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3節 軍臣的想法

當石渠閣之會開的熱鬧喧譁時,龍城大會,也漸入高潮了。

“大單于!去年的高闕之敗,我們必須要有一個解釋!”匈奴帝國在幕南地區的二號人物,身爲右谷蠡王的亦石,帶着一幫子深感不安和威脅幕南貴族集體發難!

亦石拿着一柄青銅小刀,將之刺破自己的臉頰,讓鮮血混合着眼淚一起流下來,感人至深的道:“高闕!冒頓單于盟會的地方,陰山,是單于的苑囿!更是我大匈奴的母親山!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很多大匈奴貴族,都是出生在那裡,成長在那裡!但現在,這些地方都被漢朝人佔領了!”

亦石的話,在整個匈奴貴族圈裡,都引發了共鳴。

對匈奴來說,陰山,確實是他們感情和精神上難以割捨的一個地方。

是他們出生的地方,也是他們成長的地方。

資源豐富的陰山山脈之中的樹木和野獸,甚至還是匈奴帝國最重要的箭矢原料來源和練兵場所。

但,現在,這一切都已經遠離了匈奴。

陰山,這個曾經庇佑和保護了無數匈奴人的母親山,已經徹底爲漢朝人所控制。

陰山方圓百里的廣袤草原,沒有任何人敢於接近。

即使是那些被派去偵查和試探漢朝人的斥候,每次看到巍峨的陰山,都會淚流滿面。

對於大多數匈奴貴族而言,失去了陰山,幾乎等同於失去了家鄉——雖然可能匈奴人並沒有家鄉這個概念。

但,眷念,卻是人類共有的情感。

所以,很多匈奴貴族都立刻被激發起同感。

即使是一些軍臣的心腹,也在內心深處深感挫敗和痛苦。

甚至還有人當場放聲痛哭。

至於那些原本傳統牧場在河間地的部族貴族,則都一個個面露絕望。

沒有了牧場的部族,下場是可悲的。

大多數部族都可能無法撐過今年冬天了。

而最讓軍臣不安的是——那些曾經一直對他忠心耿耿的王庭貴族,此時,居然也在臉上表露出了悲傷。

草原民族可不懂什麼隱藏情緒。

一般都是有話直說,想做就做。

而這些王庭貴族,則更加直接。

在過去所有的王庭政變之中,有超過七成,是王庭內部自己的貴族覺得單于不合格或者單于侮辱了自己而發動的。

雖然自冒頓單于以來,沒有任何一個政變成功的例子——所有叛亂都被撲滅了。

但匈奴人絕對不會忘記,冒頓單于是怎樣上位的!

所以,軍臣此刻已經架到火上了。

他自己也很明白,假如他不能給一個交代。

那麼,在可見的未來,王庭內外不滿他的人,肯定要給他一個交代!

假如有人用非常激進的語言和行動,拉攏了人,那你怎麼辦?

或許在中國,會有多種應變方式。

但在草原上,自古以來,只有一個辦法——比他更激進!

所以,望着亦石,軍臣毫不猶豫的站起身來,對着所有的貴族,當着匈奴大部分部族首領的面,親手拿到割破自己的臉頰,而且是兩側的臉頰!

鮮血順着傷口流出來,軍臣舉起自己的刀,大喊道:“對祖先和神明發誓:本單于一定會讓漢朝人付出代價!”

這是匈奴人最莊重的諾言,也是最直接的誓言!

特別是對於單于而言,割破自己的臉頰,讓鮮血流下來的事情不多。

除了父母的之死外,很少會有匈奴單于選擇這樣的方式。

但一旦這樣做了,他就必須立刻迅速的對自己的誓言做出迴應!

當年,面對東胡人的囂張和勒索,冒頓單于就是這樣,當衆割破的臉頰,立誓說:地者,國之本也,奈何與之?我與東胡,不死不休!

於是,匈奴騎兵嗷嗷叫着,跟着冒頓,踏平了遠比匈奴強大數倍之多的東胡,建立了匈奴帝國的霸權!

而此刻,當軍臣做出了這樣的舉動後,諸部族和王庭的貴族,自然沒有話說了。

就連亦石,也不得不跪下來說道:“單于聖明,單于萬歲!”

但軍臣的臉色卻是紫青紫青的。

他很清楚,他這個誓言之後,自己就必須儘快發動對漢朝的進攻!

而且,必須是大規模的進攻!

不然,王庭的貴族們一旦不耐煩了,說不準那一天就要發動叛亂!

而一旦叛亂開始,就將永無休止,直到他死掉,或者殺光所有不服者!

想到這裡,軍臣就哼了一聲,望着亦石,咬牙切齒。

漢朝人,根本不好對付!

甚至可以說是非常難對付!

去年的高闕戰役和河陰戰役的結果,無比明白的證明了漢朝正規軍的可怕和強大!

所以,軍臣知道陰山和雁門關還有云中郡這些曾經匈奴騎兵入侵的熱門地區,現在匈奴人去是送死!

而右賢王且之那個混蛋帶着呼揭精銳,裹脅數萬牧民,東侵安東,更是被漢朝一羣民兵打成了豬頭,更證明了安東也不好惹!

而且,打擊安東根本不會刺痛漢朝!

而匈奴假如大規模出擊,就必須打擊到一個漢朝會痛的地方,讓漢朝人正視匈奴!

那應該打擊哪裡呢?

一個地名,忽然出現在了軍臣眼中——燕國!

從草原的東方邊境,通過遼闊的大草原,匈奴人可以無聲無息的在靠近右北平以及漁陽的長城外圍集結起重兵。

而漢朝人很可能無法發覺。

最最重要的是,在燕長城身後不遠,就是漢朝燕國的都城——薊城。

那裡住着漢朝的燕王!

雖然與漢朝皇帝不是什麼直系親戚,但到底也姓劉。

若能攻破薊城,抓到一個漢朝諸侯王回來,對於提振匈奴士氣,有着莫大幫助。

而且,甚至不需要攻陷薊城,哪怕只是打下右北平和漁陽任意一個郡城,都可以深深震動漢朝,讓漢朝人恐懼和害怕。

從而迫使漢朝人不得不與匈奴和談!

對軍臣來說,更美妙的事情是——右北平與漁陽,沒有漢朝的主力軍團,更加沒有可怕的胸甲騎兵。

而且因爲最近十年,匈奴都沒有從哪裡入侵,所以,當地的防備和警惕性非常低。

這是一個非常合適的入侵地點。

但,由於馬邑之戰與高闕之戰的緣故。

軍臣不敢再像以前一樣,隨意決定攻擊了——萬一漢朝人再次調動軍隊,佈置一個包圍圈。

那匈奴帝國就真的要完蛋了!

所以,這次,軍臣決定,派人去刺探和偵查當地的情報!

先摸清楚對方的底細,甚至收買一些漢朝的貴族和官員,作爲內應,等準備充分再揮師而下。(。)

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862節 新時代的序幕第1255節 軍功制度(2)第25節 一文錢難道英雄漢第840節 英雄故事第834節 匈奴的未來(3)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1224節 觸動第1184節 強大的工匠(2)第729節 圈錢第241節 新丞相的人選第691節 文治(2)第333節 滅亡(1)第960節 匈奴的狂歡第1125節 南越內附(1)第1510節 黑暗森林第544節 項羽的詛咒第518節 昆明池第1017節 戰前準備(3)第1504節 接班(2)第628節 溫言在口(3)第1279節 匈奴百態第550節 有錢就是罪第1236節 開萬世之太平(1)第125節 難題第653節 伊稚斜的計劃第153節 薄皇后的幸福生活?第1434節 殖民時代(2)第1457節 掀桌子(3)第1452節 狂風暴雨(1)第425節 冬小麥(2)第51節 競爭對手第1311節 忠勇軍的理想第1580節 情報第1093節 天單于(1)第1246節 義民第1589節 博弈(1)第1558節 匈奴西遷(1)第1366節 第三世界第263節 不教而誅是爲罪(1)第132節 殿問第164節 猜測與決定第1576節 流血的單于庭(4)第1470節 在安東(2)第1457節 掀桌子(3)第651節 誘導(1)第1589節 博弈(1)第1133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1)第310節 交易(2)第1312節 賞賜(1)第421節 狗腿子(1)第1461節 睜大眼睛第614節 烏孫的災難(2)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182節 狗咬狗第1026節 恐怖的安東(3)第1420節 作死的劉榮第748節 國葬(2)第167節 明君?第505節 種子第407節 考舉開始第1234節 世界從今天改變(1)第242節 選擇第552節 誘餌第1361節 演技派們第1357節 乞和第496節 美好時代第881節 設計(2)第50節 五銖第1089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3)第237節 賄賂第42節 長漂第931節 雁過拔毛(2)第1458節 掀桌子(4)第213節 宮變第45節 鑄幣第1345節 你要戰!那便戰!第410節 考舉(3)第1282節 可怕的‘神騎’第27節 定策第654節 梟雄第285節 坑貨外戚們第1521節 悲劇的劉榮(2)第1325節 故佈疑陣第729節 圈錢第689節 吊打文青(2)第740節 中亞與印度(1)第57節 證據第631節 全新博士體系第342節 背鍋俠(1)第676節 覺醒第32節 入宮第231節 天子的考驗第524節 護濊別部司馬第519節 盤算第725節 進擊的二世祖(1)第79節 竇太后的改變第518節 昆明池第45節 鑄幣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
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862節 新時代的序幕第1255節 軍功制度(2)第25節 一文錢難道英雄漢第840節 英雄故事第834節 匈奴的未來(3)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1224節 觸動第1184節 強大的工匠(2)第729節 圈錢第241節 新丞相的人選第691節 文治(2)第333節 滅亡(1)第960節 匈奴的狂歡第1125節 南越內附(1)第1510節 黑暗森林第544節 項羽的詛咒第518節 昆明池第1017節 戰前準備(3)第1504節 接班(2)第628節 溫言在口(3)第1279節 匈奴百態第550節 有錢就是罪第1236節 開萬世之太平(1)第125節 難題第653節 伊稚斜的計劃第153節 薄皇后的幸福生活?第1434節 殖民時代(2)第1457節 掀桌子(3)第1452節 狂風暴雨(1)第425節 冬小麥(2)第51節 競爭對手第1311節 忠勇軍的理想第1580節 情報第1093節 天單于(1)第1246節 義民第1589節 博弈(1)第1558節 匈奴西遷(1)第1366節 第三世界第263節 不教而誅是爲罪(1)第132節 殿問第164節 猜測與決定第1576節 流血的單于庭(4)第1470節 在安東(2)第1457節 掀桌子(3)第651節 誘導(1)第1589節 博弈(1)第1133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1)第310節 交易(2)第1312節 賞賜(1)第421節 狗腿子(1)第1461節 睜大眼睛第614節 烏孫的災難(2)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182節 狗咬狗第1026節 恐怖的安東(3)第1420節 作死的劉榮第748節 國葬(2)第167節 明君?第505節 種子第407節 考舉開始第1234節 世界從今天改變(1)第242節 選擇第552節 誘餌第1361節 演技派們第1357節 乞和第496節 美好時代第881節 設計(2)第50節 五銖第1089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3)第237節 賄賂第42節 長漂第931節 雁過拔毛(2)第1458節 掀桌子(4)第213節 宮變第45節 鑄幣第1345節 你要戰!那便戰!第410節 考舉(3)第1282節 可怕的‘神騎’第27節 定策第654節 梟雄第285節 坑貨外戚們第1521節 悲劇的劉榮(2)第1325節 故佈疑陣第729節 圈錢第689節 吊打文青(2)第740節 中亞與印度(1)第57節 證據第631節 全新博士體系第342節 背鍋俠(1)第676節 覺醒第32節 入宮第231節 天子的考驗第524節 護濊別部司馬第519節 盤算第725節 進擊的二世祖(1)第79節 竇太后的改變第518節 昆明池第45節 鑄幣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