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五章 這猶豫要不得

接下來是固定的一套程序,不管是誇街,還是瓊林宴,趙曦沒有再出幺蛾子…~或許政事堂是這樣認爲吧。

人習慣遺忘,趙曦懂。他就是有諸多的想法,也沒想過一個接一個的去考驗臣工們的耐力。

隔一陣來這麼一下,在臣工們心裡承受邊緣,永遠不激怒他們,慢慢的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灌輸給他們,這纔是趙曦的想法。

國朝百年,士大夫是怎樣的三觀,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儘管趙曦對自己控制朝堂的能力還算滿意,可依然沒急躁。

做一個調停者,比與整個士大夫階層對立要輕鬆很多。

政治,從來就不是針尖對麥芒,循序漸進,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各種變革……這是趙曦的策略。

各種各樣的經驗教訓,後世太多了,趙曦懂得。

朝堂進入一個相對平穩期,也不是無所事事。

新科進士的安置,歷來都不算是小事。國朝官員升遷的考評、磨堪、舉薦……是一個完整而繁瑣的流程,從地方官,到朝堂諸司,參與者頗多。

所以,新科進士有怎樣的開端,對於未來仕途有很大的區別。趙曦沒關注這些,他需要看着政事堂相公,和六部九卿的主官就行,太多了照顧不過來。

緊接着就是農時,就是這樣安排的,每年科考結束,就是農時了,似乎取士就跟種莊稼一樣。

這些年,有安南等國源源不斷的糧食供應,國朝應該沒什麼飢謹之憂,但農事,依然是國朝的頭等大事。

農桑爲本,這話在各種各樣的奏摺裡都能看到。

也是,民以食爲天嘛,即便是到了後世,農業也是第一產業。歷朝歷代,能解決百姓肚子問題,就不會有大的社會動盪。

這也是趙曦年少時,就先從安南入手的原因。

沒有後世那些高產的農作物,沒玉米、沒土豆,更沒有後世那個創造奇蹟的雜交水稻聖人,他能做的,就是另闢蹊徑了。

後世有記載,一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安南那一帶,都是水稻主要供應國。

打通了跟安南的糧食通道,激發安南人種糧熱情,確保國朝糧食供應,這是雙贏的事。

這是趙曦一廂情願了,國朝真正的農事,絕不會像他想的那樣。

後世的農村,和如今國朝的農村,完全是兩個概念。

趙曦來到這個時代,走出皇宮,也就到過有限的幾個地方。

不過說來也怪,自從打通安南的糧食通道,好像國朝就沒發生過什麼大的災荒。

特別是趙曦即位這幾年,年年大豐,風調雨順……最起碼奏摺都是這樣說的。

即便如此,朝廷一樣重視農事。

這些天就是政事堂的相公,跑司農司的時候也多。催促司農司下派官員,到各地督促農事,督導各地常平倉的種糧銷售……

這塊土地上的人,這個民族的傳承,對田地有着天生的情感。

米價常年保持在二十文左右,可人們對土地的那份執着,沒一刻鬆懈過。

挺好,臣工們做事,君王是喜聞樂見的。

“官家,回朝述職的官員,往來於諸位相公府邸……”

這很難避免,特別是國朝當下。官員擢升是需要薦主的,特別是有意混朝堂的,相公們是必須要通過的。

今年又是輪換的大年,嘉佑二年的那羣人,也到了重新任職的時間……有的繁亂了。

不過這種事王中正彙報的沒來由呀,每年都有這樣的情形。

趙曦擡頭看了看王中正,等着他的後話。受自己影響這麼多年,王中正不會無的放矢,更不會扯閒事。

皇城司的各種消息,他需要甄別,然後挑選有意義有作用的跟自己奏報。

“章惇、曾布、呂惠卿等,先後拜見諸位相公後,頻繁往來於王大參府邸……”

哦,這倒是有點意思了。應該還有個呂嘉問吧?

王安石變革的幾員猛將,這時候就要露頭了?

趙曦不太清楚曾經的那個歷史,王安石是怎樣變法的,倒是對於他變法的左膀右臂知道一點。

他甚至不知道王安石是先變法才把這幫人拉起來,還是先拉起來這幫人然後才倡導各種新法的。

反正這個時候,王安石還沒有提出來,倒是這幫人先冒頭了。

說不清,或許是庭辯的事,讓王安石感覺到了勢單力薄的弊端,畢竟雙拳難敵四手,憑他王安石父子,就是有千般能耐,也架不住滿朝堂的狂轟亂炸。

趙曦早就等着了,他的很多想法,都需要借王安石變法的道,真的等很久了。

終於要來了嗎?

“官家,呂家的呂嘉問也在其中……”

王中正是真猶豫該不該報,最終還是報了。

倒不是忠誠度的問題,是不想讓官家作難,畢竟還沒什麼事,說成仰慕王安石威名而拜訪也不是不可以。

他也知道呂家跟皇家的關係,並且呂公著還是東宮潛邸舊臣,官家最重用的臣子。

“呂嘉問?”

“是老相公呂夷簡曾孫,呂家呂公綽之孫,呂公著呂公弼的侄孫。”

有這麼一層關係啊……趙曦盯着王中正。

這猶豫要不得!朝堂臣工選擇性遞進來的奏摺,讓趙曦對國事只能知道朝堂想讓他知道的。

若皇城司再這樣藏着掖着,這帝王可就真成了孤家寡人了。

趙曦很理解歷朝歷代君王信任內宦的做法,就是他也不例外。

國朝的很多制度限制了內宦弄權,可該有的,趙曦不吝對內宦賞賜,目的就是爲了能有貼心人,做自己的耳目。

王中正算是自己兒時的玩伴,是陪伴着自己長大的,趙曦確實把他當成最信任的人,才讓他執掌了皇城司。

他對自己也算了解,很多想法自己都多多少少流露過。

沒想到他在彙報呂家的人事上,居然有了隱瞞的念頭!

“噗通……”

王中正是真受不了官家的眼神,全國朝都認爲管家平和,只有他王中正是最清楚的,官家是真的狠,只不過從來都是躲在幕後而已。

“陛下,小的……小的無意隱瞞,只是……只是他是呂家人,也…也不是…也沒有出格的行爲。小的……小的……”

“你該做的是照實彙報,沒權利決定什麼!隨後把已經篩選過的情報交給趙琴!”

“中正,待你如何你清楚,讓你做什麼,擔什麼責任,你也明白。我不想見到再有下次!”

第二七二章 開城迎土鱉第九六零章 故意留下的後門第二三三章 死無對證了(加一更)第三七七章 誰更能沉住氣第七七七章 一勞永逸的做法第八六八章 蘇頌的想法第八六三章 秀場第七七零章 經營權撲賣第九五三章 意外的判斷第六六六章 稚圭,別執迷了第五六九章 河東第七六三章 大理的嫌疑第三七一章 翻了個底朝天第八四五章 海軍護航啓航第八零八章 君王需要腹黑第四七五章 玩夠了沒第三七八章 算不算內鬥內行第三一一章 狄青請戰第二五零章 都是糧食鬧的第五七零章 韓琦的做法很臭第六八一章 第一撥第一八三章 依契約辦事(第二更)第四七三章 老王這鍋背的冤第五一零章 扯什麼淡第二一八章 麻煩來了第四六三章第一一一章 讓他真死去第四四七章 故技重演第九五三章 意外的判斷第一四十九章 都不是傻子第九八章 蘇頌是個有意思的人第三四章 放個煙霧第七八零章 有意的一追一逃第三零二章第五八一章第一六一章 圍點打援第九三六章 封樁庫第六四章 至賤無敵的景洵第二三四章 何至於此第一三二章 授印宴第九一一章 條件第三九八章 這點不可退讓第五四七章 今夜 汴梁不眠第九三九章 醫療點還是安置點第七九九章 微服私訪(十三)第一百章 這就是護衛營地第七六零章 換個角度第三百章 這纔是就緒第三九一章 有點想王安石了第一五九章 浪子野心第五五三章 遼使又來了第七零八章 此計可用第五七七章 大棒和甜棗第五零九章 官家的市易法第九三六章 封樁庫第二二六章 決不饒恕第一零六章 錢明逸算是倒黴了第六六六章 稚圭,別執迷了第五八五章 見仁見智第八二八章 治河之議第六一二章第九六零章 故意留下的後門第六八零章 終於等來危險了第五六九章 河東第五九七章 滿朝堂爛泥第八一六章 一以貫之的需要第七七三章 趙曦之意第八七六章 嚴重第二三四章 何至於此第三八七章第九零一章 得失談第七八六章第二三七章 事急從權第一一四章 成婚前的教授第八八零章 說辭第五七四章 你行 我也行第二六章 童英宴(五)第五零三章 拋出一塊骨頭第八一六章 一以貫之的需要第四零三章 文武的認知第六三章 初臨朝堂第九四九章 戰機第四七二章 看完了再說第二六零章 少飲些第六七九章 面授機宜第四四四章 有些事做不得第八二六章 倉促了些第七四七章 戰爭之外的小事件(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六六七章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第四六五章 鄉野遺賢第四五七章 這又何必呢第五二零章 監察第三二二章 思想武裝頭腦的軍伍第一二六章 再上萬尹山第八六九章 逃民的大匠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五二章 被戲耍了第一六六章 一而再再而三
第二七二章 開城迎土鱉第九六零章 故意留下的後門第二三三章 死無對證了(加一更)第三七七章 誰更能沉住氣第七七七章 一勞永逸的做法第八六八章 蘇頌的想法第八六三章 秀場第七七零章 經營權撲賣第九五三章 意外的判斷第六六六章 稚圭,別執迷了第五六九章 河東第七六三章 大理的嫌疑第三七一章 翻了個底朝天第八四五章 海軍護航啓航第八零八章 君王需要腹黑第四七五章 玩夠了沒第三七八章 算不算內鬥內行第三一一章 狄青請戰第二五零章 都是糧食鬧的第五七零章 韓琦的做法很臭第六八一章 第一撥第一八三章 依契約辦事(第二更)第四七三章 老王這鍋背的冤第五一零章 扯什麼淡第二一八章 麻煩來了第四六三章第一一一章 讓他真死去第四四七章 故技重演第九五三章 意外的判斷第一四十九章 都不是傻子第九八章 蘇頌是個有意思的人第三四章 放個煙霧第七八零章 有意的一追一逃第三零二章第五八一章第一六一章 圍點打援第九三六章 封樁庫第六四章 至賤無敵的景洵第二三四章 何至於此第一三二章 授印宴第九一一章 條件第三九八章 這點不可退讓第五四七章 今夜 汴梁不眠第九三九章 醫療點還是安置點第七九九章 微服私訪(十三)第一百章 這就是護衛營地第七六零章 換個角度第三百章 這纔是就緒第三九一章 有點想王安石了第一五九章 浪子野心第五五三章 遼使又來了第七零八章 此計可用第五七七章 大棒和甜棗第五零九章 官家的市易法第九三六章 封樁庫第二二六章 決不饒恕第一零六章 錢明逸算是倒黴了第六六六章 稚圭,別執迷了第五八五章 見仁見智第八二八章 治河之議第六一二章第九六零章 故意留下的後門第六八零章 終於等來危險了第五六九章 河東第五九七章 滿朝堂爛泥第八一六章 一以貫之的需要第七七三章 趙曦之意第八七六章 嚴重第二三四章 何至於此第三八七章第九零一章 得失談第七八六章第二三七章 事急從權第一一四章 成婚前的教授第八八零章 說辭第五七四章 你行 我也行第二六章 童英宴(五)第五零三章 拋出一塊骨頭第八一六章 一以貫之的需要第四零三章 文武的認知第六三章 初臨朝堂第九四九章 戰機第四七二章 看完了再說第二六零章 少飲些第六七九章 面授機宜第四四四章 有些事做不得第八二六章 倉促了些第七四七章 戰爭之外的小事件(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六六七章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第四六五章 鄉野遺賢第四五七章 這又何必呢第五二零章 監察第三二二章 思想武裝頭腦的軍伍第一二六章 再上萬尹山第八六九章 逃民的大匠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五二章 被戲耍了第一六六章 一而再再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