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14年秋收

金色的秋天,田野中一片金黃。

人們正忙碌的對田野裡的莊稼進行收割……”不過在平原地帶,早已不是使用人力收刻莊稼……清一色用上了聯合收刻機。

大量的汽車也進入了農業生產之中,農業生產不再是以前清一色的拖拉機。

華東自治七省的農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樣的變化使得生產力暴增,更多的人口從農村進入了城市。

今年的秋收再次來臨,種植面積最大的經濟作物甘蔗棉花再次進入收成……”去年棉花種植面積是四千萬畝,而今年的棉花種植面積則提高到六千萬畝。

棉花產量再度暴增,產量從去年的如萬噸……提高到了兩千五萬噸。甘蔗種植面積提高到了三千萬畝,蔗糖產量達到了四千萬噸。

今年甘蔗畝產有所下降,因爲甘蔗種植開始轉變爲粗放種植……農墾公司不再對甘蔗進行精耕細作的管理。

畢竟去年椅甘蔗種植面積提高到三千萬畝,華東自治政府上下都預料到今年的蔗糖產量將大大增長,從而使得蔗糖價格大幅度降低。

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依目使用精耕細作的種植方式那麼不管是農墾公司還是地主都支撐不住……”只有進行粗放種植,才能經受得住價格的暴跌。

價格暴跌對中國的農業自然是很有好處的……”首先價格降低後,其他國家的甘蔗種植受到衝擊,那麼他們明年必然減少種植面積。

只要中國的甘蔗種植業年年時那貞蔗糖出口國保持高度衝擊……那麼就能將這此國家擠出市場。

等到中國的蔗糖業壟斷了國際市場後……”利潤也就隨之而來了。

棉花種植同樣如此,今年的棉花畝產也有所下跌,主要是因爲在棉花種植方式上產生了巨大的改變。

棉農基本上已經沒有了……”棉花種植全被農墾公司所壟斷。

農墾公司種植棒花時用的都是先進的設備,播種用播種機,施肥用飛機…灌溉則採用噴灌的方式……”殺蟲同樣使用飛機播撒殺蟲劑。

在種植過程中”基本上不需要幾個人力成本,只是在收穫的時候需要請鐘點工來幫忙採收棉花已

不僅在種植上的用工成本比國外的農場主低上很多……”而在畝產方面更是超出了其他國家許多。

不管是製糖業還是棉花種植當前都是以衝擊其他國家農業爲前提的……”精耕細作已經不可取了。

而在糧食種植業方面……華東自治政府採取的是強烈衝擊和溫和衝擊兩種方式。強烈衝擊是對外的,以小麥爲主而溫和衝擊則是以稻穀爲主……”是對國內其他省份的。

機械化種植是必然要實現的……”對其他未進入華東自治政府管轄範圍的省份產生衝擊是必然的。

只是衝擊力度是要把握清楚,否則會出亂子。

對其他國家,華東自治政府的農業戰略是採取一種暴徒式的貿易攻擊,將對方的農業打壓下去,以在國際上取得主導地位。

秋收一到……華東自治政府對其他國家的農業的暴徒式攻擊再次開始了。

蔗糖、棉花”是其中的主導。生絲也加入了衝擊範圍之中今年中國生絲產量大增……”對日本的生絲業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蔗糖價格果然在今年發生了價格下跌的狀況,隨着更多的甘蔗被榨成蔗糖,價格還將繼續下跌。

而棉花價格經過去年的暴跌之後……”今年卻發生了回暖。每噸價格從去年的一百元上升到了今年的,30元其中差距十分的大。但中國的棉花產量卻是大大的增加的。

造成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就是去年各國棉花遭到了中國棉花的衝擊……價格暴跌之後今年減少了種植面積。

而且減產比中國棉花今年的增產還要多,加之 第 237 章 團的,這是夏均獨股集團,相當於是變相的國有企業,目前華東自制七省的所有民營企業之中,平均下來有30%的股份屬於華東集團。

投資養殖業自然是一個很保險的選擇,現在李威國手上錢那叫一個多啊!

投資鐵路基本上不需要銀行出錢,銀行只要負責買債劵就可以了,債券一出來,很快就會被民衆買走。

對養殖業放寬自然是沒有問題的,事實上他不久前就給他家老頭子放了一筆貸款發展養殖業。

李世森最近也在帶着中威集團進行轉型,不過在農業,輕工業方面並未放鬆,而走向銀行大量貸款。、

李世森可是華東自治破曉小以手打七省的郭丈爺啊!兒子又掌握着華東銀行,貸款自然是無往不利,這也是不可避免的問題,對此夏均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正李世森別亂搞就行,只是正常的貸款的話,夏均不讓銀行放款又說不過去。

唯一能和李世森競爭的就是劉錦山的華盛集團和華威集團是明擺着在同一層面的大集團,因此很多時候李威國自然也不能厚此彼薄,給老頭子多放多少款,也給華爲放多少款。

其他企業,大多都是要等這兩大集團把預算搞完了才能分到剩餘的資金。

中威和華威兩大集團很明顯是夏均正在扶持的兩大集約型企業,企業說到底還是管理方式問題。

就如同十萬個混亂無比的索馬里經歷綜合,也比不上一個美國的經濟。

行業過於分散,有時候也是不利的,在主要的工業領域,扶持起三四個大型企業也就可以了,阿門之間可以形成一個良性的競爭,而且也方便對外作戰的協調。

第252章 帝國成立,設內閣第340章 經濟崩潰,美國背黑鍋第366章 不完全跟進政策第89章 中國格局第118章 同盟國的軍火訂單第22章 軍教片第189章 鉅額財政預算第105章 一戰爆發第11章 雷霆戰旗第26章 造紙廠第40章 狠手段第47章 僕內門公司的噩運第241章 北洋解體,夏鈞的過牆梯第54章 毫無大志的委員長第70章 長江都督第169章 轟炸重炮師團第41章 霸王條款第325章 進攻蘇維埃第340章 經濟崩潰,美國背黑鍋第337章 瘋狂的鐵路建設第266章 預算,教育部搞商業第62章 不務正業的委員長第150章 春播臨近第34章 新武器第124章 大敗日寇第347章 戰爭範圍第2章 福建獨立第216章 振興五術第239章 態度變化,加大資本壟斷第329章 可以擠奶的北極熊第230章 戰列艦下水第232章 對荷宣戰第181章 切腹!第123章 瘋狂絞肉機第63章 十大油田佔了兩個第17章 支援漢陽第146章 春節臨近第29章 塔娜的宏第60章 港口第31章 下鄉資農第64章 潛艇第19章 摩托化部隊第378章 杭州協議第72章 秋收到來第450章 中華帝國,帝國元首第380章 中華帝國元首給希特勒的信第415章 無比強大的戰爭潛力第231章 巴達維亞危機第283章 七月流血事件爆發第343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147章 巴拿馬博覽會第56章 洋妞第103章 新氣象第180章 ‘燒烤’日軍第336章 交趾漢化進程第279章 醫學博覽會開幕前奏第242章 閻長官化身‘聖鬥士’第75章 改組第450章 中華帝國,帝國元首第205章 弔喪,拜訪第32章 大練兵的前奏第212章 英法借款第20章 逆襲清軍第76章 邀請第210章 七大軍區第188章 恐怖的蠶食政策第140章 大造軍艦第392章 戚繼光號下水第3章 通電第264章 緬甸動亂,中英扯皮第58章 基礎投資第78章 春播第403章 全面經濟蕭條,飢餓總統與拖拉機內閣第353章 攻勢凌厲第417章 大局初定第410章 北海道海軍對峙,戰爭臨近第42章 給美國佬準備的大悶棍第289章 來自中國的警告第344章 中日空戰!第313章 大戰結束,產業轉型第361章 複雜的世界局勢第331章 中南半島危機第53章 夏鈞的陰謀第184章 捷報第268章 圍點打援第33章 南北議和之機會第300章 營救尼古拉二世,摸營夜襲第95章 農業調控政策第451章 定都會議第70章 長江都督第125章 英美調停第125章 英美調停第376章 協議再啓,蘇俄停戰要求第257章 輕工業技術更新第314章 背後捅刀,中俄經濟一體化第152章 抓住了協約國的死穴第281章 中醫揚名第一炮第76章 死神降臨第34章 新武器第410章 北海道海軍對峙,戰爭臨近
第252章 帝國成立,設內閣第340章 經濟崩潰,美國背黑鍋第366章 不完全跟進政策第89章 中國格局第118章 同盟國的軍火訂單第22章 軍教片第189章 鉅額財政預算第105章 一戰爆發第11章 雷霆戰旗第26章 造紙廠第40章 狠手段第47章 僕內門公司的噩運第241章 北洋解體,夏鈞的過牆梯第54章 毫無大志的委員長第70章 長江都督第169章 轟炸重炮師團第41章 霸王條款第325章 進攻蘇維埃第340章 經濟崩潰,美國背黑鍋第337章 瘋狂的鐵路建設第266章 預算,教育部搞商業第62章 不務正業的委員長第150章 春播臨近第34章 新武器第124章 大敗日寇第347章 戰爭範圍第2章 福建獨立第216章 振興五術第239章 態度變化,加大資本壟斷第329章 可以擠奶的北極熊第230章 戰列艦下水第232章 對荷宣戰第181章 切腹!第123章 瘋狂絞肉機第63章 十大油田佔了兩個第17章 支援漢陽第146章 春節臨近第29章 塔娜的宏第60章 港口第31章 下鄉資農第64章 潛艇第19章 摩托化部隊第378章 杭州協議第72章 秋收到來第450章 中華帝國,帝國元首第380章 中華帝國元首給希特勒的信第415章 無比強大的戰爭潛力第231章 巴達維亞危機第283章 七月流血事件爆發第343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147章 巴拿馬博覽會第56章 洋妞第103章 新氣象第180章 ‘燒烤’日軍第336章 交趾漢化進程第279章 醫學博覽會開幕前奏第242章 閻長官化身‘聖鬥士’第75章 改組第450章 中華帝國,帝國元首第205章 弔喪,拜訪第32章 大練兵的前奏第212章 英法借款第20章 逆襲清軍第76章 邀請第210章 七大軍區第188章 恐怖的蠶食政策第140章 大造軍艦第392章 戚繼光號下水第3章 通電第264章 緬甸動亂,中英扯皮第58章 基礎投資第78章 春播第403章 全面經濟蕭條,飢餓總統與拖拉機內閣第353章 攻勢凌厲第417章 大局初定第410章 北海道海軍對峙,戰爭臨近第42章 給美國佬準備的大悶棍第289章 來自中國的警告第344章 中日空戰!第313章 大戰結束,產業轉型第361章 複雜的世界局勢第331章 中南半島危機第53章 夏鈞的陰謀第184章 捷報第268章 圍點打援第33章 南北議和之機會第300章 營救尼古拉二世,摸營夜襲第95章 農業調控政策第451章 定都會議第70章 長江都督第125章 英美調停第125章 英美調停第376章 協議再啓,蘇俄停戰要求第257章 輕工業技術更新第314章 背後捅刀,中俄經濟一體化第152章 抓住了協約國的死穴第281章 中醫揚名第一炮第76章 死神降臨第34章 新武器第410章 北海道海軍對峙,戰爭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