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五二章 以身爲主

北遼要主動進攻了?這這麼可能?

趙曦說的話,讓諸位重臣有點懵逼,稀裡糊塗的。

這根本就不可能呀!

從開戰以來,雖然不是大宋在壓着北遼打,但絕對是佔據優勢的。不至於說是碾壓,但可以說是所向披靡。

不然,也不會導致北遼在這時候遣使談判,並無條件歸還燕雲十六州。

這種情形下,北遼要發起對大宋的攻擊?怎麼想都不可能。

“官家,神鬼之說純粹無稽之談!聖人不語怪力亂神……”

大軍已經接近高梁河了,王安石以爲趙曦是想起了曾經的高粱河之敗。

高粱河之敗跟好水川還不同。好水川是韓琦韓稚圭主導,勝敗對官家沒什麼影響,也不會有陰影。

但是高粱河不同,那是官家的先祖,再一次率大軍到了高粱河,難免官家會有些不平靜…~

所以,官家當初指揮好水川能大勝,指揮高粱河卻存在不確定……

早知道這樣,還不如勸阻官家不親征了!

王安石真的擔心太宗的戰敗對官家有什麼影響了,連鬼神之說都提出來了。

“高粱河?難不成已經快到高粱河了?”

“想當年,太宗親征便是在高粱河潰敗的。當時的大宋戰力,真的不比北遼差,也是一開始所向披靡,到最後卻潰敗了。”

“官家這是想到了高粱河吧?不然不會說起北遼會發起進攻了。”

“官家可不能有亂七八糟的心思呀!”

這一陣,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沙盤上了…~很明顯,大軍現在真的距離高粱河不遠了。

“王相何意?怎麼說神鬼之說了?朕說北遼會發起進攻與鬼神何干?”

王安石的話讓趙曦糊塗了。哪跟哪呀?

“管家不是想到太宗親征時,高粱河戰役之事?”

見官家不想回避,是真正的糊塗,王安石就問了。

“太宗親征?”

趙曦愣了一下,纔想起來這回事。

後世對於他這個所謂的先祖,都有個高粱河車神的稱呼。

怎麼說呢,對於高粱河那場戰敗,不管是如今,還是後世,都有過分析評論。

結論是統一的,就是那一戰,直接把大宋的戰力打散了,從此大宋變大慫了,也把大宋從五代十國帶過來的悍勇徹底打沒了。

究其原因,應該就三條。第一輕敵。太宗在突襲契丹之前,主要是攻打小國北漢。當時的北漢背靠契丹。

宋太宗攻打北漢,北漢不敵,契丹來救。結果宋太宗大敗契丹,契丹援軍落荒而逃。取得勝利的宋太宗,很快就驕傲自滿了,認爲自己天下第一,覺得區區契丹,不堪一擊,打下契丹輕易而舉。打仗輕敵,基本上註定失敗。

第二後勤保障不足。先不提將士們的賞賜,從太原府出發,越娘子關,紫荊嶺,遠征幽州。

加上易州、涿州放棄抵抗。導致大軍在前期推進過快,糧草轉運沒能跟上。

三十萬大軍遠離補給,供應跟不上,加上師老兵疲,被北遼以逸待勞擊潰了……

第三,當時的朝廷對於北遼的戰力估計不足。那時候的北遼,正是建國初期,都是經歷過大陣仗的將帥…~

跟現在根本就不能同日而語。

現在根本推進是穩步推進不說,就說糧食供應,軍卒士氣,軍備等等,都不是那是可比的。

真不知道王安石爲什麼會這樣想?再說了,他趙曦壓根就一點都不受什麼太宗的影響…~

“官家,從一開始大軍的穩步推進策略,老臣就以爲官家是在避免太宗親征失敗的原因……”

王安石倒也真不客氣。

“王相,想多了。現在是現在,曾經是曾經,朕沒有執念。”

“之所以穩步推進,是基於國朝與北遼的對比。我朝是以戰車兵爲主,騎兵爲輔,不宜突進。”

“其次,北遼兩年內亂,反倒是與當初的我朝大軍形勢雷同。這時候我朝更應該穩步推進。”

“另外一個就是朕曾經跟諸位提過的可能性。朕以爲,差不多到那個時候了,這樣的契機出現了…~”

趙曦肯定不能說他的靈魂不屬於這個時代,壓根對什麼太宗沒感覺吧……

“官家是說北遼會按照朝廷預想的方式作戰?”

這時候章惇也接話了。

章惇是不相信官家會受什麼太宗的影響。

就現在朝廷既定的戰術,壓根就不存在意外的可能。

近四十萬大軍,每間隔二三十里便是一處戰車放線和騎兵的混合營帳,連綿整個河北道的防線。

每一處營帳之間,都有斥候遊曳,幾乎把整個防線做到了無縫連接,根本不存在讓北遼穿插繞後的可能。

唯一的可能,就是當初朝廷預想過的…~

“朕估計時機差不多出現了……”

“官家,北遼遣使臣是爲了迷惑我朝大軍?”

“有這個可能,否則,以形勢來判斷,北遼應該早些時候就該談判了,沒必要等到現在。”

想想也是。

大戰爆發已經快兩個月了,北遼一直被大宋壓着打,不斷的把防線向後撤。

倘若真的北遼有談判的意思,應該早就要談判了,甚至在大宋全殲然後的那五萬精銳騎兵時,北遼就應該遣使談判。

因爲,那時候北遼的內部環境已經相當惡劣了。

“朕想問,戰爭到了現在,北遼的戰損多大比例?”

“回陛下,據統計,前方奏報斬殺不足十五萬,也就是說不足北遼大軍的三成。”

數據大家都清楚,章惇這樣接茬,無非是想把話題繼續下去。

“諸位請結合相關情報來分析。據皇城司的情報,從開戰以來,北遼沒有停止過招兵。”

“按北遼招兵的數量估計,整個北遼的戰兵在五十萬到七十萬之間,幾乎做到了全民皆兵。”

“整個北遼境內,基本都剩下老弱病殘孕了。加上當初北遼朝廷平滅耶律乙辛的叛亂,北遼朝廷動用了所有部落戰兵。”

“幾乎六七十萬的大軍,如今折損十五萬,還有五十萬大軍在戰場,甚至到現在還沒有停止招兵。在這種情況下,北遼怎麼可能要恭送燕雲?”

“如今的形勢,對於北遼而言,到了必須要決出勝負的程度,因爲北遼境內已經很難供應這五十萬大軍的用度了。”

“後勤保障不足,而招兵還在繼續,又遣使談判…~綜合各方面因素,朕以爲北遼要主動進攻了。”

這時候營帳裡的各位重臣,都開始翻閱皇城司的那些奏報,也在計算着戰報的斬殺數量,並且不停的對照着沙盤……

官家的分析也會對,但實在不覺得北遼主動進攻跟被動防禦有什麼區別。

怎麼大的戰線,面對大宋戰車的防禦,根本就無從下手。

別說五十萬,就是七十萬大軍……西北防西州回鶻需要一部分,至少的五萬。

上京道、西京道即便是疑兵防大宋河東軍,也得三五萬。

雖然平滅了女真,可遼東一帶一直不安靖,同樣得有留守的大軍。

加上高永昌的叛亂,以及留後路逃竄,這都需要兵力。真想不透面對大宋戰車堅固的防禦,北遼要怎樣打。

“官家,北遼會怎樣打?”

“朕以爲,應該就是當初朝廷預想的那樣。”

“集中兵力衝擊宮營?”

“正是如此!”

朝廷當初擬定大戰略時,就以北遼騎兵優勢做過判斷。

北遼是騎兵戰力最猛,優勢在機動。別看整個戰線很長,北遼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將所有兵力集中起來衝擊一點。

一直以來,戰局好像是被大宋牽引着,把兵力普遍鋪開了。

這樣的基礎是,北遼以爲還可以抵抗住大宋的穩步推進。當北遼意識到這種穩步推進難以抵抗時,應該會選擇集中兵力衝擊一點。

那時候,北遼不會再考慮什麼地域丟失,而是會採取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戰術,直接衝破大宋的防線,利用騎兵的優勢,直接插入大宋境內…~

“官家,那現在可以啓動河東軍了?”

整個預想的戰略,都是官家的揣度,沒人以爲會真的發生。

若北遼真的按照朝廷預想的來打這場戰,大宋真的能做到殲滅北遼有生力量的戰略目的。

早些時候,官家下令西北隊伍先啓動了,雖然河東軍也有詔令,卻並沒有讓河東軍向東進發,僅僅是突破蔚州,顯示一種策應的作用,並沒有讓大軍從北遼設置疑兵的防線出擊…~那個蕭魯古的情報,不敢確認。

沒有對北遼形成包圍之勢……北遼的地形和地域廣大,真的不適合包剿。

不過,若北遼敢於集中兵力突進,那就是正中下懷了。

“該啓動了!着令河東軍北上,分兩路大軍出征。一路從紫荊嶺東出後,直接北上,向北遼南京道西側進發,做好圍剿準備。”

“另外一路。北上後向東北進發,佔據居庸關,爭取將北遼堵死在燕山以南。”

“同時,着令西北軍伍,加快東進速度,掃蕩整個北遼中京道,務必斷絕北遼主力皮室軍西逃的線路。”

隨着趙曦一道道軍令下達,整個營帳裡就開始忙乎了。

起草詔令的,已經還是動筆了,而吏員都招呼來傳令兵候着。只等着加蓋大印,便回紅翎急遞,直接從飛狐嶺向河東送達。

不忙的人也有,比如狄青,比如文彥博,比如種諤等人。甚至王安石也不需要忙。

幾位老臣還在盯着沙盤看…~

“官家,老臣以爲,北遼衝擊的點,絕對會是宮帳。老臣建議,宮帳後退百里……”

幾位老臣嘀咕了半天,文武都一致認可了官家的分析。

這就意味着,官家將會處於風險當中。

收復燕雲確實是大宋的執念,但是,哪怕是大軍打到了北遼上京道,殲滅了北遼幾十萬大軍,只要官家有什麼閃失了,就相當於敗了。

或者說,只要北遼真的衝擊宮帳,並打穿大宋的防線,導致宮帳有了險情,勢必會影響整個戰局,甚至會有整體潰敗的可能。

所以,絕對不可以讓北遼衝擊宮帳的策略有成功的跡象。

“後退?”

趙曦被王安石的建議說愣了。這時候怎麼可能後退?

“諸位,朕知道,諸位是擔心一旦北遼真的衝破宮帳這邊的防線,可能會導致整個戰場士氣渙散,從而導致潰敗,或者說重演高粱河之戰的可能。”

“可諸位再想想,朕既然親征是爲了鼓舞士氣,可現在提前後撤,當北遼衝擊開始了,將士們的士氣會怎樣?”

“朕以爲,到那時,一個點的被衝擊,就會導致全線混亂。”

“所以,朕以爲,這時候宮帳不應該是後撤,而是應該向前推進五十里,給北遼以希望。”

在趙曦看來,既然北遼放出了無條件恭送燕雲的誘餌,這邊就應該配合一下,以促使北遼按照朝廷預想的戰術作戰。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沒有比知道對方有下一步作戰計劃更契合這句話的。

“可是……”

官家說的或許對,可這樣的風險太大了。

“沒什麼可是。若是能將北遼的有生力量全殲了,朕以身爲餌又怎樣?”

“官家,萬萬不可!”

“官家,哪怕是燕雲收復再遲幾年,官家也不能有任何閃失!”

“官家,老臣是從軍卒出身爲將,深知將領之心思。一旦中軍陷入重圍,整個軍心就渙散了!萬萬不可呀官家!”

“一旦中軍陷入重圍,就意味着失掉了靈魂,整個大軍將無所適從,將會是全線崩潰的局面!官家萬萬不可。”

都亂了,連忙乎着臣工官吏也都停下了,都圍過來,一副勸諫官家的神情……

得!看來自己是真的不可能做以身爲餌的事了。

趙曦也就是說說,那可能做這種輕率的決斷?

在大宋王朝,真的不可能像北遼那般,君王直接上戰場。

“諸位,朕是說宮帳向前五十里,以君王旗爲餌……如何可否?”

“至於說軍心的問題~…在實行計劃之前,要將整個計劃傳達到隊正以上的將士。”

“當然,這道軍令要實行逐級分時段傳達。”

“在北遼衝擊宮帳以前,告知各路大軍統帥,北遼衝擊開始。傳達到廂一級。等各路大軍準備圍剿時,或者宮帳防線有可能被打穿時,傳達到隊正,甚至每一位軍卒……”

第七九八章 微服私訪(十二)第一四八章 不願做看客的殿下第二二三章 一羣爛人第五八五章 見仁見智第四三章 元夕夜 上第四四七章 故技重演第五三二章 枉作小人了第四八六章 釜底抽薪第八三八章 有了些想法第七零三章 形勢突變第六七七章 決議通過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七二七章 不予增援第九零四章 文章平常事第九六八章 這叫什麼事呀第三四一章 西夏人來了第三七九章 憑什麼第三六八章 名頭真的不重要第四八零章 可以殺第四六八章 細思極恐第八六章 彎彎繞第四零六章 呂惠卿的差遣第六八八章 等第五九四章 白熱化第一二三章 誰更無恥第六二零章 心思第九六五章 恩威並施第二零三章 不明白(第二更)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第一七二章 唯有等(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二九五章 約鬥第四七四章 還雙管齊下了第七五六章第四一零章 段思廉的悲情第三二二章 思想武裝頭腦的軍伍第六零七章 人事(上)第七九二章 微服私訪(六)第三一七章 巴掌和甜棗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六三零章 新論語第四五八章 死保呂嘉問第一二四章 第一日第五八九章 誰在攪局第三四一章 西夏人來了第三六八章 名頭真的不重要第五九四章 白熱化第七章 成爲懸案的繩禍第六三四章 打開的話頭第五四五章 來了就別想離開第二九二章 那就備戰吧第四九六章 有人火中取栗第五九一章第九二零章 羣情激昂的限制第一二八章 瘋子把人玩瘋了第三五章 又一次弄瓦之喜第六一六章 權利架構第一零九章 此話當真第二零七章 王介甫的萬言書(第一更)第二四二章 少一點第三七八章 算不算內鬥內行第四二四章 宋國大理王第三七四章 狠第六九九章 趙曦漏掉的第五二零章 監察第三四一章 西夏人來了第二零八 繁亂(第二更)第五三二章 枉作小人了第六八七章 唯一的辦法第八四零章 呂惠卿的才華第七二七章 不予增援第二九零章 東宮偏門爲誰開第五五四章 嚇着了第二二九章 改造第七六八章 都是做給人看的第九六一章 形勢向好第一一三章 太子隱疾第一二三章 誰更無恥第四一七章 都糊塗着第一一七章 機會來了第十五章 你們也玩這個第三六零章 捷報和噩耗第五零七章 真實目的第二五零章 都是糧食鬧的第一四十九章 都不是傻子第一八四章 一網打盡(第三更)第七一二章 沙州第五六三章 大宋很生氣第九二五章 堵死最後的路第十九章 就是轉轉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後第九三章 誠實是美德第八二零章 別無選擇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一一四章 成婚前的教授第二一五章 熱鬧了第二三零章 護衛營的新任務第四一九章 想不到第三零七章 等着西夏寇邊第七三七章 來不及了第一一二章 亂墳崗值守
第七九八章 微服私訪(十二)第一四八章 不願做看客的殿下第二二三章 一羣爛人第五八五章 見仁見智第四三章 元夕夜 上第四四七章 故技重演第五三二章 枉作小人了第四八六章 釜底抽薪第八三八章 有了些想法第七零三章 形勢突變第六七七章 決議通過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七二七章 不予增援第九零四章 文章平常事第九六八章 這叫什麼事呀第三四一章 西夏人來了第三七九章 憑什麼第三六八章 名頭真的不重要第四八零章 可以殺第四六八章 細思極恐第八六章 彎彎繞第四零六章 呂惠卿的差遣第六八八章 等第五九四章 白熱化第一二三章 誰更無恥第六二零章 心思第九六五章 恩威並施第二零三章 不明白(第二更)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第一七二章 唯有等(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二九五章 約鬥第四七四章 還雙管齊下了第七五六章第四一零章 段思廉的悲情第三二二章 思想武裝頭腦的軍伍第六零七章 人事(上)第七九二章 微服私訪(六)第三一七章 巴掌和甜棗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六三零章 新論語第四五八章 死保呂嘉問第一二四章 第一日第五八九章 誰在攪局第三四一章 西夏人來了第三六八章 名頭真的不重要第五九四章 白熱化第七章 成爲懸案的繩禍第六三四章 打開的話頭第五四五章 來了就別想離開第二九二章 那就備戰吧第四九六章 有人火中取栗第五九一章第九二零章 羣情激昂的限制第一二八章 瘋子把人玩瘋了第三五章 又一次弄瓦之喜第六一六章 權利架構第一零九章 此話當真第二零七章 王介甫的萬言書(第一更)第二四二章 少一點第三七八章 算不算內鬥內行第四二四章 宋國大理王第三七四章 狠第六九九章 趙曦漏掉的第五二零章 監察第三四一章 西夏人來了第二零八 繁亂(第二更)第五三二章 枉作小人了第六八七章 唯一的辦法第八四零章 呂惠卿的才華第七二七章 不予增援第二九零章 東宮偏門爲誰開第五五四章 嚇着了第二二九章 改造第七六八章 都是做給人看的第九六一章 形勢向好第一一三章 太子隱疾第一二三章 誰更無恥第四一七章 都糊塗着第一一七章 機會來了第十五章 你們也玩這個第三六零章 捷報和噩耗第五零七章 真實目的第二五零章 都是糧食鬧的第一四十九章 都不是傻子第一八四章 一網打盡(第三更)第七一二章 沙州第五六三章 大宋很生氣第九二五章 堵死最後的路第十九章 就是轉轉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後第九三章 誠實是美德第八二零章 別無選擇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一一四章 成婚前的教授第二一五章 熱鬧了第二三零章 護衛營的新任務第四一九章 想不到第三零七章 等着西夏寇邊第七三七章 來不及了第一一二章 亂墳崗值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