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鉅額財政預算

誰都看得出,北洋政府的日子不會這了,因此華東政府已經完完全全的從地盤、人口、經濟、軍事、文化、威望等等方面死死壓制了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未來何去何從,這已經是很多北洋之人需要考慮的問題了。

袁世凱臥病在牀,病情已經越來越嚴重了。自他聽說山東大勝之後,就已經知道天下的真正主人是誰了。

天下不是他的,他的天下財散與天下人只讓他做了一個多月的皇帝。而那個吝嗇的小子,卻即將在將來坐擁天下。

在病牀上,袁世凱一直在思考着他們之間的區別。

想了很久,他承認夏鈞的發展路線是對的,那樣纔是最正確的發展路線,但卻也是最難的發展路線,一般人是無法複製的。

而且他袁世凱就算有夏鈞那樣的能力,也是生不逢時。

袁世凱當年所處的年代,是清廷統治下的中國,他唯一能夠崛起的方式也正是他一貫所採用的。如果他使用別的方式,那麼他今天必然走不到這樣的高度。

這讓袁世凱想明白了,他和夏鈞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所面臨的大環境,以及各自的能力都是有差距的。

而當他這種籠絡人心的方式自開始後就無法停止了,因爲一旦停止的話,那麼換來的只是離心。

用錦帛來收買人心雖不是王道,但他也只能走這樣的路線,能走到這樣的高度,確實已經是古今第一人了。

已經是1916年了,華東政府這一年的財政預算也在進行,今年的財政預算比較晚,主要是戰爭原因。

整個1915年,華東各省總產值突破了八百億元,經濟增長100%,可謂是超高速發展,華東政府財政收入達到了一百五十億元。

這七百億的生產總值裡,有近三百億的軍火訂單,主要是由華東集團生產,一些民營企業也加入生產,但利潤卻是要被政府錄下大半的。

一整年裡,中國完成了協約國、同盟國近三十億英鎊的軍火、物資訂單,這纔是主要的增長點。

華東政府現在可謂是超級有錢,這麼多錢要怎麼花,成爲了今年的重點議題。

當然,總產值這麼高,今年的鑄幣稅也就上升到了十六億元,是總產值的次,這些鑄幣稅將在今年由中央銀行進行貨幣增發。

中央銀行今年已經印了幾百億的票子了,這些票子屬於正常的發行,不是政府的稅收,而是出口產品之後換到黃金、白銀、美元等等東西,中央銀行必須印出票子來兌換。

對於那些美元,基本上交由華東銀行處理,華東銀行一般都是跑到美國去把這些美元換成貴金屬後運回來。

不過能掙到的美元不是太多,畢竟協約國手上的美元也不多,因爲美國也是收美元的,他們直接拿去買美國的軍火就可以了。

同時美國在貿易時也收取復興幣,因爲復興幣幣值穩定,可以拿到中國去換貴金屬,雙方都願意收對方的錢,自己也收自己的錢,但總是離不開貴金屬這東西。

協約國和同盟國此時都在收羅黃金應對戰爭,有黃金就有軍火和物資。各國不僅動用民間的黃金,而且還動用儲備的黃金。

這兩方面加起來就比較可觀了,特別是各銀行的黃金、白銀,那數量絕對比國家的黃金儲備要高得多。

不管是華東政府還是美國政府,拿到對方的錢,第一件做的就是到對方那裡換成貴金屬,因爲持有太久會被收鑄幣稅的。當然,雙方都還是儲備了一些對方的紙幣,這主要是用來進行貿易的少量儲備,也不會被收太多的鑄幣稅。

這一百五十億元怎麼用呢?

往年財政預算最高的也才三十多億,而今年的財政預算高出了近五倍。

不過華東政府的地盤卻是增長了很多,不愁沒地方花錢,只是錢花在哪裡最值得的問題,這方面從去年十一月就開始討論了。

中央銀行首先從這一百五十億中抽走了十一億,將用這比錢儲備八百噸黃金,加上原本儲備的兩百噸黃金,加在一起也就是,一千噸黃金。

一千噸的儲備量,只是沙俄的四分之一,不過再拿更多錢來儲備的話,各部門肯定不同意的。

整個預算還剩下一百三十九億,教育部又分走了三十億元,今年教育部將對全中國各省的兒童進行教育,不管是華東政府管理的省份還是北洋政府管理的省份。

此時北洋政府的各省份已經完全被華東政府給滲透了,不管是商業上還是教育上,或亦是宣傳上。

特別是這個教育方面,那些學生學的都是華東政府的教科書。

北洋政府此時已經有所察覺了,但他們如果敢在這方面製造摩擦的話,那顯然就給了華東政府藉口。

而且先例已開,北洋政府已經無力阻止乙

華東政府教育部的教科書本身沒有問題,但對華東政府的各種政策卻是有宣傳的,再一對比北洋政府的話,差距馬上就出來了。

隨着華東政府在軍事上的不斷勝利,教科書上的內容也越來越多。

在這樣的情況下,北洋政府愈加被動。

北洋這個集團此時已經是出現分裂了,曹琨、馮玉祥等部隊此時已經是公開的響應華東政府。

此時這些部隊迴歸北洋的體系,北洋政府還不好動手進行處理,因爲一旦使用強制手段,那麼馬上就會激起公然的分裂了,紛爭那些部隊可以投靠華東政府,華東政府照樣給編制。教育部的教育規模是不斷的擴大的,雖然師資可能不夠,但重點還是素質教育。

對於一般的國民來說,只要能看得懂字就行了,而從國家的層面上來說,則是要求國民的素質更高一些。

國民素質和文化水平是掛鉤的,但也不是完全掛鉤的。

後世的中國,文盲也很少了,但國民素質就很高了嗎?

文化只是國民素質的一個基礎,但不是全部。

這個素質,就是教國民在遇到一些情況時做出正確的選擇,以及平時正確的行爲習慣等等。

教這些東西不比教知識簡單得多,師資方面是沒問題的,教育部有專門的這方面的教師,而且非常專業。

由於華東政府不需要愚民,所以提高?國民素質是追求的目標。教育關乎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因此教育部的三十億投入無人反對,而且華東政府上下已經習以爲常的是,華東政府並非只把佔據的地盤看成自己的,同時還把北洋政府佔據的地盤也看成了未來即將擁有的。

因此沒有誰把其他未佔據的省份的教育看成是多管閒事,反而是一種先期的投入。

三十億元的教育經費,也就意味着平均一下,每個中國人可以分到近七元錢。而受教育羣體大概也就是四分之一的人口,每個學生的年平均投入達到二十八元。

當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用於學校科研的,今年各大高校的科研經費將十分充足。

同時這三十億很多是用來建設硬件設施的,現在很多學校的硬件設施都不是很高級,同時還要擴大規模,因此就硬件設施的投入方面還是比較緊張。

對於教育部來說,再多的錢投下去也是有地方花的,特別是這硬件設施方面,因此教育方面的發展很大程度上還得依靠慈善捐助。

行政部方面今年則分到了三億元,經費佔財政收入的2%,屬於低到非正常水平的地步了。

就世界各國來說,一般3%~5%的國家行政管理費纔算是正常的,而後世的中國,行政管理費佔到了24%。

華東政府的行政管理費之低,完全是精打細算之下的結果。華東政府的行政人員當中重複的編制是沒有的,而且因爲追求的是高效率的行政,這也讓所需的行政人員更少。

這主要是與當年行政人員缺少有關,特別是華東政府剛成立那段時間,因爲行政人員的辭職,所以當時演變出來的就是超高的效率。

就如何提高效率方面,誰都可以做出建議,甚至可以遞交到委員長那裡,經過幾年的不斷改革,效率已經奇高了。

長期以來,華東政府對行政方面的投入都是非常小的,這導致各地方政府的辦公地點都十分簡單。

什麼裝修都顯得很少,一些地方政府爲了節約資金更是把這方面給省了,就是一棟混凝土樓房。

當然,對於行政人員的待遇是很不錯的,行政方面也就是這方面花得錢最多,也是一個能省的環節。

交通工具方面最多的也就是自行車、摩托車,汽車是很少配備的,因爲行政機關很少有老頭。

下面都是年輕力壯的,嫌自行車不好騎,可以騎摩托車,成本也不大。甚至是地方大員都沒有配備轎車,需要的話自己買吧!

就那些地方大員的收入來說,買輛轎車還是很輕鬆的。這些地方大員要到處跑也是肯定的,不過地方上也是有車隊的,可以進行申請,但這些車不是配給某個人的,而是各部門一起使用。很多車隊經費不夠啊!所以拿經常調貨車來充數了。

現在中國剛進入汽車生產的初期,而且重點發展的是貨車,轎車方面發展得也比較迅速,但還未到家家戶戶都能買的程度,還屬於奢侈品行列。縫着工業的發展,未來中國家家戶戶買汽車不是不可能的,而是完全可能的。不過此時的汽車價格還比較貴,所以地方政府行政方面用的都是最便宜的,甚至是用其他的車。

地方行政機關的樸素、高效爲政府贏得了民衆的信任。

預算還剩下一百零六億,民政部則拿走了十億,當前華東政府所佔據的十四個省,人口達到了三億人,民心指數只有4.0,每個月可以爲夏鈞提供十二億的積分。

爲了能提高民心指數,夏鈞要求民政部今年繼續推行,零飢餓,“零寒冷,政策,徹底解決各省溫飽問題,爲不能溫飽的民衆提供溫飽。

這十個億的投入是很值得的,如果民心指數上升‘點,那麼夏鈞每個月可以多增加三億點積分的收入。

有積分才能提高生產力,所以在民政部方面的投入,夏鈞是毫不吝嗇的。

有這十億元的投入,各省民衆就能花五釐錢在食堂飽餐一頓,而在鄉鎮農村,基本上不用什麼救濟了,不過救濟還是有的。

鄉鎮農村的勞動力如果混不下去,可以來城市裡轉爲城市人口,這溫飽問題自然也就解決了,現在到處都在招工,不愁沒事做。

而那些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可以拿到退休金了,孤寡老人和孤兒都是進行統一的收容的。

像被納入行政管理比較長時間的省份,需要救助的人羣已經基本確定下來,那些具備勞動能力的人羣基本上不用進行任何救助了,除了領取失業金以外,但現在到處都有事做,很少有人領取失業金。

民政部這次重點救助的就是剛納入行政區域的省份,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西域這五個省的民衆在生活上,很多都是比較困苦的,一些特困地區是需要進行重點救助的。

像這樣的救助,維持個一兩年就可以了,因爲一兩年之後民衆口袋裡就有錢了,到時候就不需要什麼救助了。

衛生部今年也分到了錢,從財政預算裡拿走了六億元,因爲衛生部的預算是以佔據的地盤,現在又多了五個省的地盤,所需的資金自然是增多了。

衛生部在醫療方面的收入是很豐厚的,主要是藥龘品方面的利潤,現在中國的藥龘品暢銷世界。

自德國人退出藥龘品行業競爭以來,中國的藥龘品就開始在世界各地充斥了,連美國到處都能看到中國的藥龘品。

特別是青黴素、酶鏈素等藥龘品,更是在這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身價倍增。

不過衛生部在經費方面的缺口還是有的,所以要走了六億元的預算,特別是在新佔領的省份,需要建設很多醫療設施,這些都是要花錢的。

衛生部在醫療方面的收費已經是越來越少了,所以逐漸向問政府要錢的方向轉變,這讓夏鈞覺得應該重點在醫療方面經營一番。

例如到世界各國開設醫院賺錢,這需要良好的醫療技術和口碑,需要一定時間,但這個肯定要搞的,用世界人民的錢來補貼國人的醫療費用,這是不錯的選擇。

第二更到,今天同樣是七千字!(。

第279章 醫學博覽會開幕前奏第20章 逮捕陳其美第83章 配備軍犬第39章 清室退位第17章 西鄉自治第415章 無比強大的戰爭潛力第2章 土匪襲村第68章 討要接濟第20章 逆襲清軍第102章 革命在即第345章 日軍鐵山要塞第317章 中俄聯軍反攻計劃,民用飛機發展第386章 烏克蘭自治,民族自由精神第201章 袁世凱西去第8章 兌換裝備第68章 討要接濟第222章 醫學的爆發式發展第204章 中俄聯姻,協約國的反應第325章 進攻蘇維埃第152章 抓住了協約國的死穴第255章 地方建設亂象第97章 步槍製造廠第277章 安寧與繁榮第318章 瘋狂吸金的疫苗第94章 海軍、炮兵團第291章 中國武力干涉,請君入甕第82章 行軍演習(一)第63章 十大油田佔了兩個第339章 特拉斯第351章 國家氣運第355章 日本戰敗第81章 內戰將起第38章 大建設第78章 春播第208章 拜訪黎元洪第371章 重啓協議第230章 戰列艦下水第406章 瘋狂建設,希特勒上臺第312章 科學大棒第61章 秋收!第179章 恐怖白磷彈第417章 大局初定第10章 偵查匪村第30章 基礎工業第383章 遷都中京,大閱兵第376章 協議再啓,蘇俄停戰要求第99章 嚴打前奏第69章 民營工業(一)第25章 私下通信第249章 約定,成則帝制,敗則下野第137章 塹壕延綿第31章 下鄉資農第203章 到達中國第205章 挑撥、忽悠尼古拉二世第134章 一肚子壞水第27章 開辦工廠第313章 大戰結束,產業轉型第83章 行軍演習(二)第125章 英美調停第46章 民族資本的反攻號角第270章 內閣移民會議第34章 新武器第257章 輕工業技術更新第418章 法德戰爭爆發第390章 迅猛的民生髮展第314章 背後捅刀,中俄經濟一體化第35章 摘桃子第67章 增發紙幣第104章 戰爭準備第147章 巴拿馬博覽會第244章 演講,民族文化第16章 漢陽爭奪戰第297章 完美計劃第55章 12式迫擊炮第280章 中國的獨角戲第406章 瘋狂建設,希特勒上臺第415章 無比強大的戰爭潛力第112章 殲滅第301章 戰鬥結束第62章 不務正業的委員長第4章 獨擒羣匪第27章 水利專家第341章 俄國經濟崩潰第25章 委員長的演講第186章 受降儀式第12章 一面倒屠殺第327章 政治特赦,孫文回國第213章 增稅、普世價值第56章 飛機訂單第47章 僕內門公司的噩運第214章 軍情二處341章 特拉斯線圈免費能源第149章 遠洋作戰計劃第348章 鑽地彈的威力第343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10章 勾心鬥角第309章 調教俄國第413章 世界第一海軍第152章 抓住了協約國的死穴第118章 同盟國的軍火訂單
第279章 醫學博覽會開幕前奏第20章 逮捕陳其美第83章 配備軍犬第39章 清室退位第17章 西鄉自治第415章 無比強大的戰爭潛力第2章 土匪襲村第68章 討要接濟第20章 逆襲清軍第102章 革命在即第345章 日軍鐵山要塞第317章 中俄聯軍反攻計劃,民用飛機發展第386章 烏克蘭自治,民族自由精神第201章 袁世凱西去第8章 兌換裝備第68章 討要接濟第222章 醫學的爆發式發展第204章 中俄聯姻,協約國的反應第325章 進攻蘇維埃第152章 抓住了協約國的死穴第255章 地方建設亂象第97章 步槍製造廠第277章 安寧與繁榮第318章 瘋狂吸金的疫苗第94章 海軍、炮兵團第291章 中國武力干涉,請君入甕第82章 行軍演習(一)第63章 十大油田佔了兩個第339章 特拉斯第351章 國家氣運第355章 日本戰敗第81章 內戰將起第38章 大建設第78章 春播第208章 拜訪黎元洪第371章 重啓協議第230章 戰列艦下水第406章 瘋狂建設,希特勒上臺第312章 科學大棒第61章 秋收!第179章 恐怖白磷彈第417章 大局初定第10章 偵查匪村第30章 基礎工業第383章 遷都中京,大閱兵第376章 協議再啓,蘇俄停戰要求第99章 嚴打前奏第69章 民營工業(一)第25章 私下通信第249章 約定,成則帝制,敗則下野第137章 塹壕延綿第31章 下鄉資農第203章 到達中國第205章 挑撥、忽悠尼古拉二世第134章 一肚子壞水第27章 開辦工廠第313章 大戰結束,產業轉型第83章 行軍演習(二)第125章 英美調停第46章 民族資本的反攻號角第270章 內閣移民會議第34章 新武器第257章 輕工業技術更新第418章 法德戰爭爆發第390章 迅猛的民生髮展第314章 背後捅刀,中俄經濟一體化第35章 摘桃子第67章 增發紙幣第104章 戰爭準備第147章 巴拿馬博覽會第244章 演講,民族文化第16章 漢陽爭奪戰第297章 完美計劃第55章 12式迫擊炮第280章 中國的獨角戲第406章 瘋狂建設,希特勒上臺第415章 無比強大的戰爭潛力第112章 殲滅第301章 戰鬥結束第62章 不務正業的委員長第4章 獨擒羣匪第27章 水利專家第341章 俄國經濟崩潰第25章 委員長的演講第186章 受降儀式第12章 一面倒屠殺第327章 政治特赦,孫文回國第213章 增稅、普世價值第56章 飛機訂單第47章 僕內門公司的噩運第214章 軍情二處341章 特拉斯線圈免費能源第149章 遠洋作戰計劃第348章 鑽地彈的威力第343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10章 勾心鬥角第309章 調教俄國第413章 世界第一海軍第152章 抓住了協約國的死穴第118章 同盟國的軍火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