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這個逆子,又在搞什麼幺蛾子?!
“這個蘇文……”
劉據搖頭嘆了一聲。
難怪蘇文能夠在劉徹身邊做這麼多年黃門侍郎,他的執行能力的確強的可怕,辦什麼事都是直接奔着萬無一失去的。
的確,找人試膳是最有效也最精準的防止有人下毒的方式。
只是可憐了那個暴斃的宮人。
不過現在顯然不是惋惜那個宮人的時候,劉據更關心的還是那個宮人的死亡方式,於是接着又問:
“蘇文可說明那個宮人的死狀?”
“蘇侍郎的人說,那個宮人渾身上下的皮膚呈紺紫色,看起來不像是中毒而亡,而像是窒息而死。”
郭振答道,
“可是在那個宮人的身上又並未發現任何外傷痕跡,與那宮人一起的人,也只是見他像是中了邪一般,忽然癱軟在地動彈不得,無論如何呼喚也喚不醒,不久之後脈搏也變的越來越微弱,不多時便嚥了氣一命嗚呼。”
“不像是中毒?”
劉據聞言蹙起了眉頭。
蘇文的判斷自是可以相信的,他身爲黃門侍郎,見過被劉徹賜死或是奉劉徹之命帶着鴆毒前去賜死的人一定不少。
而且爲了確保萬無一失,一定是確認死亡之後纔會回去向劉徹覆命。
因此對中毒身亡之人的狀態絕不陌生。
他說那個宮人不像是中毒身亡,那麼八成便可以排除這種可能。
何況劉據自己也知道,中鴆毒身亡之人的皮膚的確不會呈現紺紫色,通常都應該是青紫色,並且不只是鴆毒,這個時代存在的其他毒藥,也同樣不會呈現這種狀態。
至於可能使皮膚呈現紺紫色的一氧化碳中毒也可以排除。
現如今雖然天氣寒冷,需要使用炭盆取暖,容易發生一氧化碳中毒的情況,但蘇文給出的信息中也提到,那個宮人暴斃的時候,身邊還有其他人。
倘若真是一氧化碳中毒,沒有理由只有那個宮人一人暴斃,身邊的人再不濟也要有些中毒反應。
“那我父皇呢?他對此事有何反應?”
劉據沉吟了片刻,又擡起頭來問道。
“蘇侍郎的人說,陛下得知此事之後,認爲很不吉利,爲了防止引起朝野內外和外國使臣猜疑,對封禪大典造成不良的輿情,已經對知情者下了禁言令,將此事壓了下來。”
郭振道,
“至於那個宮人的屍身,則被暫時隱藏起來,待回京之後再送回家中秘密下葬。”
“……”
劉據陷入了沉默。
正如蘇文所說,這個宮人的暴斃透着一股子邪門。
連劉據一時之間都無法判斷他的死因,那麼換了劉徹與這個時代的土著,自然更加無法做出判斷,沒準兒心裡已經將其當做了一種不詳的徵兆。
更何況,蘇文還未必將他命這個宮人給霍嬗試膳的事告訴了劉徹。
畢竟這是劉據交代給他的事情,身爲劉徹的黃門侍郎,卻在私下執行劉據的命令,這無疑是在觸動劉徹的逆鱗。
如此劉徹自然也無法將兩者聯繫在一起。
但劉據卻不能不將這個宮人的暴斃,與歷史上霍嬗在參加了封禪大典之後莫名暴斃的事情聯繫在一起。
因爲除了這個宮人給霍嬗試膳之外,這件事還具有許多共通之處。
比如沒有查明的死因。
比如暴斃的時機。
再比如劉徹對待這件事的態度。
除非所有的一切都趕巧了,這個宮人剛好患有不爲人知的隱疾,隱疾又剛好在這個時間發作……不過這種可能性實在太小,小到劉據認爲首先應該忽略這種可能,抱以最大的懷疑去探查此事。
可惜這次義妁沒有跟來,否則說不定可以讓她幫忙解剖驗屍。
不過轉念再一想,就算義妁來了恐怕也沒用。
畢竟劉徹此刻的態度是壓下此事,那麼便沒有人能夠質詢此事,更不要說解剖驗屍。
就算劉據身爲太子,也不好當面詢問,更不能做出什麼大動作,否則不僅會令劉徹對自己不滿,亦會給通風報信的蘇文帶來大麻煩……
但這也不是說事情發展了這一步,劉據就無計可施了。
相反,他已經得到了破局的機會。
這個宮人的暴斃在劉據的預料之外,同時又在他的預料之中,畢竟他一早就懷疑霍嬗會在封禪大典之後遭遇不測,只是這個宮人替他擋了這一劫罷了。
而這對於幕後謀劃此事的人來說,卻是真真切切的意外。
發生了這樣的意外,幕後之人沒能達到目的,自然便要想辦法補救。
如此一來,他們便要做更多的事情,敗露的可能自然又增加了不少,劉據自然也就更有機會抓住他們的尾巴……
另外,劉據對蘇文有信心。
這個傢伙也不簡單,他既然知道那個宮人可能是因給霍嬗試膳而死,便一定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查明真相,並用適宜的方式將這件事告訴劉徹。
畢竟劉據送給蘇文的“護駕之功”,對他這樣的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又怎會輕易放走任何在劉徹面前表功的機會?
所以現在他要做的,便是讓子彈多飛一會。
至少今日之內,他便能徹底搞清楚,劉徹是否對霍嬗的暴斃負有主觀責任,然後再決定如何亂動……
……
泰山腳下,明堂後殿。
“陛下,奴婢發現宮人之死大有蹊蹺!”
蘇文匆匆忙忙來到劉徹身旁,躬下身子語氣鄭重的道。
“何出此言?”
聞得此言,劉徹側目看了過去。
此刻幾名近侍正在服侍他穿戴朝服,因爲現在封禪大典已經到了最後一步,接下來他便將在明堂中接受文武百官和各國使者朝賀。
並且劉徹還將當衆宣佈將如今的國號“天漢”改爲“元封”。
其實歷史上,“元封”這個國號應該是在“天漢”之前的出現的,只不過因爲劉據的出現,使得劉徹的封禪大典延後了近十年,國號也因此發生了錯亂。
除此之外。
他還將割泰山前的嬴、博二縣奉祀泰山,並賜名爲奉高縣,下詔命謁者致賞縣內百姓,從三老、孝子到鰥、寡、孤、獨者皆有布帛糧食可領,謂之與民同慶。
儘管這回神龍沒有下來接他登仙,但該有的面子依舊不能落下。 “迴避下的話,奴婢方纔秘密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