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新手引導任務:熟悉皇宮環境

翌日。

朱雄英從牀榻上起身,推開窗,他看到外面的天空已經被染上了淡淡的金黃色。

那是夏日特有的明亮與熱烈,恍惚間他彷彿回到以前上學早起的時候,讓朱雄英晃了晃神。

他伸了個懶腰,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鮮的空氣。

宮女給他拿來了盥洗的器具和熱毛巾,朱雄英不習慣別人擺弄他,自己擦了把臉後,用青鹽刷了刷牙,牙刷是不知道用什麼動物的毛製成的,稍微有點硬,給他的牙齦刮出了點血。

“呸。”

朱元璋見他說的含糊,卻也沒有刨根問底,而是叫過來一個宦官。

朱雄英走的是第二條路,距離相對近一些,而且不用穿過那麼多的宮門。

對着鏡子整理好衣冠後,朱雄英帶着幾名隨從,穿過長廊,向着朱元璋的寢宮幹清宮走去。

喝完茶湯後,朱雄英放下碗,說道:“對了爺爺,可否讓我看看現在的諸藩的情況?可能會有些事情發生。”

從東宮到幹清宮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往南過文華門然後從左順門進入中軸線,從內五龍橋過東角門,然後往北進入中左門、後左門,最後進入幹清宮區域;另一條則是往北途經永福宮和永壽宮,進入後宮內的奉先殿,再左轉進入幹清宮。

“有些事情發生?”

宦官通報後,朱雄英輕輕踏入幹清宮,只見朱元璋正坐在餐桌前,享用着早餐。

“這幾日皇宮可熟悉了?”

朱雄英一邊想着這幾天初步瞭解到的宮內的情況,一邊答道。

他放下手中的筷子,招呼朱雄英道:“英兒,你來了,正好陪咱一起用早膳。” 朱雄英恭敬地行禮問安後,便坐在了朱元璋的身旁。

朱元璋嗯了一聲,卻沒了下文,實際上,讓朱雄英熟悉皇宮只能算個新手引導教程,接下來朱元璋肯定是要給他安排事情鍛鍊,用來培養朱雄英的能力,不過他還不急着一兩天,畢竟大孫剛回來,朱元璋也想多一些時間跟大孫多親近親近。

朱雄英這幾日已經大概熟悉皇宮各區域的位置和職能了,現在的皇宮裡,最重要的地區就是中軸線上的三大殿和幹清宮、坤寧宮這兩個帝后居所,其次則是東面太子的地盤東宮是一個俗稱,這座太子寢宮真正的官方稱呼,其實叫做春和宮,這座宮殿如果歷史線沒有變化的話,將會在靖難之役中毀於大火,隨着永樂遷都而徹底廢棄。

——商機!

拿小本本記錄了下來,隨後在侍從的服侍下,他換上了一套比較輕便的燕居常服,那是一件用金線繡着的華麗長袍,應該是用絲綢加上麻織品製成的,裡面的內襯很涼爽,外面也不悶汗,既彰顯了皇室的身份,又不失夏日的涼爽。

但朱元璋不一樣,沒蹲在凳子上吃飯已經算是板正了,少年時養成的習慣很難完全糾正過來而且老朱壓根不覺得這是什麼問題,其他倒也罷了,皇帝需要遵循禮制,但吃飯要是都不自在,也忒沒意思了。

夏天的早晨,皇宮被柔和而溫暖的陽光籠罩,金色的陽光灑在琉璃瓦的宮殿上,閃爍着耀眼的光芒。

“若是不習慣吃太油膩的東西,再讓御廚去準備些清淡的小菜。”朱元璋指着桌上的菜餚說道。

吃完飯,上了解膩的茶湯,兩人一邊喝一邊聊天。

但是不正常的是桌上的炒羊肉、豬肉炒黃菜、蒸豬蹄肚、兩熟煎鮮魚、爐煿肉真就無肉不歡。

如果是其他皇帝,那說話的時候肯定是不會吃飯的,畢竟“食不語”嘛,貴族上千年前就開始講究這些了,稍有些地位的世家更是規矩森嚴。

皇宮的地理位置與權力格局密不可分,春和宮的西南面就是文華殿,也就是太子日常辦公的地方,文華殿最初是朱元璋的齋居和經筵聽課場所,後來才讓給朱標作爲太子視事之所洪武十年起,朱元璋規定,大小政事,都先在文華殿稟奏太子朱標查看處理,以此鍛鍊太子處理政事的能力,這裡有一整套東宮班底幫助朱標先行處理政務,而文華殿與春和宮的更西面,則是文樓,亦是太子在皇宮中影響範圍的終點。

總之,這邊的各項功能被削弱了,皇宮的西部也就漸漸不受重視了起來。

看着盆裡的血絲,朱雄英若有所思。

不過因爲老朱更喜歡在奉天殿辦公,偏偏三大殿又不方便設立廚房和生火,所以太庖廚的宦官每次送餐都得多走好遠一段路

當然了,皇宮的西部現在遠沒有東部那麼重要也是有原因的,除了老朱對住在西宮和柔儀殿的嬪妃沒有太大興趣以外,還因爲名義上皇帝和太子的辦公地點是對稱的,一個在中軸線西面的武英殿,一個在東面的文華殿,但是老朱不喜歡往武英殿跑,所以現在武英殿淪爲了朱元璋的齋戒之所,也是皇室的宴會場所,宗室入朝在武英殿是不行君臣朝禮的,而是行家禮。

皇宮裡有兩個給皇帝做飯的廚房,後宮位於幹清宮西側的御廚,是負責給皇帝準備正常早膳和晚膳的,然後武英殿西側的太庖廚是給皇帝做工作餐和負責招待宗室的。

“味道還是很不錯的。”

簡而言之,皇宮中軸線的中間部分歸皇帝,東邊歸太子,東北部是供奉神佛的地方,而西邊則不受重視,西北部是御廚和御花園,至於更大範圍的皇城,也就是皇宮的南面,依次是太廟和社稷壇,以及六部、五軍都督府等衙門的值房,不屬於皇家的私人區域了。

不過跟他在北方見到許多依舊遺留着草原上左衽傳統的服飾不同,南方的服飾都是右衽的,實際上這也反應了明初“去胡化”運動的進程衣着、飲食等方方面面的習慣,北方自靖康以來,受到的胡人影響太深了,南北長期分裂成兩部分長達數百年,可謂是形同陌路,如今大明統一後強行捏合在一起,想要讓這個龐大帝國重新在文化和心理認同上融爲一體,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看到朱雄英到來,朱元璋的臉上立刻露出了高興的神色。

至於給朱雄英安排的事情.朱元璋想了想,正好最近有件事朝堂上吵得很厲害,這羣大臣還弄不出個結果,不如交給大孫試試。

“咱以前日子苦啊,過年都吃不上這麼多肉。”朱元璋笑呵呵地說了一句,隨後繼續猛炫。

陪皇帝一起吃早餐,顯然是很高的待遇了,朱雄英也不客氣,宦官給他加了碗米飯,他拿起筷子就開始吃。

——這不三高?

兩小份主食,筭子面和米飯,這很正常;兩份湯,一份攛雞軟脫湯和一份豆湯,也都很正常。

看了看桌上的菜,朱雄英有點發怵。

進入後宮範圍,並沒有見到什麼嬪妃,因爲後宮的東部主要是供奉神佛的地區,以大善殿和藏佛殿爲核心,還有望江樓等眺望景色的地方,並不是住人的,整體景色相當優美.微風輕拂,帶來了花木的清新香氣,混合着清晨的露水味,令人心曠神怡,也讓人鼻子有些癢癢的。

“熟悉了。”

“馬三保,你去陪着虞王待會到內檔裡看看。”

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195章 匪禮失而求野兮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78章 下下籤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69章 時空蟲洞的秘密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162章 第一個任務:整頓莫愁湖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162章 第一個任務:整頓莫愁湖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12章 大孫不會害你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67章 徐達背疽!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64章 女真人覆滅!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201章 工業願景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195章 匪禮失而求野兮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
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195章 匪禮失而求野兮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78章 下下籤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69章 時空蟲洞的秘密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162章 第一個任務:整頓莫愁湖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162章 第一個任務:整頓莫愁湖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12章 大孫不會害你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67章 徐達背疽!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64章 女真人覆滅!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201章 工業願景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195章 匪禮失而求野兮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