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4節 甜棗

劉徹緩緩走下臺階,手裡提着綬帶,臉色嚴肅。

他先是看了一眼那幾十個跪在地上的罪臣和官僚們。

這些人,有的人家世顯赫,有的人曾經是名動一時的年輕俊傑。

但可惜,他們現在都已經成爲了帝國的蛀蟲,五蠹之中最可怕最頑固對國家最致命的官僚。

醞釀了一下情緒,劉徹開口說道:“開國列侯,如今依然存續的不過三十二家,朕如今卻不得不廢黜其中七家!”

“內史統共有三丞三令,朕不得不下獄其中四人!”

“長安總共有千石以上令吏十三人,朕不得不致法其中十人!”

“長安市、坊、街,四百以上官吏,統共有五百三十二人,朕不得不緝捕其中四百人!”

手拿着天子劍,劉徹冷眼瞧着羣臣,心裡面卻有着BGM在演奏,情緒自也漸漸醞釀至極點:“看看這些人吧……哪個不是國家棟梁,社稷英才……但他們爛了!朕的心要碎了!”

劉徹沉痛無比的流下眼淚,握着拳頭說道:“先帝將國家交給朕,朕卻搞成了這個樣子,朕是痛心疾首,朕愧對祖宗,愧對先帝!朕恨不得罷免了自己!”

羣臣聽得毛骨悚然,雞皮疙瘩到處都是。

許多人更是羞愧的低下了頭。

汲黯更是眼勾勾的看着劉徹,彷彿第一天認識自己的君王。

當今天子,從未在人前,有過今天這樣的神態和語氣。

就是那些跪在地上的罪官們,此刻也是隻剩下了俯首的力氣。

“還有你們!”劉徹的眼神從一個個九卿,一個個列侯身上掃過。

少府卿桃候劉舍、元老石奮、大農直不疑、太常竇彭祖、宗正劉敬……

劉徹心裡面明白,這裡面,沒有一個人是乾淨的。

甚至,就連此刻彷彿是正義使者,爲民做主的將軍列侯們,其實也沒有幾個屁股底下真正乾淨。

但……

現在根本不可能收拾他們,也不可能收拾他們。

劉徹對他們唯一的期望和期許就是希望他們以後能聰明點,別那麼傻!

泥腿子才幾個錢啊!

剝削泥腿子有屁用啊!

隨便搞個房地產,或者玩一個產業,不比吃泥腿子的骨血好?

蠢貨!蠢貨!蠢貨!

這些渣渣,難道就不能跟宋子侯許九、建陵侯衛綰、堂邑候世子陳須、陳嬌好好學學?

有錢都不知道賺!有好處都不懂撈!

真特麼給他們的祖宗丟臉!

想到這裡,劉徹就怒髮衝冠,幾乎是咆哮着道:“雖然你們一個個冠冕堂皇的站在這裡,但你們就真的那麼幹淨嗎?”

“朕知道,你們中有些人比這些罪官更髒、更貪!”

“朕勸你們一句,都把自己的心肝腸肺掏出來,曬一曬,洗一洗,好好拾掇拾掇!”

羣臣被說的,都是低下了頭,表面上羞愧不已。

但實則許多人,心裡面卻是另外一個想法。

畢竟,皇帝如此指責,讓人太下不了臺,太沒面子了!

完全不講規矩啊!

許多人在心裡感嘆着,但沒有人敢出聲,只是在心裡尋思着,將來找個機會,噁心一下皇帝,讓他知道,士大夫公卿們的厲害!

劉徹自然很清楚官僚們的心態。

事實上,這羣渣渣,就屬於那種牽着不走,騎着飛快的主。

但內心卻又是傲嬌無比,非得拿鞭子抽纔會聽話。

但不能一直如此,因爲他們就像小孩子,打了得哄,不然就會與你鬧。

劉徹於是放緩語速,低聲道:“朕當初即位的時候,以爲國家最大的敵人是夷狄……朕滅了衛滿朝鮮,臣了南越,濟南王劉闢光等又成了國家的心頭大患,朕誅了劉闢光等昏王,匈奴又成了國家的心頭之患……”

“朕現在是越來越清楚了……國家心頭之患不在外面,就在這未央宮!就在這宣室殿!”

“你們要是爛一點,天下就會爛一片!你們要是全爛了,天下就會揭竿而起,讓我們死無葬身之地啊!”

“秦王子嬰,含着傳國玉璽,跟狗一樣爬在路邊,這纔過去了多少年?你們全忘了?”

“咸陽宮的廢墟就在那渭河對岸呢!”

“驪山裡的秦始皇帝,天天在那裡盯着朕看呢!”

這個時候,汲黯和周亞夫等人才醒悟了過來。

於是,兩人都是羞愧不已,深深的爲自己爲了一家一戶的利益而去埋怨天子而感到慚愧。

而其他人,哪怕心裡面再怎麼不服,也只能在現在表示心悅誠服。

因爲,劉徹說的是真理,是正確的答案,也是未央宮中所有人的恐懼!

數十年前,大澤鄉一聲怒吼,看似不可一世的秦帝國轟然倒塌,英雄起於草莽,羣雄逐鹿,生民十不存一,無數名邑大都,千年古城,化作瓦礫。

但,更讓所有人顫抖的是——自宗周以來,就一直富貴的世家公卿大夫們,這些熬過了春秋戰國和秦滅六國之戰的高貴家族,血統能夠追溯三王時期的卿大夫們,統統在不過十年時間內跌落塵埃。

汲黯是最能理解這種情緒的。

因爲他的家族是少數幾個在戰亂中倖存的家族。

但說句實話,汲氏能夠倖存,其實完全是運氣!

不過是因爲衛地不是主戰場,但即使如此,汲氏也差點在戰火之中滅亡。

一個很明顯的證據就是,今天,子姓、姜姓和姬氏,統統不復存在了。

誰願意去再面對這樣的結果?

沒有人!

場面頓時沉寂起來。

劉徹知道,是時候給這些傢伙吃一顆定心丸,吃顆甜棗了。

“朕也知道,諸卿難做,居長安,大不易!”劉徹深情的道:“上有老,下有小,俸祿和津貼卻只有那麼一點,而商賈的財富,卻越發膨脹!”

“食邑之君,千戶之家,一歲租稅所得不過二十萬,還不足一個商賈的作坊半年所得……”

講道理的話,其實這個鍋,應該甩給過去幾十年的那幾位天子。

特別是劉徹的祖父和父親。

是他們帶的頭,也是他們放縱的這個風氣。

但這種實話是不能說的,所以,商賈就成爲了最好的接鍋對象。而這種話無論士大夫還是列侯封君,都是愛聽的。

這不能怪我們嘛……

都是商賈的錯!

特別是那些罪官們,紛紛磕頭拜道:“陛下聖明,臣等本良善,奈何商賈以利誘之,臣實在不能持啊……”

更有影帝,鼻涕與眼淚都流了下來。

劉徹一揮手,道:“朕已經決定了,從即日起,調整大漢官員秩比和俸祿!”

“自斗食開始,各級官吏,按其工作、政績、情況、地點,進行加薪,最低增加一倍俸祿!”

最低一倍,那最高就多少?

無數人都精神一振,這種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沒有人能拒絕。

有了好處,很多人馬上就忘記了方纔的一切不滿和怨懟。

這也是官僚們好對付的原因之一。

這些渣渣,有奶就是娘。

再說了,現在跪在殿中,要下獄的又不是他們。

被皇帝罵一頓就能加薪,那……皇帝天天罵也無所謂了。

反正,皇帝是老大!

他高興就好!

但少府和大農的官員們,卻都是愁眉苦臉。

加薪?說的倒是好聽!

但這錢從哪裡來?

要知道,如今,少府和大農拼命的用盡各種手段,絞盡腦汁,也才勉強維持收支平衡。

主要是五銖錢的盤子,還是太小了。

現在,爲了鑄錢,少府和大農,拼命的通過種種手段,回收舊錢,即使如此,一年新鑄錢幣撐死了也就二十萬萬!

不是少府不給力,實在是中國缺銅。

沒有銅,怎麼鑄錢?

但劉徹怎麼可能想不到這個問題?

他對羣臣說道:“卿等不用擔心錢的問題……朕會用金五銖來給付所有的加薪份額……”

如今,劉徹通過種種手段,已經在內庫存了至少七十萬金的龐大黃金儲備!

足可以鑄造超過八萬萬枚金五銖。

若是丟掉節操,十萬萬也是有可能的。

換句話說,其實金本位的制度的基礎已經具備了。

正好通過這次加薪來推廣金本位制度,爲最終確立金本位做準備。

再說了,其實,這次加薪看起來是很瘋狂。

一下子增加至少一倍的官員俸祿,但實則,其實需要付出的東西很少很少。

首先,漢室俸祿是用糧食來計價的。

最高的丞相,食祿一萬石,以如今的米價來算,不過五十到五十五萬錢。

至於最低級的斗食官,其年俸甚至可能不過五十石,也就是兩三千錢而已。

漢室的官員薪俸制度,是典型的跟不上時代發展的制度。

畢竟,當年定這個制度的時候,漢室國庫窮的跑耗子。

堂堂丞相上朝只能坐牛車,皇帝出門,找不到五匹相同顏色的馬。

可謂是屌絲中的屌絲。

而如今呢?

恐怕今天長安城的小康之家的生活,也比當初的官宦之家要好。

所以,不加薪不行。

且這加薪幅度其實只是看着嚇人,實則,甚至比不上當年劉徹玩津貼政策時的支出。

但問題是,沒有什麼人會去想這個問題。

大家只會去關心,這個制度如何運作?怎麼才能做到讓自己的俸祿增加超過下限?

黃橙橙的小可愛,可沒人會嫌棄!

第1555節 周亞夫致仕(1)第657節 南巡(2)第833節 匈奴的未來(2)第37節 收心第1493節 手中的牌第532節 帝國主義(3)第165節 碩鼠!碩鼠!第135節 天威難測第147節 陽弋第623節 立法精神第135節 天威難測第459節 一箭N雕第1169節 藝術(3)第1594節 戰起(1)第1311節 忠勇軍的理想第815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3)第879節 構想第1095節 天單于(3)第1208節 諷刺第1182節 講道理(3)第1486節 儒法分道之因第432節 廟算(4)第181節 無法拒絕的好處第239節 回長安第65節 前世仇第1208節 諷刺第1184節 強大的工匠(2)第1515節 局勢第408節 考舉(1)第632節 新學派?(1)第1366節 第三世界第419 長安諜影第353節 太子之怒(2)第1067節 作繭自縛(1)第268節 來自印度的消息第1103節 抉擇(1)第1452節 狂風暴雨(1)第1265節 戰略(1)第196節 義婼的變化第1482節 唯政績論(1)第533節 釐定歷史第1549節 富貴君子與貧賤小人第1572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2)第957節 河套戰略(1)第639節 廟算(1)第513節 鼓譟第1167節 藝術(1)第766節 轉變的想法第1290節 崩潰的開始(1)第922節 土雞瓦狗(1)第675節 神蹟第707節 淘金浪潮(5)第189節 佈置第581節 爲難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2)第627節 溫言在口(2)第600節 民族融合第1084節 匈奴最後的指望第713節 安東都護府第296節 迷霧第494節 油脂第535節 傲嬌的閩越世子(1)第1243節 軍臣的想法第894節 改造石家(3)第876節 戰俘的問題第1089節 異想天開的呼揭人第807節 誰纔是世界第一強軍(1)第579節 視察(1)第1228節 權力的走狗第1460節 怎麼對付文人第1156節 合縱(2)第85節 匈奴的消息第795節 動員(2)第1455節 掀桌子(1)第1035節 大戰之前(2)第1210節 新法家(3)第948節 整頓(3)第1314節 震動第63節 修改第854節 封賞(1)第1010節 內閣(2)第1216節 墨家的表演(1)第1507節 遊說(2)第280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2)第565節 風暴(1)第1018節 戰前準備(4)第1435節 行動力爆表的商賈(1)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589節 新世界(5)第1259節 動員(1)第1420節 作死的劉榮第1135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3)第490節 競賽第552節 長水胡騎第1250節 調整(2)第1027節 狂歡(1)第985節 忠勇的樓煩人第1128節 波瀾(2)第14節 表演第1537節 居延(2)
第1555節 周亞夫致仕(1)第657節 南巡(2)第833節 匈奴的未來(2)第37節 收心第1493節 手中的牌第532節 帝國主義(3)第165節 碩鼠!碩鼠!第135節 天威難測第147節 陽弋第623節 立法精神第135節 天威難測第459節 一箭N雕第1169節 藝術(3)第1594節 戰起(1)第1311節 忠勇軍的理想第815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3)第879節 構想第1095節 天單于(3)第1208節 諷刺第1182節 講道理(3)第1486節 儒法分道之因第432節 廟算(4)第181節 無法拒絕的好處第239節 回長安第65節 前世仇第1208節 諷刺第1184節 強大的工匠(2)第1515節 局勢第408節 考舉(1)第632節 新學派?(1)第1366節 第三世界第419 長安諜影第353節 太子之怒(2)第1067節 作繭自縛(1)第268節 來自印度的消息第1103節 抉擇(1)第1452節 狂風暴雨(1)第1265節 戰略(1)第196節 義婼的變化第1482節 唯政績論(1)第533節 釐定歷史第1549節 富貴君子與貧賤小人第1572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2)第957節 河套戰略(1)第639節 廟算(1)第513節 鼓譟第1167節 藝術(1)第766節 轉變的想法第1290節 崩潰的開始(1)第922節 土雞瓦狗(1)第675節 神蹟第707節 淘金浪潮(5)第189節 佈置第581節 爲難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2)第627節 溫言在口(2)第600節 民族融合第1084節 匈奴最後的指望第713節 安東都護府第296節 迷霧第494節 油脂第535節 傲嬌的閩越世子(1)第1243節 軍臣的想法第894節 改造石家(3)第876節 戰俘的問題第1089節 異想天開的呼揭人第807節 誰纔是世界第一強軍(1)第579節 視察(1)第1228節 權力的走狗第1460節 怎麼對付文人第1156節 合縱(2)第85節 匈奴的消息第795節 動員(2)第1455節 掀桌子(1)第1035節 大戰之前(2)第1210節 新法家(3)第948節 整頓(3)第1314節 震動第63節 修改第854節 封賞(1)第1010節 內閣(2)第1216節 墨家的表演(1)第1507節 遊說(2)第280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2)第565節 風暴(1)第1018節 戰前準備(4)第1435節 行動力爆表的商賈(1)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589節 新世界(5)第1259節 動員(1)第1420節 作死的劉榮第1135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3)第490節 競賽第552節 長水胡騎第1250節 調整(2)第1027節 狂歡(1)第985節 忠勇的樓煩人第1128節 波瀾(2)第14節 表演第1537節 居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