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零二章 看熱鬧希望事大

有些事,沒有發生之前,真的不好去判斷結果。這一次出兵就是如此。

在這次出兵之前,趙曦沒想到會是以這樣的方式收場。趙曦的判斷裡,應該是北遼停止內戰,然後集中兵力南下,傾全力再打一個幾十年的邊疆和平來。

畢竟,如今國朝的實力,是隨時有可能發動戰爭的。

更何況,在有盟約的前提下,國朝趁火打劫,這樣的行爲最爲氣人。

沒想到會是這樣······

這樣的結果,倒是讓趙曦傾向於北遼是在設局,企圖完全滅掉某一路大軍的可能。

這樣倒也有個好處,這種在即將建功之前就撤軍的行爲,是一種很明顯的示弱行爲。大軍兵臨城下,卻自行撤軍。對於北遼而言,應該看到的是國朝的底氣不足······

算是一次歪打正着吧。有了這樣的基礎,按北遼作戰的習性,多少會放鬆都國朝戰力的警惕,畢竟北遼目前還敢號稱放眼望不見對手。也爲將來雙方決戰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若是將來國朝決定出戰時,北遼仍然採用現在的戰術,導致國朝不能殲滅北遼的有生力量,即便國朝收復了燕雲,也必將是一個永不安寧的邊疆。

有了這一次,倒是有利於下一次的決戰…~

趙曦對於戰爭,一直奉行消滅有生力量,特別是在這個以族羣爲基準的時代。

國朝就這樣偃旗息鼓了,北遼的反應也挺有趣……幾乎沒什麼反應。

這一場戰事,就跟沒有發生一樣,相當於國朝河北道的駐軍,北上百里溜達了一圈。

至於斬首不到萬的戰果,國朝已經不會當成捷報了。而北遼似乎也沒有當回事。

雙方又重新恢復到了戰前的狀態。

國朝依舊留着二十萬兵力在河北道,而北遼一樣,幾乎沒怎麼調集兵力。

而北遼的南京道、中京道的內戰,還一樣繼續着。

有改變的是,耶律乙辛的勢力,終歸還是比不過北遼朝廷的平叛隊伍,原本抽冷子佔領的底盤,又被北遼朝廷收復了。

而女真,呼呼喝喝的幾萬人,在耶律乙辛重金砸下去以後,新仇舊怨堆積起來,倒是有幾次像樣的戰事。

也正是因爲如此,耶律乙辛纔有機會把造反大業繼續下去。

相對而言,女真吸引北遼的戰力,比對付耶律乙辛還要強。

後世有句話,說是女真不過萬,過萬不可戰。趙曦不記得這話是誰說的。

現在從北遼和女真的戰役看,雖然有些誇張,也一定程度上驗證了這話。

據皇城司的奏報,女真四部加起來,滿打滿算也絕超不過五千人。

雖然有地理優勢,可這幾千人能替耶律乙辛牽制很大一部分的北遼朝廷戰力,不得不承認女真戰力的恐懼。

很慶幸,趙曦讓四皇子這邊設計做掉了完顏刻裡鉢和完顏阿骨打,否則,就憑這次耶律乙辛與女真的聯絡,北遼還真有可能改天換地。

說起四皇子這邊,倒是頗有建樹。想想都不可思議。

北遼蘇州,趙曦對比了沙盤,大概就是後世的大連。

後世那是多好的地方,沒想到北遼只是將此地作爲俘虜安置的地方。

這也難怪,國朝的沙門島也是這樣的作用。

由於蘇州大多數居民來自蘇子河,基本上是被北遼朝廷強迫遷徙的人羣。

而後,北遼不管與西夏作戰,還是跟大宋作戰,大多數俘虜都安置在蘇州。

同時,蘇州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高麗、扶桑的,甚至還有遠道而來的波斯、大食的商賈,以及一些流亡貴族,都定居在蘇州。

就造成了蘇州勢力錯綜複雜的局面。

四皇子的隊伍,靠實力在蘇州立足了,便在蘇州城裡合縱連橫,讓本來穩定的局面,在北遼內亂那一刻起,開始躁動了。

於是,蘇州就亂了,不僅限於蘇州城內亂,還叫囂着要突進。

於是,在北遼忙乎着平叛和鎮壓女真的同時,就有了蘇州這很意外的反遼隊伍。

“借勢,借力,借刀,四皇子這一步謀劃的相當好。雖然對北遼而言是疥蘚之疾,可在這個時間段,對北遼無疑是雪上加霜。”

蘇州不是女真,沒有女真那樣的戰力。幾百幾千人的反叛,對於北遼真的無所謂。

只不過,這樣的反叛對於北遼而言,是開了一個很惡劣的頭。

當年契丹建遼,將南蘇木底城的居民強行遷徙到了蘇州。也就是說,蘇州在某種程度,是北遼諸多小部落的一員,還是那種在朝堂上沒有位置的小部落。

當然,這種同一族羣的部落,地位比女真還是高很多的。

同樣,因爲蘇州有港口的作用,商貿相對發達,也就成了北遼的稅入重地。

也是因爲這個原因,讓蘇州本地勢力對北遼朝廷積累經驗很深的怨恨。

不確定耶律乙辛是不是做過一些事,反正是蘇州反了。

蘇州的反叛,也必然會造成北遼諸多勢力的蠢蠢欲動…~

奚、室韋、阻卜、渤海國等等,在契丹建立遼朝時,並不是完全滅掉了。

而且,北遼的太祖耶律阿保機,本來就是部落首領。

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也就自然存在整個北遼內部紛爭的現狀。

從蘇州、女真開始,再加上如今北遼朝廷跟耶律乙辛的久戰不克……

想多了,想的太樂觀了。

不過,如今國朝的內閣,乃至整個朝堂,似乎對北遼的將來很樂觀。這個樂觀是對國朝收復燕雲而言,而不是對北遼穩定而言。

“朝廷是否應該對四皇子的隊伍有所側重?”

“那倒不必。從現在看來,四皇子的隊伍並未參與…~很可能四皇子審時度勢,蘇州也難以參與進去。”

“這樣的反叛勢力,恐怕很難對北遼造成傷害。”

“關鍵是開了一個頭。有樣學樣,也說不定北遼的其他部落也會有些出頭的…~”

這就是朝廷現在的論調。

這一點始終是沒有變,早年恐遼,也怕西夏,就希望北遼和西夏能爭戰不休。

做漁翁的想法,其實說到底是一種弱者的思維。

現在國朝已經算是強盛了,這樣的思維一樣存在…~

純粹是閒的,看北遼那叫一個熱鬧,自己卻只能看着,偏偏那個亂局還跟自己有關……如今的大宋朝廷,就是這樣一個狀態。

第二八一章 都想歪了第九二二章 真正的末路第五零四章 都是精英第九四零章 計劃周詳了第三五八章 求全責備了第三四零章 相公的憂和帝王的喜第九二章 護衛營地第二八二章 果然不出所料第六五二章 決斷第三八八章 陛下大行了第六九一章 諸般罪孽皆歸於朕第一六六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六一二章第四二七章 大宋講武堂第五六七章 條款第五十章 給他們找點事第五六九章 河東第二三八章 明日再議?第一六零章 聲東擊西第四五六章 家賊第八二八章 治河之議第四五五章 情況很嚴重第七六五章 明朗和不明朗第六八零章 終於等來危險了第九四一章 找不到主力第五四六章 開始了第四四二章 家天下 共天下 公天下第二七一章 又玩了第一五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四七二章 看完了再說第四九七章 事事煩心第九七章 自辯書第四五二章 吐青苗第七三二章 最後的一環第二零五章 謀劃深遠(第四更)第九二四章 沒有真相第五六章 未雨綢繆第七六六章第一四六章 就這麼簡單第二八八章 真有這樣的傻缺第五五八章第一七六章 君子三省吾身(第五更)第十二章 魯班鎖第六五八章 侮辱般的讓他死去第八八零章 說辭第二九七章 躲貓貓第九六八章 這叫什麼事呀第五五章 做該做的事兒第九五二章 以身爲主第二八二章 果然不出所料第八零三章 這叫什麼事第四三一章 來一次辯經第四零六章 呂惠卿的差遣第七一四章 沙州張家第五九三章 起風了第三四二章第六七七章 決議通過第一七一章 偷雞不成的結果(第五更,謝書友打賞)第八六六章 還以爲什麼事呢第一八二章 牛皮大的不毛之地(繼續五更,第一更)第八二四章 真相不重要第七一一章 重點是如何進城第七零七章 朕是要滅掉西夏第五七八章 狠辣第七五六章第三零二章第四七六章 丟人現眼第九一章 第一次論政第五六五章 強弩之末第四三九章 引導第十三章 九連環解出來的進學第九六八章 這叫什麼事呀第四九章 高下立判第六七七章 決議通過第九六一章 形勢向好第四三六章 見識的差距第三零五章 該結束了第二零二章 知我者彥國也(第一更)第一四三章 廣南之脊樑第一九四章 管城李誡(第三更)第三九四章 混亂的朝議第五三八章 戰略部署(上)第五八三章第七六二章 趙曦的思維誤區第一六九章 理應納貢(三更)第五九九章 由職銜安排想到的第二五三章 貪婪是要付出代價的第五零一章 把疏奏帶回去吧第一六一章 圍點打援第六二一章 一個團結的集體第八六六章 還以爲什麼事呢第四六章 資善堂族學第八六章 彎彎繞第八五七章 戰爭要素第八百章 微服私訪(十四)第四七章 交與不交第四五章 未丟掉的一點機會第五一三章 看熱鬧的朝堂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第六四七章 稅制
第二八一章 都想歪了第九二二章 真正的末路第五零四章 都是精英第九四零章 計劃周詳了第三五八章 求全責備了第三四零章 相公的憂和帝王的喜第九二章 護衛營地第二八二章 果然不出所料第六五二章 決斷第三八八章 陛下大行了第六九一章 諸般罪孽皆歸於朕第一六六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六一二章第四二七章 大宋講武堂第五六七章 條款第五十章 給他們找點事第五六九章 河東第二三八章 明日再議?第一六零章 聲東擊西第四五六章 家賊第八二八章 治河之議第四五五章 情況很嚴重第七六五章 明朗和不明朗第六八零章 終於等來危險了第九四一章 找不到主力第五四六章 開始了第四四二章 家天下 共天下 公天下第二七一章 又玩了第一五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四七二章 看完了再說第四九七章 事事煩心第九七章 自辯書第四五二章 吐青苗第七三二章 最後的一環第二零五章 謀劃深遠(第四更)第九二四章 沒有真相第五六章 未雨綢繆第七六六章第一四六章 就這麼簡單第二八八章 真有這樣的傻缺第五五八章第一七六章 君子三省吾身(第五更)第十二章 魯班鎖第六五八章 侮辱般的讓他死去第八八零章 說辭第二九七章 躲貓貓第九六八章 這叫什麼事呀第五五章 做該做的事兒第九五二章 以身爲主第二八二章 果然不出所料第八零三章 這叫什麼事第四三一章 來一次辯經第四零六章 呂惠卿的差遣第七一四章 沙州張家第五九三章 起風了第三四二章第六七七章 決議通過第一七一章 偷雞不成的結果(第五更,謝書友打賞)第八六六章 還以爲什麼事呢第一八二章 牛皮大的不毛之地(繼續五更,第一更)第八二四章 真相不重要第七一一章 重點是如何進城第七零七章 朕是要滅掉西夏第五七八章 狠辣第七五六章第三零二章第四七六章 丟人現眼第九一章 第一次論政第五六五章 強弩之末第四三九章 引導第十三章 九連環解出來的進學第九六八章 這叫什麼事呀第四九章 高下立判第六七七章 決議通過第九六一章 形勢向好第四三六章 見識的差距第三零五章 該結束了第二零二章 知我者彥國也(第一更)第一四三章 廣南之脊樑第一九四章 管城李誡(第三更)第三九四章 混亂的朝議第五三八章 戰略部署(上)第五八三章第七六二章 趙曦的思維誤區第一六九章 理應納貢(三更)第五九九章 由職銜安排想到的第二五三章 貪婪是要付出代價的第五零一章 把疏奏帶回去吧第一六一章 圍點打援第六二一章 一個團結的集體第八六六章 還以爲什麼事呢第四六章 資善堂族學第八六章 彎彎繞第八五七章 戰爭要素第八百章 微服私訪(十四)第四七章 交與不交第四五章 未丟掉的一點機會第五一三章 看熱鬧的朝堂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第六四七章 稅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