古拉二世的電報第297章 完美計劃第22章 收買報界第46章 民族資本的反攻號角第450章 中華帝國,帝國元首第98章 福建海防計劃第33章 財政有壓力第378章 杭州協議第334章 亞元的流通第295章 華人滲透下的澳大利亞第55章 民心歸附第38章 挖牆腳第450章 中華帝國,帝國元首第283章 七月流血事件爆發第34章 南北議和之主動第402章 養豬,崩潰前奏第121章 日軍的聖戰攻勢第222章 醫學的爆發式發展第153章 殘酷的戰爭第61章 八個義務兵師團第38章 大建設第200章 華東王,建威將軍第114章 瘋狂轟炸第30章 阿布洛特第76章 死神降臨第306章 出兵干涉,婚禮第347章 戰爭範圍第43章 資本雄厚的農墾公司第287章 1917年發展報告第342章 操縱農產品價格第151章 國體問題第395章 美國經濟快不行了第184章 捷報第67章 增發紙幣第172章 聯合艦隊的末日第252章 帝國成立,設內閣第98章 福建海防計劃第122章 死亡陷阱第45章 技術互換與貸款第54章 毫無大志的委員長第237章 打包醫學技術第265章 英軍反攻第190章 宗主國與藩國的戰爭第351章 國家氣運第138章 協約國的雄鷹災難第8章 兌換裝備第315章 亞洲經濟一體化經濟體,構建中國世界體系第93章 張作霖的不合作第10章 偵查匪村第155章 戰爭泥潭第270章 內閣移民會議第92章 天大的驚喜第361章 複雜的世界局勢第71章 編練第383章 遷都中京,大閱兵第282章 軍備技術研發第68章 討要接濟第一兩百一十九章 沙俄退讓第30章 基礎工業第301章 戰鬥結束第374章 恐慌的美國第120章 時代的戰車第298章 安娜斯塔西婭第165章 國戰、國戰!第411章 中日大空戰第52章 鉅額借貸扯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