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三章 都不純粹

王安石就那樣隨在官家的身後,亦步亦趨的往垂拱殿。

這一刻,王安石知道,官家已經看了他的青苗法,並且真的有意革新。

有這樣想法的還有呂惠卿,在官家留對王介甫時,他就知道王安石跟官家遞了青苗法的摺子。

至於官家會不會支持,呂惠卿從來沒擔心過。

王安石激動嗎?應該是有點。他不僅僅是爲他的想法可以實現,更是爲國朝蒼生而激動。

王安石,還是具備憂國憂民覺悟的,否則也看不到如今國朝的弊端,或者說看到了也不說。

“大參,青苗法的摺子我看了。怎麼說呢,在革新國朝一些弊政上,大方向上我支持。”

“同時,也請大參諒解。衆所周知,我成長於內苑,雖然遠征南疆,西出秦州,所到之處也都是城郭。真實的鄉村實情我並不瞭解。”

“說句大不當的話,所謂侍弄莊稼,也是爲讓太后開心,隨意在皇莊走個過場。”

“所以,大參在奏摺所提之狀況,我無法確定,也不敢隨意確定。”

“大參也知道,如此青苗,是乃國策,一旦頒佈,勢必在國朝所有軍州郡縣落實。大參不會以爲此事由你我二人就可定下吧?”

趙曦說的很誠懇,語氣、神態,包括進來垂拱殿後的所有動作,都表達了跟王安石推心置腹的意思。

一代大賢,憂國憂民,儘管趙曦打心眼並不看好王安石的這青苗法……紕漏太多了。

但老王先生絕對受的起他這般尊重。

再說了,老王同志,或者說他那個變法的團隊,可不只有青苗法。

想要一項一項套出來,並充當趙曦改變國朝弊政的先鋒,趙曦就必須表示一些誠意,從而讓王安石有跟他一輛戰車的感覺。

在這份奏摺裡,王安石有提到監管時用重刑重典,趙曦懷疑是不是王老頭臨時加的。

有陳昌之爲例,王介甫也難免借一下處置陳昌之的威力。

這得往下看着。

“臣惶恐…~”

對於官家這樣的態度,王安石需要象徵性表示一下客氣。

“官家,國朝不立田制,不抑兼併…~臣並無非議太祖國制之失。”

“國朝的土地政策,造成了國朝耕地易主頻繁,甚至到了田無定主的程度。”

好像這跟青苗法關係不大呀?繼續……繼續唄。

青苗法的摺子,只是提什麼是青苗法,又該如何實施。至於青苗法出臺的背景,就是現在王安石需要跟趙曦講清楚的。

後世也有土地流轉的提法,趙曦也沒覺得有啥不妥。當然,後世不是現在可比的。

現在還是小農經濟,還是靠從土裡刨食吃的時代。

人們對土地上依賴性很強,這一點趙曦深有感觸。

“官家,如今國朝之稅入,兩稅佔國朝稅入不足三成,近些年因官家創立新產業,兩稅更是到了忽略不計的程度。”

“相比開朝之時,減少達七八成之多,甚至比真宗朝也減少四五成。若國朝所出如官家產業之舉也算,事實就是並非如此,而是耕田兼併導致的結果。”

“若耕田兼併是依據耕田之該有的價格交易也罷,不是!或者說強買強賣,自然有官府幹預。也不是。”

“勢官富姓,每逢青黃不接之機,以善舉之名,借貸於耕農,迫使其償還印子錢糧。如此年復一年,最終不得不以耕田償還,從而耕者成佃農……”

趙曦很想說,國朝並不是二元制戶籍,人們沒了田地,完全可以到城郭謀生活,然後……

真不敢開口呀,生怕自己又是一個何不食肉糜的君王。

就這樣傾聽王安石慷慨激昂的演說……

怎麼可能?

在後世被稱爲經濟極度發達,科技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居世界首位的大宋,在王安石的口裡就成了水深火熱,民不聊生了?

也是,萬惡的封建社會,可不就是水深火熱嘛。

趙曦在後世曾見過,有人說大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人均兩千多美元……

有人說大宋的經濟總量是當時整個世界的百分之七十強……

有人說縱觀歷史,大宋是最令人嚮往的時代……

可在王安石的這一番陳述中,人們顛沛流離,甚至感覺幾乎到了餓殍滿地的程度。

這還是自己治理下的大宋嗎?這還是自己印象中的大宋嗎?

“官家,國朝耕田五百萬傾,而不予納稅者佔十之七八。因耕田過度集中,耕者無其田而背井離鄉,有田者不耕,想耕者無田。”

“因此,而導致國朝耕田逐年減少,多廢棄不用……”

這時候趙曦已經顧不得考慮王安石是爲了推銷他的青苗法了,而是真正的被他感染着。

站在一個君王的角度,面對王安石所說的情形,絕對做不到無動於衷。

趙曦開篇跟王安石客氣,說自己成長於宮內,那真的是客氣。

他在後世,就是農家子出生,又如何能不知道農戶農活是怎樣回事?

可聽王安石這番說,他才知道,或許他是真不知道農戶是怎麼回事。

本以爲即便是時隔千年,農村還是農村,而王安石說的,跟他經歷的根本就是兩回事。

王安石不會捏造,這一點趙曦確信。那,只有自己是真不瞭解了。

趙曦一直自以爲了解農村,也自認爲明白這個時代的落後是因爲物質匱乏的原因。

所以,他一直致力於創新產業,從而引導這個時代的人們,爲他們打開一扇窗。

可從王安石嘴裡瞭解的農村,卻是另一番景象。

趙曦已經親自爲王安石泡了第二壺茶了,王安石還沒有講完。

他從個例,有名有姓的個例說起,歸結到國朝的現狀上,然後落實到青苗法的利處上,一點一點的把趙曦引到了青苗法。

有賣兒賣女的,有家破人亡的,也有豪田堪比皇家的,更有一縣耕田淪爲一家一姓的……這個危言聳聽了,最起碼趙曦覺得危言聳聽了。

“大參,諸如大參所言,革新勢在必行。可青苗之法,非你我二人可定……”

“國朝軍州四百餘,從決策到執行,非全朝堂之力不可爲。大參,是朝議還是集議,你認爲如何?”

表現的是兼聽則明的君王水準,其實趙曦的想法到底是什麼,他現在也沒個準。還需要思考和醞釀。

王安石用遞摺子的方法,本來就不是要隨意決斷,目的是想從官家這得到是否支持的準確消息。

第六四五章 說服第四九一章 各懷心事第八六二章 立場和態度第二九七章 躲貓貓第八一五章 莫名其妙第四七章 交與不交第四四五章 這猶豫要不得第六六五章 真正的萬衆一心第七六七章 朕就是通報第三四章 放個煙霧第八二章 有賊人作亂第七一二章 沙州第七十章 騎行第一五零章 多用用腦子第一一七章 機會來了第二六五章 經不起繆贊第三一八章 各自論戰第六八八章 等第八三一章第三二一章 搞不懂第四四章 元夕夜 下第八四五章 海軍護航啓航第九五一章 意圖第二六八章 各自有各自的盤算第三三三章 如何打第五四章 有意無意的營生第四八九章 到底在建什麼第三五三章第一四十九章 都不是傻子第四二零章 你有隊伍第八九零章 耶律乙辛反了第一三六章 太子殿下的詭異第八二零章 別無選擇第一八一章 有點得意忘形了(第五更)第八八七章 扼殺第一二三章 誰更無恥第五二五章 奏對第七八七章 微服私訪(一)第八九九章 回撤第九四八章 評估第九一六章 叛的徹底第四九八章 鮮明的態度第七五二章 戰爭結束之後(上)第五五七章 蕭卓爾一口老血第七六八章 都是做給人看的第四七三章 老王這鍋背的冤第七零一章 官家的風傳第五零六章 借力借勢第五四五章 來了就別想離開第五八五章 見仁見智第九零三章 我的大宋第六九零章 很正確的決斷第五八三章第一二九章 演習之外的事第四一九章 想不到第四四九章 打一個叉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九一四章 無禮第五一一章 閒事不閒第八二章 有賊人作亂第二五八章 選擇第一一三章 太子隱疾第三十章 怨念期盼的蛋糕第九九章 選兵詔令第五五九章 目的從來不單一第六六七章第一零五章 做好事不留姓名第一四六章 就這麼簡單第五一二章 錢太多了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第二六七章 想撇開單幹了第八二零章 別無選擇第二一三章 炸開這道山樑第一九四章 管城李誡(第三更)第六八四章 難度在哪第七一零章 註定的勝負第九四章 多數事沒真相第一零八章 一場蹊蹺的大火第三九九章 推演第五三七章 乾淨利落第一六七章 全亂了(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四五四章 官家何意第八五二章 期望成奢望了第九四五章 推進第九三九章 醫療點還是安置點第一一五章 太子成人了第一零一章 總有找茬的第四百章 瞌睡送來了枕頭第五一三章 看熱鬧的朝堂第六四一章 招人恨的王安石第四零三章 文武的認知第九五零章 兩重天第六六三章 韓琦的危機感第三六一章 爹是兒子背後的山第九四五章 推進第七六三章 大理的嫌疑第一六六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三三六章 當盡力而爲第四二章 宮牆外的世界
第六四五章 說服第四九一章 各懷心事第八六二章 立場和態度第二九七章 躲貓貓第八一五章 莫名其妙第四七章 交與不交第四四五章 這猶豫要不得第六六五章 真正的萬衆一心第七六七章 朕就是通報第三四章 放個煙霧第八二章 有賊人作亂第七一二章 沙州第七十章 騎行第一五零章 多用用腦子第一一七章 機會來了第二六五章 經不起繆贊第三一八章 各自論戰第六八八章 等第八三一章第三二一章 搞不懂第四四章 元夕夜 下第八四五章 海軍護航啓航第九五一章 意圖第二六八章 各自有各自的盤算第三三三章 如何打第五四章 有意無意的營生第四八九章 到底在建什麼第三五三章第一四十九章 都不是傻子第四二零章 你有隊伍第八九零章 耶律乙辛反了第一三六章 太子殿下的詭異第八二零章 別無選擇第一八一章 有點得意忘形了(第五更)第八八七章 扼殺第一二三章 誰更無恥第五二五章 奏對第七八七章 微服私訪(一)第八九九章 回撤第九四八章 評估第九一六章 叛的徹底第四九八章 鮮明的態度第七五二章 戰爭結束之後(上)第五五七章 蕭卓爾一口老血第七六八章 都是做給人看的第四七三章 老王這鍋背的冤第七零一章 官家的風傳第五零六章 借力借勢第五四五章 來了就別想離開第五八五章 見仁見智第九零三章 我的大宋第六九零章 很正確的決斷第五八三章第一二九章 演習之外的事第四一九章 想不到第四四九章 打一個叉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九一四章 無禮第五一一章 閒事不閒第八二章 有賊人作亂第二五八章 選擇第一一三章 太子隱疾第三十章 怨念期盼的蛋糕第九九章 選兵詔令第五五九章 目的從來不單一第六六七章第一零五章 做好事不留姓名第一四六章 就這麼簡單第五一二章 錢太多了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第二六七章 想撇開單幹了第八二零章 別無選擇第二一三章 炸開這道山樑第一九四章 管城李誡(第三更)第六八四章 難度在哪第七一零章 註定的勝負第九四章 多數事沒真相第一零八章 一場蹊蹺的大火第三九九章 推演第五三七章 乾淨利落第一六七章 全亂了(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四五四章 官家何意第八五二章 期望成奢望了第九四五章 推進第九三九章 醫療點還是安置點第一一五章 太子成人了第一零一章 總有找茬的第四百章 瞌睡送來了枕頭第五一三章 看熱鬧的朝堂第六四一章 招人恨的王安石第四零三章 文武的認知第九五零章 兩重天第六六三章 韓琦的危機感第三六一章 爹是兒子背後的山第九四五章 推進第七六三章 大理的嫌疑第一六六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三三六章 當盡力而爲第四二章 宮牆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