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零章 舉兵 選兵 役兵

事情的發展,讓趙曦都感到是一頭霧水。

不管是蘇軾被查,還是總監察衙門派員調查王韶,並沒有導致朝堂的某些勢力相互碰撞。這兩件事,彷彿都是單純的兩件事,再也沒有跟這兩個案件關聯的彈章。

就這麼悄麼聲的結束了?

趙曦都責令皇城司重點監視了,但事實是沒有任何異常。

直到派往河湟的監察官回來,在內參公佈王韶事件的結果……也算是爲王韶正名吧。

兩件事都結束了,依然沒有關聯性事件再出現……

這兩件事唯一的影響,好像是在促進監察衙門的工作開展。

蘇軾案,證明了國朝監察衙門有責必罰,而王韶案,同樣證明了監察衙門的宗旨是以證據定論。

這樣的結果,真正得益的,好像是監察衙門。因爲,自這兩件事開始,內參的彈章零星的多起來了,查證屬實的還偏多,朝堂似乎在改變朝臣無中生有的彈劾方式,逐漸向有根有據的方向改變。

這樣的結果,讓政事堂相公們,在看趙曦時都有些不一樣。

該不是都以爲這兩件事是他趙曦謀劃的吧?還真有可能。

這方式,這跡象,確實很有趙曦手法的味道。

可事實上,真不是趙曦鼓搗的。不說了,背鍋就背鍋吧,對大宋有利,對監察衙門推進有利,他趙曦無所謂背這個名頭。

至於這攪局者是誰,總會露頭的。

其實,趙曦真不希望臣工看君王眼色辦事。可事實就是這樣,當君王在朝廷有相當的權威後,那怕是相公,也會看君王的臉色。

三級決策制二稿初成,第二次下發至國朝的州府郡縣討論,應該用不了一年應該就可以推行了。

只是王安石的那個舉兵法,趙曦以爲政事堂該成稿了,偏偏沒有任何動靜。

這就是因爲趙曦的態度造成的。

在那個節骨眼上,王安石提出了舉兵法,結果官家讓帶回去議定了再說。在相公們看來,這就是擱置的意思,甚至是不予接受…~所以,相公們都沒當回事。

就是王安石,也把心思全放在體味朝堂變動上了。至於責問他兒子,王安石壓根沒考慮。

“前些日子王相公所提舉兵之法,諸位相公可有商討?可行與否可有定論?”

常規性集議,趙曦突然就問這事了。

看王安石幽怨的神情,估計真的把前段時間的一連串事件,當作是官家謀劃的了。

只是現在突然提起舉兵法,確實讓相公們有點措手不及。

富弼是扛旗的,就是硬撐,也得對官家的問話給予答覆。

好歹他看過,也曾考慮過其中的弊病。整理了一下思路,便開始說了。

“陛下,舉兵法中關於保長、巡檢的確定,是依照官勢富戶來確定。這本來並沒有什麼,可在此基礎上推行舉兵,有可能成爲第二個民役制。”

“陛下即位以來,雖未明確取消民役,可就連戰事都不曾徵發民役,事實上民役基本上取消了。”

“又有多年來工坊城營造作坊,在國朝州府郡縣興修基礎設施,已經形成了取消民役的事實。如今,一旦推開舉兵法,臣擔心地方遵照民役之慣例推動,最終不但不能保證兵員素質,反倒增加百姓負擔,造成地方糾紛不斷。”

“同時,百姓擔心被舉薦成軍卒,甚至會在日常的保甲訓練中投機取巧,敷衍了事。”

這番話,說明富弼是真的熟讀了舉兵法,不然不可能對其中的弊端一清二楚。

“富相,舉兵法是舉兵法,民役是民役,兩者不可混爲一談。若有混淆者,監察衙門查辦即可。”

“如今國朝兵員缺額嚴重,就連基本的更戌都捉襟見肘,無法正常調動軍伍。朝廷豈可因噎廢食?不能因爲擔心舉兵法被曲解,就對國朝兵源情況視而不見。陛下,臣以爲,舉兵法可行!”

官家再次提到舉兵法,也就是說,官家是有意推動了。王安石自然有話說。

“王相此言差矣!我等雖現在處於執宰,何人不是從小吏入仕?最基層事務,豈能與州府郡縣相比?”

“況且,國朝監察體系的監督對象,在監察章程中已經明確爲臣工。舉兵法之保長、巡檢,等同與鄉紳富戶,適用於大宋刑統,未必適用於監察條例。”

聰明人就聰明人。韓琦就從富弼和王安石簡單的對話中,便能找到自己說辭的根據。甚至一定程度上領會了舉兵法的核心要義。

“國朝缺兵是事實,確實到了必須要解決,並儘快解決的地步。自雁門之戰後,北上的江南新軍,至今仍在河北道駐防。一旦江南有亂,朝廷措手不及。”

韓絳感覺官家只要提及了,應該是官家本身已經有了想法。

撇開舉兵法,單純的說國朝缺兵的現狀,纔是讓官家拋出自己想法的討論環境。

“如其舉兵,不如選兵!”

“文相,如何選兵,詳細說說。”

“陛下,諸位相公,開朝之初,太祖便有選兵之舉。如今國朝軍卒待遇逐年提高,軍伍諸多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改善。推行太祖選兵之法也未嘗不可。”

切……趙曦還以爲文彥博能說出什麼新詞呢!

“其實,不管是舉兵還是選兵,最本質的是百姓如何看待軍卒。這就需要考慮軍卒身份和待遇的問題。”

“朕看來,第一是軍卒刺字的規定需要取消。軍卒刺字,衆所周知,是因爲亂世防範逃兵的做法。如今取消也無不可。”

“第二點,是轉籍問題。一旦成爲軍卒,終生爲軍卒,升遷無望,再轉民籍也被堵死,這便導致了軍伍有太多的老弱病殘,有了混吃等死的心思。從幾次軍轉民的情況看,就能看出其中端倪。”

“最後纔是軍卒待遇的問題,同時也有軍卒升遷機制的問題。”

“如果朝廷解決了這三項現行軍伍的弊端,不論是選兵還是舉兵,或許都不是問題。”

“不過,我看過王相的舉兵法之後,有另外一個想法,那就是兵役制。”

“所謂兵役制,就是首先規定兵役年限,暢通軍民轉籍的通道。其次,理順軍伍內軍卒升遷渠道,讓百姓看到做軍卒的希望。”

“第三,朝廷發佈擁軍政策,提高軍屬、軍卒家庭的地位,給予一定的優待政策。”

“最爲關鍵的一點,我建議朝廷出臺凡國朝適齡丁口,都有義務服兵役的詔令。如此,才能讓兵役制度得以實現。”

第一五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三三三章 如何打第八四零章 呂惠卿的才華第二八八章 真有這樣的傻缺第五一五章 這算屁的大捷(下)第七四章 混亂元夜第四四五章 這猶豫要不得第四七八章 這青苗法呀第四二三章 說得過去第一八三章 依契約辦事(第二更)第六百章 還不到時候第二四章 童英宴(三)第七九六章 微服私訪(十)第五五一章 兩重天第七七章 也或許是天倫第一五六章 戰還是要打的第五九五章第一零九章 一環扣一環第五三二章 枉作小人了第二五一章 此事蹊蹺第二八七章 征戰之力第六零三章 官制(下)第九五五章 中軍宮帳的危險第三三七章 扯遠了第八七七章 時機第六六三章 韓琦的危機感第六一零章 醉話第九六二章 耶律洪基的無底線第九四五章 推進第七六四章第十章 國事豈是兒戲第八七五章 幌子第五八三章第一六零章 聲東擊西第七四一章第五四二章 詭異的軍情第七二七章 不予增援第九零二章 看熱鬧希望事大第五四四章 使臣第七二五章 被包圍了第六九章 千匹戰馬的賭注第五四二章 詭異的軍情第二五四章 衆生相第三四五章 不準備放走第九四零章 計劃周詳了第五二三章 折服第一三一章 狄青的疑惑第六四五章 說服第七三章 個人的要求第一二五章 第一晚第九二一章 輿情第一五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三九七章 我想要大理第六七章 君子六藝第八六章 彎彎繞第三四七章 戰前最後一次會議第四七六章 丟人現眼第十五章 你們也玩這個第三六章 無非是錢的事兒第三一四章 不同往日第九四九章 戰機第一五八章 老儂 你一定要逃走呀第六八四章 難度在哪第五二一章 揣度第五五八章第五八八章 王安石也有昏招第一二一章 動員宣講第九一一章 條件第八九九章 回撤第九一章 第一次論政第一九二章 一鍋燴(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一九五章 餡餅砸中的人(第四更)第三一零章 全線寇邊第二七七章 姑且的做法第二六一章 樊樓第九六二章 耶律洪基的無底線第七三一章 大謀局的形成第六一五章第三七三章 背鍋的人第八一章 認命和不認命第九六零章 故意留下的後門第二七三章 全方位展示第一六二章 一次小勝第六零六章 三級職能第九零三章 我的大宋第八四零章 呂惠卿的才華第一六三章 避重就輕第四七七章 蠱惑第六二八章 初步成型的模式第二二六章 決不饒恕第一七三章 捷報(第二更)第七一四章 沙州張家第四七七章 蠱惑第五六三章 大宋很生氣第五七五章 這纔是正事第二一章 行軍之法第二五五章 都是高人第八八四章 道理第七七章 也或許是天倫第二零九章 筒車可行(第三更)
第一五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三三三章 如何打第八四零章 呂惠卿的才華第二八八章 真有這樣的傻缺第五一五章 這算屁的大捷(下)第七四章 混亂元夜第四四五章 這猶豫要不得第四七八章 這青苗法呀第四二三章 說得過去第一八三章 依契約辦事(第二更)第六百章 還不到時候第二四章 童英宴(三)第七九六章 微服私訪(十)第五五一章 兩重天第七七章 也或許是天倫第一五六章 戰還是要打的第五九五章第一零九章 一環扣一環第五三二章 枉作小人了第二五一章 此事蹊蹺第二八七章 征戰之力第六零三章 官制(下)第九五五章 中軍宮帳的危險第三三七章 扯遠了第八七七章 時機第六六三章 韓琦的危機感第六一零章 醉話第九六二章 耶律洪基的無底線第九四五章 推進第七六四章第十章 國事豈是兒戲第八七五章 幌子第五八三章第一六零章 聲東擊西第七四一章第五四二章 詭異的軍情第七二七章 不予增援第九零二章 看熱鬧希望事大第五四四章 使臣第七二五章 被包圍了第六九章 千匹戰馬的賭注第五四二章 詭異的軍情第二五四章 衆生相第三四五章 不準備放走第九四零章 計劃周詳了第五二三章 折服第一三一章 狄青的疑惑第六四五章 說服第七三章 個人的要求第一二五章 第一晚第九二一章 輿情第一五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三九七章 我想要大理第六七章 君子六藝第八六章 彎彎繞第三四七章 戰前最後一次會議第四七六章 丟人現眼第十五章 你們也玩這個第三六章 無非是錢的事兒第三一四章 不同往日第九四九章 戰機第一五八章 老儂 你一定要逃走呀第六八四章 難度在哪第五二一章 揣度第五五八章第五八八章 王安石也有昏招第一二一章 動員宣講第九一一章 條件第八九九章 回撤第九一章 第一次論政第一九二章 一鍋燴(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一九五章 餡餅砸中的人(第四更)第三一零章 全線寇邊第二七七章 姑且的做法第二六一章 樊樓第九六二章 耶律洪基的無底線第七三一章 大謀局的形成第六一五章第三七三章 背鍋的人第八一章 認命和不認命第九六零章 故意留下的後門第二七三章 全方位展示第一六二章 一次小勝第六零六章 三級職能第九零三章 我的大宋第八四零章 呂惠卿的才華第一六三章 避重就輕第四七七章 蠱惑第六二八章 初步成型的模式第二二六章 決不饒恕第一七三章 捷報(第二更)第七一四章 沙州張家第四七七章 蠱惑第五六三章 大宋很生氣第五七五章 這纔是正事第二一章 行軍之法第二五五章 都是高人第八八四章 道理第七七章 也或許是天倫第二零九章 筒車可行(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