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保險

所以,改善治安一方面是要靠加大武力清剿的力度,另一方面則是要靠經濟的發展,也就是既要提高盜匪的犯罪成本,又要讓他們走正路更有性價比,如此一來那些半民半匪的存在,自然就傾向於向“民”轉化了。

而朱雄英想的更深了一層,根據他看到的史料,近代西方在大航海時代的早期,也是因爲這種因素,發展起了保險業最初是因爲在航行時很容易遇到風浪或者海盜,需要扔掉貨物減輕船體重量才能安全航行或快速逃跑,而在扔掉貨物的時候容易發生分歧,扔掉誰的貨物都不公平,於是有人提議,不管扔掉誰的貨物,都由大家分擔損失,這就是一開始的財產險。

而後來有了非洲到美洲的勞動力運輸以後,這些勞動力也被視爲財產,故此也納入了海上貨運體系,有了這個玩法後,船主和船員也進入了這個保障體系,乃至乘客也開始普遍購買用來保障人身安全,而隨着投保需求數量龐大、類型豐富,也促使了保險行業的規範化。

現在是洪武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390年,而在1435年《巴塞羅那法典》就將頒佈,成爲最早的海上保險法典,到了西班牙人縱橫大洋的時代,也就是1563年,西班牙的《安特衛普保險法》,就詳細地規定了海上保險辦法和保單格式,讓保險制度逐步走向成熟,隨後保險商會將在各國成立,登記專營海上保險業務。

而不管是開展工業還是商業,交通運輸安全都是必備條件,要是運輸安全無法保證,那麼生產或者運輸多少貨物都是沒有意義的,而一旦能夠保證基本的貨物運輸安全,那麼整個大明的毛細血管網絡都將煥發起來,到了那時候,輔之以保險業的發展,就能徹底打造出近代貿易網絡的雛形。

再加上交通運輸工具的革新,到時候的大明,就像是氣血淤堵的人開始疏通經絡逐漸完成血液循環了一樣,才能夠變得身強體健行動自如。

朱雄英點了點頭:“這個建議很有道理,本王會向陛下反映此事,爭取加強水路的安全,不過也需要船幫的配合。”

這裡的配合,指的自然是信息共享。

畢竟沒有信息共享,就很難做到精準打擊,那樣的話按照對地方官府的瞭解,一定是大張旗鼓出動,把賊人全都驚走,然後武裝遊行一圈回來聲稱地方已經靖平,而等風聲漸匿,匪患又會重新冒出頭來影響交通治安。

但如果能做到精準打擊,那麼把最囂張的匪徒統統殺雞儆猴,剩下的意識到了這行不好乾,可能會極大概率掉腦袋,風險遠大於收益自然就會回去種地或者改行幹別的,如此一來,即便再有匪徒零星作案也不成氣候了。

“那是自然。”陳震說道,“我們船幫在水路上行走,對各地的情況還算是瞭解,只要朝廷需要,隨時可以提供情報和協助。”

朱雄英微微一笑:“如此甚好,定能保水路平安。”

談話間,又有會首提起了水路運輸的稅費問題,他們表示,雖然水路運輸利潤可觀,但稅費也相對較高,希望能得到一些減免。

這就有些是基於自身立場的一廂情願了,畢竟稅費這種東西是一個很難衡量好中間點的尺度,雖然並非收的越多越好,有時候收的少了反而會促進貿易的繁榮,繼而收取到更多總數的稅費,但稅費過少同樣也不是什麼好事,對於大明來講,流通成本不是越低越好,各地方的稅卡同樣要去保證地方的財政收入。

不過不管怎樣,像是湘軍等地方團練武裝在太平天國時期那種猛猛收厘金,讓所有通行者十里地交八次錢的行爲,肯定也是不可取的。

朱雄英聽後沉思片刻說道:“稅費問題確實是個大問題,但此事涉及朝廷財政,非一人之力所能改變。不過,本王可以向陛下反映各位的訴求,爭取爲水路運輸行業爭取一些優惠政策。”

衆會首聽後紛紛表示感謝,他們知道,朱雄英作爲皇室成員,能夠爲他們這些地位低賤的人說話已經是非常難得了,至於有沒有後續,他們也沒指望。

在這些人喝醉之前,酒宴也結束了,衆會首紛紛離船後,朱雄英和李景隆站在船頭,目送着他們的船隻漸行漸遠,直到消失無蹤。

“今日之會,收穫頗豐。”朱雄英感嘆道,“水路運輸比陸路便捷無數倍,更何況整個長江中下游乃至淮河流域,都是水網密佈,交通主要依賴水路運輸,若是能整頓好,那以後各行各業都能有所發展。”

李景隆凝視着他問道:“那雄英到底打算做到什麼程度?”

說實話,李景隆有點看不懂眼前這個人,他跟所有皇孫都不一樣,不過由於他的經歷太過神秘也太過離奇,所以有些異於常人之處,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物阜民豐如此而已。”

朱雄英沒有向李景隆說他的長遠計劃,一方面是太過驚世駭俗,這個時代的人很難理解,另一方面則是他對李景隆的瞭解還不夠,不想交淺言深。

不過僅僅從最近的接觸來看,李景隆這位“大明戰神”雖然在史書上乾的事情很失敗,但其本人倒也不算差勁,只能說能力不夠頂級,如果把他當成一個普通的勳貴二代,那反而是相當出色的,不說將門虎子,各方面也是有兩把刷子的。

“若是需要大範圍剿匪,我或許可以勝任。”李景隆猶豫剎那,還是毛遂自薦道。

畢竟對於李景隆來說,每日紙醉金迷的生活,實在是太過無聊了。

而作爲開國名將李文忠的長子,李景隆從小就學習兵法,也有軍旅生涯的鍛鍊,肯定是更渴望同父輩一樣征戰沙場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且作爲普通將領,李景隆的能力肯定夠了,只要別把他擺到不適合的位置就行,像是諸如練兵、剿匪、後勤這些需要較強的組織能力但不需要高強度對抗的工作,就很適合他。

“先忙完修築堤壩的事情,再考慮諫言此事吧,畢竟發展這些事情,也不是急於一天兩天的事情,現在還是要先做好京城這頭的事情。”

“不過後續確實可以讓水師加強除了長江主航路以外的水路巡邏。”李景隆提出建議,“同時也可以考慮在一些較大的支流的關鍵航段設立檢查站,駐留一些船隻和水師士兵,確保航運的安全。”

“設立檢查站確實是個不錯的辦法,可以及時發現處理潛在的隱患,不管是逃稅走私還是有匪患,都能快速反應,只不過能否保持清廉是個大問題,別好心辦了壞事,以至於朝廷不知情的苛捐雜稅反而變得更多了。”

朱雄英的態度顯得很謹慎,對於他來講,做事很重要,但也要考慮到大明的實際情況和“人”這個最大的變量因素,這畢竟不是在玩模擬經營遊戲,人也不是npc,都是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和小心思的,歷史上多少改革政策出發點都是好的,但最後落實在民間,結果都成了壞的,反而成了疲民苛政,還不是因爲基層治理能力不行,最後執行不到位不要緊,還都念成了歪經。

“此外。”朱雄英想了想補充道,“關於稅費問題,我也會向皇爺爺稟報的,爭取爲水路運輸行業爭取一些合理的減免政策,這樣既能減輕商人、船幫的負擔,也能進一步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李景隆點頭:“這是個好主意,哪怕以後各地府城弄得不及京城這般繁榮,有個十分之一,也是極好的。”

“那也請表哥回去後就着手準備一份詳細的奏疏,上奏闡述這些想法。”朱雄英說道。

李景隆怔了怔,旋即大喜,趕忙向朱雄英誠心道謝。

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5章 洪武寶鈔的價值第130章 藍玉案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183章 長夜第20章 爺爺你逗我呢?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41章 北失南補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5章 洪武寶鈔的價值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222章 《西涼伎》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245章 兩線戰略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216章 藍玉的抉擇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222章 《西涼伎》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195章 匪禮失而求野兮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195章 匪禮失而求野兮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
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5章 洪武寶鈔的價值第130章 藍玉案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183章 長夜第20章 爺爺你逗我呢?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41章 北失南補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5章 洪武寶鈔的價值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222章 《西涼伎》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245章 兩線戰略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216章 藍玉的抉擇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222章 《西涼伎》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195章 匪禮失而求野兮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195章 匪禮失而求野兮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