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九章 河東

北遼的耶律洪基很悠閒,那怕是已經確定丟掉了雲應四州,仍然不耽誤他四處遊蕩。

據報,春捺鉢結束了,開始慢悠悠的往西南而來。

按陳例,雙方帝王抵達簽約地點的時間應該是同步的,當然,這個是指簽訂盟約的那一天。

至於什麼時候出發,這倒沒什麼規定。

國朝軌道網的完善,縮短了從汴梁到各州府的時間,但是趙曦不想等了。

他安排在河東路要做的事,並不僅僅是簽訂盟約。

在朝廷安排好留守的一切事務時,趙曦出行了。

以前君王是怎樣出行的,禮部有嚴格的規定。可惜,已經不適用了。

除了在汴梁城內是按照舊制,把儀仗擺開,浩浩蕩蕩的遊行以外,在出了汴梁城,整個簽約的團隊就登上了北上的軌道馬車。

這個在朝堂也是有相當大的爭論的。

一些以捍衛傳統爲己任的朝臣,把破紙堆拖出來,一條一條的在朝堂上懟,至於奏摺就沒有停止過。

在貢院裡全心修史的司馬光也再次出山,連講武堂修身養性,致力於改變武將教化的歐陽修也被攛掇起來了。

那叫一個聲勢浩大!

王安石說:祖宗不足法!也是這句話,讓那羣衛道的臣工,把所有炮火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最後,因爲整個政事堂相公們的緘默,更是讓朝臣們羣情激昂,似乎不遵循禮制,就是大逆不道,大宋就將覆國……

趙曦一律留中不發。

國朝帝王出行的不多,太祖太宗就別提了,所謂出行,基本都是征戰。

而先帝,也就是趙曦那老爹,一輩子就出過一次汴梁……祭祖。

也就是真宗朝有過那麼一次。是在檀淵之盟後有過一次泰山封禪。

趙曦責令薛向遴選一些精於數術的官員,開始摘錄歷朝歷代關於帝王出行的記錄。

做這些並不是跟那些復古守舊派一樣,找尋帝王該遵循的禮節。而是讓他們計算一次帝王出行所耗費的錢糧。

並且,讓戶部把先帝和真宗出行的費用也一併摘錄出來,然後整理成冊。

同時,讓王安石將自遼夏聯軍攻打雁門開始,朝廷所有耗費的錢糧也一併覈算。

所有的數據與乘坐軌道馬車北上做對比,彙總在一張圖表上,讓王安石用這些數據,撰寫了一篇奏摺……

“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禮在何處?再有要求遵循舊禮出行者,視作有辦法解決不擾民不多耗費錢糧的情況下,遵循舊禮出行的辦法!”

趙曦本來是想說:誰再嘚不嘚廢話,出行的費用誰報銷……

關係到錢糧,纔好不容易把亂糟糟的局面給剎住,也才確定了乘坐軌道馬車北上。

軌道不能直達河東,太行山南麓和黃河,對於當今還是難以逾越的天險。

從洛陽轉北,在蒲州渡黃河,再一路北上…~

wωw. ttκa n. ¢Ο 也是在蒲津渡,高敬賢返回,官家的護送事務交給了曹霖等人,也就是老護衛營。

十幾年過去了,一個個都已經獨立領軍了,重新歸隊,依然能記起曾經的隊列隊形。

趙曦看着有些稀疏的隊形……真有點感慨了。

“陛下,護衛營應到兩千,實到一千四百五十九名。請檢閱!”

趙曦沒出聲,只是一個個看過去……戰火讓這些原本青澀的少年,都成了滄桑大叔。

他能記起隊形中空缺的每個人的名字,能想起他們是在那一次征戰中傷亡的…~

沒路過一個空缺處,趙曦都輕聲呢喃未到軍卒的名字……

雖然只有不足兩千人,卻讓人能感受到千軍萬馬的蕭殺。

跟隨太子同樣抵達蒲津渡的講武堂校尉營,不由的挺直了胸膛…~這就是他們的前輩,軍中的傳說。

“傲氣傲對萬重浪……”

趙曦無言,唯有他曾經剽竊的這首歌能表達自己的情感。

趙曦哽咽的起頭,跟着是老護衛營軍卒的鏗鏘跟唱,緊接着,講武堂校尉營,以及整個負責護送軍伍所有禁軍新軍……

出行的隊伍在蒲州稍做停留,便開拔了,甚至沒功夫接見蒲州的官員。

“這是怎麼回事?”

趙曦透過車窗,居然看到軌道兩側沿途都有軍卒站崗。

能說服朝臣乘軌道馬車出行,最根本的就是不勞民傷財,不讓地方州府迎來送往。

可這樣在軌道兩側設軍卒防衛,比地方州府迎來送往更讓趙曦反感。

就是老護衛營軍卒歸建,在趙曦看來都多餘,何況這樣的興師動衆。

“陛下,朝廷早先要求京畿道禁軍緩慢北上,當議定與北遼停戰談判後,運送到半途的禁軍,因朝廷決定軌道出行,需要清理軌道沿途,就暫時在各地州府駐防。”

聽文彥博這話,趙曦明白了。是廢物利用而已。

別看他們打戰不怎麼樣,嚇唬百姓一頂一個的厲害。用在這地方倒也是物盡其用。

“陛下,車隊過後,他們就地紮營,待談判一事結束後,再議他們的去處。”

文彥博是跟官家提個醒,讓這些廢物禁軍北上,是官家的主意,本意是用於造勢的。

如今停戰談判,這一次的廢物禁軍北上,就真成了徒耗費錢糧了。

蘇頌、沈括帶領的勘查團隊,在河東路轉悠半年多了,不僅僅是對雲應四州進行了資源勘探,就是隆德府、太原府以及蒲州一帶也進行了勘探。

這次勘探,在蘇頌看來算得上收穫頗豐……

“官家,朔州、雲州石炭儲量相當大,就是太原府和隆德府石炭資源也很豐富。在朔州以東,石炭幾乎就裸露於地面……”

“同時,微臣等人在隆德、苛嵐、中條山一帶勘查到有金、銀、銅、鐵、鋁等資源…~”

“此爲微臣等勘探到有資源儲備的地形圖。可產出資源之處,多爲荒野之地。微臣以爲,朝廷應將資源產出之地列爲禁地,實行軍事管制。”

“朝廷可根據當下發展需要,有選擇的進行開採,整體開採要有規劃。如此,一是避免開採氾濫,造成原料價格低廉,而不足以維持礦城支出。二是,可杜絕過度浪費,也可爲子孫預留可用之資源。”

被塞外寒風錘鍊的蘇頌,一臉的疲憊和風塵。

趙曦沒想到,處於這個時代的蘇頌,居然有了可持續發展的眼光。

“子容,有勞了!此事還需要你的團隊策劃,撰寫關於國朝各種資源的開採條例,同時對河東路資源開採擬定個秩序。”

第二五七章 什麼怪事都有第七五五章 太子遇襲第二零六章 這不能隨便說(第五更)第五六四章 白登山第三三七章 扯遠了第六五三章 還是貿然行事嗎第五零四章 都是精英第八五二章 期望成奢望了第四五九章 吳充的無妄之災第二八六章 我不想活的沒脊樑第八六章 彎彎繞第五六五章 強弩之末第三二章 推進第五四九章 大不同第八零八章 君王需要腹黑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八八二章 貪慾第六二八章 初步成型的模式第一七九章 沒準備妥當(第三更)第三八一章 大械鬥第一四零章 太子祈天第八零五章 該是怎樣就怎樣第五零六章 借力借勢第六七二章 王韶的決定第二五二章 誰來背鍋第二四七章 不得不賺錢第七四八章 小事件之外的指向(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十五章 你們也玩這個第七一零章 註定的勝負第八五一章 王安石的執着第一零九章 一環扣一環第六九三章第九四七章第二九零章 東宮偏門爲誰開第六七三章 趙曦的真的目的第二八章 玩到御膳房第五零二章 幌子第二零五章 謀劃深遠(第四更)第三六三章 當陰謀對上實力第七零二章 官家昏聵了第八二九章 出行第三五四章 相安無事的第一晚第三一八章 各自論戰第一四三章 廣南之脊樑第八八一章 狡詐第四零一章 這是香餑餑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斷第八四零章 呂惠卿的才華第四三零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第四九章 高下立判第四八章 處事方式第九零九章 想法第二八六章 我不想活的沒脊樑第五九一章第一六五章 走着看吧第九百章 另一種推演第一零七章 大發了第四九章 高下立判第三一九章 折家的聽調不聽宣第五五八章第一零四章 誰在喊殿下第七四七章 戰爭之外的小事件(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五一零章 扯什麼淡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七七二章 汴梁的漕運之議第八七一章 適逢其會第三八七章第一四一章 坑人和哄人第一零二章 謝謝第二三一章 試探第二七八章 憋着氣呢第二四章 童英宴(三)第四二零章 你有隊伍第七八三章 官家大才第八二八章 治河之議第二九零章 東宮偏門爲誰開第三一四章 不同往日第二二九章 改造第三七三章 背鍋的人第五九零章 舉兵 選兵 役兵第一零七章 大發了第二七七章 姑且的做法第九一零章 形勢不饒人第五九九章 由職銜安排想到的第八三八章 有了些想法第三三四章 臨機決斷的作用第三六三章 當陰謀對上實力第二六一章 樊樓第十五章 你們也玩這個第一章 王爺詐屍第九二四章 沒有真相第二百章 就那麼回事(第四更)第四七八章 這青苗法呀第六二七章 蘇軾是什麼才第九六零章 故意留下的後門第四零六章 呂惠卿的差遣第四八五章 不合時宜的決定第四七零章 東平王 可滿意第九六零章 故意留下的後門第六八五章
第二五七章 什麼怪事都有第七五五章 太子遇襲第二零六章 這不能隨便說(第五更)第五六四章 白登山第三三七章 扯遠了第六五三章 還是貿然行事嗎第五零四章 都是精英第八五二章 期望成奢望了第四五九章 吳充的無妄之災第二八六章 我不想活的沒脊樑第八六章 彎彎繞第五六五章 強弩之末第三二章 推進第五四九章 大不同第八零八章 君王需要腹黑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八八二章 貪慾第六二八章 初步成型的模式第一七九章 沒準備妥當(第三更)第三八一章 大械鬥第一四零章 太子祈天第八零五章 該是怎樣就怎樣第五零六章 借力借勢第六七二章 王韶的決定第二五二章 誰來背鍋第二四七章 不得不賺錢第七四八章 小事件之外的指向(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十五章 你們也玩這個第七一零章 註定的勝負第八五一章 王安石的執着第一零九章 一環扣一環第六九三章第九四七章第二九零章 東宮偏門爲誰開第六七三章 趙曦的真的目的第二八章 玩到御膳房第五零二章 幌子第二零五章 謀劃深遠(第四更)第三六三章 當陰謀對上實力第七零二章 官家昏聵了第八二九章 出行第三五四章 相安無事的第一晚第三一八章 各自論戰第一四三章 廣南之脊樑第八八一章 狡詐第四零一章 這是香餑餑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斷第八四零章 呂惠卿的才華第四三零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第四九章 高下立判第四八章 處事方式第九零九章 想法第二八六章 我不想活的沒脊樑第五九一章第一六五章 走着看吧第九百章 另一種推演第一零七章 大發了第四九章 高下立判第三一九章 折家的聽調不聽宣第五五八章第一零四章 誰在喊殿下第七四七章 戰爭之外的小事件(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五一零章 扯什麼淡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七七二章 汴梁的漕運之議第八七一章 適逢其會第三八七章第一四一章 坑人和哄人第一零二章 謝謝第二三一章 試探第二七八章 憋着氣呢第二四章 童英宴(三)第四二零章 你有隊伍第七八三章 官家大才第八二八章 治河之議第二九零章 東宮偏門爲誰開第三一四章 不同往日第二二九章 改造第三七三章 背鍋的人第五九零章 舉兵 選兵 役兵第一零七章 大發了第二七七章 姑且的做法第九一零章 形勢不饒人第五九九章 由職銜安排想到的第八三八章 有了些想法第三三四章 臨機決斷的作用第三六三章 當陰謀對上實力第二六一章 樊樓第十五章 你們也玩這個第一章 王爺詐屍第九二四章 沒有真相第二百章 就那麼回事(第四更)第四七八章 這青苗法呀第六二七章 蘇軾是什麼才第九六零章 故意留下的後門第四零六章 呂惠卿的差遣第四八五章 不合時宜的決定第四七零章 東平王 可滿意第九六零章 故意留下的後門第六八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