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

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

不久後,奉天殿內,太子朱標,以及包括一衆國公和六部尚書在內的朝廷重臣已齊聚一堂。

氣氛很凝重,每個人都知道皇帝突然召集這麼多重臣,必然有重要事情商議。

但是又會是什麼事情呢?

衆人左思右想,卻都有些摸不着頭腦,畢竟最近好像確實沒什麼大事發生。

不過,當他們看到站在朱元璋側後方的朱雄英時,卻都若有所思了起來。

朱元璋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如炬。

他掃視了一圈殿下的羣臣,緩緩開口:“今日召集衆位愛卿,是有一件緊急之事需要商議。”

說着,他示意朱雄英站到殿中的金階前。

朱雄英深吸一口氣,穩步走到殿中,目光堅定地看着羣臣,他知道自己的每一句話都可能影響無數百姓的命運,而想要說服別人,最重要的是自己不能猶猶豫豫,更不能露出怯態。

“今年七月,長江將有大洪水。”朱雄英的聲音在奉天殿內迴盪,“並且在入海口的地方,還會伴有強烈的颶風,這將給江北的海門,江南的白茅、寶山,以及江中的崇明等地造成巨大的災害,介時,數十萬百姓將會受災,蘇州府北部的無數農田也將會被洪水淹沒。”

話音剛落,殿內便響起了一陣竊竊私語,許多文臣面面相覷,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今年夏天降雨量雖然偏多,但要說會引發大洪水,還是讓人覺得有些誇張。

而且,其實夏天的降雨量按理來說是稍微多一些比較好,因爲一般來講,全年降雨量是處在一個大致範圍內的,夏天降雨多了,秋天一般就不會有那種能夠引發大洪水的連綿秋雨了;相反,如果夏天無雨,那秋天反而有可能會連續強降雨,所以目前來看秋天有洪災的概率反而是較小的。

總之,殿中的大臣們反應各異。

對於國公們尤其是魏國公徐達和曹國公李景隆,以及鄭國公常茂,都是願意相信朱雄英的,自從韓國公李善長和信國公湯和榮歸故里以後,整個勳貴集團,現在基本都是偏向於支持朱雄英的態度。

而一些老成持重的文臣,他們雖然對朱雄英的預言感到驚訝,但畢竟都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了,臉上並未表露太多神情,而且他們也知道,在這種時刻,不能輕易表露自己的疑慮,以免引起皇帝不必要的猜忌。

然而,也有文臣站認爲今年的降雨量雖然比往年多一些,但要說會引發大洪水未免有些危言聳聽,所以要求朱雄英給出更確切的證據來支持他的預言。

戶部尚書楊靖率先發問:“敢問聖孫此消息是否可靠?畢竟此事非同小可,如果需要建立和加固長江入海口南北兩端的堤壩,那必須要徵發至少二十五萬以上的民夫,才能保證完成這種規模浩大的工程,所需花費的人力物力實在不是一個小數目,如今國庫並不殷實,而且自開國以來,從未有長江入海口發生洪災的事情.”

楊靖的話雖然沒說全,但意思已經很明顯了,眼下長江入海口的南北兩側,並沒有一個如同黃河一樣的長堤,實際上在大明,長江是很少發生洪澇災害的,跟黃河完全不一樣,一方面是因爲長江有足夠多的支流和湖泊用來疏水,另一方面則是長江沒有黃河那種泥沙淤積的問題,所以河牀相當平整。

而即便是長江發生洪澇災害,一般也都是在中游的荊襄地區,亦或者是鎮江、常州一帶的下游,基本沒有發生在入海口地區的,畢竟再往東一點,就直接匯入大海了,依照大海的廣袤無垠,區區洪水匯入以後根本掀不起什麼波瀾。

總之,大明立國二十三年,迄今爲止長江入海口地區還沒有發生過任何一次大規模的洪災,只有零星的小災根本不成氣候,從統計數字來看可以說是極低概率事件。

那麼爲了這樣一個完全不確定的事件,去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在入海口兩側建立沿江堤壩用來阻擋洪水,是否值得呢?

更遑論屁股決定腦袋.按照大明文官們的思維,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等真發生了再去賑災,而不是提前爲了微乎其微的概率去花費人力物力建造沿江堤壩。

實際上,賑災的成本肯定是要比建立綿延整個長江入海口的堤壩的成本要低的,而且藉着洪澇災害,江南的地主士紳們還能再次進行土地兼併,除了百姓會遭受損失,其他沒有什麼負面效應,簡直就是有百利而僅一害的事情。

不過,這個大明現在畢竟不是文官當國。 朱雄英迎上戶部尚書楊靖的目光,毫不退縮:“楊尚書,我可以擔保,這個消息絕對可靠,朝廷必須要提前做好準備,以減少百姓們的損失.以前長江入海口沒有發生過洪災,不代表今年不會,而且,在長江入海口建立堤壩保護農田,這是有利於後世的百年大計,眼下時間雖然緊迫,但還來得及行動,也沒有到農忙時節,完全可以徵調民夫而不會太過於耽誤農事,若是再晚些,不僅建立堤壩的時間不夠,而且也會嚴重耽誤農事了。”

而這時候,聯想到了第一個預言應驗的朱標,也坐不住了。

朱標深吸一口氣看向文官們說道:“英兒絕非信口開河,孤願意爲此擔保。”

朱標的表態很有分量,這些文官再怎麼樣,也不能忽視太子爺的立場,畢竟朱標在文官系統內部,有着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力,在場的這些文官,跟朱標都或多或少有所聯繫。

而此時,聽完了衆人的議論,朱元璋也敲了敲龍案沉聲說道:“咱也相信英兒的判斷,現在朝廷要做的,不是質疑消息,而是商討如何應對這場極有可能發生的災難。”

他看向六部尚書:“戶部、工部,即刻開始籌備資金和物資,爲徵發民夫建立和加固入海口的沿江堤壩工程做準備。”

“遵旨!”

此刻,無論大臣們內心如何想法,他們都沒有再說什麼了。

畢竟,朱雄英是聖孫,且自從迴歸大明以來,一直都表現出色,深受朱元璋的寵愛。

更何況,朱元璋已經明確表態支持朱雄英的預言,並做出了相應的部署。

聖旨一下,就容不得他們再討價還價了。

在這種情況下,大臣們即便心裡有些犯嘀咕,只能選擇相信朱雄英,並盡力配合工作.當然了,他們也希望朱雄英的預言只是虛驚一場,不出事對誰都好。

戶部尚書楊靖、工部尚書沈溍齊聲領命,朱元璋又看向一衆國公:“你們也要做好準備若是真有突發之事,在江南的軍隊也得隨時準備馳援。”

這句話意味深長,實際上,大災往往伴隨着動亂,而大型工程也是這個道理,如果二十萬甚至三十多萬民夫聚集在一起,那麼誰也不知道,會不會出現當年元末修黃河修出一個“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亂子,畢竟白蓮教等教派,此時在江南和兩淮、山東等地,依舊在蓬勃地暗中發展着,勢力都不容小覷,朝廷禁之不絕。

最後,朱元璋的目光落在朱雄英身上:“英兒,這次預言若成真,你功不可沒,咱自是重重有賞。但若有所差池,你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朱元璋極爲篤信朱雄英的預言,這句話,表面上不偏不倚,其實是說給衆人聽的,這樣若是七月真有洪災,那麼由於朱雄英提前預警而抵禦了洪災,那自然是大功一件,到時候朱元璋就可以名正言順地重重賞賜於他,即便有些不合規矩的事情,衆人也不好說什麼了,畢竟現在就已經提前定調了。

朱雄英也明白這個道理,馬上躬身行禮,再次做出了保證。

見此情景,衆人心裡也都跟明鏡似的聖孫堵上了他的信譽,而皇帝也給予了毫無保留的支持,這就像是一個賭徒信心滿滿地壓上了自己的賭注,剩下的就是等待骰子停止轉動揭曉答案的時候了。

而隨着朱元璋的一聲令下,整個大明中樞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起來。

雖然有些人心中仍有疑慮,但他們也都明白,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畢竟這是一場可能關乎無數百姓性命的災難.朱雄英的預言一旦成真,那麼這種洪災,一定會給長江入海口南北兩側的百姓帶來巨大的災難。

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245章 兩線戰略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5章 洪武寶鈔的價值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161章 朱允熥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157章 新手引導任務:熟悉皇宮環境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245章 兩線戰略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請第64章 女真人覆滅!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188章 第二個任務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130章 藍玉案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174章 應天府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145章 “上等人與狼”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41章 北失南補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
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245章 兩線戰略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5章 洪武寶鈔的價值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161章 朱允熥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157章 新手引導任務:熟悉皇宮環境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245章 兩線戰略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請第64章 女真人覆滅!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188章 第二個任務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130章 藍玉案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174章 應天府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145章 “上等人與狼”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41章 北失南補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