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八章

心知肚明,這應該是這次事件中當事人的狀態。

官家恩准了辭呈,而政事堂卻沒有按官員致仕回鄉的流程辦理,又跟貶黜不同,甚至取消了這些人享受軌道馬車專車專座的待遇,而他們竟然沒一人吭聲。

能死裡逃生已經算是陛下和朝廷仁慈了,誰還敢有過分要求?

要說他們幹什麼了,幹了多少損壞大宋利益的事,那也沒有,或者說他們沒那個能力。

但若要是朝廷追究,則沒一個人可以脫身。

不說在邊境任職時的苟且,就說這次大戰開始之後,將郭逵到河北,種諤到麟府告知了北遼的使臣,甚至連軍伍的數量、調集的那些軍卒等等和盤托出……這已經是叛國投敵了,那怕在結果上是促進了朝廷的謀劃成功。

一直防備着武將謀反,卻不料發生了文臣投敵……政事堂真丟不起那人!

所以,這事處理的很含糊,含糊到讓朝臣有點人人自危的程度,都相當的勤政了。

“監察體系需要儘快推開,與北遼談判結束後,我等要致力推動監察體系運行。”

各位相公都疑惑的看着富弼,不明白爲什麼這時候會說起監察體系。

“諸位,若有監察體系,就不會出現諸如今天大規模臣工陷入內奸案的情況……”

“富相,有御史臺諫的,只不過未盡職守而已。”

韓琦也是相當惱火。這一次的內奸案,讓文臣團體很被動。這還是官家不深究,他們又極力掩飾的結果,否則將成爲國朝開朝以來,可能會被載入史冊並受千古罵名的的窩案了。

韓琦對御史臺諫…~算了,老大不說老二,誰也別指望御史臺諫真的能有監察百官的作用。御史臺諫用於傾軋和鬥爭比用於監察百官更頻繁。

“不同,大不同,我仔細琢磨過官家推動的監察體系,跟原本的御史臺諫大不同。”

“御史臺諫風聞奏事,說白了就是一種不必擔負任何責任的找茬,卻沒有調查覈實之權。”

“而大理寺、刑部、提刑司,又都側重於刑律之罰。在整個監管官員操守上,完全靠個人品格。”

“諸位也都看過官家的監察衙門章程,徹底彌補了對於官員監察的弊端和漏洞。不同於御史臺諫,不同於大理寺、刑部和提刑司,是一種針對百官的行爲鞭策和規範。”

“一旦監察體系運行,百官理政就有了明確的條款限制,也有了日常行爲總則,再不會出現像這次一樣,那些官員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有罪,等朝廷處置後才醒悟,從而以致仕謝罪……”

這算是正名還是辯解?韓琦不明白富弼爲什麼會這樣說,或許官家也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吧,否則絕不會輕拿輕放的讓他們脫身的。

只是…~韓琦想了想,還是開口說了:“富相,監察衙門是天子親軍!”

富弼看了一眼韓琦,微微搖了搖頭。

“稚圭,今日我等就算是私下交流吧……”

富弼邊說,邊擯退了殿內忙碌的書吏,招呼着韓絳、呂公弼、韓琦、文彥博以及王安石圍攏過來落座。

“君臣制衡並非永恆不變的對立關係,這是個一直處於變化中的關係。君王是賢明,是平庸,是昏聵,是暴虐決定着我等臣工如何改變制衡的關係。”

“早年聽說過官家的一些言論,弼深以爲然。官家說,朝廷是君臣,是我們,我們就是朝廷。這話我非常認同。”

“那麼,一個朝廷是否有利於國朝,取決於君臣關係。遇賢明之君,臣工處於次位,認同配合地位,因爲賢明的君王不會禍害朝廷,不會殃及百姓,可開創百年之盛世。這時候,臣工配合又怎樣?就如現在的官家。”

“若遇平庸之君王,君臣關係又將是另一種形式,比如先帝。在那種情況下,臣工要以輔助之心,以全君臣之義,保國朝安定。”

“可君王一旦昏聵或暴虐,那時候臣子才應該真正的去制衡君王,限制其皇權濫用,避免禍亂一世!”

這種說法大家還是認可的,很明瞭的講明瞭真正的君臣關係。只是韓琦很鄭重的說:

“富相所言甚是。只是如今陛下將監察衙門列爲天子親軍,恐最終會成永例。將來的君王如何,都有直領監察之權,必將會導致臣工制衡時畏首畏尾。”

“稚圭,多慮了。首先,監察官皆爲文臣,這一點在章程中有說明,那怕是有武將軍卒作爲執行隊伍的存在,那也是以文臣爲主導。”

“其次,監察體系的建立,詳細明確了官員貶黜的細則,這其實是當今聖上舍棄皇權的一種做法,對於官員的處置,不再全然依靠君王的一言之決,而是做到有律可依。”

“再之,既然君王有捨棄的權限,自然就需要有收攏的權利。監察衙門爲天下親軍乃應有之義,也是很準確的體現了君臣制衡之道。”

“如此,避免了監察衙門像御史臺諫一般,淪爲臣工們相互傾軋的工具。”

“這樣的理念,其實在官家即位以後就有所表達…~官家即位,並未如陳例那般大範圍調動官員,反倒是儘量的維持穩定……”

大宋的政事堂已經不再針對這次的戰事議政了,已經開始考慮與戰爭無關的政事。

而這時候的北遼……

北遼朝廷在接到蕭卓爾奏報的第一時間,首先下達了聰河北撤軍的詔令,同時向蔚州增兵,確保在河北道撤兵時蔚州不失,避免再次被圍剿夾擊的可能。

這一點在北遼朝堂通過的很快……畢竟河北道都是各家的兒郎,明知道不可能南下了,恐嚇又沒任何作用,還不如撤回來休養。

而另外一項通過的,則是提出了與宋國談判,重新劃定邊界並簽訂盟約的朝令!

很鬱悶,百年未有之大鬱悶。這時候的北遼朝廷,已經把對宋國的不敵之恨,全數轉變到了西夏身上。

戰事開放榷場,無條件釋放西夏俘虜,戰場上西夏和北遼將士的傷亡比等等,這一切,讓整個大遼不由的去懷疑西夏與他們聯絡的誠意。

而這一次與宋國的大敗,也讓他們對自家將士的作戰能力有了懷疑,甚至影響到集權統治。

他們急需要一場可以取勝的大戰,來平息大遼內部的繁亂。

穩定大宋,攻伐西夏便是北遼暫定的決策。

第八四四章 拓海之謀第七一八章 官家曾說過第八三一章第九零六章 邊境亂事第七四二章 首功之議第一七七章 有目的最好(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二二三章 一羣爛人第九二七章 耶律乙辛的命運第四四六章 真心不爽第一四八章 不願做看客的殿下第六四九章 入夏第八九五章 時機第四三章 元夕夜 上第三三章 第一彈 軍糧第五五九章 目的從來不單一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二三五章 被打斷的興頭第八三五章 原因第一五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四八七章第三七章 錢財算什麼第九零一章 得失談第五九二章 暫時的平靜第四一八章 這事做的不好第八八四章 道理第四七章 交與不交第三九一章 有點想王安石了第二四零章 事與願違第四零五章 這是鬧那般第七三零章 這纔是謀略第一二三章 誰更無恥第二七五章 先利其器第五八零章 心知肚明第二零六章 這不能隨便說(第五更)第七八四章 郊迎第五三九章 戰略部署(中)第九一二章 吉甫所言極是第三三三章 如何打第五百章 面授機宜第一八三章 依契約辦事(第二更)第二七二章 開城迎土鱉第七五五章 太子遇襲第六八一章 第一撥第七八章 祭祖之定第六八九章 明晚行動第七六零章 換個角度第五零四章 都是精英第四六五章 鄉野遺賢第四四八章 擔什麼責第三七三章 背鍋的人第四二三章 說得過去第四三零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第九四四章 不讓遼帝專美於前第一七四章 震驚是接二連三的(第三更)第六二一章 一個團結的集體第三五章 又一次弄瓦之喜第一一二章 亂墳崗值守第四三六章 見識的差距第六三三章 定個調第二一九章 這纔是麻煩第一六五章 走着看吧第二五一章 此事蹊蹺第五六九章 河東第一四十九章 都不是傻子第四三章 元夕夜 上第四五九章 吳充的無妄之災第一零一章 總有找茬的第四七零章 東平王 可滿意第七零五章第八八零章 說辭第五八八章 王安石也有昏招第九二九章 北遼先宣戰了第六五一章第七九五章 微服私訪(九)第八七三章 追擊第六章 繩之錯非人之過第五八七章 倒黴孩子第四四二章 家天下 共天下 公天下第六十章 話語權第一零九章 此話當真第五九零章 舉兵 選兵 役兵第五五五章 暗戰第七三九章 因無知而無畏第三一四章 不同往日第九零三章 我的大宋第四二八章第七五一章 官家的文武觀(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五三八章 戰略部署(上)第三六四章 這就是實力第八二一章 誰也威天命第七零五章第三三五章 趙曦論戰第五七六章 預料之中第二四七章 不得不賺錢第一五二章 玩一把第六零五章 三級遴選第一一一章 讓他真死去第一一八章 據理力爭爲出征第八三章 釋迦衰落 彌勒持世第五四七章 今夜 汴梁不眠
第八四四章 拓海之謀第七一八章 官家曾說過第八三一章第九零六章 邊境亂事第七四二章 首功之議第一七七章 有目的最好(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二二三章 一羣爛人第九二七章 耶律乙辛的命運第四四六章 真心不爽第一四八章 不願做看客的殿下第六四九章 入夏第八九五章 時機第四三章 元夕夜 上第三三章 第一彈 軍糧第五五九章 目的從來不單一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二三五章 被打斷的興頭第八三五章 原因第一五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四八七章第三七章 錢財算什麼第九零一章 得失談第五九二章 暫時的平靜第四一八章 這事做的不好第八八四章 道理第四七章 交與不交第三九一章 有點想王安石了第二四零章 事與願違第四零五章 這是鬧那般第七三零章 這纔是謀略第一二三章 誰更無恥第二七五章 先利其器第五八零章 心知肚明第二零六章 這不能隨便說(第五更)第七八四章 郊迎第五三九章 戰略部署(中)第九一二章 吉甫所言極是第三三三章 如何打第五百章 面授機宜第一八三章 依契約辦事(第二更)第二七二章 開城迎土鱉第七五五章 太子遇襲第六八一章 第一撥第七八章 祭祖之定第六八九章 明晚行動第七六零章 換個角度第五零四章 都是精英第四六五章 鄉野遺賢第四四八章 擔什麼責第三七三章 背鍋的人第四二三章 說得過去第四三零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第九四四章 不讓遼帝專美於前第一七四章 震驚是接二連三的(第三更)第六二一章 一個團結的集體第三五章 又一次弄瓦之喜第一一二章 亂墳崗值守第四三六章 見識的差距第六三三章 定個調第二一九章 這纔是麻煩第一六五章 走着看吧第二五一章 此事蹊蹺第五六九章 河東第一四十九章 都不是傻子第四三章 元夕夜 上第四五九章 吳充的無妄之災第一零一章 總有找茬的第四七零章 東平王 可滿意第七零五章第八八零章 說辭第五八八章 王安石也有昏招第九二九章 北遼先宣戰了第六五一章第七九五章 微服私訪(九)第八七三章 追擊第六章 繩之錯非人之過第五八七章 倒黴孩子第四四二章 家天下 共天下 公天下第六十章 話語權第一零九章 此話當真第五九零章 舉兵 選兵 役兵第五五五章 暗戰第七三九章 因無知而無畏第三一四章 不同往日第九零三章 我的大宋第四二八章第七五一章 官家的文武觀(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五三八章 戰略部署(上)第三六四章 這就是實力第八二一章 誰也威天命第七零五章第三三五章 趙曦論戰第五七六章 預料之中第二四七章 不得不賺錢第一五二章 玩一把第六零五章 三級遴選第一一一章 讓他真死去第一一八章 據理力爭爲出征第八三章 釋迦衰落 彌勒持世第五四七章 今夜 汴梁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