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節 民族融合

來自鮮卑的藝術品,在幾天後抵達了新化城。

數以千記的圍觀羣衆,從這個藝術品進入濊人的地界開始,就一路圍觀。

甚至,不少從前根本不管外面世界,一心宅在深山老林的許多的野濊部落的酋長,也裹着條獸皮裙,帶着族人出來看熱鬧了。

沒辦法。

過去幾十年,鮮卑人,就是壓在所有遠東民族腦袋上的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

那些騎馬的遊牧民族,不管是戰鬥力還是組織度,都遠遠超越了包括濊人在內的其他民族。

每年的夏秋兩季,鮮卑人都會照例走出鮮卑山,到濊人啊扶余人啊丁零上的地盤上打秋風。

雖然,濊人、扶余人、丁零人,都是苦哈哈,基本上都窮得可憐。

但鮮卑人跟他們的親戚烏恆人,胃口超級好,從不挑三揀四,能搶到東西,就算賺到了,就算沒搶到,能抓人回去做生育工具或者是奴隸也不虧!

過去三十年來,濊人各部落都是吃足了鮮卑人的苦。

對濊人來說,騎馬的鮮卑人,就是他們的天敵!

可如今,鮮卑王的頭顱,擺到了濊人面前。

包括南宮信在內的所有濊人內心深處,真是百感交集,淚眼婆娑。

“還是聖天子好啊!”大家紛紛在心裡給南宮信臣服漢朝天子的行爲點了個贊。

過去,濊人給衛家看大門的時候,哪裡敢想有今天?

倒是來自中國的移民,對濊人這樣的鄉巴佬舉動,很是不屑。

人羣中,張未央拉着自己剛剛娶過門沒多久的細君,一副高冷的模樣:“切,不就是一個夷狄之君的腦袋嗎?”

但他的脖子卻還是忍不住的朝前伸。

看熱鬧,圍觀,這可是中國人的天賦與本能。

他的細君霍平君。則是滿眼星星,一臉崇拜的看着自己的丈夫,一雙小手緊緊握在一起。

這讓張未央產生了極大的滿足與自豪感。

霍平君的漢話還不是很流利,僅能勉強聽懂丈夫的話。但要說,卻只能靠眼神與手勢了。

霍平君,原本只是濊人在東邊一個小部落的酋長之女。

說是部落,其實全族上下,人口加起來。也沒過百。

連漢室的里正都不如。

但,多多少少,也算濊人裡的體面人士了。

畢竟,也屬於統治階級的一員嘛。

上個月的時候,有一批新移民,從中國遷徙到新化城以南屯墾。

擔任該屯墾團的司馬,貌似是一個來自齊國的狗大戶。

這狗大戶,據說姓刀名間。

不止是出手闊綽,一到當地,立刻就讓人在黑水河畔。架起了十五具水車真是閃瞎了新化的軍眷們的眼睛!

要知道,朝廷給屯墾團配置水車,是按照戶數來配給的。

平均一百戶移民,纔給一架水車的配額。

而這位刀司馬的句注軍屯墾團,撐死了也就三四百戶的樣子。

換句話說,此人,至少自掏腰包,購置了十來臺水車!

僅次一項,恐怕就花了幾十萬的錢財了。

這也就算了!

關鍵是,這位刀司馬。知識淵博,可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他來新化落腳後,就跟新化城裡的護濊軍都尉兼新化令搭上了關係,然後。又藉着這個關係,認識了滄海君南宮信。

據說,這位刀司馬在結識了滄海君後,發覺這位朝廷的滄海君,頗有苦衷。

於是便關心起來。

在得知滄海君是在爲濊人未來發愁後。

這位刀司馬,不知道從哪個故紙堆裡。翻出來了幾百年前的濊人歷史。

經過刀司馬考證,濊人,在最初,是生活在齊魯一代的東夷諸族中的一部。

在西周初年,從齊魯一帶,渡海東遷到的新化。

鑑於,姜太公治齊後,齊國境內東夷諸族,包括濊人的親戚們,都已經成爲了諸夏的一部分。而如今,濊人諸部,迴歸漢天子的溫暖懷抱,按照夷狄入華夏則華夏之的普世價值。

所以,濊人自動獲得了諸夏的身份證。

然後,因爲刀司馬是齊人。

所以,他與滄海君是同鄉……

好吧,張未央也不知道,那位刀司馬的邏輯爲何如此神奇。

反正,濊人上上下下,現在都是信了那位刀司馬的說辭。

一場轟轟烈烈的‘認祖歸宗’運動拉開了帷幕。

譬如,滄海君南宮信,就在新化令的‘提醒’下,忽然發現,原來自己的祖先是少昊,他是正宗的青陽氏!

爲了正本歸原,滄海君決定上書朝廷,請求該宗,回覆本來姓氏。

滄海君深深的覺得,自己的祖先少昊,功績偉大,神聖無比,作爲子孫,他渺小的就跟螻蟻一樣,所以青陽氏的本宗,他慚愧難當,不敢用之,但爲了避免死後,沒有顏面去見地下的祖先。

所以他懇求天子准許他改姓爲金姓。

少昊是皇娥,遇啓明星而誕的神帝嘛,而啓明星,又稱爲金星,改金姓,也算認祖歸宗。

然後,這貨還請求,明年入朝之時,天子准許他前往少昊帝之陵,魯地曲阜的雲陽山祭拜先祖之靈,奉上三牲血食。

甚至,滄海君的府邸大門口,據說都特意擺上了兩隻石刻鳳鳥,作爲鎮宅神獸。

其主廳客室,也俱都以鳳鳥爲尊。

原先的老虎皮和豹皮什麼的,都清理賣給了漢室的商人……

現在,在這場轟轟烈烈的認祖歸宗運動中。

濊人,從上到下,都瞬間完成了給自己取個漢姓漢名的任務(當然,僅限貴族,最起碼也是酋長一級)。

一時間,什麼張氏、費氏、趙氏什麼的如雨後春筍,紛紛冒了出來。

霍平君的父親和其他濊人小部落的酋長們,因爲太窮,地位太低,請不起中國來的知識分子給自己考據一個威名顯赫的祖先。

於是。只好以濊人的部族名爲姓氏,稱爲霍姓。

於是,一夜之間,張未央的妻子。就有了一個標準的漢地小娘的閨名:平君。

對於這些變化,張未央其實也沒有什麼太深的感觸。

只是感覺,自己的丈人,最近常常往自己家裡,兩個小舅子成天纏着他學漢話。甚至想讓他教他們寫漢字。

這讓張未央有些措手不及。

但看着一臉崇拜着自己,深信自己無所不能,無所不會,是個大英雄的細君。

張未央一咬牙,將自己兄長送給自己的兩匹布帛拿了出來,作爲拜師禮,送給了一位據說識字的長者,拜在人家門下開蒙。

開始一筆一畫的從頭讀書。

好在如今,地裡的活不多,主要是開荒和整地。他每天都能空出半天時間去學習。

學完了之後,再回家教小舅子們。

雖然,張未央學到的東西,少的可憐。

但小舅子跟細君紛紛表示:姐夫(夫君)太厲害了!居然會寫字!

這讓張未央內心深處悄悄的膨脹起來。

妻子的崇拜,成爲了他學習的動力和工作的熱情。

而在霍平君眼中,自己的丈夫,確是無所不能的。

猶記得當初在村子裡,她第一眼就看中了這個身材高大,體格健壯的漢人男子,一顆芳心瞬間被其佔據。於是,她大膽的,毫無顧忌的將自己頭上的鮮花取下來,戴在他的頭上。

而成親後。丈夫的優點,越來越多,展現在她面前的能力,也越來越多。

他會做木工,幾塊部落裡只能拿來墊牆腳的木頭,到了他手裡。立刻就能化腐朽爲神奇,變成各種各樣的實用工具。

他還非常勇敢,無論是去漁海捕魚,還是去山中打獵,總能帶回豐盛的獵物。

家中的牆壁上,掛滿他獵獲的戰利品的皮毛。

更重要的是,他非常體貼,非常溫柔,不似部族中的那些男子,粗魯不堪,對自己呢,幾乎是寵愛無比。

另外,他還有一個在新化城裡服役的大兄。

每月都能從其大兄那裡,拿回各種各樣,讓霍平君全家都瞠目結舌的新奇物品。

譬如說,輕便溫暖的布料、精美耐用的器皿,以及堅固耐用的農具和強勁的弓箭。

對霍平君這樣的濊人小娘來說,真是得夫如此,婦復何求!

自然是滿眼都是崇拜和敬仰。

甚至就連霍平君的兩個妹妹,也都是一臉愛慕和崇拜的看着自己的姐夫。(雖然她們一個才十三歲,另外更是隻有十一歲……)。

而霍平君對此,樂見其成。

濊人雖然不知道什麼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但,一個強大的男子,在濊人部族裡,本來就是可以無條件的佔有最多女子的。

與其讓妹妹們嫁給那些渾身臭氣,粗鄙狂躁、愚昧無知、目光短淺的本族男人,還不如跟着自己一起享福!

看着自家細君直勾勾的毫不顧忌的崇拜眼神。

張未央的胸膛,不由自主的更加挺高一些。

他看着自己的細君,豪氣干雲的道:“等以後咱們日子好起來了,我帶你回中國看看,你就知道,中國之富強,究竟是如何了!”

當然,在他心裡,更多的卻是要衣錦還鄉,在家鄉父老面前顯擺顯擺。

如今的張未央,已經確信,自己的將來生活,將越來越好。

等明年開春,播下種子,只要用心耕作,用不了幾年,他就能過上小康生活。

加上這新化附近,物產富饒,外快也多。

他覺得四五年後,他應該就能有個七八萬錢的積蓄。

而哪怕是在邯鄲,貲產五萬以上,也屬於大戶之家了。

到時候,帶着老婆孩子,穿着綾羅綢緞,在家鄉父老,尤其是姨夫一家面前,定要好好抖一抖自己的威風!

帶着這樣的願景,張未央一家,跟着人潮。到了新化城城外。

滄海君南宮信,哦,不,現在應該叫金信。在新化城外,起了一個高臺。

數百名濊人武士,帶着長矛,矗立在高樓兩側。

對於這個場景,張未央並不陌生。

在兩個月前。他去濊人村莊相親時,就見過類似的場景。

他知道,這是濊人準備祭祀自己的祖先和神明。

只是……

跟那次不同。

這次,濊人將他們原先崇拜的虎圖騰,丟進了垃圾堆,在高臺之上的祭臺上,取而代之的是一隻張開了羽翼,彷彿要振翅飛翔的神鳥鳳!

至於原先濊人信奉的薩滿教神明,似乎也被拋棄了。

在祭祀臺之前,一塊鎏金的神主牌。高高矗立。

其上用着小纂,銘刻着一行大字:二郎真君神位。

好吧,張未央對於濊人選擇信奉的神明,有些無力吐槽了。

雖然在中國,也有許多灌口二郎的祭祀,信奉灌口二郎的教派也有不少。

但,那些基本都是蜀郡的啊!

張未央有些不太明白,爲何,在這距離蜀郡數千裡外的東方,白山黑水之間的濊人。會選擇蜀郡的神明來信仰。

他只是隱約聽說,好像是,前不久有一位從長安來的方士,住進了滄海君的府邸。然後,過了幾天,滄海君決定改奉灌口二郎爲信仰。

反正,滄海君覺得灌口二郎就是好,就是強。

信仰了他,即能保佑沒洪災。更能帶來漁獲豐收……

不過,張未央對此也只是在心裡吐槽了幾下。

對中國人來說,宗教信仰什麼的,與己無關,高高掛起。

而且,多數中國人,並不介意,多拜幾位神明。

這位濊人信奉的二郎真君,是前朝秦代名臣,蜀郡太守李冰的次子,因排行老二,因此被人稱爲灌口二郎。

這是一個典型的生爲名臣,死爲神明的代表。

雖然張未央是趙人,但這一點都妨礙,他也跟着人羣,對着那灌口二郎的神主牌叩拜。

畢竟,傳說,灌口二郎,天生三瞳,能鎮壓一切魑魅魍魎,妖魔鬼怪,更能保佑人民,免遭洪水危害,同時還能帶來漁獲豐收。

而在這新化之地,漁獲,同樣也是漢地移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據說朝廷派來了上千位來自少府和墨苑的能吏與賢者、工匠,在新化城外的黑水上游,正在計劃以大網捕魚,聽說能一網獲漁,數萬石之多……”看着灌口二郎的神主牌,張未央不禁自己大兄曾與他說過的事情。

數萬石的魚!

張未央甚至都無法想象,那得要多大的一張網!

不過,此事與張未央無關。

他更關心,自己接下來兩個月,能捕獲多少大魚!

隨着濊人嘴裡的漁海漁汛臨近,黑水河裡的魚羣蹤跡,最近已經越來越多。

無論濊人,還是漢人,都歡天喜地的,全民投入到了捕魚競爭中。

相較濊人用原始的長矛,甚至以手捕魚。

張未央這樣的漢人移民,就聰明多了。

通常幾戶移民合夥,造了條小船,用麻繩織了幾張網,然後,就划着小船,去江中捕魚。

一天下來,起碼是數十石的收穫,看得濊人目瞪口呆。

然後,丈母孃跟小舅子小姨子什麼的紛紛上門,請求傳授。

對張未央這樣的中國移民來說。

這遠離故鄉的新化,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陌生的新世界,也是一個前所未見的充滿了希望和未來的熱土。(~^~)

ps:濊人信奉二郎神……

這不是腦補的,歷史上東漢時期的濊人確實信奉灌口二郎~而且是全民信仰……我也不懂這到底是腫麼回事……

另外說一下,烏孫人有個後裔,叫突厥。

突厥人的許多習慣跟傳統、信仰,生活方式,都能跟烏孫人對上號~

第682節 籠子第1445節 歸一(2)第1545節 不對稱的戰鬥(2)第254節 八方英才匯聚(3)第749節 百家演化之前奏第223節 將軍們,請寫書吧第1119節 高闕陷落(1)第945節 自取滅亡第623節 立法精神第1069節 反撲(1)第1187節 鼓舞第117節 李廣的誓言第338節 天子的安排第736節 王者歸來——墨家(1)第61節 微服(2)第262節 賞賜與福利第354節 緣由第803節 出關第959節 猛將第877節 安排第887節 醫學的未來(1)第1370節 流血的撤退(2)第26節 官商勾結第1380節 漁陽之虎第924節 土雞瓦狗(3)第960節 匈奴的狂歡第139節 負荊請罪第786節 洗腦(2)第137節 替罪羔羊第729節 圈錢第636節 新學派?(5)第1097節 可怕的少府第1148節 壞水第224節 你行的!第793節 廟算(2)第1263節 上谷第415節 匈奴公主(2)第573節 戰和(2)第553節 繡衣衛改革(1)第1393節 畫大餅(2)第129節 塵埃落定第1163節 雄心(1)第825節 腹黑第199節 要走正路啊第737節 王者歸來——墨家(2)第896節 風起南國(3)第958節 河套戰略(2)第668節 瘋子?雄主?第451節 義縱的覺悟第352節 太子之怒!(1)第1603節 僵持(2)第322節 研究第773節 匈奴的試探(2)第1434節 殖民時代(2)第262節 賞賜與福利第19節 懲處第216節 基本盤第168節 祥瑞(1)第228節 第一次主持廷議第209節 調查(3)第166節 周陽由的狠辣第392節 忐忑第644節 懸賞第1479節 安東之患(1)第692節 制度(1)第560節 加稅?第103節 政治第28節 竇嬰第671節 磨礪表弟第744節 趙佗入朝(1)第1231節 調、教儒家(2)第471節 鹽鐵官營(2)第941節 捕鯨業帶來的變化第1083節 撤退第277節 忽悠天子第302節 亂起!第883節 賣國者與愛國者第406節 詔書與三老第280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2)第951節 公羊學的野望(2)第545節 血流成河(1)第1486節 儒法分道之因第222節 劉安要悲劇了第792節 廟算(1)第1057節 呼衍當屠的覺悟第505節 種子第1579節 最後一戰將至第1159節 連橫(1)第1006節 繳文第1475節 見聞(1)第513節 鼓譟第834節 匈奴的未來(3)第566節 風暴(2)第281節 迷霧第1305節 問題漢越一體化計劃2第217節 兄弟第1461節 睜大眼睛第1274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1)第945節 自取滅亡
第682節 籠子第1445節 歸一(2)第1545節 不對稱的戰鬥(2)第254節 八方英才匯聚(3)第749節 百家演化之前奏第223節 將軍們,請寫書吧第1119節 高闕陷落(1)第945節 自取滅亡第623節 立法精神第1069節 反撲(1)第1187節 鼓舞第117節 李廣的誓言第338節 天子的安排第736節 王者歸來——墨家(1)第61節 微服(2)第262節 賞賜與福利第354節 緣由第803節 出關第959節 猛將第877節 安排第887節 醫學的未來(1)第1370節 流血的撤退(2)第26節 官商勾結第1380節 漁陽之虎第924節 土雞瓦狗(3)第960節 匈奴的狂歡第139節 負荊請罪第786節 洗腦(2)第137節 替罪羔羊第729節 圈錢第636節 新學派?(5)第1097節 可怕的少府第1148節 壞水第224節 你行的!第793節 廟算(2)第1263節 上谷第415節 匈奴公主(2)第573節 戰和(2)第553節 繡衣衛改革(1)第1393節 畫大餅(2)第129節 塵埃落定第1163節 雄心(1)第825節 腹黑第199節 要走正路啊第737節 王者歸來——墨家(2)第896節 風起南國(3)第958節 河套戰略(2)第668節 瘋子?雄主?第451節 義縱的覺悟第352節 太子之怒!(1)第1603節 僵持(2)第322節 研究第773節 匈奴的試探(2)第1434節 殖民時代(2)第262節 賞賜與福利第19節 懲處第216節 基本盤第168節 祥瑞(1)第228節 第一次主持廷議第209節 調查(3)第166節 周陽由的狠辣第392節 忐忑第644節 懸賞第1479節 安東之患(1)第692節 制度(1)第560節 加稅?第103節 政治第28節 竇嬰第671節 磨礪表弟第744節 趙佗入朝(1)第1231節 調、教儒家(2)第471節 鹽鐵官營(2)第941節 捕鯨業帶來的變化第1083節 撤退第277節 忽悠天子第302節 亂起!第883節 賣國者與愛國者第406節 詔書與三老第280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2)第951節 公羊學的野望(2)第545節 血流成河(1)第1486節 儒法分道之因第222節 劉安要悲劇了第792節 廟算(1)第1057節 呼衍當屠的覺悟第505節 種子第1579節 最後一戰將至第1159節 連橫(1)第1006節 繳文第1475節 見聞(1)第513節 鼓譟第834節 匈奴的未來(3)第566節 風暴(2)第281節 迷霧第1305節 問題漢越一體化計劃2第217節 兄弟第1461節 睜大眼睛第1274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1)第945節 自取滅亡